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快乐中国字(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快乐中国字(散文)


作者:清风云 童生,66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52发表时间:2015-06-14 16:03:24

【雀巢】快乐中国字(散文) 小学里,毛笔字就一直在写,这是必修课。每天下午自习课总要写完二张大32K的小格子。久而久之,自然也像模像样的能写些小楷。虽不是很好,但也不是很难看。如某某同学字写的不错,大抵是指毛笔字。
   记得村里有位“先生”,字写的不错。农家人常置办些农具、灶头用具都要写上“某某某製”或“某某某记”,同是还要写上“农历某年某月某日”或“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一则是个标记,以免人家借用时弄错;二则也可显摆着自已又添置了家产,以示富有。其中有些古旧的大件,如水车,禾斛,风车等,有光绪年间的,有雍正年间的,那上面的字写的才漂亮哩!
   自然还有亭台、楼阁,宗祠、庙宇,茶楼、饭庄等的牌匾,不乏出自名家能人之手。这些遍布乡村与城镇的古老的墨迹,它光照千秋,给子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南方人特别衷爱自已的扁担,一般是自己精心制作的。做好了的扁担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喜欢的不得了。这时又去请会写毛笔字的“先生”写上自己的大名。名字写好了,又美美地端详看,抚弄着。闲散的人渐渐地围观了不少,一会儿夸“先生”的字写的好,一会儿又夸扁担做的漂亮。还有没擦屁股的小孩也凑近来看个新鲜。临家的小狗嗅着味儿舔着开裆的小屁股摇晃着尾巴。大人瞅见了,立时晃着扁担,大喝一声:“该死的!”于是小狗落荒而逃,又惊飞了几只鸡,扑腾腾地跃上了树梢。于是,大家开心的嘻笑起来,又引来了一些小媳妇们、小姑娘们门后露出半遮脸的春光。
   上了初中,毛笔字练的少了,看的却多了,也知道某某老师的字好,某某老师的字差点。慢慢地知道的更多了,知道了行书、草书、美术字等等。
   因此,看老师版书就成了一道美味的“菜”了。当年有一句流行语,如某个事要成了,或某个题苦思冥想后终于有法子解了,就会脱口而去“来的菜”,意思就是说“太好了”或“妙极了”。
   物理老师给我的印象颇深。上课也不带课本,只带个讲义夹。他边讲课边板书,整整齐齐的写了一黑板,很漂亮。一行行的草书大小均匀排列的相当直,如写在横线格上似的。同桌这时问我:“喂,这叫啥体?”
   “行体(其实是草书)。”我毫不犹豫地说。
   同桌又问:“为啥叫行体?”
   “你没看见老师的字写得一行(h)一行(h)的,不叫行(X)体叫啥?”
   同桌不解了:“那一行一行的,干吗不叫行(h)体,而叫行(x)体呢?”
   我乐了:“那行(h)和行(X)不都一个字吗?真笨!”
   “噢。”同桌略有所悟,点了点头。
   ……
   教数学的老师写行书。这位更是离普,干脆就带几根粉笔上课,知识全在他肚子里、脑子里装着。讲习题时,板书还整齐。讲概念可就要了命了。老师讲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而且是东一堆西一砣。他边讲边走,边走边讲;从右边讲到左边,又从左边讲到右边;从后面讲到前面,又从前面讲到后面。且又时不时地跑到黑板前,横七竖八的写上几个。
   上数学课给我的总体感觉就一个字:累。
   累啥?脖子累,眼睛累!这弯绕得也太玄乎了,满教室的跑,满教室的吆喝,真像个跑堂腿的伙计。到后来,字也写满了,老师又把粉笔塞进字缝里去写。实在写不了,一黑板擦把它全给抹了。唉,这么好的字一下就没了,可惜!心又想着下堂数学课快点到来吧。
   语文老师却写出一手别样的字来。大家知道黑体字属于美术字,而他就能写出一手带草的“黑体”字来。这字太好看了,至今我也依稀记得,也能写出语文老师的字来。
   “黑体”字(这里是指刻在蜡纸上的工整字体,很像黑体字),刻在蜡纸上可好看了。透明的蜡纸上一行行白花花的字,很像相片的底片。把刻好的蜡纸卡在油印机印网下,用油墨滚子均匀地一推,黑黑的字就出来了。所以,当初我是这样理解黑体字的。
   其实,看字如看人。从某人的字中,亦知某人的艺术修养,道德品行以及性格特征。物理老师的草书,有灵性,变化多端,是一个聪明而思想又是一个极为活跃的人;数学老师的行书,潇洒而奔放,亦知其是一位热情洋溢,洒脱而随性的一个人;语文老师带草的“黑体”,不用说,明眼人一看便知,他是一位治学严谨而又务实的一个人。
   高中毕业后,校长骑着单车来了我家,说学校缺个教导员。这个诱惑对我来说简直太大了,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的请求。我问校长教导员是啥职,他说就是刻钢板,刻蜡纸。我一听乐了,这个我特在行。哈哈,我跟语文老师学的就是这个。
   可是,一干上这些事就后悔了。为啥?你想,我与我的那些老师关系那么好,瞬间又成同事了,关系是“亲上加亲”。有些老师还客气地称我老师呀,我真臊好慌。
   物理老师来了,眼睛有些像西洋人的眼睛,他一笑便显得小了许多,一幅很诡秘的样子。我自然知道他要干什么。
   数学老师来了,他是教导主任,我的顶头上司,他的活也不能推托。
   化学老师来了,政治老师来了。历史、地理老师也来了。我的天!可惜宠爱我的语文老师调走了,要是他在,他一定会为我感到心疼的。
   好在自已喜欢,没日没夜地干。一支铁笔在蜡纸上叽叽喳喳地游走,像掉进了海洋,那一个个字像海的细波,泛着白白的浪花。
   秋虫唧唧来自蒙胧的夜,一首《大海是故乡》的曲子飘荡在寂静的窗外。不知何时入了梦乡,满天的星星落在了窗前的叶片上……
   天已大亮,我挟着课本又匆匆地向教室走去,迎面又来了两个刚分配来的师范生。同是年轻人,一开心话就很投机。他们是来图书室找我借书的。会议室贴了我的几幅字,他们大大地赞赏。尤其是另一位上我班的课时看了我留下的板书,回来后简直像个疯子似的把我搂在了怀里,嘴皮子无贞操的就想和我亲近。我忙说:“‘大姐’,要不得要不得。”见我反抗,他才抱起我的双脚,把我整个身子往上抛了去……
   这粉笔字写起来不比写毛笔字逊色。点、横,撇、捺、提、勾都能尽情地表现出来。高二班的张老师就把它发挥的恰到好处,也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我一有空就去听他的历史课。
   张老师可是个不平凡的人,他本人就是一部活字典,只要你说出一个字,他就知道这个字在《现代汉语字典》里的第几页第几行。与张老师比字没法比,《辞海》他都能倒背如流。可见他爱字到了何种地步,又是何种境界。
   ……
   难得学了这些东西,虚荣心也满足了。事有偶然,我又回到了久违的山村,以一个所谓“书生”的名份在这里娶妻生子,度着悠闲的农家时光。
   家就座落于西北方向的凤凰山脚下,村前的小河,一只小船在晃悠着。码头上,浣洗衣裳的姑娘拍打着棒槌,声音在幽幽的山谷中回响。
   上了石阶,一条青石板的短巷,穿过古樟,一座祠堂的右边就是我的家;写有楷书“长宜子孙”的照壁墙左侧就是我的家。看来今生与字有不解之缘。
   毛笔字在乡村也能排上用场。农家人娶媳妇,嫁闺女,老人做寿,小孩集盘;大门小门,上堂下柱都要写个对联贴贴。尤其年时写春联,更是忙的不亦乐乎。大年三十日数最忙了。大清早刚把桌子摆在自家的门前,就见早瞄急了眼的光屁股娃娃抱着大红的纸张快步地跑来。
   这一刻起,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也纷至沓来。
   “管他有钱没钱,贴了对子好过年。大侄子,年年都要麻烦你了!”
   “大哥,往年都请‘先生’写,现在都找您了!”
   老“先生”也来了,在一旁帮衬着:“我呀,这把老骨头要不是有个你,那可惨喽!”
   “是呀,老先生有接班人了!”
   话说时分,已是酉时。远处传来几家鞭炮的声响。天愈来愈暗,鞭炮响声愈来愈密,愈来愈大,最后汇成了一遍欢乐的海洋。妻子、孩子已在喊我:“过年喽,吃年饭喽!”
   古老的旧宅换了笑颜。我,已是闻到了美酒的浓香……
  
