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舜帝陵在连云港

编辑推荐 舜帝陵在连云港 ——舜葬连云港市古苍梧山


作者:苍梧之山 白丁,2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54发表时间:2015-09-29 19:25:54
摘要:还原历史真相

舜帝与连云港市关系非常密切。这在《孟子》里的记载是:“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朱子》对这段话的解释是:“诸冯、负夏、鸣条,皆在东方夷服之地。”因此孟子的话被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采用。其中的“东夷”就在苏东北和鲁东南的我市这一带。
   “负夏”在哪?按《毛诗解》:“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知中原到舜时还没有“夏”的称谓,因为舜后就是夏禹了。又如《毛诗传》:“夏,大也。”《说文》:“东夷从大,大人也。”又说:“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知东方有夏。再如《论衡》:“舜未逢尧,鲧在侧陋。”知舜与鲧是同乡,鲧也称“夏鲧”,“鲧殛羽山”,说明羽山就是鲧的“命归故土”之地,也即故乡,羽山就在今连云港市东海县,知东海县及外围一带就是《大荒东经》所说的古“夏州之国”。此国与“盖余之国”接壤,即今赣榆县西部到临近的山东盖乡一带,此地人将“赣榆”仍说是“盖余”。海州西门外有村叫“夏禾”,北有“和屯”村,知是“夏和”的别写,与4000年前将军崖岩画中的禾苗对应,知是“夏州之国”的遗名。另在南面沭阳县一侧有“刀夏”、北面赣榆县一侧有“刁夏”。两村一刀一刁,而刀为削,含降低意;刁原为禾穗,含高意。故南“刀”北“刁”也即南下、北上或南负、北正。舜迁负夏,大概就在这一带。负中有“贝”,应为海中之物;刀夏南即海边,在连云港市古志中称“西海”。“砺山”就在西海东南岸边,为舜耕之山,后被人误指历山,挪到了济南。
   “鸣条”位于连云港市西部的新沂市北,即今“鸣九冈”。冈上九个大墩,南北沿绵150多里,宽30里,也即马陵山南梁,今京沪高速和高铁都从岭上通过,现仍有“高流”、“鸣九”、“古村”等地名沿用,大汶口期的花厅遗址就在鸣九村西南不远处,上古汤桀之战、近代陈毅指挥的宿北大战等都在这里摆开过战场。
   “诸冯”有人说在山东诸城县,非也,虽以《春秋》中的“城诸及防”为依据,但杜预注:“诸、防皆鲁邑”。鲁国境界从没到达过诸城,此县汉名城阳县,县内无“诸”可寻。连云港市古属鲁,且在云台山周围比比皆诸,如“诸朝”、“诸季”、“诸韩”、“诸麻”、“诸吾”、“诸者”等。其中“诸朝”就是“诸国朝舜”的简称,中云已故老人王继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书写的“诸国朝舜,万代崇宗”对联仍在院门上斑驳可见。“诸冯”的“冯”指“冯夷”。明人汪枚《云台山赋》说:此山“上连碧落,下瞰冯夷”;金人国子监党怀英在他的诗《朐山驿亭阻雨》中说:“浪回朐岛冯夷舞,云暗苍梧帝子愁。”这个“苍梧帝子”就是舜。连云港市云台山古名“苍梧山”,上到春秋屈原的《离骚》诗“朝发轫于苍梧兮”,中到宋苏东坡诗“郁郁苍梧海上山”,下到清陶澍的“振衣直蹑苍梧上”等,一直连用。因此,连云港市正是元朝忽思惠所说的“苍梧,舜所居”之地。而这些历史依据,在另外几个竞争舜帝陵和舜帝出生地城市,即湖南永州和黄河拐角处的山西运城都是没有的,山东诸城也没有。
