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杨家小店(小说)

精品 【星月】杨家小店(小说)


作者:回味 举人,5322.7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06发表时间:2015-06-24 22:17:09

【星月】杨家小店(小说)
   杨家小店搬新址了,店面装修风格古朴典雅。杨家小店终于改名字了,改杨家店了!一时间,街头巷尾又开始议论上杨家小店了。
   杨家小店位于闹市,在一条细长的小街的最里边,应了那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块旧牌匾,一栋陈旧的老宅,一些旧得不能再旧的老式桌椅,依旧飘着五十年如一日的老味道,这就是大家眼里的杨家小店。
   小店的主人杨老三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这个店传到他手里,已经是第三代了。祖父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逃荒来到了东北,为了养家糊口开了这家小店,在父亲手里却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小吃。
   时代在不停地转变,闹市区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发生,新型的饭店、酒楼层出不穷。可杨家小店一直在小巷深处,一直在这栋1932年建的老宅的一楼,迎着门的墙面上挂着烫金的四个大字“慎守清真”。五十年过去了,匾的底色已变淡,但是这四个字依旧散着淡金色的光泽。小店的客人们都是虔诚的穆斯林,这个远近闻名的小吃部也像回族的教义一样源远流长着。
   杨家小店在最初成立时,就以色香味全、经济实惠在这条小巷上火了起来。六十年代,那一段时间对个体经营不是很支持,老店主,也就是杨三的爷爷把牌匾摘了下来,偷偷经营。当时来的,只是一些老食客,但是收入已经足够一家人的生活费用。邻居既佩服老杨头的精明,也敬佩他的为人,谁家有个小灾小情的去他那借钱,他都会很热心,并嘱咐人家别着急,有了再还。
   老杨头的智慧在他唯一的儿子杨尚义身上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小吃店秘密经营了十几年,食客盈门,收入也是可观的。杨尚义接手后,小店重新挂上了牌匾,他赶上了好时候。他专心研究菜谱,为了清真纯正的味道,他多次返回老家宁夏去学技。八十年代,这个城市第一次评选北方名小吃时,做为唯一一家有民族特色的小吃店,杨家小店入选了。
   为了体现政府对少数民族个体经营的支持,十个名小吃店,只有杨家小店的名小吃牌匾是市长亲自来揭的幕。杨家小店更火了,不光是它的味道,还有它的名气。
   荣誉的背后,却让杨尚义苦恼了。他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上灶做菜都没问题,只是缺少一个能接他的班的人。他每天都来店里,来来回回地走着,和一些老食客打着招呼,心里也在琢磨着,这个店到底让谁来经营。
   四个女儿出嫁时,他都办得风风光光的,也跟女儿们说得很清楚,这个店只能儿子来接管。大儿子,老实憨厚,性子慢,一天也不会主动跟他讲上十句话。虽然灶上的功夫可以,经营可是一点不沾边。媳妇贤惠,任劳任怨,他是不愁养老了。
   老二,从小聪明,最得他的欢心。可惜一个心思地琢磨学问,是巷子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曾经是他的骄傲。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当了大学老师,与经营饭店更是没有了半分关系。最让他生气的是,老二居然娶了大学同学,一个汉家女。那一年,杨尚义差一点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杨老三,性格有点内向,但是骨子里透出了几分精明。做菜的手技虽然不如老大,但是脑子灵活,他跟杨尚义提出的晚上经营烧烤的建议,为小店增加了不少收入。不过,最出彩的是老三媳妇,账算得精细,店里的大账小账只要经她的手上,不会出半分差错。杨尚义每次看三儿媳的目光里都带着几分赞许。
   老四,是兄弟八人最小的一个,娇生惯养,总是会耍小脾气。不问世事,不学无术。一年来店里的次数都有限,想吃什么,还得让老大回家去给他单独做,美其名曰是嫌店内太闹。去年刚结婚,娶了三道街糕点陈的小女儿,两人倒是很合拍,都不参与家事,都是每天的傻乐没有一丁点儿的心机。
