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北山晕古村影视拍摄基地(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北山晕古村影视拍摄基地(散文)


作者:长竹 秀才,133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50发表时间:2015-09-13 09:21:26
摘要:散文

在榆黄公路进北山晕村的路口旁立一巨牌,上大书“北山晕影视拍摄基地”,特别引人注目。
   有关剧组至今已经在这里拍摄了三部多集电视连续剧:《战斗的青春》《山菊花》《匪娘》。这几部剧的时代背景集中在清末民国初和抗战时期。拍摄选景当然要吻合那个时代的建筑和外景,而拍摄取景要求之严来不得半点参杂,如没有此条件之景,还需耗巨资建造,其难度可想而知。
   北山晕旧村在太行山西麓,浊漳河西畔的山岭上,民房建筑相对集中,随沟岭地形呈游鱼状,西北面背靠青龙山形似马头,杏掌山形似笔架;东南面临浊漳河,山环水绕,一派山区丘陵地貌自然风光。
   北山晕可称古村落,是唐朝年间从洪洞大槐树下移民来此居住的,而建村时间还要推得更远些,据有记载的刘氏家谱已推上28代,村史应该在1300年左右。现在尚存的多处窑洞为清代建造,而三株参天古树按树龄可确认为唐槐,据村民指认不久前失火烧掉的一株古树桩更为久远。现存的大部分民房主要为唐朝时期的窑洞,明清时期土木结构楼房院、厅房院、四合院。土坯墙灰砖灰瓦一处处典型的北方山区小院落。不论座相朝那个方向,大部是大门进去后主房配两边厢房住人,还有驴马圈、鸡舍、狗窝,不少院内还有石碾、石磨,还发现了一个风化了的杵石臼。在柴棚和房屋墙上,挂着、放着老式农具:耧犁耙杖、锹镢镰斧、驴驮马鞍、水桶箩头,典型的农家风貌。
   走进屋内,土地板、土火炕、土锅灶。烟薰的土墙上挂着简陋的灶具。木门板上安吊扣,木格小窗户上糊一层白纸,还留有一格“猫道”。家具多为古旧式箱柜、木桌木凳、油灯,富些的家庭画有炕围,家具烫金描画,条案配太师椅。有几处厅、楼古屋,门窗上有木雕,墙上有砖雕,柱石上有石雕,图案为吉祥富贵内容,工艺精美,这些在现时均已成罕见文物了。
   要说这样的旧屋在榆社县还有一些,而旧村完整保存下来的就可算仅此一处了。各村在与时俱进的时代,不断在旧房地基上盖新房,这就使新、旧建筑混染了,红瓦房和灰瓦房点缀。而北山晕在盖新房时统一规划地基到旧村东面靠近公路的平坦处,这样旧村就完整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了。俯瞰旧村一片灰瓦房,掩隐在参天古树下,不少杨柳杏枣树又加了一层绿荫,春天花香四溢,金秋硕果飘香。鸡鸭在林中悠闲觅食,不时有犬吠,白羊洒在绿色的山坡上,村边的树下拴着牛、驴、马。乱石铺的巷道已磨得溜光,砌是石墙石头已风化得凸凹不齐,还有一座古老的旧油坊,一派浓重的沧桑古村景象。
   在旧村中间,还存有一座奶奶庙,悬山顶式,莲花石鼓上托四根明柱,门上有云勾彩绘。庙东面建有李氏祠堂,墙上嵌一石碑书清代修缮记载。村里还遗存菩萨庙、土地庙、河神庙等七处旧迹,也只是在抗战年代烧毁。还有一座城门楼,下有石拱门洞,上有箭楼。门楼北有一座旧戏台,台基的石条竟然是古墓的门石,上镌有对联。村边有两眼古井,深十余丈,辘轳也锈毁。村西半崖上还有三条古地道,直达村庄下面,深不可测,据传说是黄巢起义时为防战乱躲难修的,村中老人们说在童年时还曾走入地道数十米,洞高低弯曲,还有烟火薰痕。在村东还曾出土野牛角化石一支,现存榆社化石博物馆。在青龙山还有走马沿,在石头上留有明显的马蹄印,附着神奇的传说故事。
   旧村里现在只住着十余个留守老人了,其余人早已迁居到新村。老人们穿着不合时髦的旧服装,沿续着烧火做饭的旧习,村中炊烟飘渺,更展现了古村旧貌,而村周边山岭起伏,河溪缠绕,庄稼树林覆盖,是打游击战的好地方。难怪剧组慧眼展转全国选中了此古村落。
   在拍摄《战斗的青春》剧时,我和文友们曾访此北山晕村。一进旧村,就像穿过了时空隧道进了另一个时代,回到了儿时解放初的山区家乡,唤醒了久远的记忆。摄制组正在村边的古井边拍摄悼念烈士的剧,八路军演员持枪警戒,看拍剧的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感染悲壮紧张情绪,观众也入戏了,剧情是一方面,更在于古村环境,引人入古。
   在北山晕村委会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一张《北山晕影视拍摄基地素描构想图》。图中进一步设计完善了古村古貌,而文字说明“北山晕(旧村)依然保留着一处以民国时期建筑为主的典型北方山区民居群,其规模较大,风格独特,错落有致,古朴端庄,底蕴深厚,保存较为完好……特别适合民国、建国初期、文革期间影视作品中农村场景的外景拍摄,是一座很好的影视拍摄基地,将是我国影视创作首家实景农村基地。”
   这是著名专家的评价,更是古村落的魅力!

共 17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北山晕村,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如今已作为影视拍摄基地。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进影视城内,古村落内的景物一一呈现眼前。贫民人家的窑洞房舍,猪马牛的圈舍……富贵人家工艺精美的家什,参天的古树等等,无一处不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文笔清晰流畅,推荐欣赏!【编辑:永铭家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5-09-13 21:19:25
  是金子就要发光。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长竹        2015-09-13 23:50:48
  谢北极先生!现在完整保存旧村不多了。当到处是高楼大厦时,此原汁原味古村更弥足珍贵!留住时光,留住记忆!缺者为贵。成文物价了!
2 楼        文友:长竹        2015-09-13 23:43:41
  问好家珍编辑!该村已申报中国古村落,我们去采访搞材料,此景特色引人注目,撰此文共赏。致谢意!
长竹
3 楼        文友:榆州黎明        2015-09-14 12:52:39
  榆社也有影视基地,是一处好风景!苍竹老师文笔流畅,真如分临其境的感觉!拜读,问安长竹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长竹        2015-09-14 23:44:00
  谢黎明每次阅评!希多提意见。问好!
4 楼        文友:青叶        2015-09-18 08:51:17
  抢救古村落,留住那段历史,挖掘记忆深处的亮点。现在成为影视拍摄基地,我想不久的将来也可以成为老情、老调,屈指可数的原始村落旅游观光地。期盼!祝老师秋安!
青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