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播种“太阳”托起希望(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播种“太阳”托起希望(散文) ————记大宁县太德小学校长张如山和老师们


作者:980539319 秀才,126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53发表时间:2015-07-19 10:25:07


   正是旭日初升的时候,太德塬上一片葱茏。果树正在挂果,微风吹拂,一阵阵令人陶醉的馨香扑面而来。下车,看着滚滚碧波中迎着朝阳轻舟般前进的太德小学,我们直觉得一阵阵温馨,一阵阵舒爽,一阵阵震颤。
  
   (一)
   走进校门,校长张如山笑盈盈地向我们走来,热情地伸出欢迎的双手。
   张如山出生在大宁县徐家垛乡圪台头村的一个农民家里。贫困使他自强,使他奋争,使他产生了要跳出“农门”的欲望。1991年秋天,他考入了隰县师范,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是愿望也是梦想,他就是日思夜想地要走出贫困,也想让和自己一样的农村孩子们都能走出贫困,即使一辈子在农村生活,也要让他们生活得和城市人一样,富裕,有文化,有素质。1994年,他毕业了,本来以他优异的学业成绩可以在城市里有一份优越的工作,可是,他仍然忘不了他当初的愿望和梦想,毅然要求到农村,而且要到偏远的农村去工作。领导满足了他的要求,分配他到紧邻黄河岸边的徐家垛乡的索堤小学担任了教师。任教期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勤奋努力,赢得了全校师生和家长们的认可和信赖,一年后,上级主管部门任命他为该校校长。职责大了,任务重了,他也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学校面貌在一天天改变,越变越好。随后,他又先后被调任割麦、葛口担任学校领导。2011年秋天,调来太德小学担任了校长。太德是大宁县的梨果之乡,塬面宽阔,号称万亩,葱葱茏茏,一眼看不到头。林果富民,太德的确富裕了,可太德小学却一片荒凉,校舍破旧,杂草丛生,学生只有30多名,老师们工作得也没有精神。
   现实就是这样,怎么办?晚上,他躺在床上,很晚了还是睡不着觉。但他决心坚定,太德是全县有名的文化村,学校也曾经有过辉煌,他一定要让这座即将面临覆灭的学校再次复兴起来。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师,很支持他。她随着丈夫一起来到学校任教,就是要以校为家,全力配合,同频共进,创建农村教育的辉煌。这是他的梦想,也是她的梦想。风风雨雨多少年了,她无怨,也无悔。
   张如山提出了“敢为人先,顽强拼搏,开放办学,封闭管理”的口号。他召开家长会,和老师们谈心,大家一致认同,向县教科局领导汇报,得到支持。他的胆子大了,于是,几乎走遍学校所属范围内的村村庄庄,家家户户,调查学生流失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改变学校面貌。他挤出时间跑县上,走省里,苦口婆心地向各级领导讲说学校情况和现状,上级部门很支持,两个月后扩建学校的资金就全部到位了。只几年时间,一座集教学、餐厅、住宿、娱乐为一体的标准化学校建成了,学生享受到了住宿宾馆化、餐厅标准化、娱乐现代化的优美生活和学习环境。
   站在宽敞洁净的学校院子里,看着这一点也不比城市差的优美的学校环境,听着教室里传出的老师们的娓娓讲课声和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我的心感到了一阵阵的温暖,这也是我从事多年教育所追求的梦想啊!我从内心深处为他们祝贺,祝福!
  
   (二)
   在院子中心一座栽种着苍松翠柏的花池的褐红色底座上,面对学校教学楼,有八个十分显眼的大字:尽我所能,追求卓越。我凝视着这几个字。
   张如山校长说:这是我们的宗旨,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的目标!
   是的,张如山要和他的教师们,撑起太德小学的这片蓝天!
   在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张如山深深感到仅此是不够的。人才培养是一所学校衡量标准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于是,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完善了教学改革的两个转型:一、由“应试教育管理”向“素质教育管理”的转型;二、由过去的管卡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加大师资培养,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教师队伍的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进行培训提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省内外的教育专家来学校讲学;并与县城关小学“结对子”,聘请他们的优秀教师来校示范讲课、担任学校各种活动的评委;聘请原大宁插队知青、北京五中著名教师马献时来校听、评、讲课,开展教研活动,吸取首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今年,他又聘请翼城县优秀教育工作者XXX担任学校业务副校长。此外,学校还多次派出多名教师赴外地学习。呵,这些举措还真是见效,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学方法有了极大改善,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到了发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2013年、2014年在全县统考中,学生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张如山说:“我们不比金杯,不比银杯,比的是老百姓的口杯。”我见到一位来学校参加“六一”活动的家长,我问他,他说:“校长办公室里的版面上写着一句话: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个学校,造福一方百姓。张校长把学校办成这个样子,是为我们造了大福啊!”
  
