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回味】散落在平遥古城的记忆(散文)

精品 【星月回味】散落在平遥古城的记忆(散文)


作者:文竹若风 秀才,2216.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7发表时间:2015-08-01 21:22:18
摘要:离开的时候,恰逢落雨。茫茫的雨幕,隔离了平遥,也隔离了那段远去的历史。直到今天,当我偶然移动鼠标,平遥闪身而出,那段搁浅的记忆,瞬间复活。

【星月回味】散落在平遥古城的记忆(散文)
   时隔十几年之久,再次打捞记忆里那个怀旧的影子——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旧称“古陶”,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是中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城内城外以一座古城墙为界,分割为新旧两个城池。城墙以内,是古色古香的老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造型。黄包车、当铺、商行、衙门等,昭示着前朝旧事,氤氲着历史古香。城墙以外,则是现代化的新城,霓虹闪烁,车水马龙。新旧两城比邻,古朴与现代对望,相映成趣。
   走马观花一遭,留在记忆里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断章。
   【古城墙上的遐思】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墙高10米,顶宽3—5米,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内砌女儿墙,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环城每隔50—100米有一个突出的敌台(也称马面)。经过三百年的时光,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墙四隅角楼四座,城墙外四周有深宽各3米的护城壕,六门外原设有吊桥,沿河植槐柳。
   我是在夕阳余晖中登临古城墙的。远远望去,青砖蜿蜒,古老沧桑的余韵经日光折射,颇有一丝怀旧的诗意。缓步徐行,初秋的风,斜斜吹来,城墙的每个缝隙都似乎飘出梵阿铃的余音。
   导游小姐一边为我们指点所经之处的遗迹,一边轻轻摇动黄色的小旗细语。傍晚的古城墙游人寥落,高远的天空,流云不疾不徐地踱着方步,除了我们一行8人,还零星走着其他怀古的散客。但无一例外的,都极少喧哗,也许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古城墙的沧桑和厚重。
   我微凉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古城墙的遗址。垛口处的风声稍稍急促了些,伸头望去,依稀可辨当年抵御外敌攀爬所用的脚蹬。很显然,这座古城墙的局部是经过修葺的,但基本保留了它的原貌,还原了历史的某个瞬间。如果可以静下心来,似乎可以听得到战马嘶鸣或者冲杀突击的呐喊声。
   登高望远,俯瞰平遥老城,林林总总的房舍,若翘起犄角的兽类,或者是休整待发的雁阵。轻描淡写的树木,掩映在霞光里,若姑娘们飘逸的裙裾。那些蠕动着的人影,那么小,那么矮,在苍茫的宇宙之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一座城池,走到现在,早已丧失了保家护院的实际功能。如今,它以形而上?的文化价值默然静立,不多言,也不自卑。来来去去的游客,在它肩上凭吊历史,唏唏嘘嘘之余,空发一些感慨罢了。于我们,是满足心理的文化诉求,于它,无非是叠印一些匆匆的脚印。历史不可回溯,它能承受的,早已散落在风中。如今,它所能做的,无非是安然接纳南来北往的叩问,如此而已。
   绕城墙一周,基本把平遥浏览一遍。但,如此浮光掠影的追溯,充其量也不过是隔靴搔痒,我们没有人敢说懂得平遥,了解平遥。就像我们周遭置换的不同风景和人流,相对于这些外界附加物,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一座城墙?能够穿越并留宿其中的人,三界之内,又有几个呢?
   所有的走进都只是地理意义的走进,而灵魂的撞击和交融,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我并不祈求弄懂脚下的一砖一瓦,只想来看一看,在某个垛口听听历史吹来的风而已。
   【古街道的况味】
   走进平遥,你会觉得天色似乎暗下来。周边的古建筑,会麻痹你的视听,今夕何夕,身在何处,实在是一时半会难以甄别的问题。
   我们下榻的地方,是一座四合院。它完全区别于北京的四合院,古朴,精致,弥漫着文化气息。雕廊画栋的造型,历史遗留的陈迹,以及小巧精心的布局,无不让人心生欢喜。朱红的漆色,繁复的镂花,曲径通幽的空间隔离,看似无意的花木点缀,其实,每一处都透露着匠心独运的巧思。
   我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房子。我们的房间在楼上,顺着老板娘的指引,我们一行沿木质楼梯缓缓前行。楼梯很窄,一次仅容一人通行,上楼去,是一排并列的客房,房顶较矮,陈设也很简单,一桌一床,干干净净。也许传说中的绣楼就是如此?
