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江南佳茗似佳人(茶境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江南佳茗似佳人(茶境征文·散文) ——闲话江南茶俗与茶具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96发表时间:2015-08-12 16:38:59

【流年】江南佳茗似佳人(茶境征文·散文) 久居江南,如果有人问我:面对生活中的烦心与不快,最能让你平顺心境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吃茶。
   我居住的这座江南小城,城中有座小小崇安寺,香火不算旺,却茶馆林立,半里路内,茶馆就有十几家。茶有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尖、祁门红茶、武夷铁观音,本地佳品有阳羡紫笋、太湖翠竹、雪浪银毫……茶水也讲究,不用自来水。梁溪河水清淡、洞虚宫井冷冽,惠泉水醇厚,此外尚有陈年雪水、无根天落水。沏茶、品茶一律用各种造型的紫砂茶壶与杯盏;煮水用长铜炊,七星灶,砻糠火。茶女上茶,一遍温,不伤茶;二遍烈,有韵味;三遍烫,觉甘美。茶室也好,窗明几净、绿树芭蕉,娴静幽雅。
   现代人的生活,五光十色。现代都市,围裹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繁华中也让人倍感浮躁与喧嚣。想使一颗焦躁的心平静下来,禅修未免过于高深,青灯古佛,也非一日之功;去练瑜伽,不仅费时费钱,难免又要遭遇一群人。在现代中国,人们都渴望能够一日一人一心,有一时的宁静、淡泊、无思……那就去饮茶吧,或室内或屋外,或家中或茶馆,树林竹丛中,山亭茶楼上,用不着过多的准备、点缀,一人,一壶,一杯而已。对清茗而心静,啜清汤而神宁。“炉香烟袅,引人神思欲远,趣从静领,自异粗浮”。
   一杯清茶,茶气氤氲。茶汤如镜,茶叶如玉。那些来自遥远茶园的味道、气息、声响,乃至幻觉里隐隐的采茶女的茶歌、笑声,会让那些世间烦恼、红尘恬噪、人生苦乐、政坛风雨,乃至锅瓦瓢盆中的家长里短,都在这啜茶的杯起杯落之间,去了海外的爪哇国,留在唇齿间、心胸里的唯有一丝不修自来的禅意。
   茶来中华,起源悠远。据说追溯茶源,可以追溯到遍尝百草的神农氏,亦可追溯到望不到尽头的洪荒年月。神农是比黄帝还老的中华始祖。传说中的他,头上长角,还有个透明的肚皮,为了替人类寻找食物,每天不停地咀嚼百草。我怀疑神农氏有可能是老牛的化身。传说一日神农氏误食了一种毒草,昏倒半山坡,挣扎之中,他胡乱抓了把树叶放入嘴中咀嚼,树叶先苦后甘,他稀里糊涂地咽了,不大一会儿竟然清醒过来。这种可以解毒的树叶,就是茶。
   茶能解毒、清火、治病,我想这也是茶能流传五千年,形成茶俗,流布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神农以茶解毒还只是传说,那么康熙帝以茶治病或许实有其事。那年,我到武夷山游玩,当地一位猎人告诉我:清代康熙帝曾经出巡江南,因水土不服一病不起,诸多皇家名医献策配方,均无效用。后来有人献上一包从武夷山三棵茶树上采摘的茶叶,献给康熙帝饮用。不料康熙帝饮后,居然茶到病除。康熙大喜,当即脱下红色的御袍,差遣专人挂在茶树上。从此,这茶就被叫做“大红袍”。如今,这三棵“大红袍”尚在九龙窠山涧中,岩顶泉滴,涧边苔生。
   要吃好茶,就要有上品供应。茶树喜爱温暖、潮湿、阴凉的环境,适宜生长在酸性的土壤中。据说树龄最长的茶树在云南,茶叶产量最大的是福建,而最贵的茶叶却在江浙、安徽、四川……好茶要在春天采,春天的茶叶,在江南又被细分为“明前”、“雨前”,“明前茶”采自清明节前,茶叶在草长莺飞中,刚刚长出嫩芽儿。这时的茶叶,犹如人家有女初长成,豆蔻年华、情窦初开,青涩动人,惹人喜爱。“雨前茶”则生在清明过后的“谷雨”季节,这时的茶叶,枝繁叶茂,良性物质储藏增多,滋味更加醇厚耐泡,犹如韵致风流的熟女,因为有了深厚的底蕴和更多内涵,令人欲罢不能,久久回味。
