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吕剧记忆

精品 吕剧记忆


作者:林梢客 秀才,2937.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6发表时间:2015-07-05 22:14:22

吕剧记忆 端午节前的那个晚上,因为白天的一场急雨,气温骤降,穿着素日的夏装,外面又加了一件披肩,竟依然难以抵御夜风的寒凉。我和文儿在附近一家快餐店吃罢饭,瑟缩着往回走,却见银座购物超市前的广场上灯火通明,一些人围拢在一起,或蹲或站,都在全神贯注地盯着一个勉强可称其为舞台的简易舞台。既而弦管铮铮,锣鼓铿锵,一位五十多岁、衣装典雅、气度雍容的女士迈着标准的台步走到灯光聚焦的舞台中央,咿咿呀呀地唱将起来,原来是市里的文化部门组织的义务送戏活动。看那形象气质,上台的应该都是剧团的专业演员吧?看的人并不多,年龄基本都在四五十岁以上,但只要能长久驻足的,肯定都是标准的戏迷,因为那天的天气,实在不适宜在室外逗留。但唱的人有专业的操守,并不曾因为天气恶劣、舞台简陋、观众寥落等任何外因而稍有懈怠,唱念做打一板一眼,无论表情还是动作都认真严谨,精准到位,一丝不苟。而听的人也沉痴在那似乎能渗透进灵魂的声音里,随着那抑扬顿挫的唱腔摇头晃脑,陶然欲醉。
   前面的几段京剧我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直到一个被报幕员称作团长xx的人唱起吕剧《王汉喜借年》的经典片段,潜伏在内心深处昏昏沉睡的遥远记忆才仿佛被一下子激活了。
   “大雪飘飘年除夕,奉母命到俺岳父家里借年去。未过门的亲戚难开口,为母亲哪顾得怕羞耻……”听我把那大段的戏词一字不差地轻声哼出来,文儿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妈妈,你还会这个?”五音不全、嗓子不会拐弯的我,唱,自然是不会的,但许多吕剧曲目,像《李二嫂改嫁》、《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姊妹易嫁》等,里面的唱词,却早已烂熟于心。因为幼年的记忆中,那几乎是风靡整个齐鲁大地的精神享受,是人人趋之若鹜的文化盛宴。
   吕剧是山东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全国八大优秀地方戏曲剧种中一朵芳香四溢的奇葩。源始于清代,是由民间说唱曲艺“山东琴书”逐渐演化而成,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发祥地就是我们滨州的博兴县闫坊乡(现已更名为吕艺镇)。关于“吕剧”之名,据说是起源于最早那出叫《王小赶脚》的剧目。“赶脚”的功能,等同于现在的出租车,不过那时的交通工具大多是驴子。或许是因为这出幽默诙谐又贴近生活的戏曲太深入人心了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吕剧便一直被称为“驴戏”。只是这个称号太俗,难登大雅之堂,后来经过一些文化有心人的反复揣摩,最终被音译成了传承至今的“吕剧”或“吕戏”。
   大概是我还只有四五岁的时候吧,每年秋后的农闲季节,乡里(那时应该还叫公社吧)的物资交流会都会邀请省吕剧团的名角来进行为期至少一周的助阵演出,那真是万人空巷的盛会哦。从早晨到晚上,一场接一场地演,人还是挤得摩肩擦踵,川流不息。记得有一次,母亲不知为什么没有和我们在一起,只有父亲带着我和姐姐。父亲抱着我,叮嘱姐姐紧紧拉住他的衣角,千万不要放手。可是挤了一阵,父亲突然发现身后的姐姐不见了,幸好这时前面有个男子大喊起来:“谁的孩子?谁的孩子?”父亲带着我赶过去,只见那个男人双手托着一盘不知什么东西高高举在头顶,扭着身子诧异地看着身后的姐姐大声咋呼着。而姐姐的小手犹紧紧地攥着那个人的衣角,满脸错愕地瞪着人家,仿佛不明白一直步步紧随的父亲为什么突然变成了一张陌生的面孔。那时,不管男女老幼,白天没有时间的,晚上也会拖家带口地去“赶会”。名为赶会,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的,其实还是去看戏,不把所有的剧目看个遍,是不会甘心的。那可是省里来的名角哦,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这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尽管年年都有一睹风采的机会,但还是年年都会毫不吝啬地奉上永不消退的热情,义无反顾地去捧场。不知当时票价几何,但好像再过日子的人也不会心疼那份支出,没听说过谁家曾经错过那些令人根本无法拒绝的精彩。吕剧团走后,人们还要在街头巷尾热议好久,每一个人都眉飞色舞、意犹未尽地咂摸着那些经典片段,兴致来了更会摇头晃脑地唱上几句。那时,几乎每个村里都有自己的庄户剧团,基本的行头道具俱备,逢年过节也会组织起来演上几场,自娱自乐。水平虽然难以比拟专业演员,却也无人挑剔苛责,照样听得有滋有味。