   杨尚义是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让老三去管,自己帮衬一段时间,去老大家养老。一切就绪,也如杨尚义想的一样,老三媳妇兢兢业业,在杨尚义去世前,杨家小店依旧顾客迎门,依旧远近闻名。
   杨尚义无常(去世)后的第五年,小店因为杨老三媳妇的一次改革,又狠狠地火了一把。老三媳妇韩桂兰,会计毕业,虽然是学的夜校,但是管理一个饭店绰绰有余。公公在世,她谨小慎微,一直任劳任怨地帮着老三经营着饭店。可这店虽然交到了他们手里,但是每家每户缺钱用,依旧去柜上取,只不过就是让她记上账,打个招呼而已。她心里憋屈,可是又不敢声张。公公病重时,正好赶上她去税务局取纳税单,她去公公处取名章。
   “爸,我去税务局办事。瞧您一直身体不好,还得操心店里的事情。”她说着话,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公公的表情。
   “哎,一直想更到老三名下,一直就这么拖着。这眼瞅着我的身体变差了,桂兰,去工商税务都申请一下,趁着我还能爬起来,把事情办好了,省得给大家添麻烦。”杨尚义清楚,自己总是想老伴,日子不多了。
   听了公公的话,桂兰心里一喜。她准备好所有的文件,在杨尚义最后的六个月时间里办好了所有的手续。她依旧是公公眼里最出色的儿媳,家里人也对她的能力和大度赞声不绝,杨尚义是在阳春三月,带着幸福的笑走的,这让很多的老伙伴羡慕不已。
   回族人无常的第五年,要做祭祀大礼。前一天,韩桂兰组织着大家在饭店里做“油香”,去清真寺宰羊。第二天一大早,雇车拉着六位阿訇和兄弟姐妹们去坟地走坟,在一段段经文里,在早春的晨光里,桂兰在虔诚地祈祷,希望公公还能一路保护她们平安,保佑小店红红火火。
   阿訇念了回头经,在杨老大的陪同下吃了饭菜,每人拿着两个“油香”回去了。韩桂兰觉得是时候了,她对老三使着眼神,老三为难地摇着头,她瞪着眼睛迎了上去。
   “那个,大家吃好饭都等一下,桂兰有话要说。”杨老三在媳妇重压的眼神下,还是鼓足勇气说了开场白。
   “弟妹有什么事就说吧,我们是一家人,而且你付出的也最多。”老大做在面桌的中间,直接对上了桂兰的目光。
   桂兰看着这一大家子人,因为是祭祀,大家都穿得比较正式,头上带着统一的白色礼拜帽,显出了几分庄重。她手里拿着已经准备好的账本,清了清嗓子,用手轻揉了一下狂跳的心脏,喝了一口凉茶,才开始说话。
   “哥哥,嫂子们,还有弟弟,弟妹,我今天是想和大家说一下咱家小店的事。大家都知道,爹在的时候,也是我和老三管着,不光管着店,也管着这一大家子的吃喝穿用。你们也看到了,现在不比从前,这条街上哪个月都得新开业几家店,竞争激烈。”桂兰停顿了一下,抬头看看大家的表情。
   “是啊,那你说,咱们怎么办呢?”果然老四媳妇说话了,桂兰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
   “弟妹问得好!我这里是咱们店这几年的账目,还有父亲留给大家的一份遗嘱。五年前父亲就嘱咐我,让大家各自选址,开分店。我们杨家也从原来的八个子女变成了二十几口人,光凭老店的收入,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的。我手里是小店的账本,这个是爹无常之前给我们办的小店更名手续。”桂兰看着一家子人沉默了,她喝口茶继续说道:“本来爹在去世时就想着让大家去各立门户去经营,我考虑大哥大嫂那时日子正难,弟弟弟妹生活也没走上正轨,我答应爹,一直到大家都有条件出去开店为止。大家可以看看咱爹的遗嘱,大哥和小弟出去选址,费用从老店出,等正式开张营业了,我们再各自算账。二哥的股份可以随意,投在哪个店都行,等着年底分红吧。”桂兰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把事情跟大家说清楚了。
   “我看了爹的遗嘱,确实是他老人家的字体。大哥,这些年三弟和弟妹也辛苦,他们也有两个孩子要养,日子也难。这家早晚得分,我和素芬都上班,不会经营饭店,你手艺不错,选个地方开分店,我的股份投你那吧。三弟守着老店,不用愁食客。”老二轻易不说话,但是说起话来总是条理清晰,也有说服力。
   “大哥,我也不会。我也投你那吧,去你那分红。”老四也赶紧表着态。
