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也说“语文情怀”(杂文)

精品 【天涯】也说“语文情怀”(杂文)


作者:瘦酒 举人,4635.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4发表时间:2015-09-14 20:27:37


   近日读了一位青年教师题为“我的语文情怀”的文章,颇有感触,作为一个老语文人,也有了想说一说自己的语文情怀的冲动。什么是“语文情怀”呢?情者从心从青,情,就是一颗年青的心;怀者从心从不,怀,就是心中有不。我对语文情怀的理解就是:一个以语文为生的人,一个富有语文情怀的人,应该葆有一颗年青的心,并敢于对教材对权威包括对自己说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0余年的我,对此有着自己深切的体悟。
   先说“情”。
   罗素说:“青年人要有激情,否则将庸庸碌碌,一事无成。”“有激情”,就是年青之心的同义语。但“有激情”并不是教师的自我发烧。“有激情”,是用激情点燃激情,是用燃烧照亮燃烧。让学生为语文而狂才是真正的激情燃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为语文而狂呢?
   首先是激赏。激赏具有超乎想象的助燃力。激赏,就是打心眼里喜欢自己的学生,打心眼里欣赏自己的学生,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学生。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作文评讲:站在表扬一边》。一直以来,我总是旗帜鲜明地站在表扬一边,譬如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学生动了笔,我都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表扬是一种仪式,是仪式就要慎重,就要庄重,就要隆重。我最喜欢以会议的形式来开展表扬或自我表扬,如,“赵明作文研讨会”,“‘二胡’诗歌朗诵会”,“听张雯雯讲怎样写作文”,“月考满分作文大展播”,“我拿什么来表扬自己”等等。自我表扬无需“惊天地泣鬼神”,一个段落来的妙,一个句子造的好,一个词语用的活,哪怕只是文面有改观,书写有进步,学生都可以拿来表扬自己。学生每一次的自我表扬都是一次自我反省。扬长与避短是一种互文,每一次的扬长都是都对短的一种的规避。召开精英座谈会,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激赏之法。座谈是一种人格平等,更是一种价值认同。邀请部分学生就语文学习中的某个问题进行专门的座谈,请学生为语文学习献计献策,是培养学生精英意识的有效方法。座谈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圆桌会议、篝火会议和晚餐会议等。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座谈,我都会给学生以新鲜感和正式感,还会给学生以荣誉感和使命感。由于这样的座谈会具有“高端”和“核心”的特质,会前,我均会以班级或我个人的名义给受邀学生发出我亲手制作的请柬,会后还会给所有与会者以一定的纪念品,譬如一个软皮炒,一个笔筒,一枚胸针什么的,或者赠送一本老师我写的书,或者为其订一份报刊。还有一种激赏法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那就是开设“语文讲坛”。讲台是学生的舞台,讲台是学习的擂台。每周我都会拿出至少一堂课来开设“同学讲坛”。在讲坛上,有才华你就亮才华,有观点你就亮观点,诸如,古诗文背诵窍门多,幽默是怎样炼成的,我和鲁迅有个约会,贾宝玉真的是一具“臭皮囊”吗,是谁杀死了祥林嫂,刘兰芝为何遭驱遣,等等。每个学期之初,我会提出一些研究课题或者命题并提供相应和相关的资料作为自助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也可以自主确定选题,譬如有的同学就乐于充任论辩中的反方角色,以“也谈”“之我见”为题,专门拍砖踢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激赏不是偏爱,更不是溺爱。偏爱是一种无原则性的溢美,溺爱是一种无是非观的护短。激赏是扬长,扬长就是给学生的长处做广告,做广告就要做出效应,要让“地球人都知道”。激赏也并非一味地排斥批评,只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批评是表扬的背面,而背面往往又是阴暗面。批评,尤其是公开的不讲求方式方法的批评,极易给学生的心理造成难以治愈的跌打损伤。在医学中有一种手术叫微创手术。顾名思义,微创就是痛感轻微,创面微小。对于必需与必要的批评,我们可以借鉴此种微创艺术。简言之,就是寓批评于表扬鼓励和帮助之中。我曾撰写过一篇题为《作文微评中的微创艺术》的文章(载《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将微创艺术归纳为假设式、转折式、点拨式、比较式、糖衣式和夹心饼干式等几种。譬如糖衣式的微创,就是将批评夹在表扬中,在进行批评之前先肯定其优点和成绩,再针对其问题和错误进行批评,让其感知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无论哪种微创,我让被批评者所体味到的都是一种甜蜜的忧伤或忧伤的甜蜜。有一种理论叫着“面子行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如果说激赏的目的是为了扬长,那么批评的目的则是避短而不是揭短。扬长就是给学生足够的面子,避短就是爱护学生的面子,给学生留面子;而揭短则是让学生很没面子,甚至颜面尽失。很多时候,一个语文教师的情怀往往就体现在其照顾学生的面子,并想方设法给学生面子,让学生很有面子。而往往面子就是生产力。
   再者是激趣。激趣更是引爆激情的雷管。激趣就是勾引。这里,我们要消弭强加在“勾引”之上的贬义色彩。勾引比吸引的引力更大。勾引就是将课堂教学目标化,将教学目标问题化,将教学问题趣味化。要让每一个问号都成为一个真正的勾子,能将学生牢牢勾住,像鱼儿咬钩一样,咬住了就别想松开。勾引的问题不能多得“像子弹在飞”,尤其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最忌面面俱到,最忌平均使用笔墨。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性学习。“一课一得,课课有得”是语文教学不可动摇的信念。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朝前走。让每一场阅读都能使学生产生出一种“奇遇”之感,让每一场阅读都能成为眼睛旅行,心灵沐浴。在教学中,我运用得比较多的勾引之法有三种。
