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正向音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正向】狗粪四叔(散文)

编辑推荐 【正向】狗粪四叔(散文)


作者:张恩华 童生,70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6发表时间:2015-09-01 23:19:13
摘要:愚公很愚笨,但天天带着儿孙们挖山不止,终于把房子前面的山挖平了,出门有宽敞笔直的大道可走;智叟很聪明,每次出门总是带着儿孙们绕开门前的山而行,门前的山永远都挡着他家出门的路。人生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四叔是个开医院的千万富翁,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我们却天天叫他“狗粪四叔”。四叔捡狗粪成瘾,捡了50多年的狗粪了,现在还在捡。
   我家以前住乡下,父辈们有兄弟姊妹八人。他们在童年时,基本处于一种半饥半饱的贫困中。
   那个时候,搞大寨工分。全国人民都学习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的分配办法:通过合作化运动,把解放初土地改革时改给每户私营的田地合并起来,成立合作社。然后根据各人的劳动能力给予工分,成年男劳动力一般是10个工分,成年女劳动力一般是7个工分,儿童和老人则根据年龄的大小,能力的高低酌情给予分值。年终按每家人的分值和整个生产队的总收入来分配生产队收得的粮食,分配卖余粮、烧砖瓦、烧石灰等副业收入的钱。
   四叔他们几兄弟姊妹,都是音符里的多、来、米、发、索、拉、稀的台阶式年龄,他们人是不少,但都是半劳动力,到生产队干活时,都是三分、四分、五分等,要两、三个人才能抵得上人家的一个全劳动力。但小娃娃却是人小肚子大,尖尖的一大甑子饭,一会儿功夫就吃完了,大家还在敲碗边,说肚子饿。
   这就麻烦了,工分苦不进来,吃的没有,大家又特别能吃。奶奶召集大家想办法,这个时候四叔人小鬼大,他提出了“捡狗粪”的主意。我们家在山区,土地贫脊,种出来的包谷乌鸦看见都伤心得流眼泪。所以粮食不多,但狗多、牛多、马多,漫山遍野都是。而生产队为了让土地肥沃,粮食丰收,所以鼓励社员集肥。用10个公分100公斤,向社员换取农家肥。可是劳动力多、技术好的家庭,他们就瞧不着集肥这份小工分了。四叔说:别嫌黄鳝眼睛细,蚂蚁能般山;工分虽少,能集少成多。于是几兄弟在上学的路上,干活的路上,每人都背一个粪箕,拿一个小钉耙,见到狗粪捡狗粪,见到牛粪捡牛粪。
   大家都那么做了,但四叔做的更认真。从我们家到他读书的学校,有三公里路,每天上学的路上,他就背着粪箕捡着粪去,放学又背着粪箕捡着粪回来。捡着捡着,他发现一只粪箕装不下了,要两只才能装,后来他就干脆两只粪箕合成一个挑子。每天既能读书,又捡到粪,变相的也苦到了工分。
   一段时间后,我家的集肥塘曝满,集肥塘堆不下了,就堆在旁边,时间长了象小山一样。那一年,我家的集肥工分,占了全社的最高份额。工分多了,分到的粮食和钱也就多了。家里面不但有米吃饭,还有钱买新衣服穿。每年的春节,兄弟姊妹们都可以添置一套新衣服。穿着新衣服,总觉得有一种成功和比别人神气的感觉。
   后来,几个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家庭也富裕起来了,按道理可以歇一口气了,但四叔仍然天天要捡狗粪,无论到哪儿干活,总是粪箕挑在肩上,钉耙拿在手上。
   四叔捡狗粪的思维,甚至还产生了惯性,想刹车也刹不住。四叔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医学院,他仍然把捡狗粪的思维延伸到了医学上。
   那些年,汽车到不了我们村,他从学校回家,下车还要走五公里多的山路。其它学生走路就走路,都是直奔回家的主题。而他回家时,总要到沿途的村庄去转转。因为我们这一带,许多人都有“四环素牙”。特别是一些大姑娘,人长得象范冰冰;一些大伙子,人长得象刘德华。他们人靓丽,气质好,但在外社交时,开口一笑,一口黄牙就露了出来,让人感到象在五星级宾馆吃饭吃到苍蝇一样,双方都很扫兴。四叔每见到一个“四环素牙”都要问许多话。比如:讨厌不讨厌你的“四环素牙”?想不想得到美白的处理?等等。他从访问中得到了许多“四环素牙”人的痛苦,也得到了毕业后从业的商机。
   四叔读书毕业了,别人在四处求人找工作,但他却在四处求人筹资金。他通过各种渠道筹到了资金,在家乡的镇上开了一个牙科医院,专门治疗“四环素牙”。医院一开张,上村下坝爱美的姑娘伙子们,徐娘半老的少妇们,都挤破头皮地来医治。她们带着希望来,揣着微笑回。
   本来私立医院,应该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认钱不认人的,但他却不这样想。只要是来看病的,有钱当即付钱,无钱可以登记身份证号,写一个承诺付钱的时间就行了。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他就实行免半费。
   内部员工对他的这种做法不解,他笑笑说:事业需要积累,医院的形象也需要积累。每一个人都会有困难的时候,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让他一步,这也是为医院积累人气的一种办法。尽管会遇到负心的人,但没有哪一个农民因为天干无收一次,就永远不种地了。
   四叔现在的医院红红火火,财富积累越来越多,有人对他评估说有了千万的资产。但他仍然是那个“捡狗粪”的习惯,每天7点多就到住院部,同病人们聊聊天,征求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意见;同员工们聊聊天,了解员工工作中的难处和管理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都觉得,作为一个医院负责人,不需要那么的礼贤下士的。但他却笑笑:也许当事者迷,旁观者清。鞋子合脚不合脚,穿鞋子的人最有发言权;医院管理中的许多薄弱环节,病人和员工也是最有切身感受的。
   四叔年届六旬,仍然捡狗粪不止。许多象他这样岁数的人,都含饴弄孙去了,而他还以很高的人气在行医。他没有整块的时间去看医学书籍,但他善于把零碎的时间拼接起来,一有时间就书不离手,读不离口。现在许多40出头的人都不会用电脑,但他还可以流利地用电脑开处方,用电脑发信息。
   四叔经常说:粒米成箩,滴水成河,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学富五车的人,都是用捡狗粪的精神把时间拼接起来读书的;千万富翁的人,都是靠捡狗粪的方式一个分币一个分币积累起来的。
   四叔还说:人生,如果有恒心捡狗粪,能从文盲变学者,花子变富翁。
  
