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指舞专栏·笑看花落┃旅顺之旅

  ┃指舞专栏·笑看花落┃旅顺之旅


作者:紫气东方 探花,1396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94发表时间:2009-06-30 20:22:55

不论是休闲旅游还是海滨旅游,大连旅顺口都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从大连乘车,大约四十分钟就到达了三面环海的旅顺口。
   旅顺口是中国的北方军港,清代北洋舰队基地。旅顺东接黄海,西临渤海,终年不冻不淤,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是由两山对峙而成的宽近300米的出海口。这个出海口只有一条91米宽的航道,每次只能通过一艘大型军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战略上易守难攻,历来为军事要港,被誉为世界五大军港之一。素有“渤海咽喉”、“京津门户”之称,是帝国烈强侵略中国的必争之地。
   明代朱元璋自山东跨海登陆辽东,取旅途顺利之意改称“旅顺口”。1880年,清政府在旅顺建军港、修船坞,组建北洋水师,旅顺又被称为“水兵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军舰船开进了旅顺,在西方帝国的记载里旅顺曾一度被称为“阿瑟城”。
   旅顺曾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战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进攻旅顺,爱国将领徐帮道率军奋战,由于孤军无援,旅顺失陷,城内2万多名平民百姓被杀戮。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逼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半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工厂。“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口又成为了日俄拼死争夺的战场。这场残酷的战争,终以俄军失败宣告结束。从此,大连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40年之久。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口,接手了旅顺的管制权。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公报,1955年4月16日零时,苏军全部撤离,至此,旅顺这个饱经蹂躏的孩子才算完完全全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如今的旅顺,战争的硝烟早以散尽,四处鲜花遍地,绿树成荫,一片祥和一片安宁。昔日那种处处受人牵制,时时任人宰割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旅顺口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海军北方舰队的重要基地。
   去旅顺旅游,主要还是观看战争的遗迹,去感受一下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回忆。大连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旅顺作为他的后花园,自然也是风光绚丽,清幽宜人了。1988年旅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这个风景区里,樱花林、龙柏园、沙软滩平的海滩、奇礁异石的黄金海岸,应有尽有,吸引着众多游人来这里观光赏景。
   导游带领我们来到了苏军烈士陵园。苏军烈士陵园位于旅顺水师营镇三里桥西,北邻“八一”烈士陵园,占地58.5亩。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外籍公墓。陵园以中心纪念塔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1945年苏军进驻旅顺后扩建。前面留有一个空阔的广场,广场西面是坐西向东的墓地,陵园内安葬着苏军解放东北时牺牲的官兵及病故家属,现存葬墓l323座,安葬2030人,其中牺牲病故的军人l408人。墓地的墓饰别致,墓碑顶端分别镶有铁锚、坦克和飞机图案以及烈士遗像,虽久经风雨侵蚀,杂草丛生,墓碑长满苔鲜,但墓碑上的图案标志、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以及烈士生前的音容笑貌依稀可辩。
   苏军烈士陵园建筑独特,形态迥异,浓缩了俄罗斯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琢艺术,凝聚着浓郁的异国情调。走在深幽的陵园石板道上,看到一座座墓碑、一个个烈士遗容,使人思绪回到了日俄战争的烽火之中,从中体验到深邃的具有异国风情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见证了日俄战争的历史场面。
   旅顺军港公园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位于白玉山南麓,旅顺口北岸。站在大堤上放眼远眺,眼前就是著名的旅顺口。
