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征文】大后方的川西故乡小镇(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征文】大后方的川西故乡小镇(散文)


作者:一言 童生,931.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35发表时间:2015-07-24 10:23:44
摘要:为了不忘国耻,牢记来之不易的胜利,为了世代感恩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和抗战将士,乡民们自发拥跃捐资,在小镇古廟前的空旷处,建起一座《抗战将士纪念碑》。纪念碑用故乡上好的石材打磨,由三米见方的石基和两米高的碑体砌合而成,正面逢中,镌刻着遒劲有力的行书“抗战将士纪念碑”七个大字……风雨数十年,三百六十五天,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庄严肃穆的古庙前,警示着小镇一代又一代人!

八年抗战中,四川作为这场最大规模民族战争的大后方,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当时只有4000多万人口的四川,向抗日前线输送兵源300万,死伤60余万;物资上,财税捐输约4400亿元,粮食供应八千万石以上,两者分别占全国的1/5和1/3。这些统计数字充分说明,四川人民为正面战场贡献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我的故乡在远离抗日战场的川西山区,是大后方的后方。但是,故乡並未因此沉寂,在人们的心中,依然时刻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蕴藏着愤怒的怒火。从连绵起伏的邛崃山脉到奔腾不息的青衣江畔,无论城镇还是乡村,田间还是集市,随处可以看见高涨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群情激愤的场景。通衢小道,滚滚烟尘,有含泪送子奔赴前线的父母和乡亲;山路上,田垄间,不时出现衣不蔽体,肩挑背扛,络绎不绝的送粮人群;募捐现场,还可以看到靠施舍、乞讨所得而捐输的乞丐、和尚,以及手执一分两分零花钱,蹦蹦跳跳跑来的稚子……
   我家住在川西山区一个四面环山的小镇,场镇设置于300年前的乾隆年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镇上的居民,许多都是勤奋节俭,崇尚读书的耕读世家。抗战时期,小镇住着不到200户人家,却有数十家各种类型的大小商铺,一个区公所,一个中心完小校,两个传输西方文化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镇外的乡村还有一些私塾。因为小镇商业繁华,商贾贵富聚集,人文气息浓厚,可以说是方圆几十里乡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且小镇与交通发达的盆地仅一山之隔,与外面交往频繁,信息畅通。
   在民族危亡,国土日渐沦陷的重要关头,以成都为中心的全川人民奋起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演绎了一个个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我的川西故乡小镇也不例外。
   说是大后方,战争威胁却未能幸免,八年抗战,日本飞机轰炸距小镇不远的省会成都22次,死伤3400多人。1941年7月27日最大一次轰炸,日军出动了108架飞机。盐市口、春熙路等市中心一带火光冲天,血肉横飞,少城公园(现人民公园)內的沟边桥下躺满炸死的尸体,树梢上也挂着炸飞起来的脚手断臂……消息传到小镇,小镇人同仇敌忾,抗战热情高涨。
   镇上一户高姓人家养育了五个儿子,按照当时“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征兵规定,高家属于“五丁抽二”。但高家老人只留下一个年幼和一个年少的孩子,其余三个相继送往部队。抽丁人说两个就行了,留一个照顾老小吧,还有土地要耕种呢!老人说鬼子飞机一次次来犯,成都都快炸平了,战火烧到家门口,我们还等什么?抽丁人很受感动,答应了老人要求。据说高家三兄弟到成都后,一人留守成都修飞机场,两人随大部队出川。以后在转战南北的战斗中,两兄弟先后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得知家乡子弟一个个战死疆场的噩耗,乡亲们无不悲痛垂泪,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高家老人却节哀安慰大家,战场上哪有不死人,既然我们有心送子前往,就没指望他们一定活着回来,他们以身殉国捍卫国家,换来几代人的安宁,我们没有白养他们,我们不遗憾!可是解放后,高家老人遭到当时政治运动的错误批判含恨离世,留下真正的遗憾。历史的真象是不容更改的,事实终归是事实!
   1943年,中国兵源几近枯竭。成都在“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下,各大学校园掀起“抗日救国,弃学从军”的热潮,一个在成都就学的小镇贵族子弟拥跃报了名。在批准加入“青年远征军”准备出发的前夜,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父母大人,儿子不孝,未经你们允许,儿子自作主张报名从军了,实因民族危亡,倭寇当前,时间紧迫,不能犹豫。国家告急,成都告急,凶残的日本强盗已强占我大半个中国……儿子此去,不知几时回乡,感谢父母把我养育成人,儿子尽忠不能尽孝了。父亲收信后,想急书回复勉励儿子,让儿子放心奔赴疆场。可是,儿子出川,信己经来不及发出。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哪里还有时间儿女情长呢?去就去吧,做父母的即使心急如焚悲痛欲绝也罢了,舍弃儿女保卫国家,是当时每个中国家庭必须付出的牺牲,血债还要血来还!