   一是质疑。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这样“勾引”学生:中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听话”,小孩一定要听家长的话,未成年人一定要听成年人的话,群众一定要听领导的话。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拉直一个问号——成人的话真的值得我们未成年人相信吗?这个问题一经抛出,就像一石投破井底天,整个课堂顿时激荡起质疑的浪花。一学生说,成人的话不可信,你看,“有人说,何首乌吃了便可以成仙,——可是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于是”,表兴趣之浓;“常常”,表频率之高,“牵连不断”,表数量之多;“也曾”,表决心之大,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至于“成仙”之说,自然是一句骗人的鬼话了。一学生说,文章由赤练蛇的传说引出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故事结末的教训像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名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连“我”最尊敬最信赖的人的也要骗“我”,可见,成人的话不可信。又一学生说,文中的“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也有着与百草园一样相同的经历模式,“我”从成人那里接受教诲,然后按照教诲到生活中去体验,而结果往往是错误的,如文中对先生的描写,“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是,当“我”拿了一个典故去请教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时,岂料他愤然回绝“不知道”,由此可见,什么“和蔼”,什么“博学”,全是大人对小孩的忽悠。最后,全班达成阅读共识:全文通过“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所历,从儿童视角表达了对虚伪失信的成人世界的怀疑。这堂质疑课,后来以《怀疑是怎样炼成的——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题,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02年第8期。
   二是探究。《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兼具可读性与可写性的课文,我将教学重点不是放在“读”而是放在“写”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参与到与文本与作者的意义共建和重构之中来。课文中,作者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等人的服饰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而对林黛玉的服饰却只字未提,如果你是黛玉的御用服装设计师,你觉得怎样的衣服穿在黛玉身上才是最适合的呢?这个问题“高端大气”,由此引发的思考与创意也颇为“上档次”。有同学说,林黛玉身上洋溢着书卷之气,充溢着灵秀之气,投射着孤傲之气,但断然没有贵族女子的那种庸俗的脂粉之气,我若为之着装,绝不是珠光宝气。有同学说,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和个性的名片,林黛玉举止高雅,气韵不凡,但因其患有“不足之症”,显“弱柳扶风”之姿,加之寄人篱下,又多有小心谨慎之态,所以,林的穿戴一定是精致而不艳丽,迷人而不张扬,高贵而不显摆,如果用花来形容她,那一定是水莲花,我要以藕荷色作基调,再缀以莲花红,为她制一件霓裳羽衣。还有同学补充说,《红楼梦》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写黛玉抽签行酒令,抽到的恰巧是一支芙蓉,签上题着“风霜清愁”四字,并系有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可见曹雪芹就是以芙蓉来隐喻黛玉的。
   三是比较。教学《故乡》,我这样切入:称呼不仅仅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简单代码,更是一种处事原则和一种感情评价方式。课文题为“故乡”,其实就是写的迅哥儿和闰土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闰土对迅哥儿的称呼有着怎样的变化,从称呼的变化中,你能看出闰土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语汇的差异性,透射出闰土在不同时期特有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少年闰土开口闭口就是“我们”“我”“你”,这些人称代词高频率地使用,真切而细腻地传达出其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以及与“我”的亲密无间的“哥弟”关系。但在中年闰土的语系里,再也没有出现“我们”和“我”。至于第二人称代词“你”,则已被一声“老爷”所替换。“老爷”这一称谓所传达出来的审美意蕴,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从身份的表层看,“迅哥儿”已不再是当年与之两小无间的“同类项”,而今已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文化人、城里人,闰土在时隔多年再次与“我”会面时,发出的第一个单词是“老爷”,这是自然而然的,亦是合情合理的。从表达感情的方式看,“老爷”并非只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简单的代码或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闰土的一种感情评价方式。学生通过细密的数字比较与数学分析,最后归结出课文的主旨:对于闰土来说,谁比他位尊,他就会叫谁“老爷”或者“太太”,深刻牢固的封建等级观和价值观,被简化在这一习惯用语中,这是在那种原始封闭、愚昧麻木的文化状态中,闰土及其闰土们所特有的一种价值体认,它具有象征的典型意义。
   说完了“情”,再说“怀”。
