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赵公故里行(散文)

精品 【天涯】赵公故里行(散文)


作者:明山秀水 秀才,2510.1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90发表时间:2015-08-11 21:31:00

【天涯】赵公故里行(散文) 尉迟村,一个坐落在沁河边上的村庄,名不见经传,却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赵树理就出生于此。
   第一次去尉迟村,是去年冬月,我准备离开故乡、踏上归程的前一天。为了冲淡一些离愁,我缠着母亲讲当地的名人故事。母亲稍作回想,遂打开故事匣子:“几十年前,有位武士敏将军曾在这片土地上活动过。在中条山战役中,他率领将士同日寇浴血奋战,直至最后为国捐躯。人们为了纪念他,曾将这片土地划为‘士敏县’呢。”
   “怪不得这里以‘士敏’命名的商场超市好多个,原来如此。”想到这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我催问母亲:“论武将有武士敏将军,论文人呢?”
   “那还用问?当然是大作家赵树理啦!”母亲说着,忽然有些纳闷,“以往回来,你总嚷嚷着要去尉迟村,而孩子累脚,你一次都没去成。这次单独回来,怎不嚷嚷了?”
   我懒懒地笑了,长途颠簸,体力恢复迟滞,小住几日哪有心思走动啊?不过,被母亲这一问,我忽来了兴致,孩子般摇晃起母亲的胳臂:“要么,咱现在去吧?”
   母亲瞅了我一眼,话语略带嗔怪:“四十拐弯的人了,还像个小孩,说风就是雨的!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
   我看了表针,下午两点。北方的冬天,夜长昼短,这个时间点距天黑不远了。见母亲没有带我去的意思,我开始用一种哀求的口气:“您不是也没去过嘛,挨着风景不去观赏,多浪费资源啊?再说,交通这么方便,晚点回来也没问题呀!”
   通常,母亲是尽量满足儿女要求的,除非她实在办不到。她见我态度坚决,只好起身准备,只是走累了不准我喊腰酸背痛。
   我和母亲是坐公交车去尉迟村的。好可怜,我有重度晕车症,每次坐车,总得闭着眼睛才能减小翻肠倒胃的痛苦,这次也不例外。这样一来,当车窗将沿途的风景无情抛向车尾的时候,我则聚精会神于大脑记忆……
   小时候,我听大人们讲过,赵树理出生后,尉迟村的后山竟流出一股清泉,清冽甘醇,四季不涸。当他蒙冤辞世后,那股清泉也莫名消失了。当地人猜测,清泉是风水气脉,和赵树理生死关联。大人们还讲过,赵树理“敢说真话、敢揭‘虚夸风’老底儿”,当年除了《毛泽东选集》,就数《赵树理文集》有名。上学后,我在课文里重新了解了赵树理,原来,他喝过的沁河水也流经过我的身体——我们同是沁水人呢!再后来,我了解到,赵树理故居离母亲的现居地只有几十里路,只是这时候的我,已经距离沁水很远很远。
   如果小时候曾对赵树理有过好奇心,那么,而今的我有必要去瞻仰赵树理故居,有必要站在他的塑像前诉说这个美好时代……
   公交车把我和母亲放在一个路口,称尉迟村到了。抬眼望去,只见路口耸立着牌坊一样的建筑物,牌坊横匾里写着“树理门”三个大字。牌坊左右方柱上有一副楹联:情比沁河圣手描出变更史,心系尉迟铁笔写成翻身篇。可以看出,这楹联是沁水人对赵树理生平事迹的高度赞美与评价。我和母亲跨进“树理门”向村子里走去。
   走到第一条街口时,迎面一堵红墙吸引住我的视线。我猜,那堵红墙里边,不是祠堂便是古刹。我喜欢触摸古香古色掩映下的历史,于是,我建议母亲,沿着红墙往前走,说不定能看到一些景致呢。
   红墙的尽头,是这座古建筑的正门。门前没见到人影儿,沉重的木门上了铁锁,黑洞洞的门缝儿令我顿生失望。母亲见我不悦,招呼我去看大门左侧立着的两块石碑。
   石碑有些年月了,但碑文清晰可见。原来,这红墙建筑是《后唐传》里尉迟敬德的庙宇。碑文记载,这个村子原来叫“吕窑村”,村民大都姓吕。后来,还乡隐居的尉迟敬德为了教村民们吃饭的手艺,就将自己“编簸箕”的绝活传授给村民。村民感激,遂将村名改为“尉迟村”。想不到,小小尉迟村还有这般来头,我不禁对这个红墙建筑肃然起敬!
