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陆水争峰

精品 陆水争峰


作者:因为有你 秀才,121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70发表时间:2015-07-14 17:56:25
摘要:2008年10月,三峡试验坝陆水水利枢纽开工50周年纪念大会在陆水召开。会上,陆峰遇到了来自三峡大学任教的同学江超。会后,他与江超一起游荡在陽光充斥的陆水湖畔,登顶尖峰山、漫步雪峰山、感觉随阳山。尖峰屹立,述说三峡试验坝的往事;雪峰飘渺,记忆鄂南纺织城的兴盛以及工业污染项目的衰落;随峰日出,映照陆水小三峡的希望,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陆水争峰 1
   陆水河,是一条发源于湘鄂赣幕阜山脉的河流,因三国东吴名将陆逊驻军屯田于此而得名。它穿越通城、崇阳,进入陆水,再注入滚滚长江。
   陆水河的上游,有一座人工湖泊——陆水湖。湖中有岛,尖峰、雪峰、随峰环湖,千姿百态,仿佛世外桃源。这里是国家湿地公园,也是闻名遐迩的陆水三峡试验坝所在地。
   2008年10月,三峡试验坝陆水水利枢纽开工50周年纪念大会,在陆水召开。会上,陆峰遇到了来自三峡大学任教的同学江超。本来,会后的陆峰,有了一个自由自在的心境,去他想去的地方游逛。但那年秋天,陆峰没有远行,与江超一起游荡在阳光充斥的陆水湖畔,登顶尖峰山,漫步雪峰山,感觉随阳山。
   1964年夏,在长江南岸、陆水河北岸约20里的陆家庄,有一个小男孩降生了。男孩儿的父亲想起,十年前的大水,陆家庄成为一座孤岛幸免淹没之外,村子外的田地、农作物等却遭遇灭顶之灾,等洪水退去时,村民们只是收获了一些鱼虾之类罢了。后来才知道,那是长江流域所经历的建国后一场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这场洪水给整个长江流域所造成的损失,令人叹息。于是,他给儿子取名陆峰,盼望儿子长大之后,能在长江水利事业上有所作为。
   1979年,陆峰高中毕业,考入长江工程大学。大学其实就位于陆水县城的陆水水利枢纽,部分施工场地即为校区,一些施工期间使用的简易平房当作教室,采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来自不同省份。在同寝室的同学中,有一位来自宜昌秭归县的江超,与他最聊得来。
   江超与他同年,习惯平顶头,喜欢运动。课外活动时,他总是兴奋地第一个冲在最前面。每逢星期天,他便整日与陆峰形影不离,陆水的山间溪流、城区的大街小巷,以及城郊田间小道上,都留下了他与陆峰散漫的脚步,渐渐地,他们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会后第一天,陆峰与江超再次赴陆水游荡,首先,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想到去爬陆水湖北岸的尖峰山,也是他们心中的圣山。
   山顶之上,举目所极,陆水风光尽收眼底,城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是一览无遗。陆峰似乎对尖峰更是情有独钟,因为他知道,陆水尖峰,让人类的三峡梦想成真,因此,这次登顶陆水第一高峰——海拔830米的尖峰时,陆峰一如从前,孩子般天真地喊叫:
   “尖峰山,我又来啦。”
   江超则仍喜欢习惯哼两嗓子峡江号子:
   “西陵峡上滩连滩,
   崖对崖来山连山;
   船过西陵人心寒,
   一声号子一声汗……”
   在长江西陵峡岸边秭归茅坪长大的江超,自然也会大三峡上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唱。.
   “三峡试验坝,尖峰见奇迹。”陆峰特别自信。
   “是呀,人类水利史上的尖峰奇迹——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正是从这里起步!”江超也十分自豪。
   从尖峰山上下来,陆峰与江超来到了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的“陆水三峡试验坝”,曾在长江工程大学开学典礼上,由时任校长讲述的关于首任校长、被毛泽东称为“长江王”的林一山与陆水三峡试验坝的故事,又在他们的眼前浮现……
   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时,曾写下“高峡出平湖”的豪迈诗句,寄托了一代伟人对三峡工程的宏大设想。1958年1月,三峡工程的问题,第一次在中央南宁会议上进行讨论。
   “修建三峡水库,可以根本解决两湖平原的水灾,可以根本改善城陵矶到宜昌和宜昌到重庆的航道条件,每年可以发电一千亿度以上。”。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林一山的发言,准备充分,据理论证,他是三峡工程最出名的主张派代表。
   “不能把防洪问题绝对化,左右三峡水库修建时间的,是国家财力,是经济发展需要,是电力而不是防洪。”来自国家水电总局局长的李锐,是三峡工程的反对派代表,他就林一山的发言针锋相对。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阐述了三峡工程短期内不能上的理由。
   林一山与李锐在南宁会议上的发言各有道理,后来被称为关于三峡工程的“林李之争”。毛泽东对会议中三峡决议,批了“积极准备,稳妥可靠”的指示。
   会后不久,林一山在向周恩来的电话汇报中,建议在湖北省陆水建一座实验坝,以确保三峡工程的万无一失。并于次日,向国务院发了一份电报,详细阐述了自己关于兴建陆水实验坝的设想。当年8月,在中央北戴河会议期间,周恩来正式宣布,兴建三峡试验坝——陆水实验枢纽。就这样,陆水这条小小的河流,便与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工程联系在一起。
   1958年10月23日,陆水实验枢纽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尖峰山下,一片沉睡的土地突然沸腾了,6万人参加工程会战,陆峰的父亲陆向东也在其中。工地上,除了工人、农民、技术人员和解放军以及民兵外,还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切为了三峡试验坝的试验成功,因此,他们都无怨无悔!