   好茶出自种茶人,出自采茶女。前年春天,我去了狮峰山下的龙井村,当时正值茶汛来临,一片碧绿里,彩裙飘飘,香风阵阵。当地有“茶汛来时如救火”的说法,茶农有茶谚云:“前三日少,正三日宝,后三日草”。意思是说,采茶过早,茶芽尚小,采茶过迟,茶叶已老。美人美茶,看采茶女采茶,是一种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采茶姑娘用各色的布条儿扎紧额头,身背竹篓,一手扶枝条,一手用食指和拇指轻夹嫩叶,快速摘下,不时将手中茶丢进背篓。她们两手翻飞,宛若扑蝶。在欢声笑语里,能听到她们轻声哼唱的采茶歌“茶山的阿妹俏模样,十指尖尖采茶忙……”
   其实,采茶是一件很累人的活,全靠人工一枝一叶细心、高速的采摘,用在上面的时间、人工可想而知。所以,上等好茶的价值自然也就不菲。
   江南人家知道好茶来之不易,也就不会随便用粗瓷劣陶盛茶待客。有客来家,一定用最好、最美的茶具盛茶奉上。
   我久居江南,难免就染上江南人的生活习性。有客来访,一定用上佳的茶具奉茶。
   江南人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对于江南人家来说一日不可或缺。
   现在正是暑期,朋友来了,奉上一杯茶,这是各地都有的待客礼数。而江南人家,此时不是奉茶,而是要讨茶。在苏州地区,每逢立夏日,要煮“立夏茶”。烧茶汤的茶叶,要向左右邻舍去讨。苏州人认为,这样烧煮的茶汤,可以助小孩子平安度夏。临近苏州的无锡人,向邻居讨茶之外,还要讨米,有“合七家茶米食之,云不病暑”的说法。这茶就叫做“七家茶”。
   江南人家除了自家饮茶之外,还有睦邻友好,互相以茶汤献饮的好习惯。邻里之间,不论遭逢喜庆或是不测,都要相互献茶,这样的习俗,自古就有。南宋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在说到当时江南茶俗时说:“或有新搬移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动事,遗献茶汤,指引买卖之类,则见睦邻之义……朔望茶水往来,至于吉凶等事,不特庆吊之礼不废,甚者出力与扶持,亦睦邻之道。”
   奉茶与邻,尊重为上,茶具不可不讲究。
   茶为媒。北方人说,酒是色媒人;江南人则以为,茶是花博士。在江南男女婚嫁中,茶,还是重要的聘礼。江南人家笃信“茶不移本,植必生子”。我曾在清代朱琛的《洞庭东山物产考》中见过这样的话:茶“四时不凋。二月发芽,叶如栀子,秋花如野蔷薇,清香可爱……根一支直下,不能移植,故人家婚礼用茶,取一不二之义。”洞庭东山在今之苏州,可见“茶礼”早为江南民间男女婚约象征。
   江南旧礼,男子向女子求婚,要向女家送茶,称为“下茶”。女子接受了“茶礼”,称为“受茶”或“吃茶”,接下来,男女两家就要举办订婚酒宴,称作“吃茶酒”。如果已经“吃茶”过了的女子再受他人“茶礼”,会被乡邻骂做“吃两家茶”。因此,江南素有“好女不吃两家茶”的说法。外地美女行走江南,要小心不要轻易接受男士的“茶礼”啊。你若不想当江南人家的媳妇,面对诱人香茶,可要想明白了。
   男女嫁娶,人生大事,茶具不可不华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山清水秀,名山众多,古刹云集。自南朝梁武帝起,佛教兴起。禅宗倡导饮茶,因此,各地寺庙中僧侣,每日“晨课”前,都要将名贵的茶叶供奉佛祖,品性纯洁的茶汤,成为供奉神灵菩萨的最佳贡品。此种风俗流传民间,江南人家即以清香美味的茶汤祭祖。一把壶,一盅茶,既不奢侈,又心存纯净。
   拜佛、祭祖,皆为崇敬之事,茶具不可不精致。
   如果说好茶如美女,好的茶具就是美女身上的裙服。有人说买一套上佳的茶具,好似抱得美人归。这好像内外不分,不过我也同意。
   我的外婆是很会吃茶的,她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她久居金陵古城,对茶具与茶水的搭配是颇为讲究的。过去,江南人家的茶具是成套的,有烹茶的风炉,盛茶的茶壶、茶碗、茶杯、茶盘,还有与之配套的茶船、茶荷、茶匙、茶托、和茶罐,以及茶巾等。
   江南茶具,久已有之。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上虞出土了东汉的碗、杯、壶、盏等瓷器,后来在九江、湖州还出土了东汉陶炉、储茶瓷罐等。这些都是古代茶具的实物证据。茶在秦汉之前,尚未成为老百姓的生活饮品,也就没有专门的茶具。秦汉之后,茶具始兴,开始是陶器,后来有了瓷器。瓷器茶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古人以为,釉贵青而瓷贵白。陶瓷之外,江南茶具还有金属茶具、玉质茶具、水晶茶具、玛瑙茶具以及竹木茶具、漆器茶具等。