   桂兰没想到老二会抽股去老大那里,不过这些年走过来,她知道店里真实的收入,她不在乎这点股份,她现在就是想给两个儿子多挣些钱,让以后日子舒心些。桂兰脸上露出几许无奈,又开口说道:“我和爹一直保证着,只要老店能维持,我们大家就一直在一起。爹精明,早就想到了,我一直拦着,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同甘共苦。我也是有劲儿用不上,开个分店,大家花钱舒心,也可以扩大小店的知名度。”桂兰叹着气,眼角落下了几滴清泪。大家一边安慰着桂兰,一边商量着选新址开新店的问题,事情和桂兰预想的一样,她抬手擦着眼角的泪水,眸里露出一丝狡黠。随后她公布了账目,让大家核对股份,提出了租房开店应从店内支出的费用,一切都让人感觉是那么地合情合理。在一旁一直没有出声的杨老三,也不得不佩服媳妇的能力。
   其实,桂兰在五年后才提出此事,中间是有原因的。第一,老三以前上灶的时候不多,手艺没有老大纯熟;第二,前两年两个儿子小,有时候顾不过来,需要大嫂的帮衬。大嫂做事实在,桂兰放心。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店的收入账目,通过三年的摸索桂兰才把内外账目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她才知道小店虽小,利润是如此地让人心动。最近一年的时间,基本上都是老三亲自主灶,顾客也都赞口不绝。这让桂兰暗暗下了决心,为了两个儿子她得独自掌控小店。只怕时间太久了,公公的遗嘱大家不当回事,到时候还得费很多周折。现在一切顺利得让桂兰心花怒放,她比以前更有干劲了。
   老大的新店离小店只隔了几条街的距离,秋天开门营业时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邻居和老食客们才知道杨家小店真正异主了,杨老三成了小店继承人。一时间,大家口嘴不一。有人说老三两口子有心机。有人说,杨老大太憨厚,挺不了门过日子。还有人说韩桂兰才是他们家的主宰,女人心胸狭隘,赶走了老三的兄弟姐妹。不管怎样,那时候杨老三和他的杨家小店成了左邻右舍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
   杨老三虽然心里对媳妇有了几分不满,但是看着桂兰管店、管孩子都是兢兢业业的,时间久了,兜里的钱变得殷实了,他心里的那点怨气也就渐渐地消退了。大儿子文刚高考落榜进小店帮忙,这个父子档的经营打开了杨家小店的新纪元。
   文刚十九岁开始和父亲经营小店,父亲教他一些炒菜的基本功,他做菜的味道不如杨老三,可是他一直在认真地琢磨着把简单的烧烤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来,渐渐地小店晚上的食客更多了,收入也很可观。这时的桂兰在家里陪着小儿子文武考学,文武对饭店没有什么喜好,性格有点像他二伯,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成绩也一直排在前面。桂兰希望小儿子能考一个不错的大学,光耀门楣。高中最后的冲刺阶段,桂兰很少去店里,只是每周去整理一下账目。
   文武高考提名时,文刚在店里已经干了四年,已经有了十足的小老板的模样。他每天早上出去釆购,中午跟着父亲上灶,晚上陪着桂兰整理好账目,一直坚持到半夜,吃烧烤的顾客们离店,才拖着疲惫回家。偶尔文刚也会住在店里,不愿意跑来去跑的。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桂兰的心也放下一半了,就等着过两年文刚娶媳妇了。
   文刚自从来小店帮忙,他尽量多干活儿,少让父母操心。店面不大,但是顾客不少,而且再加上晚上的烧烤,每天都到半夜,即使年轻的他也累得筋疲力尽,何况父母已经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肯定是吃不消。他开始和母亲商量着招人,并在店内装上电脑收费系统,便于管理。文刚不是读书的料,从小就喜欢来店里,更喜欢这里浓浓的菜香。要上电脑收银,他要招一个踏实肯干的,又能和母亲处得来,能忍受母亲唠叨的收银员。
   招聘启事贴出去一周,总共来了六个应聘的。文刚和父亲商量,留下了有在饭店工作经验的两个大嫂,一个在前面帮忙点菜,一个帮忙传菜。来了一个叫娟儿的农村小丫头,个头不高,做事却很利落,眼里总是露出胆怯的小模样,让人心生怜惜。一看应聘资料,这个二十二岁的小娟居然是大专毕业,学习的财会专业。文刚一阵欣喜,让她先帮忙打电子小票,母亲收款,她最后核账。让文刚没想到的是,娟儿和母亲相处得很好,而且教会了母亲怎么在电脑上简单地查账,母亲一见到她,就会笑眯眯地问长问短。
