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正向】十年约定,源于一本记录母亲河的书(随笔)

编辑推荐 【正向】十年约定,源于一本记录母亲河的书(随笔)


作者:眉山周渔 布衣,14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48发表时间:2015-07-27 23:37:10
摘要:今天翻出《放舟三百里》,往事历历涌上心头。这是十年约定,源于一本记录母亲河的书。这是十人情怀,源于一条情系故乡水路的记忆。2012年,十人十年相聚黄龙溪时,我写下了《还是那棵黄桷树》的文章。十人十篇文章同时刊发在当年《青年作家》第5期“文脉·山水”栏目。随后《眉山日报》记者专访我,以《放舟三百里 十年还复还》作了专题报道。专访文章我逐字斟酌,遇有一些“断篇”的记忆,马上打电话求证核实。 一本书,一条水路,一段记忆,就像那棵永不老去的黄桷树,冬临蛰伏收枝,春来吐露新芽。2015年7月27日,当我重新整理这些“亲水”的文字时,仿佛又听见三百里水路蜿蜒流淌,永不停息的水声。

【正向】十年约定,源于一本记录母亲河的书(随笔) 还是那棵黄桷树
   ■周渔
  
   还是那棵黄桷树。
   还是10年前的10个人。
   还是相同的位置,不变的追求,黄桷树定格昨天的背影。静静流淌的水声不张扬、不喧嚣,传递“风雨不变、相拥相会”的诉求。
   《青年作家》执行主编蒲秀政将“《放舟三百里》编委十同仁、十年重聚首”的“英雄帖”发来时,我就在想:这是个关于怀念·友情·责任的话题。最近有感写下几句:“前世有约/赶来相见/正是山还青/水还绿/赶上了你的青春好年华。”与那棵黄桷树相比,我们都还年轻。其实,黄桷树一直都很年轻,从未老去。
   怀念是一种美德。好像我们必须历尽沧桑才可怀念?抽烟、喝酒、聊天,说着关于友情的牵挂,10年的坚持,多好!我来了,10年之前29正值青春,10年之后39也还未老,10年原来可以一步就跨过来啊!我来了,我来看看那棵黄桷树,以及曾在黄桷树下笑论江湖的朋友们。
   四川文化名人伍松乔来了,沉甸甸的《羌之红》讲述了北川的重生。几绺跋山涉水的头发搭在红润宽阔的额头,意气风发,一如10年前一袭T恤奔走天涯的豪情。没变,变的是作品的厚度和高度。照片记录昨天、今天,大家说未来还在黄桷树下相约、相聚。还是那棵黄桷树,成为了时间的参照物。据说那棵黄桷树已经700年了。据说作品可以传承千年。据说千年之后,有人看见我们一起,就着小鱼蘸干海椒面下酒的情景。地点是一湾碧水,黄桷树正吐露新芽。
   蒲秀政作为邀约人,当然也来了。戴着一顶弱不禁风的帽子,捏着中药杯,有了些沧桑意味。遗憾的是,还不能喝酒。他说好了重新整酒,这杯酒暂且记下。这些年过得不易啊,作品有很多,人却渐消瘦。《放舟三百里》,舟放出三百里,10年后还记得收回,念着这些归舟的人,更不易!我想说,这是个有血性、有责任的汉子。10年前,能想到留下《老成都》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可能被湮没的手艺;10年前28岁的他,想到的是关注母亲河的命题。那是一条喝下还烫,放下还温,拿起益发厚重的水路,绵延三百里,情系三千年!他带我们首先走近了熟悉又陌生的水域,大家同欢笑,共期待。10位媒体人、文化人共同游历仙女湖、邀约三苏祠,聚首五通桥,重到黄龙溪。当“责任”摆在你面前,你喝不喝?你只能说:这是个负责任的家伙!