   1967年7月12日,将陆水河拦腰截断的三峡试验坝,正式关闸蓄水,并形成了十五座副坝,特别是亚洲第一粘土坝的8号副坝,气势如虹,全长1543米,全部由人工碾压而成;从此,陆水河形成了集科技、防洪、灌溉、发电、城镇工业和生活供水、航运、养殖、水库旅游于一体的人工湖——陆水湖。1969年12月,枢纽电站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
   长江工程大学是1959年诞生的,首任校长林一山,时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1974年11月,学校从武汉市搬迁到陆水水利枢纽。
   老校长林一山与三峡试验坝的故事,让他们感动,作为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水利水电实验枢纽工程的试验坝就在眼前。陆峰为之骄傲,巍巍试验坝,将引领人类历史上的另一座水利高峰。江超对自己家乡建设三峡大坝,成就高峡平湖美景也有了期待。
   1983年,陆峰与江超从长江工程大学毕业,陆峰被分配到陆水水利枢纽管理局工作。负责进出库流量测验,大坝安全监测,以及水情预报、防汛调度等事务。
   江超毕业后,到三峡大学任教,他与陆峰毕业时曾经相约,待他的家乡三峡大坝梦想成真之时,他们将在三峡聚会。
  
   2
   第二天,陆峰与江超漫游陆水湖南岸的雪峰山。因唐朝雪峰和尚在此修行而得名的雪峰山,海拔618米,是环湖山峰的第二高峰,与尖峰山隔湖相望。雪峰山主峰临陆水湖拔地而起,山上林丰竹茂,盛夏时节,是著名的避暑休闲胜地。
   雪峰山上有雪峰寺、照天烛、丫髻亭、试剑石、望乡台、葛仙祠、雪峰山庄等景点。陆峰与江超再次在葛仙祠登高远眺,鄂南的千岛湖——陆水湖宛若天上人间,美轮美奂的景色,让他们如醉如痴。漫步雪峰,陆峰继续对江超说起了自己与妻子林雪以及雪峰山下的过往。
   1985年,陆峰21岁那年夏日的一个星期天,他在雪峰山上遇到了一位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女孩,她白雪般的脸蛋,在阳光下更显清纯。见到她时,她一身洁白的夏装,脚穿一双白色的运动鞋,一头飘逸乌黑亮丽的头发。这个十八、九岁的女孩,羞怯地与他共同走在清凉的林间小道上。原来,她是雪峰山下蒲纺总厂的纺织女工林雪,她每次露出笑容时,都是那样的亲切与自然,陆峰偷偷地看着她俏丽的模样。那次相遇,陆峰语无伦次,向她讲述了自己喜欢尖峰时刻的激动,这个女孩又惊又喜。陆峰当初情绪激昂,也说了一些真心实意的话,只是感到和她在一起身心愉快,也不去考虑以后会是怎样。
   1966年出生的林雪,是陆水湖区的林家湾人,后因建陆水湖移民。她生活在十里纺织城,喜欢陆水,更爱好徒步游雪峰山。交谈中,她似乎比陆峰更加晓得蒲纺总厂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969年,陆水实验枢纽投入运行之际,雪峰山下,为落实“备战、备荒”的需要,一座由时任国防部亲定、总后勤部投资兴建的“三线军工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开工建设了,当年的建设者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用他们的双手,建筑起这座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联合企业,也许,当年的中央二号人物,以此表明他紧随尖峰的心迹。
   “当年十里纺织城,万名年轻女工,曾是陆水湖畔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林雪自豪地说,雪峰也曾创造了有如尖峰般的辉煌。
   1975年,随着时局变异,2348工厂移交湖北省,改为省属重点企业蒲纺总厂。蒲纺总厂融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之中后,毕竟不如当初计划经济时期的军工企业那么牛气了,但也曾多次跻身全国企业500强,因此,林雪对于自己是一名蒲纺职工还是感到满足。
   雪峰相遇后,陆峰与林雪便成为了一对恋人。夏日里,他们有时也随人流在陆水湖里游泳,青山映衬湖水,碧绿碧绿的。湖水里的人多得如同“下饺子”,不时有一只只快艇在湖面驶过,掀起了一条条白浪,引得大伙一阵惊呼。湖面上救生圈里的人,则随波起伏,如儿时躺在摇篮里荡漾起来。
   陆水湖上星罗棋布的岛屿中,有桔岛,秋阳里,橙色的桔子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上;有桃花岛,春天里,鲜艳的桃花如林雪的笑容;一年四季里,翠竹包裹着一些岛屿,用它的淡雅点缀着湖水。有的岛屿是鸟儿的天堂,也是陆峰他们喜欢的地方,尖峰、雪峰则更是他们的守望。
   闲暇的时光里,他们沿着陆水配套灌溉工程南北干渠渠首漫步,那流水潺潺、绿树映衬、鸟语花香。南北干渠公园,也是市民们晨练以及晚餐后漫步的好去处,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运动息息相关。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成的100多公里的南北两干渠,灌溉良田20多万亩,让今天的城乡受益,也让陆峰与林雪为陆水而陶醉。
