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l【绿野征文】如饥似渴的年代(散文)

编辑推荐 l【绿野征文】如饥似渴的年代(散文)


作者:浪花心雨 童生,788.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09发表时间:2015-06-25 01:14:42

八十年代初,我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久,各行各业人才匮乏。“高考”恢复了,但是应届毕业大学生供不应求。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因没能考上大学而深感愦憾。好在一九八五年,由单位推荐,我有幸考起了供销系统内部的陕西省供销干部管理学校,虽然不是大学,也多多少少满足了我再次求学的愿望。这在当时来说,机会是相当难得。
   到了学校以后,我躇蹰满志,一头就扎进书堆里,废寝忘食地学习。因为我们是首届学生,因有推荐的成份在里面,入学考试的成绩做为次要条件,所以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是基层供销社主任。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偏大,相对来说文化基础也差,他们同样也渴望学到更新更多的知识,所以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
   刚报到时,有几个年轻点的同学都带着吉他、二胡、口琴之类的乐器,很想享受一下学生的浪漫生活。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除了第一天报到,此后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了,看着一大撂教材,要在两学期读完读懂,大家都觉得压力很大。我们每四位同学住一宿舍,都在挤时间看书,相互提问,相互讨论,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根本没有时间娱乐。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生活。所以,所带的乐器,根本没派上用场。偶尔有个别年轻的同学去别的宿舍串门。看到的也是都在埋头看书,无人答理,也就只好回自己宿舍看书学习了。
   开学半月以后,学校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学校调整了教学方案,又开设了初、高中文化补习。政治经济学课程也暂停,改开设哲学课程。虽然这些课程都在高中学过。但是,由于大家都是工作后再来学习,也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大家也就学得十分认真。那时候刚刚开始“拨乱反正”,“左”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完全转变,无论是老师、学生或是教材,都有很多旧观念的阴影。例如在讲到管理的定义时,总是提到其客观性和社会性,而我们都习惯理解为客观性和阶级性,弄得老师直是摇头。有时候老师讲课也是如此,讲着讲着也拐到阶级性上面去了。
   补了大半学期的基础知识后,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企业管理》《商业政策》等方面,总是一点就通。因为大部分同学在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少数同学也都是单位骨干,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是缺少理论知识。比较吃力的就是《经济与法》,“文革”时期哪来的什么法,现在市场经济了,突然多出了许多法律,并且与人们思想长期形成的观念相违背,所以在潜意识里依然有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学习进度很慢。但到了学习《经济合同法》时候,大家的热情又再一次被点燃。
   说起这次政治经济学暂停还和我有很大关系。学校由于刚刚成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政治经济学课程是请党校老师来教授。当时老师在讲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的时候,我钻了牛角尖,向老师提问。老师说,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报酬只是劳动的价值,而没有付于劳动力的价值。在当时,农村已实现了土地承包制,农民也可以雇工了,给农民干活也是讲干一天付多少钱。为什么给资本家干就是剥削,而给农民干,就不是剥削了呢?老师当时没有回答,却问我是什么成份。我当时就奇怪,我的成份和我提的问题有关系吗?后来老师举例说买酒是为了增加热量的,我们只给了酒钱,而产生热量这部分价值我们并没有付钱。我说那就是我们也在剥削酒厂工人了。老师一时语塞。后来他再也不来我们学校上课了。
   开学之初,同学们都还是很自觉的,晚上自习时间大家都在认真看书写笔记,班上很安静,静得能听到“嚓嚓”写字的声音,那场面非常令我感动。我即兴写了一首小诗《三十六只小船》。
   在书的海洋里,
   航行着三十六只小船。
   没有马达,
   没有舵手,
   没有风帆。
   但依然奋力向前,
   不惧礁石,
   不怕险滩,
   不畏艰难。
   迎着黎明的曙光,
   向着成功的彼岸,
   向前!向前!
