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海放牧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海】晒秋(散文)

精品 【墨海】晒秋(散文)


作者:雨春 进士,114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2发表时间:2015-09-23 06:45:21
摘要:实际上,把六月六说成为是“晒秋节”,只是晒秋一个狭义的开端,真正广义的晒秋,则要到每年的中秋节前后,而且晒的不仅仅是人们穿着的衣物和被褥,更多的是那些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谷物。

晒秋,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我的家乡是苏北的一个沿海地区,有着一个习俗一直世代相传并沿习着,那就是在六月六的那天,只要那天不下雨,人们就会去“晒龙衣”。
   相传,在每年六月六那天,东海龙王都要到岸上来,仰卧沙滩,去暴晒自己的龙鳞,以期安然无恙地渡过即将到来的炎炎盛夏。也很奇怪,那一天一般很少有下雨的可能。人们为了防止衣物在夏日里霉烂,无论怎么忙,哪怕是利用中午歇工的时间,也要将一家老小的所有衣服、被褥等,都统统地拿出来,在烈日下爆晒一番,就连那些箱柜也不顾被晒翘走的危险,一一抬出来刷洗一番,晒干后再抬回室内。由于所晾晒的衣服大多是为了秋后的正常穿着,当地人就习惯地将六月六这天说成为“晒秋节”,有的地方叫做“洗晒节”。
   实际上,把六月六说成为是“晒秋节”,只是晒秋一个狭义的开端,真正广义的晒秋,则要到每年的中秋节前后,而且晒的不仅仅是人们穿着的衣物和被褥,更多的是那些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谷物。
   每年的中秋时分,都是秋收秋种的忙碌季节。无论是春花烂漫时撒下的种子,还是夏荷幽香时插下的秧苗,经过盛夏而秋的日月沐浴、雨露滋润,在秋风催黄中走向成熟,成熟为人们喜爱的丰收果实。
   记得,在我家乡那个广褒的沿海平原上,揭开晒秋序幕的应该是那池荷中的莲蓬。每年暮春后,翠绿新荷铺满碧水后,就秀出婷婷如舞女之裙的灰绿荷叶,在蝉的知了声声中,荷花怒放,以清幽的气息和妖冶的芬芳缔结出无数的莲蓬,而每一个莲蓬在秋日又成熟出一枚枚黑玛瑙的莲子。
   每逢此时,最是得意的是那些年青人,小伙子们划一叶扁舟,荡开一条荷茎,船头的姑娘则伸出一双玉腕,在欢声笑语中去采摘莲蓬。扒开一只只莲蓬,留下一枚枚莲子,让它在阳光下轻轻入梦。我也曾经亲手采摘过莲子,但不是为了五百年后的那份爱恋,也不是为了饱一时的口福,而是为了父亲给病人开出的一味笺药,可以说是为病人的采摘来健康。所以我们家晾晒的莲子与别人家不一样,人家大多扒去了莲子的黑色外衣,露出白白胖胖莲仁晾晒,而我们家则让它穿着完好地晾晒着。别人家是将莲子摊晒阳光下的席子上,而我们家则首先高悬在树荫下让莲子风干数日,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才会再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去晒干。
   如果说晒秋是一场盛会,那么盛会的第一乐章应该是高粱红云。高粱是典型的高杆旱作物,虽然是后来中国的舶来品,但它一踏进中国的沃土后,华夏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见到它的踪影,也具有着千年的风韵。它的茎秆如竹似苇,修长而刚劲,是庄稼植物中的帅小伙;同时,它有互生着一片片灰绿色的飘柔的叶子,风中飘舞恰似花旦的水袖一般,温情而悦目。所以,高粱是集阳刚与阴柔于一体的植物,是耐读耐品庄稼。
   秋风劲舞时,千枝万叶往往将绿色的主色调改为金黄,而高粱则如同秋之枫叶一般,另辟蹊径,将自己的梢头染成为火红,远看,恰似一片红云漂浮在秋野的上空,倘若你好奇的走近,质朴的高粱则又幻化为一柄柄火炬,在蓝天白云下熊熊燃烧。
