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现代诗歌 >> 秋思(诗组)

编辑推荐 秋思(诗组)


作者:辽河心源 秀才,216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4发表时间:2015-09-29 05:37:34


   秋雨阵阵细如毫,金风轻摇杨柳梢。
   牧人驱羊归来早,燕子南飞路途遥。
  
   二
   凄风冷雨愁煞天,草枯叶飘百花残。
   乡农苦盼粮仓满,岂知何时露笑颜?
  
   三
   秋雨长落路成泥,牧人屋中难休憩。
   怎奈羊儿饥肠辘,渴盼天晴觅食去。
  
   四
   秋夜静悄悄,但闻蛙声噪。
   耳畔轰鸣响,孤灯愁断肠。
  
   五
   瑰梦天涯远,路艰若爬山。
   秋叹生无为,何处系芳园。
  
   六
   午夜秋风疾,叶落无声息。
   大雁南飞去,蟾蜍洞里眯。
  
   七
   昨日西风疾,夜里雨淅沥。
   转眼入仲秋,外出多加衣!
  
   八
   秋雨淅淅沥沥,群羊困在圈里;
   周身丝丝凉意,心中阵阵空虚。
  
   大地沉默无语,葵花低头叹息;
   太空布满阴郁,阳光锁进记忆。

共 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几首秋思,把秋天的各种萧条跃然纸上,令人读后也心生悲凉!诗歌自然顺畅,感情真挚饱满,耐人品读,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5-09-29 05:37:50
  感谢赐稿江山,并祝创作愉快,期待您下一篇精彩呈现!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文阁书痴        2015-09-29 10:10:52
  文字聆听过花开的声音,诗写描画着风起的节奏;且行且感,且唱且吟,我们用诗语抚摸,沉淀弥久的诗白情怀;再以诗画描绘,丰润笔下之诗心所愿;饱满真实梦中之所幻,以诗者的名义,开拓出一片智睿、灵性的诗歌人生篇章!
   诚谢赐稿江山,祝福创作愉悦,期待更多精彩!
指下生花,心上无痕!
3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5-19 08:48:48
  偶遇雹雨
   文/辽河心源
   2013-09-03 05:00
   来自QQ空间日志
  
   天边尚有亮色
   太阳虽已西沉
   却并未落下去
   然而厚重的乌云突然而至
   电闪雷鸣
   刹那间暴雨滂沱
   水流成河
   万物顷刻间
   笼罩在茫茫的雨雾之中
  
   更出乎意料的是
   罕见的冰雹塞漏般纷纷落下
   砸在我的头上身上
   颗粒虽不算大
   却仍旧感觉隐隐作痛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我歇斯底里似地向着天空高喊
   天空不语 大地轰鸣
   雷声雨声充斥于耳畔
  
   大风终于将重重乌云掀了过去
   天空依然恢复了亮色与平静
   偶然间突遇一场雹雨
   不知是不幸还是万幸
  
   来无影 去无踪
   灿烂彩虹挂空中
   遭遇雹雨 邂逅风
   感受金秋爽意浓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4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5-19 08:59:30
  牧人、蘑菇伞、秋雨及失眠夜
   2012-09-03 02:32
   来自QQ空间日志
  
   “看!我有多幸运,怕下雨挨浇,无意中拣到一把‘伞’。”牧人想好了这句台词,准备回去向家里人炫耀一番。
   昨日下午于杨树带里放羊,就在干枯的树桩边,偶然间发现两只蘑菇!大的直径约有半尺长,比较少见,圆圆的面,酷似一把伞,牧人暗自惊喜;另一只还小,伞面尚且没有舒展,白里透着灰,长一长也定会像大蘑菇似的。渐渐地,乌云布满了天空,暮色悄悄降临。羊儿却仍旧不肯回家,只管低头疯抢着蒿草。
   晚上六点多钟,偌大的雨滴,终于落了下来,打在身上凉丝丝的。幸亏牧羊人早有准备,带了长袖衣~~真正下起雨来,蘑菇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眼瞧不见雨滴,却感觉到越来越稠密,情急之下,牧人丢了蘑菇,匆忙赶着羊群往家奔。毕竟又是一场秋雨,人与羊都经不起冰凉地一击!
   直至午夜零时许,不经意地从梦境中醒来,耳畔依旧清响着窗外簌簌的雨声,一滴滴直导心底。漫漫长夜仍旧持续,似乎遥遥无期。唉!不知为什么,又失眠了…… 从日出到日落,现实生活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艰辛与苦涩!
  
