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晚唐诗人——唐求轶事(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晚唐诗人——唐求轶事(散文) ——浪里诗瓢


作者:叶知 童生,927.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4发表时间:2015-08-17 13:27:19
摘要:按语:该长篇已发完,为了编辑成电子书,补写了契子一章,今在江南烟雨以散文形势发表,敬请文友指导,电子书《浪里诗瓢》正在编辑修改中。

浪里诗瓢逢刼难,一瓢心血遭鬼吸
   且说:人杰地灵的凤栖山下,一条似如万马奔腾的江水,翻卷着勃勃跳跃的银鬃,从巍巍的青城山中,重重叠叠迎面瀑来。那裂眼的波涛,凶涌澎湃,在江中卷起千堆雪!
   江岸上的紫竹林中,走出一位冰雪须眉的老翁,右面同行一位两鬓凝霜的老妻,左边跟来一位俊秀的少女,老翁怀抱一个黑色葫芦,三人都迈着矫健的步子向江边走去。
   盛春的江岸上野花满地,千万条垂柳在江面上依依摇曳,仿佛都为系不住流逝的绿水而摇身叹息!老翁站在柳树下,揺摆的身躯和颤抖地举起葫芦的双手,其愁容与忧姿恰似悔恨的柳絲!老妻急忙拉着他的袍袖,还是没能阻止做他的悲痛之举,毅然决然把葫芦抛入滚滾的味江说:“兹瓢倘不沦没,得之者始知吾苦心耳。”
   身边的少女痛心道:“爹!那瓢里装你几十年的心血,你为何愤然将它抛入洪流,不留与女儿专读爹爹的心志?”
   唉!老翁长叹一声,一双耵着随波逐浪而消逝的“诗瓢”悽然泪下道:“你读了又有何用,你不是班昭,这晚唐的崩溃,你无智续集,只有让我的心血去染红味江之水,孕育两岸人民都知道,腐败误国、误民、最终误已的轶事,从而聪明起来,把国事、家事、个人事充分做好,不再受灭国之痛!”
   “嗯!女儿知道了!”少女说完搀着父母向白云深处走去……
   载着诗瓢的江水涌出凤栖山,江面豁然开阔,滾滾的奔涛,悠然化着脉脉柔情的碧流,泻入川西平原。此处水草葳茂,百鱼繁衍,是渔民打鱼的江段。每年春秋二季:撒网的,放鱼鹰的,江面上鱼船如箭,网似云飞,鹰击碧浪,条条白鱼不断落入船舱,好不热闹。
   昨夜的一场春雨,润开两岸菜花,江上,江下金黄一遍,微风从江面上吹来,扬起一团团金色的浪花,就在那闪烁的波光中,一群群鱼儿,相互追逐撒翅,江中为首的渔翁抬头向江面上一望,但只见江波中一头黑色的鲤鱼摇头摆尾,迎面游来,心中好不喜欢!他展开双臂,用尽全身之力,将鱼网卟哧一声,撒向游来的大鲤,那网不偏不歪,正好将大鲤收入网中。渔翁喘了一口气,满心高兴地慢慢收起网来,在船的甲板上打开鱼网一看:不仅有两条大鱼,还有一个黑不溜秋的,刷了漆的葫芦,渔翁大喜:“嗨嗨,捞到宝贝了!”
   左右几艘鱼船闻声都追了过来,尽想看看:“捞的是什么宝贝!”
   鱼翁见葫芦密封严紧,只好将葫芦锤破,从裂口处掰开一看,傻了;那有什么宝贝,全是一个个拧紧的纸团,心想:这纸团究竟包裹些什么稀奇古怪!轻轻把纸团放在甲板上,慢慢打开仔细-看:原来都是些诗笺和文稿!
   “哦!是唐求的诗瓢!”一个认得诗瓢的人说。
   渔翁见是些不值钱的废纸,正要扫入江中,那人忙挡住渔翁说:“全都给我吧,我带回家中看看,唐求究竟写了些什么?”
   只说:这人把诗瓢带回家中,整理出的所有诗和文,都是记录大唐“龙记”到“天佑”年间青城县内所发生的世事变化,以及唐求的感慨和对世事的评论,特别是针砭时弊的诗,感染力最强,欲有千於首!看来唐求是费尽心思,要告知后人以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
   “哦!唐求你真是用心良苦呀!”这人识得了唐求的心意,但他转眼一想:何须以自已的痛苦去教化后人,也让那些爱权钱的后来人;去争.去斗.去送命吧!因此把唐求的诗文全部压在书箱里,但又怕别人指责:“贪辱诗文!”为了免人唾骂,选了几首针砭道人煉丹的诗,事后却又感到不能免人耳目,又选了二十余首,共三十五首半诗,其余的诗文以浸泡成漿为借口,全都打入书櫃。
