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爆炸无痕

精品 爆炸无痕


作者:陈其祥 举人,3016.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18发表时间:2015-07-26 16:45:58
摘要:江州滨海接连发生几起爆炸杀人案,爆炸现场没有硝烟味,没有爆炸物的碎片,甚至连炸药燃烧后的灰烬也找不到一点……


   一
   初夏的一个晚上,夜雾迷茫,星光灿烂,远处近处那五光十色连绵一片的灯火,又给这城市的夜空增添了一层绚丽的色彩。
   这一天轮到何钊与赵忆兰值夜班。他们刚上班不久,电话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公安局刑侦科,我是何钊……”钶钊拿起话筒,听着听着眉头紧锁了起来,“什么?翔龙宾馆发生爆炸……好的,我们就去。”
   何钊接完电话,立即对赵忆兰说:“走!去翔龙宾馆,那里发生了爆炸,炸死了一位旅客。”
   何钊是江城市公安局刑侦科的科长,年近四十,高大魁梧,英勇机智,有着丰富的破案经验。赵忆兰则是他的助手,一位从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女刑警。
   翔龙宾馆地处城东,与市公安局相距甚远,何钊驾着警车一路风驰电掣,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这是一家三星级的宾馆,馆内豪华别致,布置优雅。
   爆炸现场就在三楼的304室内。这是一间单人房间,房内光线充足,摆设整齐,纤尘不染;但盥洗间里却是一片狼藉,靠墙的浴缸被炸坏了一边,破碎的瓷片撒满一地,浴缸里仰卧着一具被烧炙得变了形的男尸。
   派出所的同志已率先来到,作完了现场勘查工作。一见何钊与赵忆兰来到,该所的所长老向立即开始汇报说:“死者名叫张三顺,是从滨海市来的。下午一点二十分住进宾馆,在房里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后就出去了,直到晚饭以后才返回,返回后不久就发生了爆炸。”
   “那么,是什么引起的爆炸?是定时炸弹还是其他的什么易燃物?”何钊问。
   “现场没有硝烟味,也没有炸药燃烧的痕迹,甚至连一片爆炸物的碎片也寻找不到,因此,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爆炸,我们实在无法确定。”老向回答说。
   “什么,一种了无痕迹的爆炸?”何钊不觉惊讶了。但他亲自勘查了一遍现场后,得出的结果却完全一样,发现这果真是一种了无痕迹的奇怪爆炸。何钊决定再问一问宾馆的服务员,看看爆炸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宾馆该楼层的服务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名叫吴小兰的年轻姑娘。姑娘交代说,她是中午一点钟左右进入该房打扫清洁,更换被褥的,以后就一直没有进过该房,直到晚上七点多钟听见爆炸声,这才慌忙跑过来拿钥匙打开房门的……
   “你再仔细回忆一下,当时你听到的是一种怎样的爆炸声音?”何钊问。
   “是一种较为沉闷的轰鸣声,声音虽不大,但爆炸力却很强,连楼板都被震得颤动了一下。”姑娘说。
   “就只有那么‘轰’地一声吗?”何钊又问。
   “是的……”姑娘停顿了一下,忽又摇头说,“哦,不,不,紧接着好像还有一些较小的爆炸声。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我们这里的房子隔音都很好,我在室外,与304室又隔了很远一段距离,实在有点听不清楚。”姑娘回答说。
   听了姑娘的回答,何钊不觉陷入迷茫之中。是呀,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爆炸呢?竟有如此的威力,却又不留一点痕迹。何钊虽不是爆破专家,但对各种炸弹和爆炸物却也了如指掌,但他搜索遍脑中的记忆,却始终未能找出一种与之相匹配的炸药。
   爆炸发生时室内除死者外,再无他人,没有亲眼目睹者,看来此事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弄清楚。何钊决定先将它放一放,再从其他方面去寻找线索。
   何钊又带领赵忆兰返回304室,再一次细细地勘查起来。他们在门窗桌椅以及地板上仔细勘查了许久,但结果却仍然只搜寻到两个人的足迹和指纹,一个是死者的,另一个则是服务员吴小兰的,绝无第三人的印迹。
   何钊又把宾馆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服务员、清洁工以及坐台小姐,都找来一一询问了一遍,要他们仔细回忆一下,是否看见过什么形迹可疑的人。但他们的回答全都一样,不是没有注意,就是根本没有看见过什么可疑的人,更不用说是看见有人进入过304室了。
   何钊最后又通过邮电局查找到下午从304室打出去的一个电话号码,拨通了这个号码的电话。
   “喂!”话筒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我是警察。请问你是谁?认识张三顺吗?”何钊说。
   “我叫曾志刚,是三友食品公司的经理。张三顺怎么了?”对方问。
   “张三顺死了。”
   “什么?他死了?这不可能,一个小时以前我们还在一起。”
   “这是真的。就在半小时以前,他被一场爆炸炸死了。”何钊说到这里顿了顿,又接着说下去,“我们想请你协助,说一说你与张三顺的关系。今天下午他是和你在一起吗?”
