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征文】北方之鹰 (报告文学)

精品 【雀巢征文】北方之鹰 (报告文学) ——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


作者:碧古轩主人 秀才,144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97发表时间:2015-08-17 06:50:18
摘要:七十年前,当中国最为危难之际,有一支队伍来到中国。他们穿着中国空军军服,驾驶苏联制造、涂有中国标识的飞机,与中国人一起,与法西斯进行殊死抗击,有237名飞行员永远留在中国土地上。他们比飞虎队来的更早,击落的敌机更多。当岁月渐渐流逝,那耸立的墓碑与坟头的衰草提醒着被那段历史奠基着生活的人们,在中国人孑孓前行之时,有一群陌生的人来到这里,与华夏儿女一起,冒着侵略者的炮火,并肩前行。

【雀巢征文】北方之鹰 (报告文学)
   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里,在二战苏联西部战场一辆颠簸的战车上,《红星报》战地记者康·西蒙诺夫写下了一首诗。这首随手写来的诗竟成了诸多将士和万家妇孺竞相传唱的名句:“……等着我吧——我会回来,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说我侥幸——感到意外。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等着我吧——我会回来……”
   康·西蒙诺夫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等着我》,68年后被俄罗斯国国家电视台作为了一个极有特色的栏目。而这个栏目的总制片人谢尔盖·古什涅廖夫全家的一生,就像诗中所诉说的,成为了一个远隔万里,逾越了半个多世纪的等待。
   4年前,朱育理通过中央电视台与俄国家电视台连线,使得他与55年没有见面的大学同学取得了联系,女同学叫依娜·格里高利耶夫娜·库里申科,依娜是制片人谢尔盖的母亲。
   60年前,朱育理留学时,无意中使班长依娜知道了失联了十多年的爸爸的下落,一直以来,他们全家人只知道格里高利.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执行任务牺牲。至于牺牲的具体经过和葬身之处,家里人全然不知。
   库里申科是苏联援华志愿空军的轰炸机大队长。那年秋天的一个午后,库里申科和战友们执行轰炸任务。完成任务返航时,发动机被敌人击中。飞到重庆万县时,飞机再也支撑不住。库里申科避开居民区,降落在长江水面上。机组其他成员全部顺利脱险,但库里申科因劳累过度,精疲力尽,没入了滔滔江水之中。
   万县人民在西山公园为库里申科修建了一处陵园,几十年来,这位异国的英雄一直在江边,与山林相依,与涛声相伴。
   1958年国庆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紧紧握住受邀请而来的依娜和她妈妈的手,说:“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格里高利·库里申科。”
   时光过去半个世纪,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又要来临的时候,周总理提到的那位库里申科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离烈士墓地不远的小巷子里,住着87岁的母亲谭忠惠和60岁的儿子魏映祥。这母子二人一生都没有离开长江北岸的烈士陵园,他们是英雄库里申科的守陵人。
   没有人要求他们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几十年来这娘俩一直这样,做他们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整整21年,谭忠惠没有请假一天,也没缺席过一天。1977年,二儿子魏映祥从母亲手中接过扫把,37年,与母亲一样,守护成为了一种习惯。伴着清扫的“刷刷”声,魏映祥已经记不起他用坏了多少只扫把,在他的心里,始终觉得母亲做了件有意义的事,自己也是。
   夕阳的余辉穿过香樟树林,洒落在陵园里库里申科墓地白色的墓碑上。墓前的花朵在夕阳下开得格外绚烂。
   两年前的春天,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礼堂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演讲,他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抗战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作战,牺牲在中国,一对普通中国母子为他守陵半个多世纪。
   执著的寻求不会落空,期盼总归会有答案。
   就像依娜和母亲寻找父亲,就像朱育理寻找班长依娜。朱育理无意中为依娜找到了父亲,而中苏联合制作《等着我》的电视节目,又给了朱育理找到依娜,巧遇同学儿子的机会,也使得谢尔盖见到了为姥爷守墓的母子。
  
