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玉米的性格(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玉米的性格(散文)


作者:水如空 童生,888.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2发表时间:2015-07-26 14:46:44
摘要:玉米,虽然是舶来品,但早已成为北方的最主要农作物,所以玉米的性格也就是北方农民的性格。

玉米,这个舶来的品种,早已成为我国北方最主要的农作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北方农民的性格。
   风调雨顺的年景,每一株玉米都会拼了命地向上生长,以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以结出最大、最粗的玉米穗。而在风雨不调,尤其是干旱的年头,玉米们则又不约而同地降低了身高要求,以便把节约下来的养分尽可能地输送给果实。有一年北方大旱,玉米秆只长了不到一人高,还不到正常年景的一半。就在人们都以为可能要彻底绝收的时候,玉米们却仍一如既往地抽出雄花、长出红缨来,那一个个只有往年三分之一大小的玉米穗,分明是倾尽了它们全部的力量。
   一般情况下,每当秋天到来时,只要没有被突来的寒霜完全冻死,玉米叶便始终不会彻底枯黄。哪怕下半截的老叶早已干枯,甚至低垂,甚至败落,在最接近阳光的最高处,却依然保持着最后一抹绿色,只为了维持最后一丝生机,只为了制造最后一点养料。这个时候,农民们一般是不会急于收割的。如果割得太早,就会“伤镰”。而庄稼如果伤了镰,无异于人为地提前结束了玉米的生机,那可是会影响产量的。
   如果只下过一场轻霜,叶子就全被都被冻死了。只在一夜之间,所有玉米秆上的最后一点绿意荡然无存,只留下一片枯黄的颜色,这时就可以正式收割了。然而,割倒的玉米仍然没有绝望,只要玉米秆中还有一点儿残留的水分,只要玉米秆还没有被彻底冻死,即使已被割倒,它们仍会不遗余力地,让自己体内的养分向玉米穗中过渡,然后再一点点榨干水分,成为一棵了无生机的枯柴。
   玉米棒被扒下来后,那就是一穗穗黄灿灿的果实了。玉米与其他稻谷不同的是,如高梁、水稻、谷子等,无用的都是果实的外壳,里面才是最有营养价值的粮食。玉米却恰恰相反,粮食长在玉米穗的表层,里面则是只能做烧柴的玉米芯(俗称“苞米棒子”或“苞米瓤子”)。这个玉米芯,却是每一粒玉米最后力量的源泉。
   当玉米秆已经彻底干枯,每个玉米穗都从上面被掰下来以后,玉米芯却仍然不离不弃,从玉米叶、玉米秆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承担起为玉米粒输送养分的任务,直起到它们也彻底干枯,彻底失去生机。所以人们都说:掰下来的玉米棒,照样还能往上渡(养料)。
   直到脱粒以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玉米粒终于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接下来能依靠的就只有它们自己了。可是,这个看似从小就被娇生惯养的乖孩子,却根本就不像是养在深闺里的小公主,而是一个久经历练,在风雨中长大的冲浪儿。尽管它们生不逢时,不能落在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却仍然怀着希望,坚持不懈,让自己体内多余的水分一点点蒸发,只积蓄最需要的力量,只维持最基本的生机,然后默默地,静待时机……
   当然,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了人们口中的粮食或者动物口中的饲料,并没有等到重获新生的那一天,那是它们的命运使然。然而,终究总会有那么幸运的几粒,可以逃脱人类的魔掌,落在大路边,山沟里,草丛中……一旦春风吹过,便会重新苏醒过来,生根发芽,拔节抽叶,在无比艰苦、无比恶劣的环境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共 12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类,是自然界的知已,所以植物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玉米,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文字作者由玉米的习性等角度着笔,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与众不同的场景。我们说任何物种都是有灵性的,它们自身的生长,与人类相融相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欣赏作者的文字,感谢支持东北!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东北风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