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大金得胜陀颂碑前的沉思(散文)

编辑推荐 【文缘】大金得胜陀颂碑前的沉思(散文)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56发表时间:2015-09-05 22:55:38
摘要:“永克厥志,以为未也。”金世宗立碑时表示要继承祖辈遗志,作为未竟的事业。然而金朝后期国力衰退混乱,终未守成,失掉雄风。在士气蒸蒸日上的蒙古骑兵的进击下无力反抗而覆亡,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之中。

【文缘】大金得胜陀颂碑前的沉思(散文)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在中国古代,是文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雷击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
   2015年7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前往扶余参加了黑土文学社组织的“东园之夏”文学创作交流会,26日上午会议安排了大金得胜陀颂碑采风活动,这样的安排说明了在中国当代,凭吊古迹也被视为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
   2013年我参编吉林省地方教科书《家乡》,介绍吉林省的文化古迹,在地图上抚摸过大金得胜陀颂碑,我知道它坐落在扶余市德胜镇石碑崴子屯,不仅是吉林省有价值的重要文物之一,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和文友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立碑830年之际前往故地踏查。一路上,大家七嘴八舌议论起该对完颜阿骨打及儿时听《岳飞传》就熟悉了的金兀术如何评价。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显然他强调一种全球史观。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去评价完颜阿骨打与站在南宋的视角评价,结论也必定霄壤之别。评价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应本着多角度多层次的原则,今天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评价历史人物,难道不应本着全国史观吗。
   正如我们初中历史教学务必遵循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女真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一员,他们以勤劳果敢和智慧,在开发建设祖国东北和繁荣文化方面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完颜阿骨打作为女真部落的首领,值得后人尊敬。“念我烈祖,开创之勤。风栉雨沐,用集大勋。”
   正如传说中的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之间、炎黄二部合力与蚩尤部之间发生过惨烈的激战,当时他们曾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双方,四五千年后的今天,黄帝、炎帝与蚩尤同样作为人文始祖受到后人公祭。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在“金和南宋的对峙”子目对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及其起兵反辽建立大金的过程概括地进行了介绍,对宋金议和对峙形势以47字阐述。
   完颜阿骨打以非凡的魄力率领部族摆脱辽的控制和压迫,改造了中国古代史的格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换成南宋、金、西夏的对峙。金国骑兵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掉辽与北宋,占据淮河以北广阔领土,在历史舞台扮演了一段主角。
   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无疑是金国缔造者,学习十二世纪中国史绕不过的风云人物。
   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的贡献,历史古迹是可信度高的第一手资料。若要研究阿骨打,大金得胜陀颂碑是那个时代传递到我们面前的珍贵资料。
   这里本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岗,因为1114年阿骨打集结2500多追随者在这里誓师挥起反辽的大旗,承诺如果反辽获得成功,再次聚会此地,举杯祝贺祭祀天地,并且以“得胜”命名。当他们扬眉吐气地实现了反辽独立的梦想,遂将这方宝地命名得胜陀(山岗)。
   时间推移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春,阿骨打的孙子、有"小尧舜"之称的金朝第五代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对完颜旧部开始东巡,抚今追昔,深感先祖创业之艰难。第二年回中京后下诏在当年祖父反辽誓师之地的高岗上“刻颂建宇,以彰圣迹”。
   大金得胜陀颂碑如今受到特殊的呵护,外建仿古碑亭为其遮风避雨,南侧建有仿古大金博物馆与之比邻。衬托它们的是绿油油的玉米及点缀其中的村庄。
   我以爱惜的目光绕碑观察,我抚摸它带有830年体温的碑身,与它无缝接近。该碑以青石雕刻而成,由额、身、座三部分组成。碑身高177厘米,宽85厘米,厚31厘米,碑身左右边缘阴刻忍冬草纹饰,正面刻有汉字碑文815字,背面刻有女真大字碑文1500余字;碑额为长方形,顶部和侧面共雕有四条盘龙,正面刻有大字篆书“大金得胜陀颂”六字,碑座为赑屃,长160厘米,高72厘米,宽97厘米。石碑全身高为328厘米。是目前东北碑刻女真文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研究金代历史,特别是研究女真族的宝贵资料。
   坦率说,碑文内容不采取技术手段很难完全辨认清晰。可是,学历史的我依然对它抱以深情。它是金朝派往今天的使者,我听见它对我讲述830年前那场壮观的立碑仪式。眼前一望无垠的原野那时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莽莽草原,世宗皇帝在群臣和军士们的簇拥下来到这座具有肇源意义的山岗。大纛迎着朔风飘舞,鼙鼓擂响震彻寰宇,觱篥吹起,四周静穆。礼官主持仪式,草木静听,天地屏息。世宗皇帝铿锵有力地诵读碑文,缅怀祖父的建国功业,参会臣民无不深受感染而树立继承祖辈创下基业的责任感。在我看来,世宗皇帝藉立碑契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对自我、臣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初中历史教学在涉及少数民族领袖人物诸如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等时,往往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落实这样一个目标: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够从少数民族领袖人物身上借鉴哪些优秀品质?
   坦言之,教师们落实这一目标时贴标签式做法较为普遍,他们的共性无外乎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勇往无前的精神等。当然,作为答案,这样的表述可以得分,应试目的能够达到,然而作为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教育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远非止步于此。
   作为历史教研员或教师,还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而将这一目标挖掘至更深更广,再去感染学生。凭吊古迹,在事发现场回顾那场激情燃烧的誓师,再追忆那一场场辽金相争的金戈铁马,是多么难得而有效的机会!
