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关于忠(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关于忠(随笔)


作者:王即之 童生,53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7发表时间:2015-09-06 22:03:45


   忠乃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来有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他人、忠于爱情等等多种含义,有时特指臣子对国家和君王应尽的道德义务。忠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曾经对引导臣民恪尽职守、各负其责、按部就班地的工作,从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确保百姓安居乐业,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不断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以至于到宋代出现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犬儒思想,这是有违人伦道德的,与孔子仁者爱人、敬畏生命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因而也是万万要不得的。
   那么,《论语》里对忠又是咋样表述的呢?据我统计,《论语》中从正反两方面对忠的表述共有14章,所谓正面就是说忠好的一面和咋样践行忠,所谓反面就是不忠的一面。
   在1.4章(《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问我自己:为人办事做到忠诚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做到践行了吗?)”曾子姓曾名参(音深)字子舆,生于前505年,比孔子小46岁,他和父亲都是孔子的学生。《中庸》是他写的,据说《孝经》也是他写的。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人们的思想信仰有所动摇,传统礼法观念出现危机。作为正统的儒家传承人,他当然要捍卫孔子的思想。于是他提出了反求诸己的内求之法。当然《论语》中还有多处提到这个问题。这种自省内求的修养方式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共存,观念天翻地覆的时代,更有其借鉴意义。
   在1:7章(《论语.学而》)中,子夏曰:“……事君,能致其身(侍奉君王,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在这一章中,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文化知识,不在他学了还是没学,而在于他能否践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能做到这几点,即就是没学习过,他也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历史上,能够为君王献身的民族英雄层出不穷,代不乏人。当然为君王献身,一般情况下也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献身,因为封建社会是家天下,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也。
   至今为人们所传诵的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民族英雄以岳飞和文天祥为最。岳飞对朝廷的忠诚惊天地、泣鬼神,他视功名如尘土,却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只想着收复山河,洗雪靖康之耻,可惜没有遇到明君,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连同儿子一并处死,死时年仅39岁,令人扼腕叹息!但他的爱国情怀和至诚之心却是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辉的。一首《满江红》荡气回肠,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至今还被人们悬挂在房间,以抒发豪情壮志!
   文天祥也是一样,为了抗击异族入侵,宁死不屈,从容就义,年仅47岁。留下一首《过零丁洋》,向人们诉说着自己面对国破家亡的巨痛和苍凉心绪。尤其是末尾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道出了在生死之际对自己命运毫不犹豫的选择,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豪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从岳飞和文天祥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出古代士大夫的忠君爱国、悲天悯人情怀,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文经武纬之才和博古通今之学!实在值得我们今人学习!
   在3.19章(论语.八佾)中,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君主使唤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应当咋样做才好呢?)”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主以规则来使唤臣子,则臣子就会对君主绝对忠诚。)”
   孔子尊崇礼制,克己复礼,这个礼,即是周礼,周礼方方面面,林林总总,而君臣之礼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两者看似平行关系,但从本章的语境来看,孔子显然侧重君主对臣子首先要好一些,这样臣子自然就会对君主忠诚,所谓的“仕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此意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岂有他哉?此刻,我想到伟人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也是这个道理。
   在4.15章(《论语.里仁》)中,子曰:“参乎(曾参呀),吾道一以贯之(我所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思想贯穿始终的。)”曾子曰:“唯(是的。)”子出(出去了),门人问曰(学生问):“何谓也(什么意思呢?)”曾子曰:“夫子之道(老师所说的道,就是忠诚和宽恕罢了。)”