   简介:张恩华,中国散文家协会员,楚雄州作协会员.80年代初写杂文、散文、小说。在大陆、台湾等发表作品1000余篇,并有《“哥们”小传》等文集出版。
  

共 22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特殊年代,狗粪积攒起来可以换工分。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的四叔瞅准了这个在别人眼里并不起眼的商机,每天上学放学途中他都会收集沿路的狗粪,积少成多,那一年家里集肥工分占了全社的最高份额,家人也因此获利,这是四叔第一次运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在大学毕业面临就业的时候,四叔再次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他看到社会上有很多长着“四环素牙”的人们,爱美之心人间有之,这就是最好的商机。四叔筹到了资金,在家乡的镇上开了一个牙科医院,专门治疗“四环素牙”。对内持续改进,礼贤下士,对外良心行医,童叟无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生意红红火火,他也跨进千万富豪的行列。如今四叔年届六旬,仍然捡狗粪不止,从来没有放松学习,他用他的行动和思想感染着后来者的我们。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成大事者不但要有敏锐的眼光,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文字内容积极上进,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意义深刻。好文,推荐阅读!【编辑:锁心葬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锁心葬爱        2015-09-01 23:26:09
  文章不错,故事情节编排得很好,很励志。
五斗米,半生狂
2 楼        文友:锁心葬爱        2015-09-01 23:28:13
  很开心又品读到张老师的作品,满满的正能量,大赞~
五斗米,半生狂
3 楼        文友:锁心葬爱        2015-09-01 23:28:59
  感谢张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问好,敬茶!
五斗米,半生狂
4 楼        文友:张恩华        2015-09-02 15:01:02
  又想拉拉锁心葬爱的小手了。感谢的话已经说得很多,也就不说了。祝愿编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