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润泽心田三千年(散文)

精品 【春秋】润泽心田三千年(散文) ——感悟箕子文化影响


作者:酸枣林 童生,66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52发表时间:2015-07-13 07:44:18
摘要:殷商人,胥余,商纣王之叔,子爵,后世人称箕子。始封地在今山西东南部,河南东北部一带。治所在今榆社县讲堂。箕子的言行、品格、处世哲学、治政理念形成箕子文化,受到儒家宗主孔子尊崇。近代学者称箕子为殷商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的先驱。本文作者站在古箕城追寻箕子遗迹,感悟箕子文化在这古老土地上的绵远流长。


   今讲堂村,在商朝时域名为“箕城”。
   距讲堂村西二里之遥,当地称为“箕神坡”的山腰上,靠西面东,有南北宽100米,东西长150米的山坳。山坳中有“箕神庙”遗址。山坳左右及上方有弧形山棱如箕状,山棱之上又有间隔百余米水平一线罗列的三座土峰,如王冠之上三支犄角。山棱与土峰皆可见人工夯筑痕迹。引领我们调查的村干部宋守青说,老辈人相传箕神坡地形为顺山就势加人工夯筑而成,以壮箕神庙之威仪。据说当年庙宇存好时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有箕神塔、箕神塑像、碑刻、壁画等,可惜今日只剩残垣断壁。其中心位置有南北宽10米,东西长20米,坐西朝东的主体建筑根基与土墙遗迹。山坳间树木繁盛,荒草没膝,山坡上荒草灌丛间到处散落着灰色褐色绳纹古瓦片和个头硕大的古砖块。经鉴定为汉代绳纹板瓦与唐代绳纹砖残片。遗址中央草丛中躺着半截清代重修箕子庙的功德碑,除碑首石刻“乐善好施”四个大字外,其余字迹已模糊不可辨。箕神庙供奉的是箕子的神塑和他不朽的魂灵。据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载“箕在今榆社”。清光绪版《榆社县志》载“箕山,在县东三十里,即箕子始封处。山形如簸箕,上有三土峰峙列其顶”。同时载有清乾隆时榆社县令费映奎诗:
   谒箕子祠
   讲堂西去草葳蕤,砥柱三才尚有祠。
   故老能传商氏邑,鸿文却少柳州碑。
   觋巫奏罢村村乐,风雨归来片片旗。
   欲为苍生祈赐福,刚柔交克雨饧时。(饧应为“日”旁)
   殷商人胥余,商纣王之叔,子爵,官至太师。始封地在今山西省东南部、河南省东北部一带,治所在箕城(今榆社县讲堂乡讲堂村)。史称胥余为箕子。纣王荒淫无道,箕子屡谏不听,反被其囚禁。商纣败亡,周武王将其释放。其去向留传不一,一说他举族往朝鲜,后被武王封为朝鲜王,有箕子朝鲜之说;一说他隐居原封地,与民躬耕。不论去向如何,他与纣王品行截然不同。他施政仁爱宽宏,鼓励农桑,与民同乐,深受子民拥戴。被当地百姓崇敬为箕王。据传,他感佩武王的宽宏,回朝将《洪范九畴》献与武王,经过故都殷墟时触情生情,写下了《麦秀歌》,表达了他对奢靡残暴误国的忧怨。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吾好兮!