   我和母亲边走边看。村子里到处可见保存完整、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从这些不朽建筑上不难看出,历史上的尉迟村是个物阜民安的村落,人们生活水平相当殷实。村子里的现代化民房比比兼是,街道清洁卫生,各种功能的管道沿着地势蔓延,通向每家每户。遗憾的是,街上行人少见,我和母亲连个向导也遇不到。也难怪,现代的农村人,早已告别了三五扎堆侃西游的时代。空余时间,人们可以坐在家里看看电视、聊聊QQ或微信,完全不需到户外找人说话。加之时下冬天,人影稀少亦属正常。
   我和母亲在没有标识牌的街道上转悠着,眼看太阳溜到山背后了,仍未找到赵树理故居。正在犯愁时,正前一家小型超市里走出几个人,我像看到了希望,快步走过去。说明来意后,一位清瘦老者朝我和母亲说了声“跟我来”,便前头带路做起了义务向导。
   沿着来路返了几十米,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口,老者指给我看:“看!到了!门上挂着牌子呢!”“哦,谢谢、谢谢!劳驾您了,不知说啥好呢。”我和母亲尽量表达着谢意,老者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没事的,你们快进去看吧,天不早了!”老者说完转身就走,我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到了尉迟人敦厚淳朴的心灵!
   当向往已久的地方就在眼前时,我反而有一种掉入梦境的感觉,站在“赵树理故居”的石刻前呆呆出神。
   母亲见我发愣,示意我抓紧时间进院子,天不早了呢。哦,让我缓缓神,让我在充满名人气息的空间一点一滴地感受。
   跨过大门门槛,踩着门道里通铺的条石,一种被历史碾压过的厚重似乎在脚下回响。正前的墙壁上挂着赵树理简介,都是之前了解过的内容,大致浏览即可。然后左拐,前行几步,便是院子了。
   院子偏西方长着一棵小树,我站在树下环视四周。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农村四合院,北房有三间,东、西屋各有三间,都是一个门口两个窗子那种造型。西屋南侧接着两间矮房,东北和西北角分别是两间耳房。南面的屋子早已毁坏,大条石根基依然可辩当年的轮廓。房屋分上下两层,砖木结构,建有出檐楼道,完好无损的木梯子将楼道和地面连接在一起。看得出,这座院落至少有百年历史。百年的风吹雨打,虽然陈旧了青砖蓝瓦,剥落了素描彩绘,却始终没消减榫卯的力度。院落里随处可见当年匠人留下的艺术造型,那是历经风雨而犹存的一种风骨与精神。我出神地想象着房屋主人进进出出、上楼下楼的情景,耳畔似乎传来脚板与地面、与楼梯合奏的“嗵嗵”声……
   大概听到院子里有动静,东北角的耳房里走出一位面相和善的老太太,她个头不高,但很精神。看来,她是这个院落的守护者。母亲赶紧迎上前打招呼,我也不敢怠慢:“大娘,我是从外地回来的,特地来拜访赵公故居。进门忘了先打招呼,您不介意吧?”