   想必是那个年代精神生活太过单调贫乏的缘故吧,像我这般不过几岁的小孩子竟然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几张普通的桌椅,罩上或大红、或宝蓝、或明黄的带着传统金钱纹或福字纹的布幔,便布置成了或书房或闺房或厅堂,反正说它是什么地方,它就是什么地方。门窗都是虚无的,全凭动作展现。看那小丫头一阵风似地走来,一边叫着“小姐”一边一提裙一抬脚,这便是迈过门槛进了小姐的闺房。或者两手左右一分探出头来,眨巴着灵动的眼睛左右一撒目,这便是开门张望……这种活灵活现的“体势”语言,倒是比听那唱词更容易懂些。
   吕剧的早期作品多表现日常人伦、婆媳恩怨、家长里短,贴近生活的故事,质朴清新的旋律,优美动听又简单易学的曲调,极具表现力又稍显夸张的表情、动作,幽默诙谐、通俗浅显且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唱腔与对白,即便大字不识也能听懂看懂,非常符合普通群众的欣赏习惯。只是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和社会文化的转型,吕剧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虽然相关工作者也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编演反映新时代、新生活、具有时尚气息和现代元素的新剧本,但日益惨淡的现状依然难以改变,即使在偏远的乡村,也很少再见有吕剧作为主角,霸住人们的时间整场地上演一出完整的剧目。像今晚的专程送戏,不也只是片段的客串吗?各地的物资交流会依然时常在办,而且声势更加浩大。马戏团、杂技团、移动的游乐场、不入流演员除了音箱吵、吼声大别无特色的演唱会,甚至还有许多低俗露骨的表演,应有尽有,但却再也没有吕剧的落脚之地。吕剧已经黯然成了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回想当初那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鼎盛,仿佛只是一团繁华的旧梦,或遥远的传说。好在,当地的文化部门和无数痴情于此的人士已经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进行着挽留和拯救,努力和时代浪潮那威势而霸气的力道相抗衡。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入选项目和扩展项目名单公示中,吕剧榜上有名。无论是精神文化价值、娱乐价值,还是教育价值,吕剧都有资格获得这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关注和保护。但愿通过这种方式,吕剧能够如一脉清溪,即使不能再度拥有宏大的气势,至少也能代代传承,绵延不绝。

共 25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文章标题,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悲哀;文章中写到了今天的吕剧市场,把它与今天农村的文化节目比较,写出了作者深重的忧思,也给今天的文化管理和建设者们提了醒。作者在文章中,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作者孩提时代看吕剧的盛况,特别是差点弄丢了姐姐,衬托出了那时普通民众对吕剧的喜爱程度。【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706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7-05 22:16:23
  网络的普及,不少人已经对地方戏不感兴趣了,它们的观众数量在不断减少,文章写出了作者浓重的忧思之情。
语文教师
回复1 楼        文友:林梢客        2015-07-06 08:46:23
  O(∩_∩)O谢谢辛苦编辑。夏天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