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江南怀旧】那一灯如豆(组诗)

编辑推荐 【江南怀旧】那一灯如豆(组诗)


作者:如水心情 秀才,217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0发表时间:2015-07-08 10:37:06
摘要:那一灯如豆。蛰伏经久,在我内心深处,熠熠生辉,多少次梦回,多少次流泪,我却难以返回乡下那孩提时代,坐在暖暖的土炕,借着煤油灯的光晕,翻着爬满褶皱的复习本,寻觅其中的黄金屋、颜如玉。那微弱的光啊,至今 通亮在我的记忆!

(一)那一灯如豆
  
   那一灯如豆。蛰伏经久
   在我内心深处,熠熠生辉
   多少次梦回,多少次流泪
   我却难以返回乡下那孩提时代
   坐在暖暖的土炕,借着煤油灯的光晕
   翻着爬满褶皱的复习本
   寻觅其中的黄金屋,颜如玉
  
   那微弱的光啊,至今
   通亮在我的记忆。每有闲暇的时光
   我就走进梵音缭绕的殿宇
   点一盏酥油灯,透过摇曳的焰火
   开光旧时天空下所有的事物
  
   面对高原的苍茫,我经常念想
   那些留在时光彼岸,不能返航的记忆
   ——灯光如豆,闪烁在
   父母满含期颐目光里的童趣
  
  
   (二)那冬,那人,那雪
  
   那冬,我住在雪线以下
   一顶帐篷,四面漏风,孤零零,沐风而歌
   静寂地与空旷中猎猎作响的经幡
   对坐。只是,中间奔涌着一条苍凉的冰河
  
   那人,在不经意间,在寒风肆虐中
   走进我的思绪。转动经轮,叩长头
   膜拜着神山圣湖。一袭陈旧的藏红僧衣
   在我的瞳仁里翻飞。尽管
   风很大,雪很疾
  
   那雪,一直在落
   不断囤积在我的灵魂深处
   那洁白,如一盏醒着的酥油灯
   千年不息,引领我看清了前世今生
   以及人间的炎凉与悲欢
  
   多少年以后
   在我离开高原极地的梦中
   那冬,那人,那雪,依旧不断重复上演
   装帧成一副悠长的记忆
  
  
   (三)一份记忆,与冬天有关
  
   一份记忆,与冬天有关
   朔风中,一串串灯笼红
   摇摆在清冷的石桥,片片雪花
   落下来,随即融化
   惟留一地湿润,我怎么也找不到
  
   还是母亲,她陪我
   走过童真年代。是那样的耐心
   挺直腰板,为我遮挡风雨
   每到年关,母亲总是在太阳下
   或在煤油灯发出昏暗的光晕下
   一针一线,缝好棉袄
   你也看到
   那亮丽在我身上的红彤彤
   是母亲不小心,被针扎破手指
   滴落的鲜血,暖暖的
   却痛在我一生的记忆里
  
   如今,在风雪边关
   我每次念起,还是暖暖的
   如孩提时代的那场大雪
   落在眼中,一片湿润
  
  
   (四)故乡的老椿树
  
   故乡的老椿树,静静伫立了百年的老椿树
   无论,夏天还是冬季、大雨还是寒雪
   时光在它守望的目光中流逝
   岁月在它静立的背影中老去
   依然坚定从容执着
  
   曾经年轻的妈妈已是两鬓白发
   满脸的皱纹,如同老椿树身上的斑痕
   昔日流着鼻涕、拿弹弓,在椿树下打麻雀的小屁孩
   今天,他已经长大,流浪归来
   满身是漂泊程旅的疲惫,以及
   多年打拼的沧桑
   在老椿树下,静静站立
   眼里,涌动着愧疚的泪水
  
   我故乡的老椿树,你百年如一日
   坚守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屹立在我故乡的家门口
   为这个家遮挡风雨,为父母带去永远的期盼
   年迈的父母总是倚着你坚挺的身躯
   多少次的远望,多少次的期盼,只盼
   漂泊他乡的游子早日归来
   如今,母亲容颜衰老,步履蹒跚
   父亲一掊黄士,天人两隔
  
  
   (五)祖屋
  
   在外漂泊多年
   我住过各式各样的宾馆
   有豪华的,也有简陋的
   有昂贵的,也有廉价的
   但更多的时候,我住过
   或十几个人挤一间的大通铺
   或四处漏风、顶上淋雨的帐篷
   或羊粪味、羊膻味弥散的羊圈
  
   这些于我的军旅中
   已经是最好的。但令人难以忘怀的
   是在寒风中: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三两个战士挤在一起
   或相互取暖,或坐拥篝火
   等待天明
  