   接着说说我父亲宣传抗战的故事。
   1937年夏天,父亲从川西一所中学毕业后,回故乡小镇中心完小校仼教,正值“卢沟桥事变”日本大举侵华战争爆发。一年后,因教学出色和全县师资考试成绩优秀,父亲被委仼为校长。那时,地处西南边陲的家乡地瘠民贫,又国难当头,学校每年的经费少得可怜,但父亲没有因此丧失信心。为一心报效国家服务桑梓,为抗战出一分力,父亲在想尽各种办法办好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同时,不惜时间和精力,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宣传抗日。
   父亲组织动员学校师生,成立“七育(德、智、体、美、群、劳、乐)文艺团”宣传队,不定期下到辖区各乡镇农村巡回演出。演出节目主要是当时风靡全国的《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长城谣》等一批抗战歌曲。
   为增强演出效果,达到与听众心灵共鸣的目的,亲自带队的父亲根据歌词大意、节奏韵律和表现气氛,采用独唱、领唱、二重唱和大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每一次演唱,队员们竭尽所能倾情投入,使故乡人民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受到高度赞扬。有人说师生们的演唱是“心的呼喚,灵的呐喊”。
   有一次在一个人口众多的村庄里,队员们演唱《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上》、《离家》、《上前线》)时,一片寂静的台下不时传来嘘唏声,当队员们演唱完笫三个曲子《上前线》:“朋友……拿起我们的枪杆笔杆,举起我们的锄头斧头,打倒这群强盗,争取我们的自由。看,光明已在向我们招手!”台下突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队员们个个激动得流下兴奋的泪水。
   一个七十多岁双目失明的老人,由一个孩子牵着提来一篮子鸡蛋,说要带给前方抗战战士。老人不知道前方在哪里,也不知道前方究竞有多远,但他就一个劲坚持要把鸡蛋送给前方战士,宣传队没有办法,只好收下老人一片心意,准备事后把它換成钱再捐给前线。当队员们拿出纸笔准备登记老人名字时,老人不知多时不见了。
   在偏远的乡村,有时表演一结束,乡民们便团团把队员们围个水泄不通,询问前方战况。问战火烧到哪里了,离我们这里还有多远,前方战士吃些什么,夜间睡在哪里(善良的乡民疏于战争的残酷性)……父亲站出来对不识字的乡民说,中国的地形图就像一只雄鸡,日本强盗先强占了雄鸡的鸡头、鸡脖子,现在又占领了雄鸡的鸡肚皮,我们四川就紧挨鸡肚皮啊!对,人群中突然冒出一个知音,我们四川就在鸡肚皮后边,再不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抵抗,我们就真要当亡国奴了……人们顿时七嘴八舌,一片哗然。
   沉寂的山川仿佛一下喚醒了,小小的文艺团点燃了乡民心中爱国的火焰!
   除歌曲表演外,文艺团还把一些抗战歌曲改编成歌剧和话剧,父亲亲自参与演出。有趣的是在一幕话剧中,父亲作为男演员与另一名女教师扮演的女演员,在饥寒交迫的流亡中萍水相逢,相亲相爱。后来,两人历经千难险阻找到抗战队伍,投入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剧情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尤其剧中两个恋人在一场暴风雨中相遇相识,近而相依相偎,亲密无间的情景,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台下观众,许多年轻人看后感慨万千,对剧中人充满倾慕!
   事后,有人将此事拿来取笑母亲,你先生那样爱过你吗?母亲醋意犹生,一下惊呆了,两天不与父亲说话。父亲说我是演员又是编剧,不那么写那么演,能真实吗,能感动人吗?母亲毕竟对父亲是信赖的,很快释怀。
   为了多形式宣传抗战,学校还以揭露日军烧杀抢残暴罪行为重点,组织开展演讲会,歌咏比赛和出宣传栏等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师生和优秀作品,大张旗鼓予以表扬和奖励。
   父亲特地为校刊设计制作了一个刊头:一幅《博斗》图。图的背景是一片高远的蓝天和碧绿无垠的大海。在蓝天下,大海上,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腾空跃起,向一个身披弓箭的猎人朴来。猎人一身长衫束腰挽裤,手持利剑,直端端向猛虎心脏剌去……鲜血顺刀而下,染红海水。文字把猛虎标作日本,把猎人示为中国。
   《博斗》图大气磅礴,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光天化日下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凸显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最终夺取胜利的精神!图文并茂的宣专栏,让师生们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得到极大释放,活跃了学校家国情怀的氛围,还迎来许多家长和乡民的围观和赞美。
   1945年秋天,抗日战争胜利了,喜讯迅速传遍巴山蜀水。得知抗战胜利,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的消息,小镇瞬间沸腾起来。乡民们欢天喜地纷纷奔走相告,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烈庆贺。在学校广场和街头巷尾,到处聚集着喜庆的人们,“我们胜利了!”“我们不当亡国奴了!”多少人振臂欢呼,流下激动的泪水,古老的山川也为之振奋!