   红叶枫林晚秋: 生活的酸甜苦辣咸,人生的五味瓶!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5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5-25 07:03:09
  当一个人活到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配偶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比较喜欢的工作,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不必老要看人眼色行事,做想做的那个自己,这就是成功。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6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5-26 14:11:52
  心情不是人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的全部。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心情。而好心情,其实是种素养。它告诫我们,人生有好多事,其实可以不必做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7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6-12 08:41:49
  律诗写作九忌
   转载自哈达山人空间,原载东瓯诗谭
  
   律诗与绝句均属于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是从诗体上区分,并非时代概念。近体诗滥觞于南齐永明年间,史称“永明体”。近体诗大兴于唐,对于字数、押韵、对仗、平仄均有严格规定,讲究格律,故又称格律诗。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排律)。
   律诗定型于初唐时期,盛唐以后,大盛于世。《全唐诗》有4.89万余首,仅七言律诗就有9000余首,约占总数1/5。律诗是一种十分精致的文学架构,它有中国式的平衡对称美,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整体架构又具有整齐中见差异,参差中见整齐的美。它利用音、形、义的配合,构成了多维性的对称和变化。正如胡应麟所说:律诗是“綦组锦绣,相鲜以为色;宫商角徵羽,互合以成声。”(《诗薮》)我们学习写作律诗要掌握其基本规律,练好基本功。徐增道:“八句诗,何以名律也?一为法律之律,有一定之法,不可不遵也;一为律吕之律,有一定之音,不可不合也。”(《而庵说唐诗》)故而,写律诗要遵守基本规则,勿违犯禁忌。
  
   一忌,立意不明,或散或庸。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王夫之:“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村诗话》)诗歌立意贵集中、创新、深远、真挚。古人云:“意多乱文”。一首诗意绪纷乱,等于无意。比如宋《西昆酬唱集)中的《泪》“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北宋西昆派追求形式美,堆砌词藻典故。此篇将八种不同的悲苦之泪并列排出——思妇、弃妇、征夫、纤夫、皇后、壮士、悲秋、伤春等多以典故出之,犹如散珠一片,漫散浮泛。虽然诗中有意象,但立意不明。
   在当前律诗创作中,也有注意了诗歌的形象性,忽略立意的现象,如一首写农村的诗歌:“街宽路净早脱贫,院绿楼红景物新。万木冲天分左右,千花铺地扮冬春。九龙照壁招商驻,四座牌坊待客临。合作医疗民受惠,儿童无有辍学人。”此诗并列八种现象——街路宽、院楼新、万木冲天、千花铺地、照壁招商、牌坊待客、合作医疗,儿童上学。这种种景观犹如珠,并排并列,不分主次,形成“意多而散”而不足。
  
   二忌,少形象、缺意象、多政治术语。
   诗是形象的语言艺术,它不同于政论,必须有诗味,有意境。林纾说:“意境者,文之母也。”(《春觉斋论文·应知八则》)意象是意境的基础,有情有景产生意象。意境,则是比意象高越一级的美学范畴。只讲道理,有了“意”,但没有“象”,就谈不上诗味,更难表现“意境”了。
   如一位诗友写永葆先进的诗:“军休干部党性坚,理想信念志不偏。三个代表知行践,两个务必永承传。遵章守纪廉政倡,求真务实伟业镌。老骥壮心葆先进,盛世修身谱新篇。”此诗内容健康,有真情,但缺少诗“象”,因此,虽然押了韵,仍少诗味。
  