   舜居连云港市苍梧山有那些实地遗迹可寻呢?说起真多。首先有龙山文化期的藤花落古城与舜同期,双城结构,内城有街道、房屋、祭台等,应有尽有,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古城中最能体现城内繁华场景的古城,因此被《中国城池史》一书列在“中华第一城”位置,这种城市的繁华程度与《尸子》记载的“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完全对应,山东大学栾丰实教授经实地考察后也这样说:“藤花落古城在我国上古时代是一个重要古国,这个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至于舜生活在这个繁华都市里,自己过得怎么样,这在元朝忽思惠的《饮善正要》中可见一斑,谓之:“舜常登苍梧山,曰厥金玉香草,即五加也,服之延年,故云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意思是说,舜退位后在苍梧山居住时,不用金钱玉器,经常上山去采五加树皮,长服延年益寿。《尚书》引《檀弓》就说“舜凡寿一百一十二岁也。”而五加在我市苍梧山的历代古志记载里正是此山的主要物产,名次一直排在“药属”第二位置。早年舜在这里掏的“舜泉古井”还在,王继澄老人生前就讲过:“别人掏的井是直的,大舜掏的井是斜的。”这与舜为预防父亲和弟弟加害掏成斜井从旁而出的记载完全对应。这说明舜出生地的故乡就在这里。王继澄说:大舜在这里带人用树棍在海滩上围成“凹”形的“蒲”,每棍之间都用葛藤栓牢,潮来带进大量的鱼,潮退就把鱼拦在蒲里,多得不得了,他让人来任意取鱼,从不要钱,取鱼的人多了,就在海滩上形成了一条热闹的斜坡,被人叫作“蒲坂”,坂就是斜坡的意思,后来舜到中原执政居住的都城也都被人叫成了蒲坂。南云台的“蒲山”就是舜在附近张蒲取鱼留下的山名,朝阳北面马山下古有“蒲神庙”,附近海滩也是舜张蒲取鱼的地方,现在地方口语中仍称打鱼人是“取鱼的”。
   舜晚年听说位于徐州的“徐戎”有不满情绪,就去说服他们,帮助禹隐定国家。徐戎比较强大,有七处城池,也称“七戎”,可是不幸,舜因年高行至鸣九冈就去世了。这在《孟子》的记载中是:“舜卒于鸣条”。在《墨子》中记载是:“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于南己之市”。在《吕氏春秋》中的记载是:“舜葬纪市”。知这“己”即“纪”,在纪国的南部。纪国早期就在今赣榆县和云台山一带,都城在“纪鄣”,《路史》说:“纪鄣,古国”。此国后来扩张到了山东中北部的寿光,都城也北迁了,所以位于赣榆县东北的古纪鄣城就史称“南纪”。舜葬于“市”而不是“都”,故舜的葬地应在旧都纪鄣以南某市,我市苍梧山下的“滕花落古城”正处纪鄣之南,与舜同期,说明这里就是墨子所记的舜“葬于南己之市”。
   舜卒在“鸣条”,葬在“南己之市”,与《礼记》的记载对应,即“舜葬苍梧之野,二妃未之从也。”二妃没同意就地葬于“鸣条”冈,而将灵柩运回住地“苍梧”安葬是真。舜葬我市苍梧山有遗迹可寻吗?依王继澄等老人介绍的传说,舜下葬时留下的遗迹还真多。
   一是舜的灵柩运回后停放在古诸城(即藤花落古城)西五里地接受诸国国君祭拜,这个地方就叫“诸祭”,后来按季节形成祭祀制度,村落形成后就叫“诸季”了。出殡到城东五里给舜帝穿上寿衣,以防寒冷,这个地方就叫“诸寒”,后来改叫“诸韩”,《嘉庆海州志》说“诸韩山,诸寒村南山”即此背景。再向东五里给送葬人披麻带孝,那个地方就叫“诸麻”。
