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月是故乡明(散文)

精品 【梧桐】月是故乡明(散文)


作者:当阳山人 举人,386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21发表时间:2015-08-08 16:39:27


   最初对于杜甫的认知,更多的是源于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既有喜悦豪爽,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也有雄浑奔放,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前出塞》其九》),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但更多的则是忧虑、沉郁和悲怆,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不胜枚举。
   纵观杜甫的诗歌,歌功颂德的少,针砭时事的多。他的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无异于揭伤露丑。他就像一面闪亮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时社会的丑陋和黑暗现实。这样一位批判现实主义的诗人,似乎并不招惹那些喜欢粉饰太平的当权者欢心。
   生不逢时也好,涸泽之鲋也罢,从他的一首首诗歌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宿命。年少时,他也曾豪情万丈,壮志凌云;成年后,他也曾想忠君报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壮年时,他却命运坎坷,无奈地过着一种“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的屈辱生活;老年后,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一抹残阳,一叶小舟,一餐牛肉白酒,化作湘江一缕幽魂。
   诗言志,杜甫心中有诗情,笔下有诗句。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留存至今的诗歌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醇厚、悠远而绵长,但是,他却无法做有诗意的自己,更无法过有诗意的人生。
   很多年前,每逢读起杜甫的诗歌,我的眼前总要出现一个挥之不去的瘦弱穷苦的书生形象。许多年过去了,这个形象由模糊到清晰,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以致于在许多地方看见杜甫的画像或者塑像,瘦骨嶙峋,茕茕孑立,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一位穷困潦倒的诗人,却有让我们最为敬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鲁迅说过:“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是的,历经千年,杜甫确实还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壤滋养了杜甫高尚而纯洁的灵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许只有从他的童年经历中,从他“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故园情结中,我们才能破译他的人生密码。故园,就像剪不断的脐带,给杜甫一生的思想烙下了深深的胎印。
   二
   杜甫,唐睿宗太极元年,即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二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途经巩县(今巩义市)站街镇北瑶湾村。这里毗邻伊洛河和黄河交汇处,依山环水,土岭,沟壑,田塍,河流,窑洞,房屋,似乎同周围那些散落在连绵邙岭上大大小小沟壑里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事先并没有人告诉我这里就是诗圣杜甫的出生地,如果不是偶然间看到路边草丛中竖立的一座诗圣故里的碑楼,我几乎就要和心中默念了好多次的圣地擦身而过了。
   碑楼呈歇山顶,砖砌,斗拱,檐下有砖雕花草,内立石碑一通,正面揩书“唐工部杜甫故里”,北侧嵌青石碑碣一块,题“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这里就是杜甫童年生活的地方,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但故乡情结永远是中国人无法破译的情感密码。自然,这里的一切都会对杜甫一生的思想留下难以磨灭的印痕。正是这里的沃野厚土,滔滔河水,滋养了一代诗圣的灵魂;正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孕育了中国古典诗歌最不朽的精神脊梁。
   但这里的村民表现得似乎有些淡然,或者说是漠然。也许,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也许,杜甫荣耀的光环并没有照亮他们生活的暗淡;也许,他们对这些在他们眼里无所事事的游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当我惊喜地向他们求证时,他们只是随手那么一指,就是眼前这个地方。
   这是一处散落在村居之间的普通的院落,同周围的一般民居似乎没什么两样。但是夹杂在现代的钢筋水泥中间,却显得更加破败和衰落。这个院子似乎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在村民的的指点下,我顺着其中的一处豁口翻进院子。
   静静地绕着院子转了一周,围墙,屏风,枣树,翠竹,荒草,瓦砾,一块刻有“唐工部杜甫故里”的石碑一块孤孤单单地立在那里。这是一块建于清朝的纪念碑,上面的碑文模糊可辨。院子里似乎再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值得留恋的,坍塌的围墙,两扇破旧的大门孤零零的,房檐下已经结网,一把把门的铁将军早已绣迹斑班。这种破败的景象,似乎和杜甫一生的际遇不谋而合。