   三忌,失粘、失对、出律。
   律诗的平仄格律,是运用汉语中的四声交换、对应规律,在音调上起到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的作用。律诗应严守平仄格律的粘对规律。有些诗友写诗注意内容,忽视格律要求,造成失粘失对,多处出律,应特别注意。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8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6-12 08:44:22
  四忌,对仗不工,偏枯。
   对仗(对偶)在先秦的诗歌中就已存在了,它体现了诗歌均衡美的特色。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诗友们写律诗时,对仗不工不严的情况较多:①词性不同。如:“烈士热血征途洒,三山倾覆九州红。”“热血”与“倾覆”一是名词一是动词词性不同,不符合对仗要求。如:“游荡华街逛超市、追寻时尚不惜钞。”“逛”是动词,“不”是副词词性不同。“超市”名词,“惜钞”动宾词组,词性不同。②平仄未相反。如:“披荆斩棘奔四化,国强民富业绩宏。”(新声)此联上句“披荆斩棘”是平平仄仄,下句“国强民富”是平平平仄,未能相反。“奔”是双音字。③对仗出现偏枯。何谓偏枯?指对偶句中的两物对一物,或以一意对两意,或种事物对属事物,显得不工整。如“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杜甫)“骏骨”为一物,“熊罴”为两物。“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橘柚”为两物,“梧桐”为一物。“往昔悲唱阳关曲。今日欢歌西部篇”“阳关”是属类,“西部”是种类,“西部”包括“阳关”,故是偏枯。
  
   五忌,合掌、四平头。
   1、何谓合掌:指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的意思相同或相似,犹如两掌相合。律诗字少意丰,必须惜墨如金,以有限的字词表达更多的情景意蕴。故“合掌”乃作诗之大忌。合掌有三种情况:
   其一,一联内用同义字、同一字相对。冒春荣《葚原诗说》云:“对法不可合掌。如李宗嗣‘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皆、尽’合掌。”其它同义字如“犹、尚”、“因、为”、“听、闻”、“知、觉”、“如、似”等等常会构成合掌。如:“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
   其二,对偶句中出句与对句部分词语意思相同,也是合掌。如“仙人洞里怀先哲,会议厅中忆昔贤”“怀先哲、忆昔贤”合掌。“古迹高昌遗址破,交河故地旧城残”“遗址破,旧城残”合掌。“不尽沙丘一抹绿,无边瀚海水盈潭”“沙丘、瀚海”合掌。
   其三,“事异意同”即对偶句中的出句与对句所用辞藻典故虽不同,但两句含义一样或相近。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曰:“两句不可一意”。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虽写两种动物,两种神态,而含义均是思乡。梅圣俞《和王禹玉内翰):“力锤顽石方逢玉,尽拨寒沙始见金。”纪昀曰:“二句亦合掌”。(《瀛奎律髓))今人犯“事异义同”的“合掌”颇多,如:“抗日军民驱虎豹,歼敌劲旅战熊罴。”“每借浮云遮丽日,常生迷雾蔽晴天。”“千山披素裹,万壑挂银装。”
   2、何谓四平头?即律诗中间对仗的四句皆用一类字起头。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间二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纪昀曰:“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如:赵昌父《梅花》中间两联:“未至腊时须访问,已过春月尚跻攀。直从开后至落后,不问山间与水间。”两联各句开头“未至、已过、直从、不问”均为偏正词组的副词语,亦为“四平头”。如一诗中间两联:“冬日炉前能取暖,夏天树下可乘凉。春来花绽院中艳,秋至果熟树上香。”两联中各句开头“冬日、夏天、春来、秋至”均以季节词开头,是为“四平头”:
   总之,变化多可以扩展诗意,丰富内涵,增强诗的表现力。
  
