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侃侃中国“吃文化”(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侃侃中国“吃文化”(随笔)


作者:文竹若风 秀才,2216.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04发表时间:2015-07-05 18:12:51

收到这样一则短信:
   中国文化有个吃文化:谋生叫糊口,工作叫饭碗,靠积蓄过日子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受人欢迎叫吃香,受到照顾叫吃小灶,不顾他人叫吃独食,没人理会叫吃闭门羹,有苦难言叫吃哑巴亏,嫉妒叫吃醋,理解不透叫囫囵吞枣,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广泛流传叫脍炙人口,收入太少叫吃不饱,负担太重叫吃不消,犹豫不决叫吃不准,负不起责任叫吃不了兜着走。
   初看,微笑,想编短信的人真有才,怎么能这么高度地归纳概括呢?继而,沉思,细细想来,这“吃”还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民以食为天,万变不离其宗,似乎是这么个理儿。其实中国人讲吃是有说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当珍惜。而要珍惜,这首当其冲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吃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本。或者说吃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生理需要,是生的一种本能。
   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比如说小孩一生下来,亲友就要吃红蛋表示喜庆。满月了,亲友要来吃满月席,喝满月酒。过生日了,自然少不了吃生日酒席,即便只有一家人,也要通过吃乐呵乐呵。其间,考上大学了,要吃,庆功。结婚了,更要放开肚子大吃大喝,图个热闹,图个喜庆,图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有寿诞,尤其是六十大寿,更是吃得庄重,吃得有理,吃得眉开眼笑。从表象看,好像吃仅仅是满足一种生理需要,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吃”,我们只是借助吃这种形式表情达意,表达一种心理内涵。
   说到吃的表达功能,相信大家都有亲身体验。
   吃实际上是一种社交活动。
   吃是皇上门前的一道坎儿。咱求人办事除了偷偷摸摸送礼,不是总少不了一顿吃吗?而且这吃还得看人家办事的赏不赏脸,给不给面子,所以,才有了民间这句:提着猪头有时也找不着庙门。有时候小老百姓办个事,难着呢!在这时候,吃能吃出柳暗花明,吃能吃出峰回路转,吃能让我们安全靠岸。吃,实在是我们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一张大众帖,是一种潜规则。谁不按规矩出牌,人家就给你个冷脸,把你晾成一张扑克牌,你不服不成啊!
   吃也是朋友之间的润滑剂。三朋四友天南海北一相逢,哪能少了一顿吃啊!而且,这吃的场面热烈火爆,平日里再不怎么来往的哥们,一旦几两小酒下肚,立马拍胸脯成了难兄难弟,那卯足了的亲热劲儿,简直比亲兄弟还像亲兄弟。说实在的,几个大老爷们见面,哪能不海吃猛喝一通呢,也许唯有这样,才能彰显咱男人的粗犷豪放本色,才能把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情谊激发出来。那吆三喝四的热场面,就是观者,也不由得平添几分感动。这就是吃的后续效应,它能弥合时间和距离造成的隔膜,成就一方义薄云天。
   吃也是拉近上下级之间距离的台阶。平日在单位再怎么威严的领导,权力至上者,入得了酒席,和员工坐在了一张桌子上,吃一样的菜,品一样的酒,那脸上总要挂几星笑,言语之间也平易近人许多,吃出一团和气,吃出上下和谐,吃出人情味儿,吃出一个战壕里的情分。且不论这吃桌收拾起来后如何,单凭一顿吃,就能平息几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焰,吃出一派风和日丽的好春光。
   吃也是品位和地位的象征。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不仅是一日三餐之需,更是一种内在品质和尊卑的外化。平民百姓的吃,粗糙瓷实,五谷杂粮下肚,憨厚中有温和,质朴中有智慧,平常面食,在巧妇的手中揉捏成万般花色,寻常野菜,被装扮成千面女郎,倒也吃得有滋有味,我且称其为村姑系列吧。城市工薪一族的吃,大多沿袭着米面穿插,只是在菜肴上较之农村多了一些技巧和名目,因为见多识广之故,依葫芦画瓢吧,也能翻炒出琳琅满目的盘盘碟碟,我且称之为女优一族吧。因此,农村人看城里人吃饭,碗小,菜多,总觉得吃不饱。客城里人苗条,好看,洋气,谓之有品位。城里人看农村人碗大,菜少,三下五除二,风卷残云,总觉得这样吃俗气,没吃相,横向发展,有些野蛮。若是那些洋派的汉堡、牛排一族闪亮登场,保不准让吃更休闲、更贵族。只有那些颇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才能抛却品位和地位,一视同仁,充满卡通和野性魅力。
   此外,吃还具有绘画美,有某种审美效果。试想,满桌五彩缤纷的菜肴,有着各色颜料调和不出的本色,再加之厨师的巧手装饰,更使平平常常的材质有了某种飞跃,从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浸透了厨师的匠心独运,让吃的人赏心悦目,口舌生津。这样的吃,吃的是排场,吃的是气度,吃的是艺术。在这个层次上,吃的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统一,把吃演化为一场视觉盛宴。如果我们把满桌的鸡鸭鱼肉,各色菜蔬看成画幅的话,那么,我们这些吃客,无疑高升一步,俨然是艺术的评论家。当然各种吃的器具,也为这种美锦上添花,使美成为一个流程。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嘈嘈切切错杂弹,恍若一场盛世繁华。
   实际上,吃文化已经不知不觉渗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生存的磁场。只要你还一息尚存,就避免不了和吃打交道。至于吃的粗疏与精致与否,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在社会之中的地位。也就是说,吃有时和钞票一样有流通的社会属性。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或许,这也是人类生存的法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在到内在,从物质到精神的晋级,只需要入世这一张门票。入世实在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有时,穷其我们一生,也未必能成功晋级为城市贵族,但,有一点,我们完全可以跨越正常进化渠道,直接晋级为精神贵族。只不过,精神贵族有时还是会暂时屈从于物质的诱惑,而终成为半成品。
   古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看来这吃也是顺应自然,那就好好吃吧。只是,更多时候,我们吃的是人情世故,是利益,是情分,是健康,是温饱之外的那份精致和闲适。
   吃也有风险啊!
   有人为一口吃个胖子,搞歪门邪道,能吃公家吃公家,能吃个人吃个人 ,吃回扣,吃公款,吃员工,吃朋友,反正是能咬一口就咬一口,有时运气不济,一口咬将下去,咬到铁门铁窗铁锁链,后悔终生。有人为吃出个性,变着花样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吃腻了,绞尽脑汁吃不让吃的,那样才有派头,才显范儿,才与众不同。如果一不留神,营养过剩,吃出高血脂,高血压的,那也算正常。也有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自家碗里的吃烦了,还要去偷点腥,架起一团火,搞出点风流事,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吃出什么风度与能耐。如果火候掌握不好,还要殃及池鱼,弄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
   当然,上述情况仅是个别人,与咱小老百姓关系不太大,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咱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国寡民的,温饱刚刚解决,只求健健康康的就阿弥陀佛了。可是,如今这世道,放眼望望,竟发现那么多吃的咱竟然吃不了!肉注水,菜打药,还有激素满地跑。而且这吃字第一号的菜价还一蹦三尺高,你说,这低级的庸俗的吃咱还尚且拿捏不了,谈什么高层建筑也是过过嘴瘾罢了。即便偷得浮生半日,冒充一番小资,也脱不了骨子里的那份勤俭。
   雅俗共赏,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总是要在烟火色中慢慢沉淀下来。日子就这么悠着过,这嘴上的岁月,一旦被打磨出文化的香气,多多少少就有了那么一丝嚼头了。您说,是不?
  