   有窗的一面临街,向阳,窗帘是红色的金丝绒,外面一层薄纱,拉开来,阳光哗然脸红,屋子里罩上一层金色。
   早晨起床,在甬道上俯视整个院落,远近高低的景致参差错落,绿色植物和古色房梁相映,加上偶尔晃动的人影和袅袅传来的饭香,充满了某种神秘的诱惑。远处的天空微微泛着银色,晨光一荡一荡的,洗却了旅途的劳累。伸开双臂,在这个陌生的领域,我恍若陷落时光隧道的鸟,期待一次全新的飞翔。
   早餐后,寻一个导游陪我们逛街。导游小姐很瘦小,穿行在老街上,像一枚秋天的树叶。我们在她的解说中,走入各色店铺、房屋。
   残缺不全的门楼,诠释着悠远的往昔。票房、当铺、商号、镖局、庙宇……,每一处都能撞着扑面而来的历史。那些生动鲜活的历史场景,在我们跨入某个锈迹斑斑的房间时,一幕幕拉开,又在我们跨出房门时,缓缓闭幕。
   这些房门,无疑是历史的通道,走进去,历史复活。在此消彼长的场景置换中,天色渐次透亮。我的衣角触着久远的灰尘,神思渺远。
   平民院落和官宦宅邸交错,风格和排场悬殊颇大。平遥古城平民居房,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而大家族或官宦宅邸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历朝历代,有形的物事总是无声地昭示着贫富差异和地位高下,就连今天也依然如是。也难怪大家汲汲于名利,为房事殚精竭虑。历史犹是,我们都是车辙里的鱼。
   不期然逛至县衙。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行政长官行使职权的法定场所,也是该县各级吏员、差役办理公务的地方,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古人曾有“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的说法,可见,县衙是为政必不可少的机构。而且幸运的是,我们还亲眼目睹了旧时衙门升堂的场面。鸣鼓、传唤、过堂、审判、退堂。一招一式,俨然历史的翻版。
   街市上最扎眼的当属黄包车。这些明清时期主要的交通工具,如今成了游客体验过去的道具。几个外国游客撇着生硬的普通话在尝试拉车,面上含笑,眸子里盛满惊奇。也许在他们眼里,中国神秘的东西太多,这些明清遗迹足以拉长他们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纵深探寻。
   我们匆促的脚步,叩问着历史的沧桑。蛛网陈迹,娓娓讲述着远古的故事。起起落落,开开合合之间,历史和现实,相互打望。
   【古艺术的迷恋】
   平遥,到处弥漫着艺术气息。
   街市上,店铺林立,各色漆器琳琅满目,煞是诱人。在晋中,有一俗语可谓家喻户晓:“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古城三件宝中,漆器列为榜首。
   漫步古城,目光逡巡在林林总总的漆器上。它们质地细密,色泽纯正,辅以各色鸟兽花石,优雅大方,既有现代的时尚美感,又不失古典的华贵。小到一枚发卡,大到家具装饰,每一件都可称得上是精美的艺术品。
   同行的朋友挑挑捡捡,看哪一样都爱不释手,全都乱了主张。最后,还是各自挑选了一件小饰品,带给各自的家人,方才恋恋不舍挪动步子。我思虑再三,还是选了两枚发卡,想象平遥古韵流泻在发间的那份优雅,心里暗自欢悦。
   对于吃的,我一向不大感冒,可既然来了,随便看看总是必须的。看和品中间,我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吃食——石头饼。据说,这是平遥的特色,大家都争先尝鲜,可是说实在的,并不怎么好吃。
   石头饼顾名思义是同石头做的,具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这种方法是将石块烧热,谷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这主要是利用石块传热慢,散热也慢,布热比较均匀的特点,以达到控制火候的目的。石头饼是中国最古老的铁板烧食品。又称石予馍,唐代称石傲饼。特点:经久耐储,携带方便,口感酥脆咸香。既然耐储存,好吃不好吃的,也是个纪念,我和同行的朋友都顺带买了些,准备带给家人尝尝。圆圆的饼子,密布着坑坑洼洼,像神秘太空留给我们的礼物,每一个酒窝,都是一个难解的秘密。所以,我主观地认为,这些石头饼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观赏的,因为,观赏所带来的美感远远胜过入口的食欲。我宁愿把它归于艺术之列。
   入夜以后的古城,淡去了白昼的那份荒凉和破败,渐次点亮的灯盏,营造出一派盛世的繁华。质朴的大红灯笼与现代化的霓虹灯,相互辉映,继承和发扬装扮得恰到好处。行走其间,连心情都五彩斑斓起来。
   明明灭灭的街道,蜿蜒出绮丽多姿的夜色。风,以滑翔的姿势,怕打着行人的衣角。我们走街串巷,目光被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点染,可欣赏赞叹之余,谁也没有慷慨解囊,路途的遥远和价格高下的难以抉择,注定我们只能与这些美丽盈盈一握。来处和去处,渺渺,山一程,水一程的风烟,只能让心与之远离。