   六忌,音步应谐不谐,应变不变。
   何谓音步:指词或词组间因表达语意而拖长语音形成的间隔。它具有节奏美。齐梁以后,随诗歌律化的深入,音乐感的加强,五言诗与七言诗音步均有甲式与乙式。五言(甲)二I一I二,(乙)二,I二I一。七言(甲)二I二I一I二I,(乙)二I二I二I一I。要求二联之内音步相同,两联的音步上下要相异。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I松间I照,清泉I石上I流。竹喧I归I浣女,莲动I下I渔舟。”杜甫《蜀相》:“映阶I碧草I自I春色,隔叶I黄鹂I空I好音。三顾I频烦I天下I计,两朝I开济I老臣I心。”
   对于音步问题,写诗者时有忽略,出现应同不同,应异不异的现象。如:“奥运I圆I夕梦,神州I百业I盈。”“披荆I斩棘I奔I四化,国强I民富I业绩I宏。”“时逢I端午I日,晓发I木兰I舟。白莲I千秋I涌,沧波I一脉I流。”后两联均为2、2、1音步。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9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6-12 08:46:34
  七忌,出韵。
   诗歌押韵,早在先秦以前就已存在,基本定式是偶句句尾押韵,称韵脚。
   此与外国诗歌不同,日本、古希腊诗歌不押韵,欧洲十七世纪以后,诗歌创作才盛行押韵。押韵不仅产生音乐美,而且对诗的内涵也产生积极影响。袁枚说:“欲作佳诗,先选好韵。”(《随园诗话》)唐以后写律诗,用《平水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用同一韵部的韵,首句如为平收时,必须入韵,可押邻韵。(编者按:如用新声韵,则不再押邻韵。因古韵部分得细,新韵已归纳为14韵,故不宜再押邻韵。)
   今人写律诗,中华诗词学会提倡用新声新韵,也可用平水韵,允许双轨制。但一首诗中不能混用。用新声韵写律诗,也必须在二、四、六、八句句尾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如为平声收,亦应押平声韵。有些诗友写律诗,忽略这些要求,造成“出韵”现象。如有首《庆祝建党85周年》的诗,其中第二、四、六、八句是:“创立巩固新政权,开放引资促发展。独立自主办航天,和谐创新永向前。”“权、天、前”是平声,“展”是仄声,出韵了。
  
   八忌,诗中词语多处犯复,或犯题。
   梁章钜《退庵随笔》云:“作近体诗前后复字须避”。诗要求词语精炼而意丰,诗友们写诗时往往忽略。如“游荡华街逛超市,追寻时尚不惜钞。高档商品来买俏,大把银钱尽情销。”“不惜钞”与“大把银钱尽情销”意思重复。如:《甘肃行》:“驼铃阵阵走祁连,座座碉搂立漠间。旧日阳关沙场在。今朝烽燧已无烟。雄关远望昆仑雪,石窟仍偎半月泉。大漠流沙难锁住,春风已度玉门关。”此诗立意不错,但犯复多处,“阳关、雄关、玉门关”“立漠、大漠、流沙”等。
   诗中犯题的亦常见,如诗题《登峨眉山》首句写“峨眉峰耸入霄端”,诗题《月牙泉》,首句写“鸣沙山下月牙泉”,诗题《紫云游》第三句写“紫云岭上游”,诗题《晚耘轩内唱新歌》,末句写“晚耘轩内唱新歌”。(编者按:所谓犯题宜注意。古人用首句或诗中句作题甚多,仅为有别于它诗,似与题意无关。)
  