   走进园门,置身于矗立在海边的“旅顺口”高大石碑旁,在如丝如织的人流之中,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轻拂着习习海风,一种诗一般的感觉骤然涌出,仿佛绚丽多彩的城市景观可以穿过双眼,直达心灵深处。公园西侧屹立着一尊巨大的醒狮铜塑,象征着祖国如同睡狮猛醒,昂首待发,日益强大。醒狮铜塑对岸的黄金山、老虎尾半岛,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沧桑的故事,使人遐思万千。前面的港湾、身后的土地是那样的祥和,给人宁静和谐的感觉。
   徜徉军港,心中荡漾着无比的激情,一曲《军港之夜》,仿佛将我们带入一幅祥和的意境,带着感情的流露,带着相见的期盼,带着对大海的倾诉,进入旅顺口的军港之夜。
   白玉山塔是白玉山景区的主要景观,原名为“表忠塔”。日俄战争结束后,为祭祀侵略者亡灵,美化侵略战争,欺骗日本国内民众,由侵略战争头目乃木希典和东乡平八郎发起并强抓两万多名中国劳工于1907年6月开始修建该塔,历时两年半时间,耗资25万日元,于1909年11月建成。解放以后,“表忠塔”依山名改称“白玉山塔”,是大连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登至白玉山顶举目远眺,旅顺口的绮丽风光以及新老市区全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203高地是旅顺很值得一看的地方。这里因海拔203米,因而被称为203高地。日俄战争中它是西线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是日俄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1904年8月至11月,日军对旅顺口俄军要塞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进攻,或全线出击,或重点进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虽说这几次进攻战日军都没能取胜,但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堪称是近代史上极其残酷的阵地攻坚战。1904年11月27日,日军集中兵力,转攻西线制高点——203高地。在这次持续9天的血战中,日军出动兵力6.4万人,投弹1万多发,死伤1.7万人,最后于1904年12月6日终于攻占了203高地。203高地是俄军后路25公里防线上西部的制高点,它与东部防线的望台山、东鸡冠山遥相呼应。俄军把这两处制高点看作是保卫旅顺口要塞的东西两扇大门,而日军也把这两个制高点称为打开要塞大门的钥匙。从伤亡人数和战况激烈程度,都是近代战争史上不多见的。正因为如此,后来这里成为人们参观日俄战争战迹的必游之地。
   作为军事重地,弹药库和炮台应该是不可缺少而又具有特色的景观了。
   1880年,清政府开始修建旅顺港。为了增强防卫能力,在陆地和海岸线上修建了许多炮台,配备了近100门火炮,为了战时需要又建有多处弹药库,南子弹库就是其中的主要一座。面积1200平方米,建有东库和西库两个药库房,设置虽然不同,但都有通道与主库相连。从庭院里望去,就好像四合院的厢房一样。据史料记载,南子弹库当年储备有弹头、炸药和拉火、引信等多达14种,弹药存放量1200吨。从庭院的外观来看,很难让人想象到这里竟是一座占地近万平方米、能储存大量炮弹的弹药库。
   1898年,沙俄强占大连市,在原清军修建的炮台基础上,在旅顺口修筑了一条百米长的混凝土结构的隧道掩体。上面安装岸炮五门,防守海上通道。1899年,俄军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建,建有长100米的堡垒,6座炮台。当时俄军在炮垒两侧装有探照灯,夜里监视海面,海水把灯光反射到陡峭的岩石上,发出幽幽的光亮,似岩石本身闪闪发光,由此得名“电岩炮台”。
   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海上战争爆发,这里是沙俄海防线的重点。电岩炮台起到了阻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进入旅顺口海域的作用。从海上望去,炮台与黄金山连为一体,隐蔽性极好,从外部看不出有炮台的迹象。电岩炮台与黄金山前后高低的地势形成视觉差,日本海军舰队从海上炮击时,炮弹飞到黄金山的南坡或开阔地里,致使日军多次争夺仍未攻下,真正成了打不中、击不毁的炮台。由于山势险要,地形隐蔽,虽然炮火猛烈轰击,电岩炮台仍保存完好。
   望台炮台位于东鸡冠山北堡垒西约1公里处,海拔182米,是旅顺口东部的制高点。甲午战争时,清军在此设炮台时称“将军台”。沙俄统治旅顺时再次进行了扩建,称“大鹰窠山炮台”,被视为守卫旅顺的东大门,与西大门203高地遥相呼应。日俄战争时,日军称它为望台炮台。日俄战争最后一仗在这里结束。战后,因山顶遗留两门大炮,被当地人称为“两杆炮”山,简称“两杆炮”。
   旅顺只不过是一个小城,看上去也就是一个村镇的样子,但10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和那场甲午战争让它在世界名声大震,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

共 32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过文字,读者对旅顺也有了一个更轮廓分明的印象,尤其是它战火纷飞的厚重历史,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轰隆的炮声和无法散开的雾霭,都属于历史的纠结。今天的旅顺究竟呈现出怎样一派祥和,作者虽只是一笔带过,但也不言自明,祝福我们的祖国以及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和平!——半城烟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