   (三)
   我到教师宿舍去看,教师们都很高兴,一个个仰着花朵般的笑脸。条件的确很好,每人一个宿舍,卧室、洗手间、小厨房和办公桌椅、电脑等设施一应俱全。
   他(她)们告诉我:老师们原来住在破旧的窑洞里,还是严重的危房。2012年7月,张校长争取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动工修建学生宿舍楼,2013年年初,动工修建教学楼,同时,幼儿园的教室也相继落成。2013年秋季,教师周转房和学校东面的综合实验楼开始修建,2014年秋季,他(她)们就彻底告别了破旧的窑洞时代,搬进了这明光锃亮的教师公寓楼了。说完,他(她)们都忘不了补上一句:这都是张校长的积极努力,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帮助啊!
   站在老师们的宿舍楼头,校园全景尽收眼底:北面并列着的是崭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东面是综合实验楼,西面是学校食堂和餐厅。宽敞的大院也是全县唯一的塑胶操场。2014年7月,在山西省体育局、山西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山西博维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学校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整修操场,建起了4道150米的塑胶跑道,并配备了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足球场地和健身路径,同时还为学校配备了一套现代化的饮水设备。整个校园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东面实验楼前高高的旗杆上红旗映着朝阳,迎风飘扬;教学楼前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学生书声朗朗,笑声朗朗,真是一座美丽的教育乐园啊!
  
   (四)
   张如山,40多岁,身体略胖,是一个快节奏的人:他吃饭快,走路快,说话也快,做事更是雷厉风行。作为一校之长,他十分关心老师们,急老师所急,想老师所想。特岗教师刚进校时,教科局半年没有下拨工资,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和积蓄为他们先支付工资。每逢周日,外地教师来学校,到了县城,没有了班车,他就开车把老师们接回学校。平日里,他有空就深入到教师中间,研究教学,关心他们的生活。他的淳朴善良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温暖了全校教师的心,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人人以校为家,奉献青春,无怨无悔。2013年12月,苏荣荣、孙彩平两位老师因车祸住进县城医院,荀艳艳老师又要请产假,学生上课成了问题,张如山校长十分为难。可就在这时,张小珍等几位老师主动找到校长,接下这个班级的课,一直到学期结束,没让学生缺一节课。
   太德小学所属范围内的学生家长农忙以后大多要外出打工,孩子们就寄宿在学校,全校当地112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到了60%,而且多数年龄较小,老师们就主动担负起了为年龄小的孩子们洗脸、洗衣、梳头等事务。为了让远离孩子们的父母放心,解决孩子们的心理困扰,学校还开通了网络视频,每周安排孩子们与家人网上见面。学校越办越好,外来就读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多,现在已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每逢双休日,总有部分家长因各种原因不能接送孩子,每遇这种情况,张如山校长就亲自开车送这些学生回家,返校时又一一接回。
   张如山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进了太德门,就是太德人。”这句话温暖了太德小学全体老师们的心。四年过去了,这座校园里凝聚着浓浓的高尚情谊,彰显了人间的大德大爱!
  
   (五)
   春华秋实。付出就有回报。目前,全校有教师22名,6个单元式教学班并附设幼儿园,学生252名。当地在临汾以及周边各县学校就读的学生全部转了回来,其他乡镇在外地上学的学生也纷纷转来,据初步统计,每年可为这些家长送子女到市和外县上学直接节约开支300多万元。学校多次被市、县、乡各级政府和县教科局评为先进集体、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市、县级名校等称号;1996年至今,张如山校长连续23次被省、市、县、乡和县教科局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2013年,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国家一等奖。2014年,他被临汾市委、市政府评为临汾市“名校长”,同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如今的太德小学,已成为一座校园建设标准化、育人环境园林化、教学管理规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研活动网络化、服务育人特色化的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小学。
   荣誉面前不停步。张如山和他的学校仍在奋勇拼搏,努力前进。他告诉我:下一步,他们的重点工作将转化到教育教学研讨上,要为山区摸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他们通过与北京大宁知青的联络,已和中国著名小学——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达成约定,进行“一对一”教师结对,在业务知识上、教育教学上、课改上进行扶持。他们很有信心,决心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推动山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再创辉煌!
  
   (六)
   我要张如山把微信发给我。信息时代,互相沟通嘛。他发了,我一看,图表是校园,昵称:“播种太阳”。
   我的心里顿时感到一颤。
   看着太德塬上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葱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我想到伟人毛泽东生前曾经说过的: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的,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于是,一时便想到,校园里这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不就是一颗颗的“小太阳”吗?又想,这所山村小学不也正像一艘承载着祖国希望的轻舟,正在碧波滚滚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前进吗?于是,便按“江城子”的曲调谱词一首:
  
   万顷碧波荡轻舟,情悠悠,意兴稠。非却英雄,热血付东流。童心未悔韶光逝,高仰首,远凝眸。
   日丽云舒任飘游,杏园乐,歌不休。一派葱茏入画图,群芳争艳竞风流。书声朗,壮志酬。
  
   (七)
   返程,我的心里一直激荡不已。我为我们县有这样一座学校而高兴,我为张如山校长和他的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我祝愿太德小学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共 41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播种“太阳”托起希望】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纪实性散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记述了张如山校长的个人经历,回顾了太德学校的过去,叙写了学校而今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描写了学校优美的环境,介绍了张如山校长以及学校所获得的各项荣誉。透过作者的笔端,我们看到了一位献身山区教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教育工作者形象。也许“名如其人”,张如山校长有着山一样的坚定与执着,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以自己的勤奋努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开创了太德学校崭新而美好的未来。作者深入学校,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这所学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示了以张如山校长为代表的一代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作品满满都是正能量,给人鼓舞,催人奋进。感谢作者赐稿,感谢作者带来这么充满正能量的文字!问好作者,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5-07-19 10:28:10
  老师的作品文风朴实,充满催人奋进的正能量,结尾一首“江城子”尤其精彩!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
思绪飞扬淡墨痕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