   如果说“情”是语文的底座,那么,“怀”就是语文立于底座之上的塑像。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曾对湖北高考卷说过“不”——《2005湖北卷之“三重门”》,也曾对全国高考卷说过“不”——《一道成语题,句句有语病》;我曾对初中语文教材说过“不”——《怎一个思字了得——<君子于役>主题商榷》《说两句关于<我儿子一家>的孩子气的话》,也曾对高中语文教材说过不——《项脊轩志,一只省略的耳朵》。我还对专家说过“不”。2006年,高中语文课本新选了赵鑫珊的《人是什么》,这是一篇哲学文章,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专挑文章中的语病,挑出一处奖励现金5元,多挑多奖,上不封顶。学生挑出的语病多达20余处。课后,我将学生找出来的语病加以归纳整理,以《人是什么,语病知多少》为题发表在《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
   我更是坚持对自己说“不”。在语文人生的第一个十年里,我将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模式化教学上,从师法“模式”,到构建“模式”,出版了《模式作文》一书。第二个十年,我用“新我”否决了“旧我”,打破“模式”,将研究方向转到“想象式”学习上,并出版了研究论文集《以想象为生》。第三个十年,我又对自己说“不”,从“站在想象一边”转而投身到“自主?合作”式学习的行列之中,并出版了下水作文集《浴沙镇》。第四个十年,我再对自己说“不”。我是一个读书人,曾经《我为读狂》,《与诗同行》;我是一个教书人,曾经《走进新课程》,探究《贾宝玉何以成为新锐人气写手》,解析《痴言怨语:缠绵叙事的两大元素》,追问《表扬的绣球怎样抛》。现在的我还要做一个写书人。2011年我加入了湖北作家协会,同年成为了中国散文家协会的一员。2012年我做了江山文学网的签约作家,2013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长篇自传体小说《但书》。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轮子。对自己说“不”,就是永远不满于今天的自己和自己的今天,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就自我。
   诗人海子说“我爱一切的旧日子,爱一切过去的幸福,爱那消逝了的白云”,教育家魏书生说“带着有意思的心态看事物,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有意思”。我之语文情怀,就是,一个语文教师,能拥有海子式的心胸和魏书生式的眼光,在语文的美色中融入自己最虔诚的爱。
  

共 505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也说“语文情怀”》是一篇论点鲜明、论述周祥的杂文随笔。首先,作者反问什么是“语文情怀”?于是便有了“情者从心从青,情,就是一颗年青的心;怀者从心从不,怀,就是心中有不”的论述。让学生为语文而狂才是真正的激情燃烧,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为语文而狂呢?首先是激赏。激赏具有超乎想象的助燃力。激赏,就是打心眼里喜欢自己的学生,打心眼里欣赏自己的学生,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学生。需要指出的是,激赏不是偏爱,更不是溺爱。偏爱是一种无原则性的溢美,溺爱是一种无是非观的护短,激赏是扬长。再者是激趣:激趣更是引爆激情的雷管。如果说“情”是语文的底座,那么,“怀”就是语文立于底座之上的塑像。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资深教师,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方式,总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引领学生去探索知识、质疑客观事物,并在质疑中探究事物本质,得出正确结论。文末,作者将自己对文字的“情怀”归结出一句话,从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醍醐灌顶的明朗:能拥有海子式的心胸和魏书生式的眼光,在语文的美色中融入自己最虔诚的爱。好了,限于编者水平,本篇杂文包含的精彩之处有待读者朋友自己去欣赏与领会哦!感谢瘦酒老师赐稿,美文推荐共赏!【编辑:明山秀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15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9-14 20:28:44
  拜读美文,问好并点赞!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2 楼        文友:隔水望伊人        2015-09-14 21:00:19
  欣赏,好久不见,问好!
隔水望伊人
3 楼        文友:瘦酒        2015-09-15 17:57:16
  即使上帝死了,我也要语文的活着。感谢明山秀水的错爱。本文是笔者应邀在某名校讲演的底稿,经删节整理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年9期。此辑录部分内容以答谢读者的关爱。
人生百态,瘦酒一壶。
4 楼        文友:成敏        2015-09-15 19:35:45
  非常欣赏这篇文章,很有内涵,拜读学习了!
5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09-15 19:38:20
  我认真欣赏学习了瘦酒前辈的文章,受益匪浅。同为语文教师,我真的应该多向前辈学习讨教。致敬瘦酒老师的“语文情怀”!我反思自己,我觉得我还是爱语文不够深,爱学生不够切!
馨语馨愿
6 楼        文友:丙凡        2015-09-15 19:46:37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问好瘦酒老师。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7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9-15 21:18:52
  问好瘦酒。拜读美文。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8 楼        文友:袁梦雪        2015-09-15 21:38:03
  欣赏学习老师美文,佩服老师的渊博,赞成老师的观点。问好!祝福!!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