   可惜唐求的一片苦心,被这黑心人(冷宫)
   且说:那人压下诗瓢里的所有诗文,唐求的遗墨就这样消失了,但唐求的事迹仍然在凤栖山中传颂着。八百年后的一天,也就是崇祯七年(1618年),清明节的早辰,凤栖山人一如既往去到唐求的故居(水边宅)遗址记念唐求,数十人献香敬酒跪拜后,都席地而坐,一老者仰天长叹道:“辛文房著(唐才子传时说:‘……唐公,隐者,出门未行二百里……’只他一句话就把唐公贬低到一无是处了。不通文里的辛文房,他根本就没读过唐求的诗,《马嵬感事》,《夜泊夔州》,《写在巫山下》这三首诗的地址离青城县才两百里?辛公呀辛公,你真是‘大白天说梦话’自欺欺人!居心何在?”
   突然一阵歌声从竹林中飘来,其歌云:
   贞观过后百花残,
   马嵬权空悬玉环!
   总是贪腐遗后患
   夺名夺利夺金銮!
   人们听到歌声,都抬头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一项银须满头冰霜的老叟飘然而至,他哈哈笑道:“这位兄台说得好,唐公光明磊落的一生,就被辛文房一句话葬送了。更令人发紫的是那个认识诗瓢的人,他也曾是唐公的知交,他仅然,敢将一千二百余首诗,数十篇判书和一百四十余章青城县记事,全都毁於一旦,你们说此友可不可恨?”
   “可恨!极端可恨!但不知前辈怎么那祥详细的知道瓢里诗文?”
   “我是唐公的第三十二代外孙,祖辈代代将诗瓢轶事相传至我,我怎么不知!”那老者说到此,停了一会又忧伤的说道:“可惜十三年前一场瘟疫将我妻儿夺去黄泉,如今我孤身一人,可惜我祖先的光辉业迹传到我就要告终了。”
   八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已灰飞烟灭,人们只从传讲中得知唐公的点滴小事而肃然起敬,却不知他的慈爱心肠和磊落人身,如今听得唐公的嫡系之言,在坐的人都叩头道:“唐公轶事不可失传,请前辈明示,我们都是唐公的传人。”
   “好!我从头说与你们听来。”老者席地盘脚而坐,在竹林深处讲起唐公的轶事。
   正是:一瓢心血染江水,
   留与后贤作论评!
   乱事更有乱时手,
   当识朋中黑胸人。
  
  

共 22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晚唐诗人唐求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血落空,又苦于无人接手,便把自己的诗稿放入葫芦之中,任之随波逐流,本望这诗瓢能落入有缘人之手,让诗稿得见天日,却不料这诗稿落入黑心人手中,为了不让自己落下个骂名,只挑出其中的三十五首半,其他的全部弃之书柜。可怜那唐求的一番苦心终究还是落了空,自己的一番心血也未能全部留存下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悲惨的事件呢?唐求的遗墨虽然没能保全,但他的事迹却被后人在凤栖山传颂着。文章语言谨密,结构严实,颇有古风之味。全文围绕唐求的事迹展开,以诗句为引,极好地吸引了读者的视线。很好奇唐求究竟为什么会忍痛放弃自己的生平心血,期待作者的更多精彩。推荐阅读,问好作者。[责任编辑:梦海晴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海晴空        2015-08-17 13:29:15
  看到这么精彩的引,对唐求的生平事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欣赏朋友的美文,期待你的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叶知        2015-08-18 08:21:11
  谢谢梦海晴空的点评。
独钓江中雪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