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梧桐】也品《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编辑推荐 【梧桐】也品《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作者:单培文 进士,835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07发表时间:2015-06-16 13:35:59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首先声明,本人不善古诗词,但近来闲着无事,也来感怀一把,说一说李清照,说一说她的这首词。
   蹴罢秋千。十六七岁的少女待字闺中,不用守在房中专攻女红,而是到了院子里荡一荡秋千。显然这不是普通人家,或是书香世家,或是贵族子女。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位居六品,进士出身,曾做过教育局长,这个经历对李清照的影响,绝非点滴。因而,李父对李的教育有别于平常百姓,让她读读书,品品诗词,没有一板一眼地关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让她自由发展。自家院子里安个秋千,与小丫环一起去荡一荡,去感受少女的快乐。当然,词人说的不一定是自己,但我们不要忘记,任何一篇虚构的文章都有真实可寻的踪迹。
   起来慵整纤纤手。从秋千架上跳下,女主人有些疲惫,累得气喘吁吁,两只手有气无力,连去整理都有点慵懒。从这里可见,女主人荡秋千时间有点长,估计也有几十分钟。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细腻如雪的肌肤,衬着花一样的青春少女,还有那如水的长发,院子的鲜花,想想看这画面都格外唯美。
   露浓花瘦。露水还很重,一个浓字点出现在是在清晨,至少没有日上三竿,女主人可不是一个懒人,不像现代人一样喜欢把赖床进行到底。鲜花有些枯萎的痕迹,看得出这时节已经到了晚春。李清照号称一代词宗,凭着就是她数量并不多的七八十篇作品,能力绝非一般。极少的字数就已经把现代文的各种要素都交待得一清二楚,要是搁到现在,那字数估计没有百来个是不行的。
   薄汗轻衣透。一身轻衣,舍去了美丽的裙子,挑了运动衣出场,女主人早就谋划好了,乘着春天,乘着早晨,还得赏赏花,还得看看景,还得锻炼一下身体。用了点劲,出了点汗,薄汗沾衣,轻衣贴身,把个曲线美就突显出来了,还有那若隐若现的肌肤更是让人遐想联翩,真如“犹抱琵琶半遮脸”,这种美只可意会,岂可言传。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一客从大门而入,这客人来了也不打声招呼,或者说连门都没怎么敲,不是一般熟客。又或者说,客人即使敲了门,我们的女主人也没有听见,所以就显得惊慌失措,以至于匆匆逃走,逃离院子,逃到闺房中去。怎么逃的,我们看一看,鞋子也没来得及穿。女主人荡秋千时,把鞋子都脱掉了,多么忘我啊!但忘我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不报应就来了。光着脚丫子拼命地跑,头上的金钗顺着头发就掉了下来。女主人就这样披头散发逃走了,是不是太过于狼狈了。
   和羞走。来的客人到底是谁呢?难道是强盗,难道是歹徒?不然的话,怎么可能让我们的女主人如此慌乱,以致于像个女鬼似的。不,都不是,来的是个少年,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正是女主人的意中人。女主人一直在心中盼啊,想啊,总想见一见自己的梦中情人。现在终于见了,可太不是时候,刚刚荡完秋千,没有梳妆打扮,这形象不佳,不能见。再说宋朝可不是现在,男女未成婚之前,绝不能私会。女主人只能逃走,面容羞羞答答,带了点粉红,像个小苹果,这“羞”字真把男人的心都酥化了。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最精彩的句子,有画龙点睛之效,更有极具传神之韵味。意中人来了,不能见又想见,想见又不能直接见,这种心理怎么去描述,怎么用言语去表达?本人才疏学浅,想破脑袋也没有办法。女主人的闺房前种了一棵青梅,这种树也许真有,也许是其他树,但青梅所指大家都清楚,也再一次暗指来人的身份。这棵青梅栽得好啊!一栽上千年,栽出了青春少女的小小秘密。快要进房了,但意中人好不容易来一次,心中总痒痒的,想看一眼,所以倚门回首,但绝不能瞪大双眼去看,这样太显轻浮,似有女汉子的嫌疑。这女汉子搁在古代,是要被沉塘的。刚好有棵青梅,嗅一嗅。青梅也什么好嗅的,又不是鲜花,青青的,满鼻子的酸味,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女主人的鼻子在青梅之上,眼睛早已飞向意中人,也许四面相对中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一段佳话情缘。
   词人极善工词,以诗文称于当时。她最善于抓住一瞬间的动作来表达细腻的心思,正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正如“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真让人拍案叫绝,令人三月不知肉味。
  

共 17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才女李清照早期的词作《点绛唇·蹴罢秋千》,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用词精当,妙笔生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本文是对该词作的赏析文章,作者不仅巧妙地解释了词句的字面意思,而且透过文字表象对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有所挖掘,更难更可贵的是,用通俗浅白又不失有趣的现代语言,传达自己对词作的思考。特别是最后一点,在诗词赏析中最难做好,一旦做好了就使得赏析有了特点,不再是泛泛而写。比如说写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曾做过教育局长,比如说写少女含羞逃开,像个小苹果,比如说嗅青梅这个细节,作者写“青梅也什么好嗅的,又不是鲜花,青青的,满鼻子的酸味,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用语俏皮有趣,引着读者领会词人遣词造句之精妙、抒情达意之高妙。赏读佳作,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编辑:西湖月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6-16 13:38:35
  高晓松曾写关于李清照词作的赏析文章,称李是古代白富美,这个评价让我难忘。
   问好作者,感谢支持,深深祝福。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