   因为我们班只有三十六位同学,所以我就比喻成三十六只小船。说来也巧,主管教学的董副校长却让我出一期黑板报,内容让我自已安排,只要和学习有关就行。当时班里有一位同学无论写字绘画水平比我高很多,但是根本不屑办黑板报,校长让他办他也不理睬,所以副校长给我说,我也就一口答应下来。当时心里想的是好好露一手。在首要位置上挑了一篇严肃的文章,中间位置在《百花州》杂志里挑了一篇《郑板桥改诗》。末尾就把赞扬同学们自觉学习的小诗《三十六只小船》放上去了,画上花边、插头,还真是不错。不曾想,第二天,董副校长就找到我,问我文章都是哪来的。我如实向他说明,又问那诗是什么意思,我都向他说明了一切。最后一打听,校长说我的诗里面说没有舵手,是否定党的领导,没有马达,是对学校伙食提意,没有风帆就是说学校老师没水平,是摆设。《郑板桥改诗》是嘲笑老师不如学生。因为这篇文章是说少年郑板桥跟老师在河边遇一少女尸体,老师当场作的一诗: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郑板桥对老师说,你怎么知道少女十六岁?你又怎么知道是风吹落下去的?老师并没生气,而是让郑板桥改诗。郑板桥当即改为: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老师对郑板桥大加赞赏。没想到校长却联想到学校的事务当中去了。当时就把我气得无语了。这都啥时候了,“文化大革命”早结束了,现在还有人沉浸在“极左”的思想当中。从那以后,黑板报爱谁办谁办。
   当时每天晚上八点左右,电视正在播放《射雕英雄传》,可是学校只允许每晚七点至七点半收看新闻联播,星期六晚上可以放开看,最后校长又把星期六看电视的权利剥夺了,搞得我心烦意乱。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一位同学撬开电视柜,美美地把《射雕英雄传》看了两集。第二天,校长大发雷霆,由于没人当面指认,校长就把怀凝的目光投向我。反正这事跟我无关,所以我也懒得看他。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校长也不知为什么老看不惯我,可两个副校长倒对我特别信任,有什么事情总爱交给我去办,所以我的学习进步没有丝毫的影响。
   记得我们学习计算机课的时候,大家兴趣都比较浓厚。早就听说计算机了,什么每秒钟运算多少万次,能代替人的大脑呢。结果学了两个月,连计算机啥样都没见着。成天就学那二进制啊,机器语言啊,编写程序啊。只到最后了才让同学们把编好的程序带上,每人做一道题,限定十分钟算完走人。那时电脑最先进的也就是苹果2型,记得当时的作业是,每年出生率保持在什么水平下,才能在二千年我国人口不突破十三亿?当时董副校长教计算机,所以编写程序都在开根号时用笔另写几个参考值,然后输入程序,再由计算机运算,一般五六分钟就完事了。可我和其他同学想法不一样。既然你们把计算机吹得天花乱坠,干嘛还要手工算啊?把程序设定好,让电脑开方多省事啊。当我进电脑室以后,我就按照我的想法把程序输入进去。结果,整整二十分钟,电脑没反应。这时有的同学大吵大嚷,说是我把电脑弄坏了。把董副校长找来。可董副校长一点没生气,笑着问我:“程序编对了没有?”然后他逐步核对每一步程序,正在这时,电脑计算结果出来了。最后董校长也查出原因了,他说:“你是把开根号的工作都让计算机去完成,而且把人口数精确到个位上,你想把电脑累死啊。”我说:“不是说电脑每秒钟运算几万次吗?”董校长笑着说:“你把精确度设定在个位,电脑就得开十三亿次,你说得用多长时间?不过你这个想法倒是对的,计算机就是用来计算的!”
   通过一年的艰苦学习,终于大家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特别是我,由入学时成绩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回到原单位不久,就被调到饶峰供销社任主任。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三年时间让饶峰供销社扭亏为盈,并在全县系统名列前茅。
   岁月匆匆,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短暂,但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段永恒的记忆。在那一年中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十一门课程,直到现在,我依然还在用当年学到的知识,虽然有的知识已经过时,但也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共 31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那是个新时代,那是个热情洋溢的时代.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尽情地回溯了自己处于这时期,一段学习经历.也许是年龄的相当,读来颇有些感同身受.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知识的如饥似渴.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叙述,让人深切领略了那时代,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真诚的为人处事态度,很有些感染力!整篇文,用平实的文字,娓娓述说了学习的经历,情节描摹细腻,叙述过程流畅.值得推荐发表!谢谢赐稿绿野社团.问好作者【编辑 醉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爱        2015-06-25 02:00:35
  朴实的语言,抒发了一段真感情.欣赏了!自作主张,改动了几处错别字与标点符号,若有不当之处,望不吝指正!问好.
于夜,独品江南暗香的浮动
2 楼        文友:浪花心雨        2015-06-25 07:36:44
  谢谢醉爱老师的精心雅正,辛苦了,由于手机写作,有些标点符号不全,如:单引号,破折号分节号等等,当然也水平问题,谢谢老师纠正和指点!
3 楼        文友:疏竹艺斓        2015-06-25 20:27:13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将当时的学习情况娓娓道来,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实际也是那个年代的时代造就的特征。通篇行文流畅,欣赏!
人之相惜在于品,人之相投在于志,人之相敬在于德,人之相爱在于情,人之相通在于心,人之相吸在于魂。淡泊名利,尽我所能,从容不迫,快乐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