   为了不忘国耻,牢记来之不易的胜利,为了世代感恩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和抗战将士,乡民们自发拥跃捐资,在小镇古廟前的空旷处,建起一座《抗战将士纪念碑》。纪念碑用故乡上好的石材打磨,由三米见方的石基和两米高的碑体砌合而成,正面逢中,镌刻着遒劲有力的行书“抗战将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两旁小字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和立碑日期,背面是一段关于八年抗战的文字说明和捐资者的姓名。
   风雨数十年,三百六十五天,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庄严肃穆的古庙前,警示着小镇一代又一代人!
   不幸的是十年“文革”社会动荡,历史出现惊心动魄的倒退。有人说小镇纪念碑上刻有反革命分子的名字,有人说纪念碑是地地道的为反动剝削阶级树碑立传,甚至有人说纪念碑文字是某某反革命所写所为……一时间风起云涌,乌云密布,碑文毁于一旦。继后,碑石也被移走。
   可是时过境迁,小镇人民的心中,始终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纪念碑,千百万抗日英雄和抗战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精神,庄严、神圣地镌刻在鲜红的史册里,那是小镇人民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共 39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战火没有烧到川西,但是从参战人数和牺牲的惨烈程度来说,却数国民革命军中的四川籍将士们为最多。由此可见,四川人民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以及做出的重大贡献。此文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以汤镇为代表的全体川西人民,在国家和民族受到战争威胁、国将不国、人民残遭涂炭的紧急关头,有钱捐钱,有力出力,为前方战场输入了大量的兵源,以及粮食、物资、钱款等,表现了全国人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决心。同时,作者详细记述了以自己的父亲为代表的大后方的知识分子,在宣传抗日,鼓舞民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我想,一座《抗战将士纪念碑》所纪念的不仅仅是在前线流血牺牲的无数将士,它同样也纪录下了为这场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的四川无数民众。虽然纪念碑在文革中被疯狂的人们推倒并消失在人民的视野里,可谁说这座纪念碑没有矗立在全国人民心中?激昂的文笔,详实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川西人们高涨的抗战热情。同时也告诉我们,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来就不是哪片战区的人们独自达到的事情,它是全国同胞共同完成的一项伟大事业。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言        2015-07-24 11:33:31
  谢谢编按!你说得很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同胞共同完成的一项伟大事业。有如此众多的文友写征文看征文,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辛苦了!
2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07-24 12:17:28
  四川人民为抗战胜利的正面战场贡献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国民革民军中四川籍将士最多,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川军是抗日的英雄!四川人记得,共和国记得!特别是作者的故乡小镇、作者的父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纪念抗战的胜利的纪念碑里永远记录着这段历史,记录着小镇和父亲的丰功伟绩,记录着先烈们的英灵和不朽的精神!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2 楼        文友:一言        2015-07-24 14:02:30
  谢谢读文!看了你那篇《太阳映红了金银花》的小说也很感动。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7-24 13:13:07
  川军是抗日战场上的英雄,川民是抗日战场的坚强后盾。想起了斯琴高娃和袁莉主演的电视剧《母亲》……四川人民为民族解放做出的牺牲令国人敬佩!
回复3 楼        文友:一言        2015-07-24 14:08:06
  谢谢邵魁先生!四川人民深知抗战胜利之来之不易,企盼国家越来越强大!
4 楼        文友:闲妹        2015-07-24 16:52:01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所有的抗日力量共同完成的,小镇记录着先烈们不朽的精神,好作品顶一个!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4 楼        文友:一言        2015-07-25 10:10:47
  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抗战会付出更大的牺牲,共和国也将不复存在,这是不容置疑的。谢朋友来读!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7-24 23:54:29
  在血雨腥风的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能做些什么?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找到了答案:以演唱的形式,积极宣传抗日;以舞台剧的形式,动员老百姓踊跃抗战;以组织开展演讲会,歌咏比赛和出宣传栏等活动,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师生和优秀作品,大张旗鼓予以表扬和奖励;“小小的文艺团点燃了乡民心中爱国的火焰”。
   记忆最深的是母亲对父亲吃醋的那个细节,很生活,成了本文中一个美丽的插曲。
   不知《抗战将士纪念碑》是否重建?不论重建与否,因了您的文字,《抗战将士纪念碑》在我们心里高高耸立。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5 楼        文友:一言        2015-07-25 10:17:32
  评论总是那么精准到位,钦佩你的精神和智慧!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