   娟儿家是吉林省的,家里有父母,还有弟弟妹妹,她是老大,又是女孩子,所以在家里是最不受重视,也是最能干的一个。她来这个城市读书,也想留在这个城市生活。刚毕业时,曾经去一家小型的电器公司应聘出纳工作,干了三个月,因为老板心怀不轨,她辞职了。一直以来,她都想聘个稍微体面一点儿的工作,可是她的学历和资历都差一些,马上就要交房租了,她看到了小店的招聘启事,于是,她走进了这个具有民族风情的小店。来了一些日子,她和杨老三、文刚接触得多一些,他们待人真诚,性情忠肯质朴,她不再去想找什么体面的工作了,而是先把自己安定下来。为了多挣一些收入,她白天帮老板娘收银,晚上和少店主一直忙到半夜,日子简单充实,只是人变得更加单薄了。
   工作努力、能吃苦而又寡言的娟儿让文刚很是心疼,除了按规定给她发工资,他又在小店附近帮娟儿租了一间小房子,环境虽然一般,但是距离很近,这让他心安了不少。每天晩上他借自己的名义加餐,做一些可口的家常小菜,和大家一起用餐。大家都夸小店主心善,他其实更想娟儿能胖一点儿。娟儿在工作中,经常会提一些建议,比如晚上加一些凉拌小菜,改变单一的烧烤模式,或者加一些能和汉家饭店竞争的小海鲜,同时,她干起活来也是干净利索没有一点怨言。

共 1028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写杨家小店的小说,可以说就是写杨家小店的发展史和光荣史。这个四代人共同努力经营小店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在不断的发展中不变的一直是小店的口碑,因为杨家人不但手艺好,而且实诚。杨家小店刚成立的时候,赶上抑商,所以开个小店连牌匾都不敢挂,但老杨头手艺好,再加上为人精明、待人热诚,所以生意一直好,一家人凭借这个小店吃喝不愁。待老杨头的儿子杨尚义接手之后,赶上了好时候,可以堂堂正正地挂上牌匾了,所以又专门回老家学艺,把个小店开得更加红火。但杨尚义也有自己的难处,那就是人老了,儿女虽多,可以继承自己衣钵的却唯有三儿子杨老三。杨老三老实,老三媳妇精明,所以在他们手里小店更是焕发了青春。随着规模的扩大,开始也招人了,老大儿子文刚高中毕业后来到了店里,还招了一个看似有些腼腆的收银员却是财会专业的大专生毕业,只是杨家人不知道的这个收银员小娟是逃婚出来的。后来,两个人日久生情,怎奈杨家是回族,小娟是汉族,老三媳妇是怎么也不同意。后来,杨老三拿出自己的医院诊断书,说是脑瘤,愿意有生之年看着孩子成家。后来,杨老三动了手术,老三媳妇在家伺候着杨老三,也抱着孙子。这种情况下,店只好交给了文刚小两口,又赶上拆迁,文刚也是随他父亲,所以,张罗新址,设计新店的任务就交到了小娟手里。老三媳妇心里是真担心,不知道在小娟手里新店是个什么样子。新店落成,老三媳妇看了,比自己想象的还满意。故事到此结束,杨家小店的生意却是照样红火。四代人为了这个店付出了全部的精力,能够坚持下来,且越办越红火,这本身就说明一家人在传承着一个诚信的宗旨,更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这一家人的聪明能干。做好一件事,要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更要子孙不是躺在前人的成就上,而是总当新事业一样地进行着。所以说,四代人有着各自的精彩,又都能和着时代的脚步共同前进,写出了这一家人的努力,给我们的感觉应该不只是写这一家人的努力,同时更赞扬了所有事业有成的人们。同时,这篇小说还有故事套故事的手法简单交待了小娟的身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有与时代不和谐的因素在。这个小故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在对比之中,对于杨家人的踏实创业精神也就更觉赞佩。可以说这是一篇非常耐读的小说,推荐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625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6-24 22:20:27
  问好回味,小说写得越来越好了。
回复1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5 00:24:39
  快乐,辛苦了!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6-24 22:23:46
  在赞扬主流的同时,不回避矛盾,且主次分明,并让人从中看到了催人上进的力量,可以说结构处理得非常好。
回复2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5 00:26:32