   “是的。张三顺是我的一个客户,他在滨海开了一家小公司,专门销售食品及日用百货。今天他是来与我洽谈一笔生意的。作为东道主,我请他吃了晚饭。”
   “那你知道他在江城有没有什么仇人吗?那种有着刻骨仇恨,要将对方置之于死地的仇人?”何钊问。
   “对不起,我与张三顺并无深交,对这种事情一无所知,实在无可奉告。”对方说。
   何钊叹了一口气,放下话筒,对赵忆兰说:“看来只有从调查张三顺入手,去寻找线索了。你明天去一趟滨海,对张三顺和他的公司作一番调查,看看能不能从他周围的人们中寻找到疑犯的身影。”
   “好的。”赵忆兰回答说。
   张三顺的情况很快就调查清楚了。
   次日下午,赵忆兰就从滨海返回。她把一份材料放在何钊的面前,说:“张三顺是滨海春来贸易公司的经理,我市东江镇沙河村人,今年39岁。他1980年弃农经商,到市里来开了一家小店,二年后迁往滨海市开办了现在的这家公司。”
   “这么说,那两年他赚了不少钱?”何钊说。
   “是的。在那改革开放的初期,不少率先下海经商的人都发了财。”赵忆兰说。
   “他的人际关系呢?有没有发现可疑对象?”
   “张三顺的社交虽广,也得罪过一些人,但还没有要置他于死地的仇人。他家中有一位妻子和一对子女,他们是张三顺死后的最大受益者,能够继承遗产,但案发的那天他们都在滨海,绝无作案的可能。”
   “完了?”何钊颇有点失望地问。
   “完了。”赵忆兰回答。
   何钊听后心中一片茫然,看来他们是遇到了一个隐藏得很深的,极其难以对付的老手。迄今为止案子毫无线索,他真不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去走。
   二
   五天以后,案情总算有了转机。
   那一天,滨海市公安局的郝军警官打来一个电话,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线索。他在电话里对何钊说:“喂,何钊,昨天下午我市的海滨浴场也发生了一起爆炸,炸死了一名正在海水里游泳的游客。现场的情况与你市的那一个爆炸案一模一样,没有硝烟,也找不到一片炸弹的碎片,很有可能是同一人所为。”
   “是嘛?快详细说说!”何钊两眼一亮,急忙说。
   “昨天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一名中年汉子步入海水,走出一段距离之后,便纵身一跃,挥动手臂向前游去。这是一名游泳高手,游姿优美,速度也很快,很快就远离人群,进入了深水区。但就在这时,水里忽然‘轰’的一声爆炸起来,一股火柱冲天而起,将他抛向空中,又重重地摔了下来。爆炸的火光剌得人们睁不开眼。瞬时间海滨浴场一片混乱,人们惊慌地叫唤着,争先恐后地向岸上逃跑……
   “我接到报警的电话赶到现场时,当地派出所的同志已经到了好一会了,尸体已从水里搬到岸上,几名潜水员正在现场潜水搜索。但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潜入水下,将爆炸点周围几十米的海底都搜寻遍了,却始终没有能找到一块爆炸物的碎片。”
   “会不会是水太深,弹片被水流冲到深海里去了;或者是爆炸力太强,弹片深陷进泥里去了?”何钊说。
   “不!都不可能。爆炸处的海水并不很深,只有二米左右,当时也没退潮,绝不可能被冲进深海;另外,那是一段黄金海岸,海底都是细细的沙子,十分坚实,弹片也绝不可能深陷进去。因此,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爆炸,凶手所使用的绝非一般的炸弹和爆炸物。”郝军说。
   “不错,不错!就是这样。你等着,我们立即来滨海。”何钊说。
   滨海与江城相互毗连,登上国道,二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到了。
   郝军是滨海市颇为有名的老刑警,以往与何钊有过几次合作。他热情地欢迎他们说:“来得好!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爆炸,看看你是否能独具慧眼,给我指出一条路来?”
   “那就快把你的材料都拿出来,看看你都掌握了一些什么东西。”何钊笑着说。
   郝军把一迭询问记录放在他们面前,说:“死者是单独一人前去游泳的,没有同伴,尸体又被炸得面目全非,死者身份的确认恐怕还要一些时间。没有爆炸时的照相,也没有现场勘查报告,我能给你们看的也就只有这么一些目击者的证词了。”
   何钊也不谦让,立即与赵忆兰一起查阅起这些询问记录来。
   由于爆炸是发生在海滨浴场,目击者人数很多。但与许多目击者人数众多的案子一样,他们的描述却又众说纷纭,差距很大。何钊一一细阅,最后从那一大迭询问记录里抽出二份描述较为详细而又基本相同的记录,请郝军把此二人找来,决定再亲自询问一遍。
   这是一对前来度假的大学生,案发时他们离爆炸最近,因此看得最为清楚。
   “当时,我们正在那人身后十几米远的地方游泳,忽然一声爆炸吓得我们停了下来,抬头往前一看,只见一根火柱把那人抛了起来,又摔了下去……”他们中的一人说道。
   “那火柱好高好高,发出一连串的爆裂声。”另一人补充说道。
   “不错,随着爆裂声又有许多小火球在海面上滑动着扩散开来。”
   “在海面上滑动……”何钊迟疑地重复了一句,说,“嗯,应该是火星飞溅吧?”