   九忌,章法欠周。
   何谓章法?亦称结构。律诗的结构,有两方面涵义:
   (1)外在结构,指诗之材料安排的规范,比如开头、结尾,中间两联对仗。它按句式的规划排列,属于结构的外部要求。
   (2)内在结构,指感情的萌发、深化、结束,有人把它的进展过程,简称为起、承、转、合。在创作中处理结构问题,就是如何把外部范式和内在的感情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表现主旨,起承转合是诗歌抒情的进展过程(内部结构)常与律诗的外部结构一致,因此将章法简括为“起承转合”是有道理的,但不能死定为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合”这一模式,因为诗人创作时,抒情进展过程并不一定与外部结构一致。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主旨是寄托高洁情怀,抒发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联,起,就题而起,写出山居的季节、时间、特点。颔联,承,紧承首联写山中秋季新雨后的夜景——清新、幽静、明净,景中有情,寄托了高洁情怀。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承上,依然写景。但两联对仗有变化。其一,颔联,是自然,静景;颈联侧重写人与自然的活动,是动景。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两联又互为补充,清泉、苍松、翠竹、青莲、明月,都是诗人高洁情怀的写照。其二,音步有变化,颔联是二、二、一式,颈联是二、一、二式,形成节奏旋律美,没有“截腰”之病,为尾联的转合作好铺垫。尾联,亦转亦合。化《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典,反用之。以抒发隐逸之情。
   由此可见,起承转合是律诗创作时感情萌发、深化、结束的进展过程,与外部结构相一致,但定而不死。有些诗友写诗忽略了起承转合,而是平铺直叙,八句并列,没有主次,缺少深入与结束。如《春归》:“清澈天空伴暖阳,春光明媚染家乡。青松枝顶出新绿,垂柳周冠露浅黄。紫燕寻宅巢穴筑,游鱼破浪觅食香。草坪展体抬头展,花卉伸腰笑脸扬。”此诗写春回大地的景象,有色彩、有形象,有动有静,用拟人法生动感人,但因八句并列,没有深入、结束,使人有未作完之感。
   总之,律诗创作是继承、发展传统诗歌艺术不可或缺的诗体,它体现了音乐美、和谐美。我们掌握了基本规律,就能创作出表现时代的新篇章。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10 楼        文友:辽河心源        2016-06-14 05:06:50
  诗词写作应注意四点
   (转载于“诗香部落”)
   关于诗词写作,教材多多,但写一首好的诗词,实际上应首先注意这四点:
   1、把诗当作一幅画来写。
   2、语言力求自然顺畅。
   3、务必写出作者的感情。
   4、写完后,站在读者的立场来改诗。
  
   先说第一点:诗惯用的手法就是借景抒情。
   所以,景是否写的合理,是否写的合情,对于诗的主题表达至关重要。
   为什么有的人写的诗,让我们读起来觉得很别扭或很平淡?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写景不合理或不合情。
   比如写梅花,写雪很正常。但是要是写进去落叶,就会让读者觉得不合理。时令的差距产生了画面的扭曲。
   通常,诗是由起承转合四步构成,写出作者感情的是转结。
   如果起承写的景,不符合转结要表达的情,那这个写景就是失败的。因为它不能为表达主题感情服务。
   至于,写的景物之间产生矛盾,这个就是完全的败笔了。
   因此,景就如同一个舞台,情就如同是在这个舞台上展开的戏。如果舞台布设的不符合这出戏,那么这个舞台的布置效果就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写诗的时候,要花一大半的时间在脑海里想象出适合表达我们的感情的画面。把这个画面准确地用语言传达给读者,那我们的诗就成功了一大半。
   这个画面首先必须不矛盾。也就是说,布设的景物之间不可以有违和感。比如写白天的画面,如果写进去月亮,就会使读者混乱。其次,这个画面以及画面里的景物,必须符合要表达的感情取向。比如,春风得意马蹄疾,只能适合写欢快的感情。如果写低沉的感情,这句怎么看怎么别扭。
   所以,写景的要求有两个,一个是合理,一个是合情。合理就是景物之间不矛盾。合情,就是景物适合主题感情。
  
   第二点:语言力求自然顺畅。
   这个其实还是站在读者的立场来看诗。诗是给人读的,如果用语不能让读者正确理解,那么作者的感情当然也不可能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所以,写诗尽量用易懂的准确的语言,关键看你怎么写,就成了评价一首诗是否顺畅的一个标准。
   我们都读过别人的诗词作品。如果看到我们不能理解的别扭的词语,会有什么感觉?所以,语言是否顺畅就成了能否让读者一气呵成地体会我们的思想感情的决定因素。因此,写诗用语的顺畅直接关系到读者读这首诗的感动程度。
  
   第三点:务必写出作者的感情。
   这个不用深说了。因为能感动人的只有同是人的作者的真情。
  
   第四点:写完后,站在读者的立场来改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读者,怎么知道读者看这首诗的感觉。所以,一首诗的表达是否到位,布景是否合理,要站在读者的立场才能明白,因为好的作品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读者读不懂,或理解错了你的感情,责任当然在于作者。是你没表达明白。所以,写完诗,站在读者的立场来看自己的作品,布景是否合理,表达是否准确到位,表的情能否感动读者?这些都是要站在读者立场才能够看到。
辽河心源,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集《心语呢喃,乘梦飞翔》。邮箱:498818395@qq.com
共 23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