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乡村的麦秸垛

精品 乡村的麦秸垛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2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80发表时间:2015-09-22 21:21:10
摘要:豪华而空心的村庄,已经容不下一个麦秸垛。

沿街一溜国槐,一搂粗的树干,树皮开裂,暗绿色的苔藓毛茸茸绣在老树的掌纹里,初秋时节的树冠依然如一把把硕大的伞面,一团团绿云飘在行人头顶。
   两老汉在门市上拉呱。“老张,退休了咋没到城里享清福去呢?”腰里系着白布腰带的老汉,在鞋帮上掸了掸烟锅说。戴眼镜的老汉脖子一梗:“我宁可睡在我张村的麦秸垛底下,都不住大城市的单元楼……”
   哦,那矗立在场院角落的馒头状的麦秸垛,根根洁白柔软的麦秸,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都和沉默的麦秸垛一样,静静地留在记忆的深处。
   三夏进入尾声,一个晴好的日子,日头刚冒花,戴上草帽开始摊场。碾过两遍随意堆放的麦秸用铁耙、木槎扒拉开,今日出嫁的女子要来看忙罢,趁着人手多,将麦秸再结结实实轧一遍。此时麦粒已经颗粒归仓,只有极个别的秕子赖在麦穗上,麦秸轻了许多,摊得很厚。正午时分,拖拉机突突冒着黑烟,带着碌碡飞快转动,干燥蓬松的麦秸很快被驯服得服服帖帖,温顺地贴着光洁的场面。
   “起场啦!”掌柜的一身令下,场院上顿时一派热火朝天。大伙儿衣服上挂着麦秸,帽子上沾着麦衣子,满面尘土,毛手毛脚的新女婿干得尤其卖力。主人早已经将场院下方的一片地方铲平,杂草除净,作为新麦秸垛落脚之地。有经验的老农槎好的麦秸象用手整理的,一挑一大捆。孩子们起先挑着一堆,走着遗着,到垛前只剩下几根根了。麦秸此时新鲜光洁,柔软无骨,农村人经常打趣人:“给你个麦秸枝枝,你还当拐杖拄呢。”麦秸摞到半人高,就有能人上垛去挑。脚踩在松软的麦秸垛上,一边用槎将挑上来的麦秸拨开,一边用脚将松软的麦秸草踩实,圆形的麦秸垛雏形渐露。麦秸垛三四米高了,场院上的麦秸已经寥寥无几,开始收顶,三下五除二就拨弄的圆溜溜。最后往上面撒一层麦衣子,天一下雨,就会结成一个坚硬的外壳,象给麦秸垛戴了顶钢盔。
   孩子们看着高高的麦秸垛,嘴巴张得跟个小窑洞一样,心想:“挑垛的人怎么下来呢?”稳当的,将架子车竖起,人踩着就下来了;冒失的,顺着麦秸垛顺势一溜就站在了地上。
   堆好后,老人会跪着把垛底的麦秸撕去一圈,下雨时走水利索,麦秸垛不会被灌水。堆好的麦秸垛,顶如小男孩的圆脑袋,中间浑圆,底部小而紧致,如一棵硕大无比的蘑菇立在场院边。麦地多收成好的人家,一般会有好几个麦秸垛,像一位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骄傲地挺着大肚子。不会过日子的人家,麦秸垛不仅小,而且摞得歪歪扭扭,遇见狂风,就会把麦秸垛顶掀翻了,下一年麦场上当做反面教材被把式们提起。麦秸垛形有圆形的,有长长的马头垛,它们的外层会随着风吹日晒,由黄变成黑,可是垛里的麦秸,在时光的舔舐下,反而越来越白。这就如同乡里人,外表朴实而内心实在纯洁。
   一个个圆溜溜的麦秸垛,为三夏大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月光下,孩子们在麦秸垛间捉迷藏;鸡婆们在麦秸垛下刨着,瞪着眼睛专注寻觅遗落的麦粒;从秋草黄到来年芳草萋萋,麦秸垛就是家畜们的干草库;麦秸垛堆大了,庄稼人心里踏实了。