共 28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坎坎中国“吃文化”,挺有意思的题目,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还真的值得好好去研究。可吃,现在已经引申到各种含义,作者用幽默诙谐的一则短信,调坎现在人们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用吃来比拟的例子。原本,吃饭就是人们生存的一种基本需求,吃饱喝足,是保证我们最简单的生理需要。偏偏现在的人,把吃弄出各种花样来,连一些不正之风也跟吃息息相关。记得以前看过一则短文,外国人看中国人吃饭,那个奢侈,普张浪费,令外国人大跌眼睛。中国人对吃可谓看得很重,大事小情,都用吃喝来解决,似乎不摆上几桌,不足以显示热情和真诚。而一些歪门邪道,公款吃喝也是肆意横行。生活离不了吃,吃的花样又是这样层出不穷,每天下午出去,哪个酒店饭庄门前不是车水马龙。当然,这是社会上一些现象,广大的平头老百姓还是过着一日三餐能解决温饱就行的日子。而人们真正需要的,也不过吃好喝好,把日子过好而已。调侃嘛,自然要引申解析一番啦,细细读来,还是蛮有深意的,同感啊。很好的一篇杂文,语言流畅,诙谐,意义深刻,欣赏,推荐阅读【编辑:红尘有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5-07-05 18:15:34
  感谢文竹赐稿,问好!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2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5-07-05 18:17:39
  中国的饮食是一种文化,可现在的吃,已不仅仅是吃饭了,其引申出去的意思,已经渗透到全社会了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3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5-07-05 18:18:35
  期待更多的佳作,祝创作愉快!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4 楼        文友:文竹若风        2015-07-06 23:52:38
  红尘辛苦了,一则短信引发的思考,很随意但确实值得玩味,这就是生活。
这个世界纵然一地鸡毛,也要做美丽的织女,用文字编制心灵的羽衣。
5 楼        文友:碧波荡漾        2015-07-11 21:38:28
  文章围绕“吃文化”,列举了名目繁多的吃的元素,可谓是精彩纷呈,耐人寻味。欣赏文竹诙谐幽默的文字,感恩相遇,遥祝安好,写作愉快!
碧波荡漾
6 楼        文友:潮仙        2015-07-14 08:19:28
  雅俗共赏,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总是要在烟火色中慢慢沉淀下来。日子就这么悠着过,这嘴上的岁月,一旦被打磨出文化的香气,多多少少就有了那么一丝嚼头了。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