   邵永义来了,带着他的“散打”风格来了。他还在路上,你就听见爽朗的笑声,有烟味,有酒味,有岷江急湾险滩处的人情味。这个长得五大三粗的江西汉子,在青神扎根得很深,几十年枝繁叶茂,花开无声,是一个地道的“眉山通”,是一本精彩的“地方志”。据说李伯清老师形容“爱情就像卷心菜,越裹越紧”,邵永义来个“爱情就像蜂窝煤,十二个眼眼钻得通红”。不说谁占了上风,至少是东风吹得紧、西风吹得凶,自此得个“邵伯清”的雅号。写的文章,酒里含着水,水里含着酒,幺姑娘个痴心汉,眉目有情总传神。如果《放舟三百里》少了他,这一路多有寂寞;如果黄桷树下少了他,黄龙溪必定寂寞。喜欢他的不做作、不争锋,有率直、有担当。这是个必须交的人,而且必须深交!
   王大明来了,依然带着他的“古董”。这次一亮相就是一叠成都、乐山、眉山各地的老照片,震得黄桷树的老叶子唰唰唰地往下掉。伍松乔叹了一声:好东西还需历史沉甸啊!要慢慢做,慢慢做有心人!50年前的九眼桥、眉山的大事记……记不全,只记得震撼。还记那年初相见,吃饭要给朋友收集筷套,知道他玩收藏;有一年到眉山,拿出仁寿县民国地方志,我在《眉山日报》做了报道,这是个有心人。这次展示的老照片,不能再说大明是搞收藏了,应该说:大明是带着责任和情感做历史。
   赵义来了,长方形名片印有五通桥的一座山,上面是赵义两个字。做旅游文化的他,总忘不了推销五通桥。我笑言:你是在高高的山上写下“低调”二字啊!相机在如山的肩膀上晃荡,走一路拍一路,走10年拍10年,走山走水都走不出一个情。在他的身上,你看见的是执着,隐藏的是幸福。五通桥的黄桷树和黄龙溪的名气比肩,他爱黄桷树。乐呵呵的幸福里,五通桥是他的“根”。
   张兴霖沉默是金,始终保持聆听的姿态,一如晚报委婉简约,在近黄昏时“发言”;棱子的记忆一直是个片段,似乎依然穿着碎花长裙、戴顶时尚长帽,静坐在彭山江口古镇的门边,只待先生魏宇按下终生的幸福。在《百坡》杂志“为人嫁衣”经年,眼睛受不了烟熏,端坐一边,似听似想;张化彬总是来去匆忙,也许再过10年我们还记得,10张通往对岸黄桷树的船票,是他赶在过岸前抢付的。“十年修得同船渡”,他离别匆忙却“赶”尽先机;李芳尽得“乐山乐水”灵气,从旅游记者到从事文化产业的商人,10年过渡得那么从容自然。不久,她的文化产业阵地将成为《青年作家》的基地,我们相约“基地”见。
   搜寻黄桷树: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树叶茂密,寿命很长。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
   一样的黄桷树,不一样的心境。因为那些人、那些情、那些盘绕交错的“根”。
   还是那棵黄桷树。
   我们就在黄桷树下。
   (原载《青年作家)2012年第5期)
  