   江南茶具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茶品的和谐。江南茶具,注重韵味,情趣高雅,意境深远。特别是那些画在、刻在茶壶、茶碗上的诗词书画,造型之生动、书画之优美,色彩之清雅,丰美自然、诗意悠长、韵致怡人。即便是那些玻璃茶具,也光洁透明,造型大方。那些塑料茶具也轻便华丽,价廉物美。
   我以为江南茶具,最具特色的是瓷器与陶器。瓷器以景德镇为最优,最佳产品是青白釉瓷器。景德镇茶具的器型主要为碗、盘、碟、杯、盏、托、炉等。瓷质莹润洁白,色调对比鲜明,纹饰雅致秀丽,白里泛青,雅致悦目,有“假玉”之美称。
   陶器茶具最美是宜兴紫砂壶。“百甄哀玉家家响,青烟处处画溪烟”。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已被誉为“陶都”。紫砂壶以浮雕、半浮雕手法装饰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藤草蔬菜……写实逼真,生动传神。在器型上有竹节壶、荷花壶、供春壶、西瓜壶、梅桩壶、茄段壶、劲松壶、岁寒三友壶、鱼化龙壶、松鼠葡萄壶等,称作“花货”。以圆形、长方形、方形、六角形、菱形、锥型、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演变而成的造型,称为“光货”。紫砂壶的雕刻装饰造型,融哲学、艺术、知识为一炉,尽显制造者的创作才华,风流雅韵,让人感受简洁、清远、含蓄之美。
   一把上好的紫砂壶,胎色滑润,含有石英,放在灯光之下,可看出金光点点,壶嘴、壶把、壶扭三点成一线。如果你要挑选紫砂壶,要注意以下要点:比例均称、出水顺畅、一体成型、重心平稳,壶的容量以350毫升左右为佳。紫砂壶名声远扬,远销海外,被西方人称为“陶中奇葩”、“中国瑰宝”、“泥土黄金”。
   紫砂壶不仅造型美而且质坚耐用。用它沏茶,冬不易冷,夏不炙手:泡不走味,储不变色,夏日过夜亦不变馊。用久了的紫砂壶会积有茶锈,就算是注入白水,也有茶香浮出。
   江南人家用紫砂壶,提倡一人一壶,据说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才能泡出不变味的好茶。紫砂壶的品质,就像江南人忠贞的品性:“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据说,一把紫砂壶多人用,怎么也泡不出上好茶味,怎么也养不出高雅品性。
   饮用绿茶,若是高档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一般要用白色薄胎细瓷杯冲泡,也可用高档通透性好的玻璃杯。泡饮之前,先要赏茶,赏茶要欣赏干茶的色香形,冲泡之后,再细细品尝茶的香味。品茶的香味,要先用鼻子干嗅茶中香气,然后观察茶的形态,最后再去小口啜吸。
   绿茶清新淡雅,洁莹如玉,像极了豆蔻年华的可人儿。细细品赏清汤中的她,稚嫩青涩,洁净无瑕,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炎热夏日里,啜一口清茶,生津解渴,醒脑提神,会让你从身爽到心。爱美的姑娘多喝绿茶,降油脂、降胆固醇,洗肠又洗胃,会让你不经意间从杨贵妃变成赵飞燕。上点年纪的资深美人儿,常饮绿茶,虽然做不到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却也可以保持容颜不老,身材苗条。
   饮用红茶,要用茶壶,红茶的香气就是在茶壶里闷出来的。茶要用无锡宜兴的紫砂壶沏泡,那是上好的。吃茶时要用盖碗,配以茶盘。考究的英国人喝红茶,还要配以茶巾。红茶,是“下午茶”,喝茶时,通常还配享一些小点心,这就要用到托盘。
   相比较而言,中国出红茶的地方大多在岭南,以福建和云南为佳,不过安徽的祁门红茶,也是茶中上品。福建、云南的铁观音、乌龙茶都是红茶中翘楚,不过我个人偏爱大红袍。
   西方人,尤其是英国人大致喝的都是红茶。据说他们当年在中国江南买的茶叶,都是绿茶,船运回国,路途遥远,加之天气炎热,海上湿气较大,半路上茶叶发酵了,绿茶成了红茶。扔了可惜,英国人于是将错就错,开始了吃红茶的习俗。七分惜钱,三分无奈。