   “不碍事啦!每天都有外边人来呢,院里的物什,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请问,您是赵公家的什么人呢?”我问。
   “嗯?”老太太一只手围在耳畔,“大点声,我耳朵不好使!哦,赵树理家人吗?是堂兄弟,管我喊婶婶呢。”
   我和母亲相视交换着疑惑,到底是赵树理喊老太太“婶婶”?还是赵树理的儿女喊老太太“婶婶”?母亲早年间见过赵树理的女儿,于是,她大声问老太太:“赵广建早该退休了吧?一直回来没?”
   “你说广建啊?她退休了,住在太原呢,轻易不回来。”
   我接过话题,问老太太:“赵树理不是有三个儿子吗?都在什么地方呢?”
   老太太稍作思考后回答:“大湖早就没了。二湖和三湖住城里,是长治还是太原来着……哎哟,他们都告诉过我,我记不清啦。”
   “我看这堂屋和东、西俩屋门上挂着门帘子,应该都住着人家吧?”我指着带有当地特色的黑边白芯儿夹板门帘子问。
   “西屋是我家的。堂屋住着人,是赵树理第二个老婆的娘家侄子,娘家侄子老家在山上,搬下来没头住,就住堂屋了。西屋没人住。”我一边听老太太介绍,一边向西屋望去,一个小小标识牌挂在西屋墙上。凑近一看,牌子上是有“赵树理和第二位妻子曾住在西屋”的字样。我猜,西屋应该是存放赵树理遗物的地方,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开门迎客的。可惜来的不是时候,一把铁锁隔开了仰慕者与逝者的距离,令我心底莫名升腾起一种失落。幸好老太太健谈,她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对了,你们到过赵树理的墓地吗?”
   “没有。第一次来,路线都摸不清呢。”
   “墓地在后山坡,只是这太阳都落山了,你们今天是去不成的。”老太太望了望西边天际,满面温和,“要不,你娘俩在我这儿住一夜吧,明天去看。”
   “哎哟大娘,不行的,我明天还要赶火车,不敢住夜呢。谢谢您的美意哦!”
   我说完,回头望母亲,发现母亲正嘴角带笑,似有话要说。正待问,母亲开口了:“天要黑了,该回家了。”我连声“嗯嗯”着,快速取出手机,按下拍照键,将赵树理故居和故居里生活的老太太定格在相册里。我想,待我回家后,一定将拍到的相片传于网络,一定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尉迟人,以及尉迟人敦厚淳朴、热情好客的品性。这种品性,是赵树理家乡人的品性,是这个时代里值得宣扬的精神风貌!
   告别了老太太,我和母亲沿原路返回。路过“树理门”时,我和母亲重读了那副楹联:情比沁河圣手描出变更史,心系尉迟铁笔写成翻身篇。恍然,母亲想起了什么,她急切地说出一件事儿:“错了、错了!尉迟村的正门不是这里!之前虽没来过,坐车却路过正门好几次,那是一座仿古牌楼,横匾上写着‘尉迟村’字样的!”哈!敢情我们母女走的是尉迟村“后门”?那可是公交车之错哦!赵树理生前最反对歪风邪气,看到这里,他在天之灵不会怪罪吧?想到这里,母亲笑了,我也笑了。
  

共 37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尉迟村小记》,记写了一个母亲陪着远嫁他乡的女儿参观大文豪故居尉迟村的经历。从时间上算来,这只是一个下午;从地点上算来,只是赵树理故居的一个院落;从空间上算来,已经贯通了古今。这篇文章用朴素凝练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尉迟村和一代大文豪的崇拜之情,在参观的过程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让读者紧跟作者的脚步游览了这个村子、宅子和院子,了解了此处的淳朴民风乡情。本文虽然短小,但确是作者深入构思的,文章没有刻意雕饰但却是精心布局的,特别欣赏文章结尾的“走后门”增强了幽默感和灵气。好文章当倾情推荐读者阅读欣赏。这篇文章相对作者之前文笔显得更加稳健和成熟了,祝贺秀秀姐,文坛新秀也。【编辑:馨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14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08-11 21:39:13
  欣赏秀秀姐美文,这文字越来越俊俏了,赞一百个,哈哈……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2 12:25:53
  馨儿美按!馨儿过奖,秀水惭愧呢。请茶咯!