   正是因为高粱拥有特有景观,更因为成熟的高粱米是鸟儿的宠爱,每到红云拂动绿波时,高粱地就成为了鸟的天堂。不仅晴天丽日下汇聚争抢,就是月华或者星光下也有许多鸟儿去啄食,使得一直安静的高粱地热闹起来,成为了鸟儿舞台。常见的如机灵、斑鸠、野鸽等的欢声笑语姑且不说,只一种至今让我说不出名字的鸟儿(很是汗颜)就足以回味无穷。那种鸟儿没有十分艳丽的羽毛,只有黑白相间的一身雅致的外套,却拥有动听的歌喉,别看它的块头不大,可声音婉转动听,恰如一曲天籁。同时它你嘴里似乎一直衔着一枚晨露,使得它的鸟语充满水意,让人有走进空谷幽林之感,它的旋律充满清凉,一滴一滴地洒下来,不,应该是一点一点地滴下来……
   为了保证即将到手的丰收果实不被鸟儿糟蹋了,人们只好利用高粱具有后熟的习性,在它八成熟时,就挥舞着弯月般的银镰,在砍倒其秸秆的同时,也将那一把把火炬剁下。人们将尚且青绿的秸秆捆成为大约三十公分捆子,然后撮在田边,去让风干日晒。那时,对于高粱没有深加工的方法,当它从灰绿色变成杏黄再成为枯黄时,一般就被分摊给农人当着柴火烧。今天大多使用着电、气,漠不关心着柴火,可在那个年代,每家每户的饭菜都是用柴火烹饪出来的,柴火与粮食一样重要,关乎着人们的吃饭问题。
   当然,高粱的晾晒主要是指高粱穗的晾晒,红扑扑的穗头被剁下后,人们首先将它的叶子扒去,然后扎成为大约十公分左右的小把,运送到生产队的社场后,在相互斜撑为一个个小垛,似即将开幕一场篝火晚会,让它在秋风中秋阳里去逐渐成熟。真正成熟的高粱,它的米子会突出苞衣,并呈现出一种粉红色,每逢此时,社员们才从家里带来锄头,反置在地面上,再将高粱穗在石头上摔掼后,放在锄头上轻轻拉动,尽可能将高粱米全部脱粒下。
   脱粒后的高粱穗,失去了明艳的燃火,成为了棕红色,似火烬一般。但是,人们还是要将它摆放在秋阳下去彻底晒干。在沿海地区不生长竹子的前提下,高粱穗成为扎制扫把和刷锅把的主要材料,同时就是切下的穗柄人们也十分珍惜,因为它可以加工成为包括锅盖在内的好多器皿的盖子。而这些盖子又成为人们晾晒少量谷物的最佳用具。
   脱粒后的高粱粒子,有的还穿着苞衣,有的只穿着红白各半的内衣,摊晒在场上,就是一幅用用细碎玛瑙装点的静雅的小品,散发着特有的光泽和魅力。
   回眸中,高粱红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更是一场艳舞在村野表演,是农人百看不厌的色彩,更是一种奏响秋收的进行曲的第一章节。因为它又在诉说着又一个秋收的故事。
   成熟的苞谷拥有百中泛黄的外衣,头顶着棕红近黑的秀发,柔柔的倚在青绿色的茎秆上,躲藏在飘曳的青色的叶子中间,有着一种羞涩的感观,实在忍不住成熟的欢喜的,露出些许美女般的牙齿。那时候由于品种原因,就是种同一品种的玉米,由于返祖现象和蜂蝶授粉原因,往往收获的玉米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甚至就是一个玉米棒子上,这里挤着白色的粒子,那里排着金黄的,有的地方还是紫玉的色泽,更有橙红色粒子杂乱着。
   采摘玉米棒后,玉米秸秆的晾晒方法和高粱差不多,只是撮成的堆子比较大一些,有时直接就如同连绵的山峦,起伏在玉米田的边缘。数日后,枯干成为枯黄色的玉米秸秆一样分摊给人们作为柴火烧饭炒菜。
   晾晒玉米时,生产队的社场就变成了堆金积玉的场所了,不仅色彩绚丽,而且光彩照人。带有包皮的玉米被牛拉的大车运送到社场后,堆成为数座黄白色小山包,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云集社场,去为玉米剥皮,可以说是当时农事最强的音符。在这串音符中,除了欢声笑语外,这一群人在听大唐风云的故事,那一群人在叙家常,“山”那边的人在哼唱地方戏曲,“山”这边的人在高歌流行歌曲……孩童们从来不是闲得住手脚的人,有的和猴子一样地爬上“山”顶相嘻,有的则仰躺“山”坡望蓝天流云,安静时,男孩会在寻找玉米的胡须,搓成为手指粗细的绳子,留待夜晚驱除蚊虫,那些女孩一般比较娴静,不声不语地用宽大的玉米皮在为自己做船型的凉鞋……