   母亲伏在灶台上烙锅盔。一把光滑柔软的麦秸塞进灶坑里,黄色的火焰温柔地舔几下,圆形的锅盔在锅底随着母亲的手掌飞快旋转,一会儿发出嘎嘎的欢笑声,绽放出朵朵金色的焦花。翻一次,锅底放一把麦秸,黑色灰烬中点点的火星就引燃了麦秸的激情,分离后与麦子的再次相见就显得义无反顾。最终,二者结合创造出了一股独有的香味,那刚出锅馍的爨味,在窑洞里萦绕不散。
   深秋的黄昏,撕一把干燥的麦秸,引着炕洞里的柴草,烟囱像个瘾君子不断地吞云吐雾,烟缠绕着秋风去追随满天星斗,带走了寒冷。一盘热炕啊,让山村的夜温暖绵长。可是撕麦秸确实不是个好活路,麦秸垛年纪越大越是磁实,跟个倔老头似的。对着硕大无比的麦秸垛,小女孩们是无计可施。撕下的麦秸就跟拔下老汉的胡子一样,一根根,数得清,躺在笼里,可怜巴巴。
   我家总是选择风和日丽的冬日,给老黄牛铡干草。沉重笨拙的梨木铡墩,从牛棚里抬出来放置在麦秸垛旁,雪亮的铡刃在阳光下闪耀着逼人的寒气。母亲坐在垛旁,将早已从垛上撕下来的麦秸打成一小捆,递给父亲。父亲表情严肃,坐在铡刀前,右腿膝盖上包着一块破布,双手把整齐紧致的麦秸递到铡刃下。哥哥双手按下铡刀,咔嚓一声,蓬乱的麦秸被截整齐了。太阳下,随着铡刀的起起落落,咔嚓咔嚓的声音悦耳动听,一寸长的干草从铡刃下纷纷散开,干草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没有人说话,递草的人专心致志,铡草更是心无旁骛,面对着锋利的铡刃,丁点的疏忽大意都有让造成递草人指头截断。铡草是个辛苦活,柔软的麦秸集合在一起,很吃劲。一家三口通力合作,一天的辛劳,换来牛儿几周的粗粮。寂静的夜里,石头凿制的牛槽里,麦草倒上水,拌上麸皮,吃过三槽草,牛安静了,人心安了。
   打草机呜呜作响,麦秸粉碎成末,是羊和猪的草料;狗窝里垫一层麦秸,让狗娃有一个温暖的窝,为主人看家护院;鸡窝里铺一把麦秸,母鸡就卧在里面安心下蛋或者孵蛋。有一年,二婶家的芦花鸡开春后不知去向,发动了一院子四家的娃娃找,未果。二十一天后,它迈着稳健的步伐,引着一群鸡娃横空出世。原来它在麦秸垛里筑了一个安乐窝,孵了一窝鸡仔,喜得二婶抓了一把滚圆的麦粒犒劳这位默默无闻的“大功臣”。
   一个个麦秸垛啊,宛如一位位乡下老母亲,不言不语,却用自己的身躯养活着、温暖着、庇佑着乡村的生灵,也见证着农人的喜怒哀乐。
   村子有人得了孙子,十天或者半个月的时候,乡亲们要喝喜。乡里人不会当面讨酒,就有三五个热闹人,夜幕降临时从主人家的麦秸垛上弄了一捆麦秸,说说笑笑就在窑洞顶点燃了。烧一下,日子红红火火;烧一下,孩子平平安安;烧一下,主人就坐在不住了。火光中,女主人就腰系蓝花围裙,笑盈盈地窑洞里出来,抬头招呼:“往进走,酒菜都预备着啦。”男主人从院子里出来,手里的香烟就发个没歇点,嘴巴也没有合拢过。小孩半夜哭闹不止,老人就认为被神鬼“怪着了”。小脚奶奶摸索着起身,夜晚黑漆漆的,她到麦秸垛四角里各拽一把麦秸,回来地上烧着,嘴里念念有词,完了把那堆黑灰倒到十字路口。说也奇怪,许多时候,小孩的哭声就在明亮却不炽烈的火光中停了,香甜地睡去。
   热恋中的乡村青年,常等着晚上喝汤后,俩人悄悄躲在那个麦秸垛后面,说上几句悄悄话,拉拉手,偷偷亲一口,赶紧回家。那样的夜晚,分外动人甜蜜。麦秸垛在他们身后沉默着,给相爱的人们一个坚实的依靠。
   乡村的麦秸垛啊,还是流浪汉乞讨者的栖身之所。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清早抱柴火的女人看见,衣衫褴褛的要饭人蜷缩在麦秸垛下,身底子铺了厚厚一层麦秸,蓬乱的头发里沾满了麦秸。“唉,恓惶的。”女人给弄碗热水,拿个蒸馍。要饭的喝了,吃了,拄上棍棍,背起装馍褡裢,拿着搪瓷碗,挨家挨户去讨要:“打发一点点。”下一个夜晚,不知他又睡在哪家的麦秸垛下。