   而靠山的一孔砖券的窑洞吸引了我的目光,洞口朝西,砖砌墙壁,门额上深嵌“杜甫诞生窑”的匾额。这个匾额肯定是后人悬挂题上去的,后来我才得知是郭沫若题写的。透过门缝,我向内张望,里面空荡荡,黑黢黢,神秘而幽深。谁也不曾想到,一千多年前一个婴儿在这里呱呱坠地,他的一声啼哭,唱响了中国诗歌的千古绝唱,经久不衰。这里,才是杜甫故里的魂魄所在。我怀着朝圣般的虔诚,肃然伫立。残败的围墙,苍凉的追念,斑驳的窑洞,却透出淡定的平静和无穷的思考。这里有太多我不知道的东西,若隐若现,散发着某种神秘的气息。我试图与那种神秘的气息沟通,融合,可是又感觉什么也没有。我茫然无措,但似乎又有一种气息一直追随着我,让我有一种静悄悄的孤寂和敬畏。
   冷冷清清的杜甫诞生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我终于明白了。这些砖缝墙隙里,存贮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印记,仿佛杜甫的梦想,遗留在岁月深处。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几声乌鸦的鸣叫打破了这里的沉寂。循着鸟鸣,我看到窑洞上面山崖上的灌木有雀鸟栖落,而院子里的一棵枣树的树杈里有乌鸦作窠。这么一个特别有故事的地方,如此破败不堪,不免让人唏嘘。
   走出院子,回头,再看那窑洞上方的山崖,三峰并立,形状酷似古代文人墨客使用的笔架。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仍不失雄伟和壮观。我的脑海中想象着瘦弱的杜甫挥舞着如椽巨笔,写下一首首不朽千年的诗章。
   这座不起眼的土岭却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叫笔架山。据说山后还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圆形土坑,就是杜甫当年磨墨洗砚的砚台池,也许那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却没有登上去一看究竟。我不知道这种吉祥的命名方式,有没有宿命论的成份在其中,但却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特有的暗喻现象。
   相比较其它地方的杜甫纪念地,比如成都的杜甫草堂,这里算得是真正的门可罗雀。遥想当初,这里该是多么的清静,多么的雅致。据说,杜甫的曾祖曾任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诗人,想来杜甫青少年时的家庭环境应该优渥,生活也应该安定富足。
   那时候,杜甫故居门前还有一条小河,称为泗河;那时候,那条小河里还有流水淌淌;那时候,泗河两岸还生长有杨柳、芦苇等。看着眼前的景色,恍惚中,那些尘封一千多年的悠悠往事历历在目,年少聪颖的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还有,天真顽皮的杜甫玩耍嬉戏: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三
   对于杜甫,我们唯有仰望。
   对于杜甫的诗歌,我们唯有怀着仰慕之心,品味其中的醇厚,博大,悠远和绵长。就像漫漫黑夜,我们仰望满天星斗,遥远而又迫近,伟大而又平凡。细数一颗又一颗闪亮的星辰,无论看到哪一颗,都有触动我们心底的柔软。
   再去拜访,却是在杜甫故里修葺一新之后。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碧空如洗,洛河如练,黄河如带,邙岭如鸠。远远看去,坐落在河洛交汇之处的杜甫故里纪念馆,红墙绿荫,雕栏画栋,粉妆玉砌,更显得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记忆中多年前那个破败的地方早已不见踪迹,赫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占地三百余亩的仿唐代古建筑园林。正门,高翘的屋檐,青灰的瓦片,漆红的大门上悬挂“杜甫故里”的牌匾,庄严,凝重。整个园林由两大展区、八个部分组成,红墙灰瓦,飞檐雕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荫之间。
   穿过诗圣大道,跨过诗圣桥,眼前,矗立着一座南北对称的四方形院落,这是杜甫诗歌展区的中心建筑——诗圣堂。诗圣堂共有“穷年忧黎元”、“不眠忧战伐”、“推己及人”、“润物无声”、“书画杜诗”、“走进杜诗”等六个展厅,采用幻影成像、动态纱幕等现代的高科技手段,用声光电色等形象而逼真地演绎了杜甫的诗歌意境。置身其中,再一次感慨杜诗如泣如歌的爱国情怀。虽然他身无分文,却心怀天下,不啻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虽然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才华横溢,“下笔如有神”,却不能施展壮志凌云,只能在悲哀无奈、饥寒困顿中死去。虽然黑暗的世道屡屡摧毁他平静的内心,不允许他快乐,不同意他潇洒,但他依然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的愉悦和欢乐。“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虽然怨恨织成的衬衫裹挟了他全身,虽然愁苦的阴云覆盖他脸面,他脚步沉重,举止压抑,但是,他不是对自己的窘迫处境而自怜自艾,更多的是对当权者强权霸道而愤怒和对百姓生活的艰难而惋惜。这,也许才是杜诗流传不衰的根本原因。犹如水珠滴入湖面,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中激起道道涟漪。
   出诗圣堂,院中的空地上站立着一座五六米高的杜甫雕像,手持书卷,若有所思。伫立良久,再沿雕像旁边的青石小径,开始了杜甫生平之旅的探索。从杜公祠开始,依次经过瞻雪阁、杜甫诞生窑、上院、壮游园、三友堂、怀乡苑和万汇园八个展示区域,每一个地方,都用绘画、视频、雕塑、景观等现代化的光电技术,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而又全面的诗人形象。
   站在院子里,仰望突兀在眼前的一道黄土崖,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笔架山。这是黄河岸边的一道逶迤蜿蜒的黄土岭腰部突出的一座山崖,崖上三峰并立,犹如鸠龙之爪。近观,真的酷似一个老式的笔架。就在这座笔架山下的一个窑洞里,孕育了一位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这样的命名,这样的故事,犹如孔母梦麟的神话,犹如贾宝玉衔玉而生的传说,异曲同工。我们的传统文化总喜欢把一个人同他的命运联系起来,所谓命中注定,命该如此。这样一个出身平凡的人,如果附凿一个瑰丽的传说,再加上一些山水地貌的奇景怪象,这个人便显得与众不同。在无尽的岁月长河中,无数的机缘巧合出现奇迹,诞生天才。窑洞里一片静谧,甚至有一些虔诚和肃然。一千多年前,这里诞生了杜甫,这座极普通极平常的窑洞,因了杜甫的诞生,便有了笔架山,便有了洗砚池。是人杰地灵,还是地灵人杰,我不知道有没有因果关系在里面。