   【一】为了永久的记忆
  
   就在习近平主席演讲后的第二年,也是秋天,莫斯科城西部离博列扎耶夫斯卡娅地铁站不远,一所普通居民区三楼的一户人家里,有一位93岁的老人去世了。
   老人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老人当年与李兆麟、周保中、金日成等一起,与关东军作过战,曾在中国任过驻华武官。退役后,担任了苏联老战士委员会中国组的副组长和组长。伊万生前有一个信念,就是寻找牺牲在中国的苏联红军烈士。伊万不知疲倦地奔走,几乎走遍了苏联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在他的资料库里,存储着中国46个城镇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和50多座陵园、一万四千多名苏联红军烈士的资料。他把这些烈士的情况,整理成一本书,书名是《他们永远酣睡在中国的土地上》。
   正当他与他的同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准备着一些纪念活动,并准备来华之时,老人倒下了,身后留下了一批未来的及整理的珍贵的资料与照片。
   伊万诺夫生前感叹,即使在俄罗斯,这个对英雄倍加推崇的国家,库里申科和他的战友们那段尘封的历史也不为多数人所知,要完整还原非常困难。看来,这件事情他来不及做完了。
   前中国驻俄使馆副武官、伊万诺夫的老朋友王常福原本是要去莫斯科看望伊万的,刚要动身时,传来了伊万诺夫去世的消息,他的一个忘年交不在了,说走就走了。
   王常福至今仍记得,1991年秋天的时候,他和夫人、女儿去伊万诺夫家里祝贺其70大寿。当时苏联刚解体,物价飞涨,为了招待中国客人,伊万诺夫不顾自己年龄大,爬到树上用自制的工具摘栗子。1993年的春节,伊万专门去中国饭店买了饺子,让王常福全家去他家中过节。王常福离职回国时,伊万诺夫除了举行欢送会,还赠给王常福一件烤漆木牌的艺术品。木牌背面有援华老战的赠言和签名。
   在王常福的记忆里,这些已经退役的老英雄们,为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也为了珍视难忘的情谊,他们聚到了一起,做着增进两国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的事情。
   尽管他们年事已高,性情各异,但个个神采奕奕、乐观热情。他们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军人视为朋友、亲人。他们总称自己是“半个中国人”,中国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20多年过去,但那一段岁月,那一些人,那一些故事,却在这位武官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每忆及,恍若眼前。
   使王常福难受的并不仅仅是老朋友伊万诺夫的过世,俗话说时不待人,据他了解,当年曾经参与援华抗日的苏联老战士已经全部不在世上了。而今再回头追忆那段历史,便缺少了直接的亲历者与见证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
   王常福时常说,作为军队外交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特别赞赏习近平主席的那句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是“国之交”的基石,“国之交”的动力,伊万诺夫就是“民相亲”的生动范例。
   正视历史是一个民族自信与成熟的标志,因为,中华民族是个知恩图报的民族。
   因此,闲暇之余,这个曾经的老兵,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的把他所经历的,知道的关于苏联援华志愿队的一些历史、一些人,记载下来,使那些逝去的珍贵的记忆不至于失去,使那些过去了的事情不会被忘记……
   在中国,同样有一些人,与伊万诺夫一样,忙碌着这件相同的事情。这些人大部分也都是离退休的老军人。
   他们自己筹集经费,举办展览和纪念活动,筹建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航空分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出版苏联当年援华的专题画册《胜利的回忆》一书。
   没有报酬,没有荣誉,这些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却锲而不舍地忙碌着。为了不该忘却,却实实在在被许多人忘却了的纪念。或者说,许多人应该知道,却真的不知道的历史记忆。
   老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有生之年,把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将那些为国家与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与事情整理出来,无愧先人,启迪后者。
   中华航空之路已经走得够艰难,够磕磕绊绊。强国强军强民族,应该首先从航空、航海这些能够使一国利益得到最大受益的事情做起。使中国的疆界,中国的大海与蓝天不再有屈辱,不再有甲午海战,不再有璧山空战。
   在一个个墓碑,一次次展览,一本本资料书的背后,是这些不图报酬,不计名利的老人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搜寻。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告慰烈士英灵,更是在为今人提供一面追回记忆的镜子。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晚年却为自己的这本书增添了更加厚重的色彩。
   一张张老照片,一页页发黄的纸,一个个往去了许多年的故事,呈现在人们面前。那些倘徉在空中的曾经的喧嚣,那些轰鸣在事件中的炸响。那些或让人激昂或让人悲怆的画面,那些被许多人几乎遗忘了的记录。
   南京,紫金山下的王家湾,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下的石墙上,那一排排整齐刻着的姓名,或中文、英文,或俄文、朝文,每一个名字上都沁浸着这些老人们的心血,第一批3304名烈士的名单整理完毕,新发现的900多个名字接着跟进,还有更新的名字要书写进碑文。
   自然不仅是他们,中共中央统战部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政协,北京航联会、美国飞虎队协会、俄罗斯老战士委员会等都参与了名单搜寻当中,包括台湾相关方面。由于确认名单需要详细的资料,整个工作冗长而庞杂。老人们不求功利,不索报酬,默默地付出。
   应该记住他(她)们,这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们:邢海帆、华人杰、王坚、夏华、万永熙……
  