   茶叶初到西欧,西方人并不晓得怎样喝。杨绛在《喝茶》中,曾这样说西洋人的洋相:“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了些。’新近看到一个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道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通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这些英国佬,把茶吃反了。
   因为当年茶的来之不易,茶价昂贵,吃茶只能是上流社会的嗜好,因此英国人的茶具都颇为考究,不是铜器,就是银器。瓷器茶具,那就是珍品了。
   自从中国瓷器茶具由丝绸之路运到西方,就成为达官贵人争相购买和收藏的奢侈品。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为了偿付其宫廷内的进口瓷款,几乎把所有的金银器都化掉了。瓷器茶具贵过金银,这让许多西方商人为得到中国瓷器的制作秘密,绞尽脑汁。虽然,13世纪末,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就把制作瓷器的方法写进《马可·波罗游记》,但欧洲人还是对瓷器制作的秘密一无所获。到十八世纪初,德国人据说发明了玻璃瓷器及硬质瓷。英国人也取得一些进展,但最终他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瓷器和中国人的不是一个东西。正在英德两国的商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法国传教士从中国传回两份关于瓷器茶具制造的情报,终于揭开了瓷器茶具制造的秘密。
   这个传教士名叫昂特雷特来,为了取得中国茶具的制作秘密,他于清朝康熙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瓷都景德镇,换了个中国名字“殷弘绪”,“潜伏”七年,终于获取了瓷器茶具从原料、配方、成型、彩饰到烧制的全套工艺。看来中国人古老的谚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不是完全靠谱的,有时候,你还得多个心眼,偷偷学艺。这个法国人,一边传教,一边还成了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工业间谍。
   现在人们公认,西欧的红茶茶具,以英国人的为最美。英国是个集聚了最多老贵族的国度,英国的茶具也就到处透出一股高贵优雅的气质。英国人喜欢在茶具的外表上绘制千变万化的英国植物与花卉图案,当香气四溢的红茶注入英国瓷茶具时,那杯茶,就具有了一种宁静、自然的美。英国人还喜欢在红茶茶杯上镶上一层金边,给人一种高品级的感觉。
   在英国人的红茶茶具中,有铜质或银质的茶壶、也有玻璃茶壶,有滤勺、广口奶精瓶、砂糖壶、茶巾、保温棉罩、金属或陶瓷茶罐、托盘和茶叶滤球等。
   几百年的学习与创新,英国人终于把在中国江南偷学来的技艺,形成了英国特色。
   这个特色之一,就是英国皇室,不仅饮茶,还用红茶做沐浴香料。据说著名的戴安娜王妃,用来沐浴的就是进口自中国广东英德的上佳红茶。有人说洋美人戴安娜王妃,真的具有与红茶合二为一的优雅高贵气质。
   现在,你走进江南的茶馆,如果你要一杯红茶,一定也会看到那些有着异国风味的英国茶具。这是中国茶道的“出口转内销”。通过品茶,你也会感受到,我们的星球,正日益缩小为一个“地球村”。
   英国作家西波尔曾经这样赞美茶叶:“茶啊,你这使人柔软、清醒、睿智,可敬的饮品,滚动了女人们的舌头,轻柔的微笑,敞开的心扉,沉淀过滤了兴奋;当你的味道从灿烂进入无味之时,却是我得着生命中最为喜悦的时刻。”
   洋人说话就是啰嗦啊,要让我这个来自中国江南的茶客说,一句话足矣:美人美茶,终生伴我。

共 596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以茶为媒介,以茶而修身,皆是饮茶的生活艺术。 穿梭纷繁尘世间,难免身被琐事缠,心被浮尘染。若能寻得一隅净且静之地,就着一盏茶,享受一人得神,万物俱静的慢时光,那么那些红尘羁绊定会随着一缕茶香缓缓飘远。 此篇散文秉承了作者一贯清新隽永的江南派行文风格,只是多了许多学术性知识,于是,由普通散文进化成了文化散文。 以吃茶为原点,由点及面向四面八方扩散,茶俗茶礼茶德茶文化皆囊括其中,是对茶知识系统性的解析。 从江南的吃茶细节、茶馆茶轩说起,延伸至茶源、茶俗、茶品、茶女、茶媒、茶具,以及茶走出国门,在国外的演变史。一项项有条不紊缓缓道来,更有历史传说、文化典故作为基石,使得整篇文章深沉厚重,饱满丰盈。而作者海量的知识储备亦可见一斑。 文章结尾收束干净利落,完美点题。 行文流畅,如茶般醇厚悠远的一篇文化散文。欣赏,倾情荐阅!【编辑:一朵怜幽】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13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朵怜幽        2015-08-12 16:45:42