   剥皮后玉米不是以金黄为主旋律,就是以白玉的色彩为主基调,被负责运送的人搬到光滑的场面上晾晒。在秋收时节,可以与玉米相媲美匹敌的应该是豆类,豆类不仅体型不一,色彩更是纷呈。秋风舞动时,各种豆子相继成熟,绿豆似翡翠,红豆如玛瑙,大豆赛黄金……就是大豆一种豆,就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颜色,黄的、黑的、绿的、青的、白的,还有斑马纹的、云图形的……同时任何豆类都拥有一种特有光泽,给人以一种沉重的感受。
   在晒秋的过程中,规模最大的、也最为悦目的,当数稻谷。上千亩的稻海在秋风中掀起金色的波浪后,社员们拿起磨成为玄月的银镰,用汗水将波浪夷为蜿蜒的金色溪流,三齿草叉不断翻飞,将溪水拾缀为牛车上的金山。无论是否丰收,只要水稻成熟,高兴的不仅仅是社员,就是拉大车的牛儿也兴奋不已。尽管车把式的歌声连他自己也听不清,可牛却会按照他的心语去奋蹄奔跑,将稻菽拉往社场,将社场覆盖上金色。
   原因生产力的落后,当时没有生产队收割机,一次工序就可以完成的稻收工作,要被分成为数个过程。当稻菽晾晒成为纯金色后,柴油机隆隆作响地拖动着脱粒机,扬起金条般的稻秸,抛落金粒般的稻谷。
   好多植物的晾晒是谷物与秸秆同时进行的,而水稻的晾晒则首先要晾晒稻谷,只有在稻粒晒干囤积仓库后,才会去晾晒稻秸。稻草松软,燃火质量差,人们万不得已才用它烧火,它除了制作纸张外,还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大。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农村属于茅草房时代,但随着大规模开荒,生长茅草的地方越来越少,人们为了防止屋漏,只好用稻草缮屋。这样的房子,我小时候还住过,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是瓦屋无法拥有的好处。
   此外,稻草在当时还是当地人的一个副业收入,那就是将稻草摇成为绳子,去编织草包,去为水利工程服务,或者为盐场铺路和覆盖盐堆。所以对于稻秸的晾晒,人们特别尽心尽力。不仅在生产队的社场上要晾晒数日,就是分摊到社员家里,还要晾晒数次。
   无论是晾晒稻谷还是晾晒稻草,到处都会充满着让人遐思的味道,浓郁,醉人,人们往往想停留在那个季节。如果要定义它的优雅气息的话,那只能够用秋天的味道去诠释:一份大地精髓,一份日月精华,一份雨露滋润,当然还有农人的汗水之味……
   社场上晒秋的尾声不是那些种子,而是纯白的棉花。那个时代没有今天什么催熟剂,棉花绽放完全是自然的,虽然时间长一些,但棉絮很长,色泽洁白,但其采摘期较长,一个秋天都在间断的采摘,甚至在雪花飘飘时候,后生的棉花还在借助冬阳的些许温度在开放。
   每次晾晒棉花,社场上不仅地面上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那些牛羊都被圈起来,就连那些草垛上也插上了节日时使用的红旗,去驱赶那些捣蛋的鸟儿。当多情的太阳将露水彻底吻干后,社员才会将地面上铺上薄膜等,撒上带有晨露的棉花。
   好多植物、谷物在社场上晾晒时,无论是体积还是面积都会变小,而棉花则是例外,不断膨松、变大,色彩也越来越白。远视,社场似刚刚下了一场雪,朦胧中又似白云坠落,同时,社场上显得特别明亮,宛如闪电持续不灭。棉花的颜色应该是一种冷色,可当你靠近时却顿感温暖。棉花的晾晒时间比较短,也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足以干燥。
   一年一度的社场上的晒秋,其旋律与植物的成熟基本一致,或者说少慢一个节拍。如果天气晴好,往往单独成为段落。晒干的粮食不是很快分摊给农户,就是运送到粮管所去上缴公粮。就是棉花也在夕阳西下时,打包入库,或者直接出售供销社。
   最有诗意,或者说最有画感的晒秋,应该在农户人家,场面虽然小,但具有集中性,一个院落就是一朵花绽,而走进院落,则又花繁锦簇,大大小小的器皿遍地开花,而且高低错落,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别具风韵。
   无论走进哪一个院落,墙面上总少不了那一串串艳红的辣椒,似一串串琥珀的项链,夺目,显眼。窗前那被秋风摘走叶子的柿树上,只留下那一个个橙红的柿子,恰若一盏盏小灯笼悬挂着,同时它的树枝上悬挂着被切成螺旋状番瓜圈,相映成趣。