   “当年,陆水河上游建三峡试验大坝,湖底山里的人家,都迁移了出来,大部分人迁移到了沿江滨湖地区,我的老家就是这个陆水湖底的林家湾的,所以,我也是移民。”一天,林雪与陆峰又来到了雪峰山上。
   “那时的移民区,在陆水河的下游处,芦苇丛生,又是血吸虫疫区,生活艰辛。儿时的我,没有家乡的印象,听大人说起我的家乡:青山绿水的,一栋栋木质房子错落有致。清晨的炊烟,泉水的叮咚声;孩子们相邀着上学的身影,最让孩子们高兴的是,在村头打谷场上的一个个稻草堆里玩躲猫猫的游戏。每到太阳下山,农家的灯火亮了,孩子们却还在嬉戏,玩得太高兴了。长大后,我到过一些地方,却没有见过比大人们述说的林家湾更美好的地方了。”林雪不无感慨。
   “我的家乡哟,它就在这陆水湖底!”她还用手指着她的家在哪片水域里呢。让人听着也有点感动。陆峰问她那时有多大?她说:也许没出生呀,陆峰心想:一个在移民时期出生的女孩子,什么东西也不可能记得,故乡只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情结罢了。
   林雪说:“那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在溪水里打水仗的男女娃娃,还有那大年三十,家人围坐在火堆旁团聚的夜晚,都只能是想象了。你说,这一切美不美。”
   谁不说自己的家乡美。这时,沉默许久的陆峰说:“其实,陆水是为三峡服务的,山美水美的地方,我也去过一些,但陆水湖之美更是特别,真是美得让我们流连忘返呵。”
   “保持一湖清水,保证市民健康安全的饮用水源,满足工农业用水;维护陆水湖南北两岸森林茂密的植被,就是保卫一座天然的大氧吧。”陆峰对自己的工作十分得意。
   “蒲纺总厂曾有过辉煌,如果没有纺织,不可想象呵!”林雪似乎也有自己的的思想。
   “你们的蒲纺,由中央交省级管理,以后可能要交地方哦,它有辉煌的过去不假,但你们厂的排污、工作生活垃圾,对陆水也有污染哦!”陆峰直言不讳。
   “经济发展没有工业是不可能的,你的说法不对。”林雪有些激动,她似乎对当年中央2号首长兴办的大型企业有信心,对雪峰有信心。
   陆峰与林雪在陆水观念上,也开始有了尖峰与雪峰的对立。但这也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再后来,经过四年的恋爱,尖峰、雪峰、陆水相连,他们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夫妻。
   陆峰小俩口,婚后日子甜蜜幸福。1989年,他俩有了自己的儿子,取名陆随。
   1991年,蒲纺总厂进一步下放改制,上级移交地方政府,实行属地管理,企业名称为蒲纺集团。昔日的央企“十里纺织城”实行军转民,成为纺织、丝绸、针织、印染、服装、建筑、贸易等民营纺织企业。
   “企业的改制,我也将面临转岗、分流、或下岗等选择,你说怎么办?”一天,林雪问陆峰。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陆水湖绿水青山的环境,将会受到挑战。我想,你转岗去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职业吧!”陆峰斩钉截铁地回答她。
   “这份工作我喜欢,只是能成吗?”林雪不放心。
   “按政策和程序办,交给我吧。”陆峰回答。
   就这样,林雪与陆峰商量,最后作出了转岗的决定,后经陆峰协调,林雪被调到城区环境保护局工作,从事陆水环境保护监测等业务。她没有想到,她的工作,从此与陆峰之前预料的那样,雪峰山下,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将成为维护陆水青山绿水的主要制约。

共 1529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尖峰屹立,述说三峡试验坝的往事;雪峰飘渺,记忆鄂南纺织城的兴盛以及工业污染项目的衰落;随峰日出,映照陆水小三峡的希望,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小说,揭秘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也描述陆水过和未来的美景。新一届市政府按照“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发展思路,使陆水又迎来了一轮崭新的春天!作品语言流畅,资料翔实,细节真实,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715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7-14 17:57:35
  拜读佳作,问好作者。学习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因为有你        2015-07-14 19:36:28
  感谢老师指导!遥祝夏日安好!
2 楼        文友:清心妙语        2015-07-28 15:44:22
  佩服朋友的妙笔!三峡的往事让人铭记,三峡的故事感天动地,三峡的美景无与伦比。遥祝朋友安康吉祥!
回复2 楼        文友:因为有你        2015-07-28 16:53:02
  深谢文友!遥祝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