   在星子的明灭中
   我经念想老家的祖屋,以及
   那暖暖的土炕
   那搁置在时光中的祖屋
   是民国时期的爷爷,用泥块垒就
   已经好几代人了
  
   如今,祖屋颤巍巍
   好像在等待我的归期
   等待一个征尘满衣
   两鬓渐白的游子
   重新回到母亲温暖的子宫
   酣然入睡
  
  
   (六)乡愁
  
   夕阳西坠,炊烟袅袅
   又到吃晚饭的时候,母亲
   一如既往,做好饭菜
   习惯地坐在老家的门口
   等待一个游子的回家
  
   这么多年过去了
   无论我走出多远,还是多久
   母亲都会准时来到家门口
   遥望山的那端。只不过
   我小的时候,母亲还年轻
   总是扯着嗓子喊我的名字
   好让大山的回音,传给贪玩的儿子
   早点回家吃饭
  
   时光荏苒,青春老去
   母亲蹒跚了步履,白了满头发丝
   皱纹爬满了脸庞
   喉头的肌肉也松弛了,只能
   用浑浊的眼眸,遥望远方
   饭做好了
   孩子,你什么时候回家
  

共 18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品读作者这组怀旧的作品,心里有一种感动在滋生着。这组诗中着重表现的是怀旧的情感,怀旧的思恋。在平淡、锁碎,甚至平庸的生活场景中,对生命、亲情、生活、时光的眷恋与回眸,感叹与思考。“那一灯如豆”,在旧时光中,熠熠生辉,把父母期颐的目光,通透至今。《那冬、那人、那雪》,是以充满禅意而沧桑的笔触,勾勒了雪域高原独有的画面,帐篷对峙的勇士,转经轮叩长头的僧侣,还有响起在灵魂中的落雪,无不是一帧帧记忆的画卷,厚重而悠长。《一份记忆,与冬天有关》、《故乡的老椿树》、《祖屋》,都以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为主线,在冷静、从容、淡定的姿态中,抒发了诗人于日常生活、常见事物中,渐次迸发出深厚的情感,如一串灯笼红、一件暖暖的棉袄、一株苍老的椿树,以及一间破败的祖屋,每个意象无不浸透着诗人精微的思考和感悟,仿佛一杯看似清洌而又厚醇的青稞酒,直呛得人泪流满面。诗语成熟而淡定,意象鲜活而丰盈,整体质感厚重,没有匠气之作,却在酣畅、自然中透着对世事和情感的洞悟,感染力极强,张力十足,读之令人感动,让人泪下。赏读美文,问好作者,倾情推荐阅读欣赏。【责编:深冬暮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深冬暮雪        2015-07-08 10:51:06
  问好如水,感谢再次赐稿江南,江南因您而更精彩,期待您更多的美文分享!遥祝万安、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深冬暮雪        2015-07-08 10:54:35
   这组诗中有情感的共鸣,有诗歌文本的精彩,有诗人坚守国门的担当以及对诗歌作为一种艺术的尊重。如此质朴、情长,内在和外延的生命力涓涓流淌的诗歌,值得我学习、借鉴的。感谢如水美文,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如水心情        2015-07-08 13:37:40
  感谢暮雪精彩编按,诗评深入、透彻,力透文间,超越诗歌本身高度,愧不敢受!收藏了!问好,遥祝一切安好!
3 楼        文友:河南雪儿        2015-07-08 15:49:35
  这一组怀旧情怀的诗歌,情感真挚饱满,诗句凝练简洁,流畅自然,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情感,“那一灯如豆”有着童年的记忆,有着父母亲的殷切期盼。“那人,那冬,那雪”以及故乡的老椿树,祖屋,乡愁都充满作者的无限怀念之情和真切的思乡情怀,作者诗句极具感染力,意境深邃悠远,欣赏阅读,问好如水,感谢你为江南带来的精彩
河南雪儿
回复3 楼        文友:如水心情        2015-07-08 17:25:05
  问好雪儿,谢谢您的雅评!遥握,祝安好!
4 楼        文友:深冬暮雪        2015-07-08 16:57:38
  问好作者,若编按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5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07-09 00:52:31
  诗歌、散文都写得如此精彩,佩服!感谢对江南的支持,遥祝夏安!
樱水寒
6 楼        文友:樱水寒        2015-07-09 00:52:46
  问好作者,感谢对江南的支持,祝创作愉快!【江南约稿】2015第四期主题征文: 怀旧 http://www.vsread.com/bbs/topic-56-639636.html 江南约稿:怀旧 欢迎您参与,期待你的精彩!
樱水寒
7 楼        文友:过尽千帆        2015-07-09 10:24:01
  好感动的一组诗歌,读到令人泪下。军人同志,向你致敬!
8 楼        文友:如水心情        2015-07-09 11:28:29
  感谢暮雪精彩编按,您的诗评高出于诗歌本身的高度,令我惶恐不安!奉茶,遥握!
一直以来,我试图用青春, 抚平高原重重叠障的褶皱,用生命奔涌雪域不朽的血液,在长满风霜的渡口,敲醒沉睡的程旅……
9 楼        文友:如水心情        2015-07-09 11:30:23
  感谢水寒、千帆雅评!谢谢鼓励!问好,遥祝安好!
一直以来,我试图用青春, 抚平高原重重叠障的褶皱,用生命奔涌雪域不朽的血液,在长满风霜的渡口,敲醒沉睡的程旅……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