   箕子所著(有说其释意的)《洪范九畴》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思想和治政理念,为历代政治家所尊崇、汲取和传承。箕子的思想品格与政治理念为儒家宗主孔子所尊崇,称比干、微子、箕子为殷商“三仁”。后世的文学大家柳宗元更是推崇备至。近代学者称箕子为殷商文化的代表,儒家思想的先驱。并推崇为“中华第一哲人”、“中国文化第一子”。先于孔孟、诸子百家的箕子好比山沟里飞起的金凤凰。他在讲堂在封邑内留下了许多深入民间与民同乐的美好传说,如“上咱则”、“下咱则”、“下车”、“寄子”的故事至今在百姓间耳熟能详。他的言行、他的思想品格、处世与治政理念所构成的箕子文化在箕城讲堂,在榆社,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亡国的贵族能够在其身前身后受到人们如此崇敬与爱戴,让人不得不感佩他的人格魅力,仰望他的思想光芒。
   在箕子身后四百多年,在箕城这个地方又发生了一件彪炳史册的事件。《左传》记载:“僖公三十三年,狄伐晋,八月戊子,晋候败狄于箕”。由今人郑福田、可永雪等译编的《中国将帅全传》“先轸篇”中有一段记叙:“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卒。”“这年秋天,狄军攻打晋国,到达箕地。八月二十二日,晋候在箕地打败狄军。先轸说:‘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逞一时快意而没受到惩罚,敢不自已惩罚自己吗!)’脱下头盔冲进狄阵,战死在军中。狄人把他的头送回,面色还像活着一样。”先轸是春秋时代才能卓越、战功卓箸的将帅,协助晋文公成就霸业。在文公初殇,国家危难之时,深谋决断,协助襄公大败秦军,俘虏了如狼似虎的秦军将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可是襄公却因母亲(秦穆公女)说情而将他们放了!先轸在朝堂上气极而唾,襄公没计较他。在紧接着的反击狄国入侵的这次战争中,先轸率军节节推进,最后在箕城外与狄军隔河对垒决战。先轸身先士卒赤膀上阵率军掩杀大败狄军,一代名将也血洒疆场,以身殉国,以生命向襄公谢“罪”。在战局胜败己定,为免生灵涂炭,在先轸为国为民赤胆忠心的精神感召下,两国在箕神庙谈判讲和,双方罢兵,各守边界,与民生息。之后箕城也亦因之而名“讲堂”沿袭至今。村民在箕神坡和隔河相对的小南坡刨药材时常挖到古箭镞,一边是铜制的,一边是铁制的。小南坡附近还有块垣地叫“将屈坪”。《榆社县志》载,“清时,榆社留有先轸庙,在县北七里处的西神庙凹。”这些都与前面的历史记载相吻合。这场发生在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战争,其结果与古代将星先轸以身报国和以战求和、与民生息的精神,与箕子思想中的那种危难中的担当、仁政爱民、崇尚和谐自然的思想核心高度地吻合。古战场文化成为箕城文化的一支源头。
   箕城文化如奔涌的长河流淌在这古老的大地上。这种持正爱民、尚勤尚俭、崇尚和谐的思想理念世代相传,潜移默化,植根于心田,融化于血统。成为当地居民一种精神生活、价值观念的引领。
   箕子身后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商贸繁华、人杰地灵的讲堂镇。镇上居民不论穷富都把读书识字和道德礼义看得很重要。村中田姓家族在明清两代出过两位进土。明代朝廷为诰赠奉直大夫田世业及其子田之颖立“父子大夫坊”。清代陕西西乡县士绅乡民为榆社讲堂藉的西乡县令田福谦立“进士坊”。他们所以受到褒奖与拥戴,缘于他们为官清正、廉洁爱民,与箕城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讲堂人大义凛然,浴血奋战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因为拒绝维持,遭日军洗劫,发生过骇人听闻的讲堂惨案。1943年3月2日,日伪军突袭包围了讲堂村,屠杀村民19人,重伤50余人,烧毁房屋500余间。日军反复扫荡,没有让讲堂人民低头,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涌现了陈福则、鹿生泉等杀敌英雄。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先后有15名讲堂村藉的八路军战士牺牲在抗日救亡的战场上。在大生产支援前线的运动中成绩卓箸,边区行署专员武光汤亲自将“堪称模范”的金字牌匾奖给讲堂村。红色的讲堂,浴火的凤凰,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箕城文化的光芒。
   民国初年(1914年)讲堂村创办了国民小学,学校大门砖榜上镌刻的楹联:“世界大文明力求进步、国民新气象道在自强”昭示着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方向。讲堂村一直循着文明教化、文化兴村的路子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活跃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处僻远山乡的讲堂村先后有40余学子考入了国家各类高等院校,受到高等教育。村民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在上世纪末山村大学生还是凤毛鳞角之时,讲堂村居民田海瑞家5个子女全部考上大学,其子田有亮、田有刚双双赴美国留学,获博土和博士后学位,并在科枝领域有所建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讲堂让人倾慕!
   现在的讲堂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一方治所,一个现代化的集镇。青堂瓦舍,亭台楼阁,鳞次栉比。由东向西绵延二华里,街市繁荣,百业兴旺。秀丽的南屯河从村前流过,在岩石河床上起伏迭宕,形成一个个飞银洒玉的瀑布和一串串清澈见底的水潭。如同讲堂这尊“坐佛”胸前的念珠。拱卫如城垣的南岭山上,苍松翠柏杨柳榆槐满山碧透。在浓郁掩映之中,显现幢幢庙宇亭阁。由东向西依次有夫子庙、奶奶庙、讲堂乡抗日殉国烈士纪念亭,形成一个文化的长廊,一方旅游的胜景,一座信念的丰碑!