   试想,人这一生,有多少无可奈何的错失。每一段衣折里,都蜗居着时光的叹息。而我们无法留存彼时的容颜,唯有一脉清音,在岁月的转角,蛰伏,期待另一些新鲜的脚印,唤醒。
   后来,我们又驱车到了双林寺。至今想来,唯一的印象是一些攀龙附凤的彩画雕塑和面色各异的罗汉。人间百态,似乎都可以在此找到原型,其雕塑和绘画艺术水平,让人叹为观止。
   离开的时候,恰逢落雨。茫茫的雨幕,隔离了平遥,也隔离了那段远去的历史。直到今天,当我偶然移动鼠标,平遥闪身而出,那段搁浅的记忆,瞬间复活。
   没有盘根错节的历史纠纷,只有浮光掠影的片砖断瓦,肃然端坐。我知道,我的笔力远画不出平遥的厚重,那就立字为凭,成就一段旧时光的呓语吧!
  

共 40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厚重的游记散文。时隔十几年之久,作者再次打捞记忆里那个怀旧的影子--平遥古城,感慨万千。人这一生,有多少无可奈何的错失。每一段衣折里,都蜗居着时光的叹息。所有的过往都会在时光的打磨下渐行将远。我们无法留存彼时的容颜,唯有一脉清音,在岁月的转角,蛰伏,期待另一些新鲜的脚印,唤醒沉睡的历史。平遥古城旧称“古陶”,位于山西省境内,是中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墙上的遐思】登临沧桑和厚重的古城墙,远远望去,青砖蜿蜒,古老沧桑的余韵,颇有一丝怀旧的诗意。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一座城墙?所有的走进都只是地理意义上的,而灵魂的撞击和交融,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打磨。【古街道的况味】 残缺不全的门楼,诠释着悠远的往昔。票房、当铺、商号、镖局、庙宇……每一处历史扑面而来。那些生动鲜活的历史场景,一幕幕拉开,又缓缓地闭幕。历朝历代,有形的物事总是无声地昭示着贫富的差异和地位的高下。不期然逛至县衙,一招一式,肃然起敬,俨然历史的翻版。【古艺术的迷恋】 平遥,到处弥漫着艺术气息。古老的街市上,店铺林立,各色漆器琳琅满目,煞是一道诱人的风景。文章语言温婉流畅,情感饱满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城平遥悠久历史的敬畏之情和对时光的无限感慨。好文,倾情推荐赏阅!【编辑:碧波荡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0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波荡漾        2015-08-01 21:23:12
  问好文竹,感谢赐稿!
碧波荡漾
2 楼        文友:碧波荡漾        2015-08-01 21:24:05
  一篇厚重的游记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城平遥悠久历史的敬畏之情和对时光的无限感慨。
碧波荡漾
回复2 楼        文友:文竹若风        2015-08-02 16:33:07
  谢谢荡漾的精彩编按和认真阅读,问好,辛苦了
3 楼        文友:碧波荡漾        2015-08-01 21:25:16
  感谢对星月的大力支持,星月因你而精彩,期待你更多的佳作!
碧波荡漾
4 楼        文友:开心20080716        2015-08-01 21:46:53
  去过平遥,读着文竹的文字,又重游了一次,真好!
盈盈细雨。
5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5-08-02 16:48:50
  读着优美的文字,我仿佛也去平遥古城走了一遭。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6 楼        文友:文绮        2015-08-02 16:48:54
  作者平遥一游,并带来这么详细的描写; 漫步古城,目光逡巡在林林总总的漆器上。它们质地细密,色泽纯正,辅以各色鸟兽花石,优雅大方,既有现代的时尚美感,又不失古典的华贵。小到一枚发卡,大到家具装饰,每一件都可称得上是精美的艺术品。作者的描写,与现实相接合,岂不是也让我们浏览了一次平遥古城。谢谢作者辛苦。不愧是精品得住。祝贺你,文竹。
文绮
7 楼        文友:雪千寻        2015-08-02 19:34:48
  欣赏好文,很别致的游记写法,喜欢!月柔问好文竹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皆是花好月圆!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