   【二】四年,其实很短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馆,这些碑。它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拼死抵抗,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它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光辉亮点和历史见证。
   抗日空军老战士龚业悌、吴鼎臣、王延洲来了,高志航的子女来了,张大飞的恋人齐邦媛来了,布拉格维申斯基、普希金、伊万诺夫来了。还有陈香梅、陈难……
   一个个肃穆的人,带着一些长长的鲜活的故事,在向那些青山、绿树、蓝天倾诉。
   这是怎样的一段历史,能够使这些老人、老兵如此得执着,如此得坚持……
  
   二十世纪中页,在华夏大地发生了一场长达八年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涉及的人口以及伤亡的人数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战争以东方阵线的主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为维护公平正义,捍卫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这场撼动世界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人,从远方来到中国,参与了这场特殊的搏击,他们执行的是只有自己知道的绝密的“Z计划”。他们身上穿着它国军队的服装,驾驶着自己国家生产的飞机,飞机上涂着它国的国徽。他们被告知绝对不能被活捉,这意味着除了活着回来,只有战死或者自戕。这还意味着即使你的战功再显赫,战报上也不会出现你的国家乃至你个人的名字。
   4年,时间其实很短。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里,它似乎只能成为一掬溪水。
   甚或,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烽火记忆中,它如同一缕淡淡的硝烟,在不经意间轻轻飘过。
   然而,毕竟它发生了,发生在中国,发生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那一刻。
   这是一群雄鹰,他们比飞虎队来到中国更早,击落的敌机更多。
   4年间,近5000人,其中包括飞行人员2000多人,在东方这块土地上,与那里肤色不同,饱受欺凌的人们一起,向强敌发起反击。有200多名飞行员,连同他们的墓碑永久地留在了这块土地上。
   这似乎是一段不被更多的人所知的史事,岁月的流逝及其繁尘的喧嚣很容易遮蔽那些匆匆而过的往去。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告诉人们,当年,在中华民族最艰苦的岁月里,有一支队伍,同中国人、中国军队一起,与日寇进行过生死较量。
   70多年过去了,当硝烟慢慢散去,当岁月渐渐流逝,当坟茔上的衰草渐渐枯去,曾经的那些人也已经离开人世。许多的激情或许会逐渐消退,许多的印记或许会逐渐湮灭。只剩下那段特殊的历史,像竖立在人们心中的墓碑,提醒着被那段历史奠基着生活的人们,不要忘记,在中国人孑孓前行、饱受欺凌的旅途中,有一个来之北方的民族、一群陌生的人来到这里,与华夏儿女一起,冒着侵略者的炮火,并肩前行。
   7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国家主席引用了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
   中国人也常说一句话,叫,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或许,这正是那些老人们为之不惜整日忙碌的目的所在……
   为了被忘却的记忆,为了不再有的忘却,笔者虔诚的、如实地将这段历史,将那些北方飞来的鹰的故事记录下来……
  
   【三】笕桥的怒吼
  
   南京,紫金山下,航空烈士公墓里,1984年的清明。
   一位老人肃立在于右任亲手书写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前,老人叫吴鼎臣,从湖北一个农场辗转赶来,站在纪念碑前,老人泪如雨下。
   天有些阴,伴着山风袭来,一阵春雨悄然而至。飘在老人的脸上,头发上和眉毛上,与老人的泪水混在一起。
   此时的吴鼎臣似乎回到了四十七年前……
   那时他还年轻,满身透着使不完的力气,日本人占领东北不久,他报名参军,成了一名飞行学员。那一会,笕桥聚集着一群像吴鼎臣那样的热血青年。这所看来并不起眼的学校,从1931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共培养了500多名飞行员和上千名航空机械维修人才。

