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知识之惑(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知识之惑(随笔) ——“无情错”献疑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6.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8发表时间:2015-07-22 11:26:30

知识就是知识,特别是经典著作内容知识,这是经过历史的千锤百炼和披沙沥金的淘洗遴选流传于后世的,本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即便有,纯属个别与偶然,若被新的知识实践所证实,当引为幸事。然而往往事实并不如此,有些人对传统或现存知识提出质疑,其勇气和责任心着实可嘉,而在科学性方面则难以让人恭维和首肯,甚而将读者引入五里雾中,诚令人困惑。前面拙作《试说“知识”》一文,谈到“知识之惑”,似意犹未尽,谨此就笔者工作学习所及有关知识理解意见系列陈述,以期与读者共勉。
  
   某报发表了吕叔湘先生的惠作《语文问题种种(上)》,读后颇受教益,而文章关于“谈讹误问题”中的“无情错”一例,笔者认为有容商榷处。在此不揣谫陋,以期就教于先生并学界方家。
   请看引例——
   别人说我专功山水,不务其它。(人民文学1984年12期,42页)
   这里,先生认为原文将“攻”讹误为“功”了。从一般意义看,这里用“攻”似乎要为恰合和顺当些,然而作者青眼于“功”而冷落“攻”,依愚之见,怕并非“无情”。
   先看情由。
   其一,汉语言文字素有意动用法之先例,“功”的动用也并非绝无仅有。祖冲之早在《辩戴法兴难新历》中就说,他从小“专功数术,搜炼古今。”作者在此也将名词“功”意动,用作“以……为功”,即“别人说我专门以山水丹青为功业,不再做别的事儿了”,未为不可。
   其二,若用“攻”,则这里似应取“从事某事”(商务印书馆《辞源》1334页)或“深入研究”(重庆出版社《常用文言实词讲解》174页)意,而它本身有时又作“巧,善于”解,“通‘工’。”(同前《辞源》,同页),这里显然与此句的语言环境不相谐和,且又容易让读者发生曲解。即,“别人说我”已经是对“我”“从事某事”的非议了,又有谁会赞许、欣赏“我”“研究”的“深入”和山水丹青艺术之“工”呢?
   再看情境。
   文以载道,作者既然作此说而不用彼说,自有其一定的文学情趣(恕我在此谈了文学。因为引例出自小说)和观察角度在。就文学情趣而言,这样表达(即“以……为功”)也许比一般的说“从事某事”(攻)或是“深入研究”(攻)更具有深度和说服力(且不谈文学性);就观察角度而言,作者抑或是从“我”确立事业的目标及爱好和志趣角度着眼的,而并不看重“从事某事”的细节和过程。
   ——当然,语法并不等于修辞学,与文学更属两码子事,而作为一切语言现象之绳的语法,若不能尽可能地与语言的一切现象结合起来并在审时度势、核情论理中使自己不断完善与发展,只注重和保持自身的束缚力、权威性,则将永远摆脱不了与时代社会同步前进的语言现象的挑战。
   仓颉造字虽系传说,结绳以记事确为史实,这足见我们的祖先创造民族语言文字的茹苦和艰难,作为这一文化文明的继承者——我们的斟词酌句写文章与现代的语法都应该一样珍惜它。
   雌黄如上,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共 11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真理越变越明”,无论是名人大家还是普通人,观点都有不对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只有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不受专家权威的影响束缚,提出意义,才能形成好的风气,对学术和个人的知识都有提高。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吕叔湘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语文上的观点,提出异议,并且用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开门见山,短小精悍。【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涓涓细流        2015-07-22 16:02:31
  读郭老师的文章,受益颇多。学习了!问候,敬茶!
涓涓细流
回复1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7-22 20:55:02
  谢先生,问近好!
   暑安!!
2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7-22 20:56:52
  感谢先生知者,祝北极君幸福永康!
   编绥!!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3 楼        文友:青叶        2015-07-23 07:30:57
  敢于直言,挑战框框,阐述观点,完善提高。学习欣赏了,问郭老师好!祝夏安!
青叶
回复3 楼        文友:郭永涤        2015-07-23 08:30:15
  友谊长存,青叶永青!
   雅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