  二哥的知识好强大。
   我还准备茶境征文写散文,这下直接扼杀在摇篮中,改写小说吧。
   按语不敢多写,怕喧宾夺主。
   二哥将就着吧。
没有什么比相信更像爱。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2 20:58:56
  非常感谢怜幽的美按。写这篇文字,源于我先前写的一篇小短文《江南茶具》。在跟江楼老师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切磋中,让我觉得应该将江南的茶具与茶俗一并向读者们介绍。被誉为茶圣的唐代陆羽,曾长期生活在江南吴兴郡,就是今天的湖州,后来他在无锡的惠泉山的惠山寺写下了名扬四海的《茶经》,惠山泉因陆羽《茶经》而名声大噪,号称天下第二泉。第一泉有两家相争,一在镇江金山寺,一为济南趵突泉。江南的茶文化渊源流长,而茶俗、茶具应该是其外在表现。我原本想写一篇内在感悟的文字,比如茶与禅,但是那样的文字太多了,而那些美好的辞藻堆砌,也正是我的短板。我想倒不如把我在江南城乡所见所闻纪实一般的写下来吧,成不了美文,还可以给大家当资料看看。久居江南小镇,文字难免有些乡下的泥土气,河浜气,好在编辑怜幽也是江南老乡,写了如此美好的按语。谢谢怜幽,辛苦了。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5-08-12 17:49:46
  二哥,抱歉了。我没有完成这篇按语,给怜幽了。
   谢谢二哥的佳茗。一壶茶,愿能平复心境。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2 21:25:41
  雪,谢谢你。社长总是不忘给作者以及时的鼓励。知道你很忙,最近心潮似外滩临海的黄浦江。大伏天的,坐下来吃杯茶吧,龙井、碧螺春都可以。其实要实惠一点的,我们无锡产的阳羡紫笋、太湖翠竹、雪浪银毫,明清两代也都是给朝廷的贡品,就是今天也是茶中的佳品。茶能明目醒脑,亦可助人修禅。禅家寻常讲三个字,叫做“平常心”啥叫平常心,就是顺遂自然,困来即眠,饥来就餐,不烦恼,不计较,看那寻事者耍把戏,犹如风来雨来云散。文人吃茶,比不得我在这篇拙文中说的泡茶馆,那就俗了。我说的茶俗,那都是下里巴人做派。文人讲的是两个字:清与闲。渴急了喝茶势必牛饮,猴急般吃茶比会抛洒。唯有在清净闲适间才会从容不迫,喝出明志淡泊,虚怀修远。雪,静静心,该清闲时且清闲,小风小雨不误禅。谢谢你的一再鞭策,才有了懒人写出这样一篇关于茶的见闻。
3 楼        文友:静如画        2015-08-12 20:05:05
  读二哥这篇文章时,天还敞亮,读完,窗外已暮色深深。
   窗外有儿童嬉闹,蛐蛐鸣叫,然,此刻的心境却极为沉静。
   因为,在二哥的茶里,我读出了一种高雅,温婉,极有韵味的气息。
   无疑,二哥是懂茶的。
   从茶叶的日常所需,到种茶采茶,再到茶具的种类,乃至茶的国内外历史,在这篇文章里都一一给予了介绍。
   读二哥的文章,感二哥的情怀,解茶的风情。
   江南佳茗似佳人,果然名不虚传。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2 21:40:01
  读如画的美评,就如读一首小诗,颇有意境,有意趣。我其实是个懒人,是在雪社的一再催租下,才交了这担谷。她那个“茶境”题目,太“阳春白雪”了,俺只能弄个“下里巴人”凑数。我说的“江南茶俗”帽子大了点,其实,我能看到、听到的不过是我们这个水乡小镇上的民风民俗。我说的那些个茶具,也都不是高级文人与贵族们的精致器具,大多也是寻常百姓家或是茶馆、茶楼中的日常玩意儿。不过我想,什么时候,老百姓都是人口的大多数。写了江南的“下里巴人”或许也就代表了江南的风情风俗。谢谢如画,三伏夏日读我的文字。如画夏安!