   放舟三百里十年还复还
   ■眉山日报记者廖幸
  
   2012年4月1日,黄龙溪古镇迎来了十位文化人。他们相聚在黄桷树下、围坐在府河边谈笑风生。相隔十年再聚首,缘于对一条江的执着和牵挂。
   聚会源于一本书——《成乐水路逍遥游·放舟三百里》。这本书是十年前那套《成都辐射走天府》丛书七部中的第一部,勾勒了岷江这段水路生态、人文的美丽与沧桑,记录了三百里成乐水路沿岸的胜景风物、奇闻掌故、民俗文化。在座十位沿江城市的文化人,曾于十年前相约谱写各自家乡的风采,最终编写成为了《放舟三百里》。而负责采写眉山风土民情的,便是当时负责旅游休闲和特别报道版面的本报记者周渔。近日,他向记者娓娓讲述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缘起:
   媒体人相约谱写岷江风情
  
   2001年,成乐水路复航,这一石动千浪的重大举措对当时旅游业的带动不可估量。为拉动旅游,书写锦绣河山,刚主编完成《老成都》一书的省内知名文化人蒲秀政向岷江沿线媒体发出邀请:沿成乐水路,记录岷江沿岸各地的风土人情。听到这个消息,周渔激情澎湃!
   “当时没想过稿费,没考虑待遇,只觉得这个任务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十年前的激动,周渔如今回忆起来心情依然难以平静。
   7月,四川日报副刊部主任伍松乔、成都日报编辑蒲秀政、成都晚报记者张兴霖、成都媒体人王大民、双流日报记者张化彬、乐山晚报记者李芳、五通桥文化旅游局赵义,和我市媒体文化人周渔、邵永义、棱子共10人相聚彭山仙女湖。大家一致认同这个想法,并决定立即着手实施。
   青神文化人邵永义和作家棱子分别负责青神、彭山的撰写,周渔则负责东坡区的秘闻趣谈。
  
   【】投入:
   用记者的笔记录眉山
  
   “为写好这本书,大家先后在三苏祠、黄龙溪等地相聚,开会都开了十次左右。”周渔说。
   经过严谨的思考和看似文雅、实则激烈的多次讨论后,最后定调为不以文化人来看文化事、不以新闻人来写新闻事,而是站在游客的视角写给游客看。
   “既然此书为旅游丛书,那就不像新闻要求严谨。”周渔说,当时除了将历史与现实的比较融入文章中,更为注重给人以愉悦、发展的思考。
   方向既定,周渔背起相机、拿起采访本,遍访东坡区有趣的景点和故事,用记者的视角和笔触,记录下一篇篇动人的文章。
   记得其中一篇文章《爱情山上谜团多》,这座“爱情山”就是土地乡的苏坟山,文章这样写道:“你们若是一对有情人,这里就是山盟海誓的地方。最好合持一根松枝跪拜,比喻爱情长青,松枝为媒。”
   提到眉山旅游,东坡文化必不可少,于是便有了《苏东坡和三个女人的故事》。然而,这篇文章与历代文人写得迥然不同。如何不同?周渔忆到,那一年他多次前往三苏祠,采访了很多苏学专家,通过时下的语言来行文,一段段趣味的文字最终落在了纸上:“王弗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对苏东坡体贴入微,按今人的说法,她是苏东坡‘贴心小棉袄’。苏东坡每有新作,必先给夫人赏析;写作引典遇有一时记不起的章句,王弗总能道出个一二三,成为苏东坡身边的‘活字典’。”
   《眉山的历史变迁》采访了很多老人,原来,四川机动通讯局里形似眉毛的假山名“眉山故园”,眉山的来历在此找到印证。文章还记录了风雨斑驳的明清古城墙遗迹、全省第一座民办公助的岷江大桥建设等……
  
   【】反响:
   一本雅俗共赏的读本
  
   期间,10位媒体人共同游历仙女湖、五到三苏祠,聚首五通桥,邀约黄龙溪,成都、乐山、眉山、双流三百里航道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终于要定稿了,2002年,十位文人相聚在了黄龙溪,经过一个字一个字推敲,最终定出书名——《放舟三百里》。
   此书一出,引起了社会一致好评。引用当时媒体的评论:“走进母亲河、亲近母亲河、了解母亲河”的首部图书;十位媒体人共同探索、摸索出的一个新闻、文化、旅游充分结合的雅俗共赏的读本。”参与此书的四川文化名人伍松乔慨评: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这段水路开展休闲、观光旅游的直接服务,游而乐,游而思,更在于提升川人知水、亲水、护水的意识。
   在周渔看来,2002年,眉山城市发展刚起步,旅游设施还不完善,但是政府对打造旅游文化不遗余力。在今天,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立市”,打造“三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将把东坡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盛事、历史机遇。作为眉山人,应对家乡先贤苏东坡和东坡文化进行知识普及、读本普及,让全民参与谈东坡、唱东坡、说东坡、读东坡,形成“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我是眉山人我自豪”的文化氛围。
   “《放舟三百里》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水路更多的是代表一种文化现象。身在眉山,希望通过这条水路,延伸出无数条的精品路、文化路。”周渔说道。
  