   箕城后人传承着箕城文化的精髓:和以共存,危以大义。和平发展时期,以包容的心态,倾其智慧与力量,共同建设新家园新生活;在国家危难之时,不计一己之利,不惜一己之躯,舍生取义,勇于担当。南屯河,家乡的河;箕城文化,民族的渊源;奔腾不息,绵远流长。

共 31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历史渊源、人文传承、文化教育、自然地貌和人为建筑等方面,详实而条理明晰地向读者讲述了箕子文化的形成、完善以及后人将其发扬光大的光辉历程。作者引经据典加实地考证相结合,全面而真实地还原了“箕子文化在箕城讲堂,在榆社,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历史背景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内涵。这是一篇集史料性、知识性为一身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推荐欣赏。【编辑:三微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714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07-13 07:48:03
  读周更生先生的文章,不仅增长了知识,还为先生的家乡感到骄傲,真的很羡慕先生身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之所,世化相传,耳濡目染,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三微花
回复1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07-13 13:18:20
  诚谢花社老师亲操编审,榆社从炎帝八世榆罔立国,四千余年灿烂文化,拙笔不能掘其万一,请老师多多赐教!
2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07-13 16:05:52
  更正1楼笔误:应为世代相传!
三微花
回复2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07-14 21:23:59
  诚谢花社对榆社古老文化的爱戴。
3 楼        文友:天若        2015-07-13 17:38:21
  周老写作的大气磅礴又一次在这篇文章里体现,从古到今,娓娓道来,让人跟着周老的讲述走了走那片古老而伟大的土地。
天若
回复3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07-13 21:31:36
  谢谢天若君!您的热情、纯真、对家乡对父老的深爱、您对这世界的孜孜求索,让大家对您充满期待。祝福您!
4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7-13 22:36:02
  应该让更多的榆社人读读周老师写家乡的文章,会了解到更多我们不了解的榆社文化知识。榆社是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但在文化的挖掘与宣传上力度不足,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希望竭尽所能为家乡文化挖掘贡献微薄之力。周老师文章是个典范,大气而情深。学习了!问好周老师!
水银月亮
回复4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07-14 21:21:31
  谢月亮老师鼓励!您对榆社这片土地的深爱与付出才是我们的榜样!您让许多榆社人汗颜!
5 楼        文友:长竹        2015-07-13 23:13:44
  沉甸甸的文章,确凿凿的例证,美涣涣的文字,亮晶晶的人生!
长竹
回复5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07-14 21:28:44
  兄长竹为笔写天书,劲节凌风笑红尘。让愚感佩!
6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5-07-17 01:03:03
  好一篇厚重而深沉的大散文!
   好一篇语言凝炼、让人心旌摇荡的精品文章!
   初次拜读作者的佳作,心里五味杂陈,既觉得是作者在用其深厚博大的心灵与苍茫旷远的历史和自然之间对话,又像是自己在用心感受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毫无疑问,厚重而深沉的文字里始终涌动着一股股浩然尔衮、毫不矫情的雍容大气。正如文中所言,“南屯河,家乡的河;箕城文化,民族的渊源;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在讲堂村,哪怕是静静地望着西风掠过山坳,也可感受得到先贤的哲思和仁政、民族的苦难、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英雄儿女的骨气,一一奔至眼底,融入记忆深处……
   由衷欣赏佳作。于此,遥祝作者笔健!佳作倍出!
落拓书生
回复6 楼        文友:酸枣林        2015-07-17 21:36:21
  谢落拓圣人,能在文网与老师相识幸甚!文风胸襟让人感佩,愿与师友携手偕游。学习,问候,祝福!
7 楼        文友:天若        2015-07-18 10:15:52
  恭喜周老又获精品,替你开心!
天若
8 楼        文友:榆州黎明        2015-07-19 05:49:47
  祝贺周老文章再获精品!润泽心田三千年,可见榆社这段历史的宏大雄伟,给现代人留下的深刻映象,他是榆社的骄傲和难以忘却的记忆!周老的文笔优美,语言凝练浪漫,史记祥实,真是不可多得值得学习的好作品!学习精品,问安周老!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