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8-12 20:12:44
  洋洋洒洒,好一篇茶经!不懂茶的人,可以到这里来寻找关于茶的方方面面知识,没到过江南的人,可以到这里来体味江南与茶有关的风情;不仅吃茶,而且爱茶懂茶知茶,可谓既善茶又善文者也。“美人美茶,终生伴我。”风雅才子,茶跟着虎妞沾光了。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2 21:54:16
  江楼老哥,谢谢你这么友好的鼓励。三伏天说说茶俗、茶具,的确是个好主意。雪社出这样的题目,像极了当年曹操“望梅止渴”的妙计,让作者们在大夏天的一边汗流浃背的敲键盘,一边“思茶生津”从精神上解决口渴问题。我也是给她催啊催的,懒懒散散地写出这篇文字来。核心文字就是咱哥俩抬啊抬,杠啊杠的那篇《乱说茶具》。那篇小文,字数太少,说不清楚,所以,俺就放开来索性弄块“裹脚布”,扯个痛快。老哥哥不喝酒,好!咱啥时候有机会,蓬莱阁上弄壶好茶喝喝,来他个“海楼望雨”如何?
5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15-08-12 22:01:12
  洋洋洒洒一篇文,令我这个生在西北风沙边缘的小女子要失语了。
   茶树长什么样儿,生在西北的人是没有见过的,吃茶这个叫法,在读《红楼梦》时看到过,我们这儿叫喝茶。而且喝茶时,通常是没有作者所写的这般讲究的。
   作者笔下的茶,是带着一股通透的灵性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作者从茶的起源、茶的功效、茶的品质、茶的用途等写到工艺多样化的茶具,吃茶的范围从东方国家写到西方国家,无不显示出作者强大的知识性,而对茶文化的解读与评品,确实对缺失茶文化的读者带来了一剂良药,读后的感觉仿佛就在看一部茶的演变史。同时,也让读者认识了茶于江南人的渊源及重要性,值得读者学习的一篇佳作,拜读了!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3 15:55:58
  听雪,谢谢你的美评。西北人不大嗜茶,西北的汉子豪迈,他们大碗喝酒。一直向往大西北豪迈的生活。江南人柔弱,过的是精细的生活。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每个家乡都是一幅画。祝夏安!
6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8-13 07:44:3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7 楼        文友:石语        2015-08-13 09:56:42
  二哥,同意怜幽,这是一篇内容庞杂、底蕴深厚、强大的文化散文,拜读并崇拜中。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3 15:58:47
  看见落花来评,真的好开心。唉,雪社征文,俺就拉拉杂杂的扯呗。关于茶,这个话题很大。可以扯出好多的话来。谢谢落花关注,问好,夏安。
8 楼        文友:风逝        2015-08-13 11:20:04
  读二哥的文,学到很多。
   茶的历史知识文化渊源注满了二哥的脑子,又转化成香气四溢的美文。
   可惜,俺只认得几个字,品不了这高雅的茶。
   留下这几个字,告诉二哥一声哈,俺来了,没喝茶,你的茶具太高档,怕摔坏了。嘿嘿。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3 16:19:24
  风哈,俺都说了,俺说的是寻常百姓茶,不是贵族茶。大热天的,不论好歹喝口茶吧,解解渴。你这个老乡,就会调侃俺。不过俺知道这是老乡的激励、鞭策。俺会认真写好下一篇的。
9 楼        文友:红山茶        2015-08-13 12:20:22
  看的是文字,喝的是香茗,读的是历史,品的是沧桑!
禅观花笑花谢,安守四季阳光,静静诉说,人间温暖。
回复9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3 20:58:20
  谢谢大姐鼓励。回到江西,好好喝茶。江西可是出好茶的地方。
10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15-08-13 14:42:55
  美人,美茶,永远伴随二哥,怪不得二哥才情超众,有此相伴,二哥神清气爽,下笔如滔滔江水,信手就来。我只有仰望二哥!佩服二哥,欣赏美文!
永远红梅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8-13 21:02:01
  哈哈,红梅你真会夸人。俺这是应征作文,拉拉扯扯的交差哈。等着欣赏你的美文呢。天热,多喝茶,防暑降温,保重身体。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