2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5-08-11 22:05:29
  说起赵树理让人想起电影小二黑结婚,记忆犹新。尉迟村倒头一次听说。呵呵,看了秀水妹妹的游记散文,就明白了。情景交融,层次合理。写得不错!问好秀水!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回复2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2 12:29:28
  雪姐姐过奖!嗯,赵树理作品多多,有机会了,姐随我去尉迟村走走,一定有收获呢!问好!
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8-12 08:01:26
  作者和母亲去尉迟村游览,沿途揽胜,描写细腻,表达作者的崇拜心情,内中可见作者热爱文学的情感。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3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2 12:31:09
  谢谢老师留评!去了一次尉迟村,时间紧张也没看到什么,争取下次去了一定到赵树理墓地瞻仰一番。祝您午安!
4 楼        文友:云舞蓝天        2015-08-12 14:16:19
  跟着秀水姐姐的文字也游览了赵公故居,结尾甚是风趣,呵呵
回复4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6 12:10:34
  谢谢妹妹留评支持!(刚才,我修改了文末)前几天去红旗渠了,没及时回复,见谅哦!遥祝快乐!
5 楼        文友:薇梦儿        2015-08-12 18:47:19
  咱家这几个女子,能写出这样题材的,也就秀秀姐,看到战争题材的我就头大,秀秀姐的文有深度,有厚度,敬佩!向你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6 12:11:22
  妹妹过奖!这是一篇游记,见笑了!遥祝快乐!迟复见谅哦!
6 楼        文友:袁梦雪        2015-08-12 19:26:42
  欣赏秀秀姐美文,一起畅游赵公馆,览略风景名胜,感受一代文豪浓郁的文化气息。问好!祝才情飞扬!精彩连连!!
回复6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6 12:12:21
  妹妹,我来回复你咯,林县短暂相聚,姐记住了真诚可爱的你!
7 楼        文友:潇男        2015-08-13 11:21:25
  欣赏秀水美文,跟随畅游了尉迟村。有机会一定去谒拜赵树理陵墓。问好!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7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6 12:13:48
  老师您好!几日不在家,迟复您了,海涵!嗯,有机会的话,秀水做老师向导,我们去赵公故居走走看看!
8 楼        文友:丙凡        2015-08-13 21:57:28
  原来艺术家赵树理出生在尉迟村,欣赏秀水美文,看得我特想找机会去尉迟村参观一次呢。问好秀水,祝精彩连连。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回复8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6 12:14:36
  妹妹,迟复见谅哦!有机会的话,姐带你游尉迟村去,一定哦!
9 楼        文友:妙琴        2015-08-18 21:21:33
  看到尉迟村的标题,心想一定又是哪朝哪代人的故居,本不想看下去,因为我不爱读历史文化,大概是我们这代人知识基础太浅薄的原因吧!但我还是冲着名山秀水的大名读下去,原来是作者热爱文学仰慕赵树理先生家乡沾灵气!呵呵,真的好美!竖起大拇指赞赏我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才女!
热爱文字是我一生的嗜好!
回复9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8-18 22:23:22
  妙琴姐啊,你谬赞啦!这里哪有什么才女哦?在姐姐面前,我只是个爱好写作的妹妹而已。不过呢,姐姐说得好,去尉迟村沾沾文人灵气确实很好,那么,下次你也去尉迟村看看,好吗?祝好梦!
10 楼        文友:郭发阳        2015-11-06 15:00:46
  文章描写细腻生动文底深厚,令人回味无穷,最后一段深思!喜欢,拜读了!
回复10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11-06 17:31:33
  谢谢文友来访,过奖了!遥祝周末愉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