   【】缘续:
   还是那棵黄桷树
  
   十年后,同样的人,相聚在同样的地点。说起当年事,有感慨,有唏嘘。
   周渔在《还是那棵黄桷树》里这样写道:
   还是那棵黄桷树。
   还是10年前的10个人。
   还是相同的位置,不变的追求,黄桷树定格昨天的背影。静静流淌的水声不张扬、不喧嚣,传递“风雨不变、相拥相会”的诉求。
   《青年作家》执行主编蒲秀政将“《放舟三百里》编委十同仁、十年重聚首”的“英雄帖”发来时,我就在想:这是个关于怀念·友情·责任的话题。最近有感写下几句:“前世有约/赶来相见/正是山还青/水还绿/赶上了你的青春好年华。”与那棵黄桷树相比,我们都还年轻。其实,黄桷树一直都很年轻,从未老去。
   ……
   搜寻黄桷树: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树叶茂密,寿命很长。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
   一样的黄桷树,不一样的心境。因为那些人、那些情、那些盘绕交错的“根”。
   还是那棵黄桷树。
   我们就在黄桷树下。
   (原载2012年5月13日《眉山日报·博周刊》10版“文化·追踪”)
  
   周渔,1973年,四川眉山“东坡故里”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自费创办《表达》诗报6期,推出1997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巡展(上、下),《诗歌报》、《星星诗刊》、《诗神》、《飞天》等转发30余篇诗歌及理论。《眉山日报》从事编采17年,副主任,主编,眉山市第二届政协委员,眉山市第二届名评论员,新闻作品50余件获四川新闻奖、四川副刊奖。现为仁寿作协副主席,江山文学网正向音韵诗歌副主编。2013年辞职从商,现居眉山、仁寿。
   诗观:用真情说话,把感动还给诗歌。
  

共 46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该文章由两篇作品叠加而成,它们都是讲述一件事,那就是一个十年后的约定,同样的人,同样的地点,这一切源于一本记录母亲河的书。《还是那棵黄桷树》这篇文章里,作者讲述了当年策划《成乐水路逍遥游·放舟三百里》这本书的作家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情景。不一样的心境,共同的期待,他们再次相聚于黄桷树下,共话麻槡;《放舟三百里十年还复还》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讲述了《成乐水路逍遥游·放舟三百里》这本关于母亲河的书的缘起、构思、策划、制作、投入社会的反响以及十年后大家欢聚一堂的反思这一系列过程向大家做了一个讲述。文章辞藻洗练,内容紧扣主题,前后连贯,条理清楚,文中提到这本书的整个创作过程值得读者细细品味,这分明是一个讲述友情和责任的故事,好文,拜读了!【编辑:锁心葬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锁心葬爱        2015-07-27 23:45:41
  就像作者所诉,这是一个讲述怀念,友情和责任的故事,都说时间会冲淡一切,可时间也会加深一切,有了岁月的沉淀,今天的聚会才显得那么沉甸甸的,文章确实很让我感动,感谢作者。
五斗米,半生狂
回复1 楼        文友:眉山周渔        2015-07-28 10:40:18
  是的。时间会加深一切。如今这条水路已风生水起,成为四川旅游的明珠。感谢锁心,岷江水路有你的参与,更为浩荡。
2 楼        文友:锁心葬爱        2015-07-27 23:48:52
  过程跟结果一样重要,在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创作那本关于母亲河的书的期间,大家增进了友情,提升了自己,人生最开心的事莫过于遇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正宗的快乐工作。
五斗米,半生狂
回复2 楼        文友:眉山周渔        2015-07-28 12:15:45
  是的,志同道合的人合作过程和合作结果都是愉快的。正是有了第一本《放舟三百里》成乐水路精品旅游线,后又诞生川藏线、红军线等共7条精品线,为四川当时新兴旅游勾勒了大致格局。
3 楼        文友:锁心葬爱        2015-07-27 23:49:34
  感谢作者赐稿正向,期待你更多的作品,祝创作愉快!
五斗米,半生狂
回复3 楼        文友:眉山周渔        2015-07-28 12:37:48
  祝大家创作愉快。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5-07-28 12:37:56
  读着渔哥的文章,总是有种亲切感,因为都是身边事,身边物,都在养育我们这块热土上……问好渔哥!夏日安康!
碧潭飘雪
回复4 楼        文友:眉山周渔        2015-07-28 12:42:17
  一路走来,都有你的点评、点评,默默支持,谢谢!同时也谢谢大家的支持,时刻感受到温暖与热情!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