   “不,不!与火星飞溅不同,那些火球确确实实是在海面上滑动,并且还会旋转着改变方向。”
   “那么,颜色呢?那火柱与火球都是什么颜色?”何钊又问道。
   “黄色。”二人一起回答说。
   “金属钠?”一个念头蓦地在何钊的脑中一闪,与此同时,多年前的一幅图景重又映现在眼前:
   那还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化学老师为他们做金属钠的实验:只见老师用镊子夹了极小极小的一丁点白色结晶,丢进试盆的水里,试盆里立即喷射出火焰,随即“砰砰”地爆炸跳动不已,炸得试盆里的水四处飞溅。老师说这就是金属钠。钠是一种反应很敏感的金属,它一接触水,立即产生化学反应放出热,变成氢氧化钠和氢,氢又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爆炸后只留下了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又很快地溶入水里,不留一点痕迹。
   那火焰的颜色也是黄的。
   “你怀疑是钠爆炸?”郝军问。
   “是的。”何钊点头说,“你看,都是在水上连续爆炸,都是黄色的火焰,爆炸后又都是了无痕迹。太相像了!”
   “可是,凶手又是怎样设爆的呢?如果是事先将钠片粘附在对方身上,那么对方一下水就会爆炸,而不是待他游了很长一段距离后再爆炸。如果是在水下潜游到对方身旁,再打开密封取出钠片,扔向对方,那么就应该有二具尸体,因为爆炸的迅速和强烈,都是使凶手无法逃生的。”郝军又提出了疑问。
   “是呀,这真有点匪夷所思。”赵忆兰也深表赞同地说。
   “这也正是我感到犹豫,难以决断的地方。因此,我想去请教一下专家,看看是否能有什么办法延缓钠与水发生作用,使它滞后爆炸。不知滨海大学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何钊说。
   “有。滨海大学的苏明教授就是我省化学界的权威。”郝军说。
   三
   苏明教授在他的工作室里接待了何钊三人。
   苏明教授六十多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十分健谈。听取了他们的叙述以后,教授点头说:“不错,是金属钠的爆炸。”
   教授接着侃侃而谈地向他们作起了介绍:
   “钠是一种极活跃的金属,只要接触空气,就会迅速酸化。因此,在自然界里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出现,没有单体的金属钠。如果把钠投入水中,它就会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氢与空气混合,又会发生一连串的爆炸。这种爆炸威力很大,只要一小片的钠,就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家知道,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能够自燃的气体。它在空气中的燃烧,是一种极其完全的燃烧,燃烧时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成水。而与氢同时产生的另一物质氢氧化钠,也极容易溶入水。因此,爆炸过后,留下的仍然只是一汪清水,绝无其他物质。这也就是你们在爆炸现场为什么找不到一点爆炸物的碎片的原因。”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金属钠一旦与水接触,迅即就会爆炸;可是此案的受害者却是在海水里游泳了很长一段距离后才发生爆炸。因此,我们想向您请教,是否能有什么办法延缓钠与水发生作用,使它滞后爆炸呢?”何钊说。
   “有的。”教授回答说,“只要用化学方法,将钠的表面部分变成碳酸钠就可以了。”
   “碳酸钠?”
   “是的,碳酸钠。”教授继续解释说,“碳酸钠虽然也溶于水,但却是一种很稳定的物质,没有危险。把表面碳酸钠化了的钠片丢入水中,碳酸钠就会起阻隔作用,不让钠与水接触;要等碳酸钠逐渐溶化以后,钠才能与水接触,产生强烈反应,发生爆炸。”

共 99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通过一个爆炸案件,引出了16年前的案中案,也揭露了人性的弊端——英子被张三顺侮辱,虽然结局是田弘伏法了。但这样的结局却让人心酸。作者透过这样的故事,除了想要表达冤假错案以及法治社会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外,更能够看出人性的弊端往往是能够让一件事情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尽管是田弘有错,但若张三顺没有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别人又怎么想要报仇?我们无法判定在这件案件里,到底谁是谁非,只是时间会冲刷出真相,而真相总是没有我们想象里的那么表浅。小说里的场面描写很生动,可谓是震撼且贴近生活,非常好的一篇小说佳作,推荐共赏。问好作者,创造快乐。【责编:洛漾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727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洛漾熙        2015-07-26 16:48:00
  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反思的过程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弊端。
   谁是谁非已经变得不重要。或许,因果循环是最好的注解。
   问好作者。
2 楼        文友:洛漾熙        2015-07-26 16:48:19
  祝福创作快乐。夏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