   架起的帘子上总少不了红、青、白、粉色的萝卜干,地面的席子上东一张上是五彩缤纷的豆类,西一张上是色彩纷呈的玉米,金色的稻谷则往往直接摊晒在地面上,横拉的晾衣绳上,除了一些衣物外,总少不了一些小的柳筐或者篮子,里面不是一些干菜,就是一些豆角干,甚至还会有一些鱼干……总之晒秋的季节,你随便走入哪一家,行走都要当心,有时你还不得不左往右拐地跳跃前进。
   在我的家乡,农户人家晒秋的规模最大的是山芋起挖时。当秋风凋零了树叶,只留下枫叶舞红时,山芋的藤蔓枯萎了,起挖的山芋一般当天就分摊农户,为了在霜冻来临之前,将山芋制作并晾晒成为山芋干,农户人家一家老小都会一起上阵,刨皮的刨皮,切丁的切丁,撒地的撒地,悬挂的悬挂……一夜之间,就将村庄至于星辰世界。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有一种晒秋已经绝迹了,那就是我小时候看到的晾晒荻花的场面。荻花又叫苇花,是芦苇绽放的花穗。由于当时粮油棉是国家计划供给的物资,有钱无票也无法购买,所以人们为了冬天取暖,一般都会去采摘一些荻花,晒干后,或做枕头,或做铺垫,或做被絮,甚至还去制作成为一种叫做毛窝子的棉鞋穿作。
   曾经的晒秋,可以说是一种风俗,一种农事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千年传承的文化,总让人想起《清明上河图》的那般盛况。
  

共 49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晒秋》,一篇优美的散文,带着晨露,带着中秋温暖的阳光来到了我们面前。作者秉承一惯的作风,将这散文写得玲珑剔透,令人一读就迷了进去。作品从“晒龙衣”说起的,但那只是晒秋的一种预演,接着笔锋一转,就转到了真正的晒秋上,这才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红得似火的高梁,那金灿灿的玉米,那黄澄澄的谷子,那白如雪的棉花……都在作者的笔下灵动了起了,鲜活了起来,这是色彩的交汇,这是欢笑的交汇,更是汗水的结晶。作品细腻且大气,语言优美,华丽耐看,将那些需要在场上晒晾的农作物一一道来,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生活阅历和高明的文学技巧,的确是一篇值得一读的优秀散文作品。力荐大家阅读。感谢作者带来的佳作,期待着下一篇精彩的作品。【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923004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9-23 06:45:57
  拜读大作,为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9-23 06:46:20
  感谢赐稿,期待着下一篇精彩!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09-23 06:46:48
  恭祝中秋快乐!恭祝万事如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润月宏郢        2015-09-23 12:51:50
  拜读美文,为你点赞,祝节日快乐
5 楼        文友:漂泊的云        2015-09-23 13:16:08
  欣赏雨春的晒秋,让我回忆起童年的故事。
喜欢文字,喜欢音乐,文字和音乐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6 楼        文友:漂泊的云        2015-09-23 13:16:52
  预祝中秋佳节快乐!
喜欢文字,喜欢音乐,文字和音乐都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
7 楼        文友:软浪细沙        2015-09-23 18:01:12
  感谢赐稿墨海!祝你创作愉快、精彩纷呈!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