   院子里有杜甫幼年嬉戏的雕像,还有抚养杜甫长大成人的杜甫姑母的蜡像。杜甫的童年更多的生活在他的姑妈家里,也许正是姑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凝成了他胸怀大爱的创作源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壮游园,仿佛看到了杜甫十年游学,扬帆起航,策马扬鞭,是多么的肆意潇洒!三友堂,我们仿佛看到杜甫十年长安悲苦心酸的历史,怀才不遇,卖药谋生,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曾经的浪漫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怀乡苑,我们看到杜甫手拿一文钱的雕像,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左拾遗,曾经是杜甫的最高官职,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其官职的大小,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在万汇园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修的杜甫纪念馆,显得“高大上”,好像与“矮挫穷”的杜甫不能相提并论,但这样做,似乎又有充足的理由。也许,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该怎样继承,该如何纪念,似乎永远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无意非议这些做法,到底值不值得,是不值得争议的问题,不管什么样的结果,都是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去考量,总会招致一些人称道和另外一些人的反对。
   杜甫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忧愁和痛苦,而他的艺术道路却鲜花盛开。人民纪念他,怀念他,因为他心里装着人民。他的伟大在于不只因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在于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以及心怀天下的理想抱负,他应该被人敬仰。幸亏今天来这里的游人不算多,多是一些和我一样敬仰杜甫的人来些拜谒和瞻仰。难得的清静,才可以不受打扰地凝视那些刻在石头和镂在墙壁上的精彩诗句,眼里,心中,全是杜甫笔下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不过,那不是沉郁和悲怆,而是喜悦和激昂,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共 71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大气之作,围绕诗圣杜甫其人其文,分述三次拜访杜甫故里和陵园的经历,抒发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并引发对于现今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把杜甫这张文化名片做得更有特色的思考,叙述和阐述有机结合,结构开合自如,立意阔大深远,令人遐思。文章由耳熟能详的诗作,自然引出诗人杜甫,并用一个问号“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壤滋养了杜甫高尚而纯洁的灵魂”,带领着读者去探寻,接着记述二十多年前途经巩县(今巩义市)站街镇北瑶湾村,差点和杜甫故里擦肩而过的经历,重点记游,突出其破败、门可罗雀,然后详写杜甫故里修葺一新之后的再次拜访,杜甫故里纪念馆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最后写邙岭上的杜甫陵园,记述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解,选材多样,笔调从容,记游和杜甫文人、诗文巧妙关联,使得文章富有文化气息,读者在阅读中受到文化熏陶,感受杜甫为人为文的伟大,心中油然而生对诗圣的敬仰之情。是一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的好文,感谢赐稿,推荐共赏,期待更多佳作。【编辑:西湖月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09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5-08-08 16:41:28
  赏读山人佳作,学习,受益。
   问好,深深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当阳山人        2015-08-08 22:11:14
  非常感谢西湖月牙精心编辑,辛苦你了!问好!
2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5-08-09 13:27:47
  欣赏当阳先生的佳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好一片皎洁的诗月,好一篇精美的赏析,好一场故里陵园的拜谒。杜甫的人生起落,现实主义的人文情怀,依然夕照在我辈的心间
文盲
3 楼        文友:东方玉洁        2015-08-09 21:49:49
  好长的文章,研究的细。
4 楼        文友:冯耀廷        2015-08-10 05:48:33
  恭喜获一精品,祝您写作愉快!
天有浓云雨自洒. 地有沃土育百花. 人有大志必成器. 心有学识气自华。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8-10 16:49:47
  祝贺山人喜摘精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