   有次聚会,一个同学酒后向我絮叨,他曾经背着一大捆荆条,跟着父亲去七八十里外的土桥赶集,卖给人家缚磨耙。卖完集市散了,走了三十多里,天黑人累,父子俩就在人家的麦秸垛下囫囵睡了一夜。现在,他事业有成,城里有几套房子,装修精致。他望着着窗外五颜六色闪烁不定的霓虹灯,双眼迷离地对我说:“不是那个麦秸垛,我早都冻死了。我现在睡在席梦思床上,经常想起睡麦秸垛底的那晚上……”
   一个人庄稼人走了,灵柩在苍凉的唢呐声中缓缓抬起,走过死者熟悉的村巷。所过之处,每户人家都早早准备好一大堆麦秸点着,熊熊燃烧。让逝者在温暖明亮的火焰中,安详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又一个炎夏到来了,麦秸垛小了,如同劳累一生弯腰驼背的老妪。杜鹃鸟算黄算割地叫着,田野里麦浪滚滚。不久,场院上新麦堆会隆起,一个个新的麦秸垛堆又将堆起。
   现在,农家的猪圈、牛棚、鸡窝早已坍塌,场院渐渐被新房果园蚕食,麦秸垛很快衰老消失。那延续着农人温暖辛劳的麦秸垛,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它的命运,不需要谁来预测。
   豪华而空心的村庄,已经容不下一个麦秸垛。
   有一天,我梦见自己老了,双手笼在袖筒里,背靠着麦秸垛晒暖暖,公鸡在麦秸垛上打鸣,烟囱里青烟袅袅,空气弥漫着热锅盔的味道。

共 32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凡是有农村经历的,谁也不会忘记那些麦秸垛,读着这篇文章更有了亲切感。文章详细叙述描写了农村人堆麦秸垛的场景,介绍了农村人用麦秸的各种情况,讲述了农村各种人与麦秸的关系,展示了亲切的农村生活情形和民俗情况等。描写具体真切,细节构成了强烈的画面感,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923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09-22 21:33:06
  谢谢你的辛苦工作!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9-22 21:52:38
  文章围绕麦秸垛,把作者家乡人的农作活动、生活名俗活动等都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把家乡人的善良勤劳美德也很清楚地写了出来。写得真切感人,很有生活味道。
语文教师
3 楼        文友:你猜        2015-09-23 10:22:51
  学习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一飞        2015-09-23 19:20:27
  一堆麦秸垛,几代人的记忆,几代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写得好!
用文章挖掘自己的故乡,让故乡活跃在纸上,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沉淀在心里。行吟在路上,把自己最真的情回报给他的故乡。
5 楼        文友:沅水墨人        2015-10-01 15:06:06
  确是一篇美文,一篇具有乡村生活气息的美文。细腻真实、好看。
回复5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10-01 20:03:45
  谢谢你的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