  

共 3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写字也就是显示“人”,看字也就是在看人。作者《快乐的中国字》是以“中国字”为线索,来写关于“字”的人与事,写自己的物理、数学、语文老师上课时板书的方式板书的字体来显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写自己因为字好而在学校任教导员的快乐往事,写父老乡亲求字求春联的年节欢乐的氛围。有年幼无知对字体的歪解,有上课时追随老师忙乱的紧张,有作为教导员的繁忙,有成为“先生”的陶然,全篇语言诙谐,有童趣童真,有成年人的真情真意,有老年人的安乐与欣慰。充分显示了文字的“快乐”。“快乐的中国字”盈满全篇,虽是小人物、小事件,也体现出了我们民族语言字体的温馨,表现了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推荐阅读。编辑:冰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络        2015-06-14 16:40:44
  快乐的中国字,一群快乐的中国人,虽然是以中国字为书写主体,却处处体现出普通中国人的快乐,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情绪,好文。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云        2015-06-15 15:17:44
  谢谢编辑老师的精彩编按及点评,辛苦你了,握手,向你问好!
2 楼        文友:哭泣的键盘        2015-06-16 17:06:18
  应该说编辑的按很精彩,给这文理出了个头绪。一篇散文里提及了这么多的人,感觉就有些零乱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真正成了散文。关键的问题是文写散了,但要收得回来。这收,该体现在结尾上,却没收。浅见,老师莫怪。与您切磋,互相学习。
江山任鸟飞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云        2015-06-17 00:24:02
  编按确实精彩,老师指出的很正确。虽然牵涉的人物较多,也正如文字乃大众所拥有,文字的快乐是大家的,也是小小的我的。文章主题是讲文字,讲文字所带给这些人的快乐。他们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被一根文字主线串起,使文章更活跃,也使文字的享受者更层次化。然而,正如老师所言,文章的结尾没有明朗化,缺少收,缺少提练。老师厚爱,已是感恩,哪来怪罪一说。我的文章视野较大,要做到收放自如,迫切希望老师及大家的帮助。真心感谢老师,感谢大家!!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云        2015-06-17 00:53:41
  文中两次提到老先生,是有意而为之的。体现了文字在世代中的传承,他将生生不息。文章结束在大年三十,更具生活气息。也是一种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文字赋予的,书写文字的人是快乐的、自豪的;更有一种与君同乐,与民同喜的情感与情怀。同时写文字(春联)更像品尝了一次大餐,结束在大年三十,犹如丰收后喜悦,也使文章更加升华了。我认为编辑除了对文章的解读之外,更应起到导读的作用,这需要编辑更具细心、耐心。愚见,考之。问好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