共 60932 字 13 页 首页1234...13
转到
【编者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曾经有过由异国的飞行员组成的飞行大队,他们大都来自苏联,驾驶着自己国家的飞机,飞机上涂有中国的标识,在中国的上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写下了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空战故事,他们数以千人已经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之躯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直到抗战胜利后,那些曾经的战争亲历者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寻找他们的踪迹,这些英雄在当时是不为人知的,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是国际共产主义的战士,他们为世界的和平解放尤其是在中国战场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光辉的历史。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让我们斟满一樽纯酿,洒向亚洲的蓝天和大地,祭奠这些英雄吧!这篇报告文学,以翔实的史料记录了这段史实和这些英雄,很有可读性。推荐阅读。编辑:苏庸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818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8-17 06:52:42
  鲜为人知的史实,可歌可泣的战争往事,永远值得纪念的苏联空军英雄!他们将与大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5-08-17 17:53:50
  谢谢苏老师编辑并点评。因是长篇缩写,故文字多些,让苏老师费力了。
2 楼        文友:闲妹        2015-08-17 08:13:44
  作者用纪实手法记录了这场不分国界共同抗日的可歌可泣的往事,至今日本还不承认自己人的侵略行为,这不是很好的证据么?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5-08-17 17:58:27
  谢闲妹战友。历史是时间与事件写成的,一经形成,便无法更改。于是便有了善恶、美丑,真正义与邪恶,有了朋友与敌人,有了亲近与憎恨。
回复2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5-08-17 18:15:14
  多了一个字,应该是正义与邪恶。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08-17 09:23:48
  对飞虎队的宣传早已覆盖中国大地,可是这支比飞虎队还早,编制还大的苏联飞行大队的飞行员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最后237名苏联飞行员永远的留在中国的土地上。在此之前很少被人知道。他们的灵魂与太阳同煌,他们的精神与月亮同辉,他们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是捍卫和平的天使!日本鬼子至今不像被侵略战争遭受生灵涂炭的国家和人民道歉,这237位英雄就是那场战争的铁证!听,他们的灵魂在呐喊:“日本帝国主义就是那场侵略战争的罪犯!”安息吧,英雄们。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你们和中国的山河同在!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3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5-08-17 18:13:16
  在南京、在武汉、在重庆,在那些异国飞行员战斗过、洒下过献血的地方。肃立在烈士雕像前,徜徉在逝去的那些个刻在墓碑上名字中间,耳边如闻飞机马达在轰响,如见空战机枪在扫射。于是,那一刻,许多人会明白,一个历史性的决定许多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世界大战的胜利,绝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到来的。这其中,便有着不同肤色的人们抛洒下的热血与忠魂。记着他,便是对他们最好的追思,也是对那场战争胜利的最好的纪念。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8-17 23:27:50
  这是一部厚重的纪实文学,记录了前苏联空军对我抗日战争的无私无畏的援助,他们驾驶着战鹰与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狠狠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然而,也有很多人牺牲在中国的土地上,再也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永远不能!请允许我把下面这些文字做个拷贝,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他们,记住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住我们与前苏联空军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在这场撼动世界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人,从远方来到中国,参与了这场特殊的搏击,他们执行的是只有自己知道的绝密的“Z计划”。他们身上穿着它国军队的服装,驾驶着自己国家生产的飞机,飞机上涂着它国的国徽。他们被告知绝对不能被活捉,这意味着除了活着回来,只有战死或者自戕。这还意味着即使你的战功再显赫,战报上也不会出现你的国家乃至你个人的名字。
   4年,时间其实很短。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里,它似乎只能成为一掬溪水。
   甚或,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烽火记忆中,它如同一缕淡淡的硝烟,在不经意间轻轻飘过。
   然而,毕竟它发生了,发生在中国,发生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那一刻。
   这是一群雄鹰,他们比飞虎队来到中国更早,击落的敌机更多。
   4年间,近5000人,其中包括飞行人员2000多人,在东方这块土地上,与那里肤色不同,饱受欺凌的人们一起,向强敌发起反击。有200多名飞行员,连同他们的墓碑永久地留在了这块土地上。
   ......
   祝福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5-08-18 15:25:25
  谢谢月楼战友的点评。如此长,如此中肯。
   这篇作品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用了一年多时间。九月,将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全书34万字。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掖平为此书作序。此作品被山东省作家协会确定为2015年定点深入生活作品。
   这篇五万余字的征文是根据长篇缩写而成的,尽可能地精选了一些主要的内容。以此作为对江山文学网,对雀之巢文学社的感谢。
   这也是我今年以来极少在江山发表文章的原因,以致歉意。
   纪念抗战,题材众多,而就专门描写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文学作品而言,却几乎没有。我很庆幸,我是先入者。但我又惶恐,唯恐浪费了这样一个好的题材!
   终于,在济南炎热的夏日里,稿件铩羽。我也长舒了一口气。优也?劣也?只有交给读者了。
回复5 楼        文友:碧古轩主人        2015-08-19 16:54:37
  谢老树主编推荐及点评。非常的祝贺新雀之巢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征文获得好评,以及那么多人参与其中。由此看出,月楼社长及你们,是深知文学社团的使命的。
   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与坎坷,这种苦难也好,坎坷也好,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没有外辱,没有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武汉保卫战,便不会有全民族的团结与抗战。或许,民族的脊梁依然在弯,华夏的魂依然不够强健。
   怀古思今,追忆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悲剧不再重演,使意志愈加强健,使合力更加凝聚,使视野阔达久远。
   这或许,是七十年后,我们这代人,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