   这里,曾子在全面领会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将孔子的基本思想归纳为“忠恕”二字,成为如家伦理范畴的重要内容和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很有见地。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也;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谓也。忠恕其实就是“仁”的具体运用。这从15.24(《论语.卫灵公》)章中即可看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也就不要强求给别人了。)”忠恕思想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对后代影响很大,如果严格按此去做,就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据说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起草宣言时,把不同民族的道德宣言齐齐筛选,只有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选中,被成为“黄金规则”,他们说,这是道德规范的底线,从积极方面讲就叫忠,从消极方面讲就叫恕。
   在12.10(《论语.颜渊》)章中,子张问崇德辩惑(子张问孔子咋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子曰:“主忠信(以忠信为根本),徙义(使自己的思想合乎道义),崇德也(这自然就会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之后欲其生(爱谁就希望谁活着),恶之欲其死(讨厌谁就希望谁死去),既欲其生(既希望他活),又欲其死(又希望他死),是惑也(这就是迷惑了)。
   在这里,孔子主要讲得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他希望人们能够按忠信仁义的原则办事和认识问题。否则就容易感情用事,陷入迷惑的深潭而不能自拔。
   在14.7(《论语.宪问》)章中,子曰:“爱之,能勿劳乎(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焉,能勿诲乎(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在14.22(《论语.宪问》)章中,子路问事君(子路问孔子如何为君王做事)?子曰:“勿欺也(不能欺骗君王),而犯之(但可以犯颜直谏。)”
   这两章孔子除了继续强调从正面侍奉君王、忠心耿耿地为君王服务的常态外,还义正言辞地指出君王的不足、情真意切地规劝君王,这同样是对君王的忠,而且是更难得的忠。按哲学上的话讲,就叫“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俗话说“二尺五是假的,人人爱戴。”谁都愿意听好听的,更何况是拥有天下江山的君王了,从中不难看出孔子的端庄率真和刚正不阿。试想,孔子如此高大的形象,岂是一些人诋毁孔子所谓的“腐儒”、“犬儒”所能概括得了的?
   古代在这方面做得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的君臣,也就是唐太宗和魏征了。魏征以江山社稷为重,屡屡冒犯唐太宗,提一些令皇上尴尬却很中肯的问题,虽然唐太宗也多次表示了不满,并且扬言要”杀了这个乡巴佬”,但还是容忍了魏征,为辉煌的“贞观之治”留下了千古佳话!
   在15.38(《论语·魏灵公》)章中,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侍奉君主,要认真办事,把领取奉碌的事放在后面。)”这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宽博胸怀和崇高情操,也依稀可见共产党人”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渊源。用此等境界来衡量我们现在的工作者和求职者,开口闭口先问给多少钱?有什么好处?和古人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呀!
   以上都是从正面说忠君的,在《论语》中,还有从反面谴责不忠君的言论,也值得我们学习。在14.14(《论语.宪问》)章中,孔子谴责了臧武仲凭借他的封地防城之利,要挟鲁国君,请求鲁君为他立后之事。孔子说“虽曰不要君(虽然他说自己不是要挟君王),吾不信也(我是不会相信的。)”
   在14.21(《论语.宪问》)章中,已经退官家居的孔子得知齐国大臣陈成子杀了齐简公,便斋戒沐浴后上朝报告鲁哀公,请求哀公出兵讨伐他。虽然哀公婉言谢绝了,但孔子维护礼制的拳拳之心是苍天可见的!
  

共 33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机会这样细致入微地听王老师讲了精彩的一课,受益匪浅!王即之老师博学多艺,被称之为学者型书画家。王即之老师原名王卫民,西安市长安区人。现为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宣讲部部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并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孔子学会副秘书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从随笔【关于忠】的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王老师对“忠”的全面解析和论证。王老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忠”的发展、演绎和含义,也列举了《论语》中大量的文献资料加以更深刻详细的说明,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脉络。弘扬传统文化,将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值得认真学习的一课!拜读学习!推荐佳作!推荐赏阅!【编辑: 伊 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蕊        2015-09-06 22:27:48
  很精彩的一课!拜读学习!感谢赐稿人生家园!创作辛苦了!伊蕊问好!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2 楼        文友:可爱的小天使        2015-09-16 15:37:51
  感谢赐稿家园,家园有你更精彩。期待更多作品呈现。
万事我曾奋斗,胜败不必由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