   驻立大金得胜陀颂碑前,我要完成一次必要的灵魂自修,也给自己布置一个思考题:我究竟可以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身上借鉴哪些优秀品质?
   心里为自己播放小提琴曲《沉思》,想象坐成罗丹所塑“思想者”的坐姿,遥望四周浩茫的湖光田野和飘着立体感云朵的天际,我开始深度思索,潜入历史的海水一探冰山角下隐藏多么庞大的容积。
   那是1114年9月,就在不足一里远的那座叫后山头的山丘,阿骨打对2500多人阅兵誓师,要推翻对本部落残酷压迫和剥削、弄得民不聊生的辽国的统治。
   据《契丹国志天祚纪》载:“及天祚嗣位,责贡尤苛,稍不奉命,召其长加杖,甚者诛之。诸部怨叛,潜结阿骨打,至是举兵伐辽。”
   他带领将士痛斥契丹人的暴戾罪行,誓师伐辽。据本地一位语文老师绘声绘色讲述,誓师的时候军官们手拿铁铤轮流传递发誓,要求发誓者声音洪大喊出气势,有哪位将领胆敢声音稍弱,当场就被众人围攻用铁铤打死。从冒顿单于为了强化军纪让士兵养成指哪打哪的力度而指向自己心爱的战马和宠妃的故事来考量,我宁可相信这是真的。试想,在这种情势下,哪一个将领不是百倍精神喊破嗓子。
   从他们的誓师中,我看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学习前人并不需要模仿前人,我们可以把要攻克的目标要完成的任务看成是“压迫我们的辽国”,以金太祖反辽的决心去战胜它。
   阿骨打下定反辽目标后,就在今天的太祖湖畔秣马厉兵,打造兵器,操练军队,进行军事上的准备。还找机会开展去辽国探听虚实的谍战。从军事上情报上进行精密周全的准备。
   很多人常立志不成事,就是因为他们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完颜阿骨打可不想打无准备的仗,他要让跟随他的人享受到战胜强敌的喜悦。我再次理解了认真准备和知己知彼的重要意义。盲目冲动则于事无补。
   金建国前,行军打仗的氏族部落首领称“猛安谋克”。建国后,完颜阿骨打将女真人按地域和人口比例组织起来,使“猛安谋克”具有了军政合一的性质。平时组织生产,战时出征。采取了适应女真游牧部落现状的策略。
   策略是实现目标的催化剂。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军如云,戈甲相属。神火焰焰,光浮万烛。”凭借誓师的锐气,万无一失的准备,女真将士以一当十,奋勇杀敌,伐辽战役连连取胜,队伍迅速壮大,于1115年1月,建立了金政权。又用了11年的时间,将辽国、北宋彻底征服。他的后代统一了东北、华北、蒙古等地,建立起国土面积超过南宋和西夏的政权。
   我放佛看到女真将士在战场上勇猛拼杀何惧生死,他们以壮勇胆气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证明着自己的存在。
   我们勤奋做事,就相当于战士奔赴战场厮杀。学生化解难题,教师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就是打一场胜仗。职场如战场,学习如战斗。
   我不知道自己的思索深度够不够,但我比昨天强大了。我的血液灌注了女真将士的雄风,我的骨骼增加了钙质,我的心室砌上了金砖。如果说挫折让我的心田因干旱而荒芜,今天的思索为它下了一场及时雨,已经萎靡蔫枯的蒿草瞬即茎叶挺起。正如眼前这片仲夏的田地,它自古以来就生长自由,生长强悍。困难,挫折,在我心里一缩再缩,成为需放大才见的微尘。
   “永克厥志,以为未也。”金世宗立碑时表示要继承祖辈遗志,作为未竟的事业。然而金朝后期国力衰退混乱,终未守成,失掉雄风。在士气蒸蒸日上的蒙古骑兵的进击下无力反抗而覆亡,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之中。
   如果后继者时刻重温拉林河畔的振臂一呼,还会是这样惨痛的结局吗。我们借鉴先人的精神品质亦是如此。三分钟热血,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共 37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凭吊古迹,站在大金得胜陀颂碑前,仿佛看到金国骑兵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掉辽与北宋,占据淮河以北广阔领土,在历史舞台扮演了一段主角。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以非凡的魄力率领部族摆脱辽的控制和压迫,改造了中国古代史的格局,北宋、辽、西夏的对峙换成南宋、金、西夏的对峙。金世宗立碑时表示要继承祖辈遗志,作为未竟的事业。然而金朝后期国力衰退混乱,终未守成,失掉雄风。在士气蒸蒸日上的蒙古骑兵的进击下无力反抗而覆亡,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之中。大金得胜陀颂碑前的沉思如此沉重,正如余秋雨所说“在历史和地理的交错中,雷击般的生命感悟甚至会使一个人脱胎换骨。”文章观点鲜明,悟道深刻。感谢赐稿文缘,推荐加精。【编辑:雪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灵        2015-09-05 22:58:12
  在此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谢谢作者,问好!
2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5-09-11 19:17:27
  谢谢编辑,辛苦了。
真诚
3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6-02-26 11:27:08
  浓浓的情感,细细的笔触,优美的文字,语言生动,展现了一幅幅饱满的画面,引人入胜。
   欣赏好文,感受情怀,分享精彩,问候朋友。祝文友创作愉快,佳作不断!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