  小说原型很凄惨,婆婆先虐儿媳,然后儿媳又把婆婆赶出新店,经营也不好,我改了。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5-06-24 22:25:13
  回味笔下的回族人生活应该也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在里面,所以写来更顺手,读来也甚流畅。
回复3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5 00:27:03
  对回族确实了解的多一些,呵呵。
4 楼        文友:赵淑敏        2015-06-24 23:28:40
  回味姐,真棒!喜欢姐的文字。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回复4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5 00:27:30
  谢谢玉米的赏读!
5 楼        文友:楚远航        2015-06-25 07:34:22
  欣喜地看到,回味的又一篇涉及小数民族——回族,经商世家的大作问世,一种文学触角的新尝试,你的写作越来越宽广了,可喜可贺!
年少时卖过菜,做过建筑小工,当过工人,做过会计,搞过管理,出过国。经历复杂坎坷。 我的文集地址:http://www.vsread.com/index.php/space/myspace
回复5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7 23:15:33
  谢谢家人的关注!
6 楼        文友:紫衣冰人        2015-06-25 09:12:30
  回味:你对回族人生活了解得很多啊!真是手法娴熟,文风朴实,耐读简洁,一套生意经也写得深入浅出,如同身处其中,有生活有内涵,喜欢看,还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好文,欣赏。
紫衣冰人
回复6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7 23:15:57
  谢谢紫衣姐的赏读!
7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5-06-25 12:01:46
  回味姐的小说真精彩,一篇杨家老店的发展史,一个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视角独特,一篇耐读的小说,问候姐姐。
晨夕若梦
回复7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7 23:16:22
  谢谢晨夕!
8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5-06-25 20:14:14
  恭喜回味姐又得了一颗红豆,佩服你的勤勉。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8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7 23:17:18
  谢谢彩蝶!
9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5-06-25 21:30:03
  姐,写的真好,向你学习!每一篇都写得这么精彩,耐读!
琉璃疏影
回复9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7 23:18:01
  谢谢疏影!一路有你相伴真好!
10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5-06-26 08:01:47
  忙得没顾上来看,小百姓的生活,娓娓道来,有声有色,赞,回味姐都写好几篇小说了,我光说不练,惭愧惭愧!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回复10 楼        文友:回味        2015-06-27 23:19:15
  你已经很勤奋了,是社团的主力,很辛苦,姐姐知道!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