   二是舜的墓地传说有三个方案:首选是在万金湖北沃壤山下,墓前因临海无祭祀场所而作罢,后来那里有人居住就叫“皇墓庄”,庄上还有人造过大墓以占风水,在道教中被定为“天下第七十一福地”。第二是选在南面的“堆王山”,因山顶岩石裸露无法下葬而放弃,那座山就叫“堆王山”,到了周代,周公东征过此登看,东顶就叫“周公顶”,西顶叫“堆皇山”,山上有“龙眼”,意即舜是双眸子,也叫“重华”。最后选在土城顶,这里居高临下,即可东望日出,又可下瞰当年舜张蒲取鱼的地方。山顶上长有一棵梧桐大树,树荫覆盖了整个山头,和北面的一段大涧,在《拾遗记》中称“梧桐峰”,是白帝子太昊坐在山头上抚琴的地方,也是禹将此山命名为“苍梧山”的背景,后来也一度成为整个云台山的名子。北侧大涧也因此称“大桐涧”,民国初有人在涧中采铜又称“打铜涧”。
   三是舜帝下葬后,守灵人所住的涧口处,称“陵洲”,意即“舜帝陵”位于此洲上。周公到此祭拜,看到山上不封不树,后人无法寻访祭祀,就在山上起坟,直径大约80米,高与山顶平,又在坟周筑土城墙环绕,这就是后关村72岁老人陈长安说这里古称“老坟”和“土城顶”的由来,凌州村以前全称“陵州坟”,现在叫“凌州村”(上古凌陵不分)。涧口处原有天然石门,称“轩辕门”,意即门内有帝王背景,后因采石破坏了南半门。传说大禹忙完舜帝安葬后,将墓地所在地山头命名为“苍梧山”,这在明王时扬《游云台山》诗中叫:“山名禹书揭”。清《嘉庆海州志》说虎窝山在“关中村西北隅,即苍梧右岭”。这是按坐北朝南方位点明东侧的土城顶叫“苍梧山”的。明《隆庆海州志》还将苍梧山与云台山并列,清初杨锡绂还写了《从苍梧山望云台》诗,可见此山在云台山中有着独立的份量。他还在《东海苍梧山》一诗中写道:“旧垒颓摧草径芜,闲从马上问苍梧。山头片石千秋在,曾见当年帝子无?”诗中的苍梧帝子就是舜,后两句是对山石提出的反问,意即当年舜帝下葬时你曾亲眼见过吗?禹办完丧事后,来到山下凌州村南面的一座小山上,又设供台,朝山顶祭拜,然后才离开,所以这座小山也叫“离禹山”或“礼禹山”。赣榆门河乡年长人都传言,说当年吴承恩写《西游记》就住在他们村的“洪福寺”里,写到离禹山就是吴承恩改成“鲤鱼山”的,还说这鲤鱼就是大禹叫它守淮口的老龙变的。
   四是舜帝陵形成之后,在礼禹山西南设一“关口”守御,后来因形成前后村落,就称“前关村”和“后关村”了。村南两里有“尧山”,南北朝时刺史刘崇智在山上建有“尧庙”,《嘉庆海州志》说:“尧庙,宋泰始七年,刺史刘崇智称,刘氏本承尧后,遂造此庙,以时享祀。”山上有“东亭”,这也是道教中将尧帝称为“东皇太一”的由来。尧山西接丹霞山,山长一里许,西接九岭,“九岭山”因西坡有九个小岭皆相似而得名,故称“九嶷山”和“九疑山”,这在清《云台山志》中谓之:“山有九岭如九嶷之象。”明方尚祖《海州》诗有“延眺九疑苍,郁洲遥望绝”句。在丹霞山与九岭山之间,市报记者王统葆调查叫“舜门”。古时海在山下,行人从山道走,由“舜门”而过就是西隅,迎面是堆王山,从堆王山望过去就是土城顶,是舜帝的陵寝,故从这里的“舜门”进入,就到了舜帝安息的地界了。
   五是九岭山北端接丹霞山,而南端叫“诸者”,一作“朱者”,这一“丹”一“朱”即《山海经》所说的“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的地界,因舜葬的土城顶在北,相隔十里。南阴北阳,这个位置与记载中完全吻合。丹霞山下自古就有人家居住,称“诸吾”,吾即梧,是古“苍梧乡”驻地,民国时此名还在使用,北面的诸朝当时对应地叫“苍梧北乡”。《左传》说少昊十鸟氏中“凤鸟氏”就在这里,其城叫“古凤凰城”,位于诸吾村南,即九岭山南首,现呼“南城”。《汉书》载:武帝时因“凤凰集东海,遣侍者祠其处”,今牌楼仍在。凤凰城也是古“郁州”府驻地,故这古丹山与古郁州之间,犹如“凌州”一样,也可称作“丹州”。《拾遗记》谓之:“舜葬苍梧之野,有鸟如雀,丹州而来,吐五色之气,名曰憑宵雀,能群飞,衔土为丘坟。…时来苍梧之野,衔青砂珠积成垄阜,名曰珠丘。”意思是说,舜葬苍梧时这些鸟为之衔土筑坟,实即周公请凤鸟氏一族就近取土在土城顶为舜帝筑坟,这里的舜门也叫“凤门”,现仍有“南凤门”和“北凤门”之说,意即当年凤鸟氏族人运土,上下班都从南凤门和北凤门出入。“憑宵雀”也即“云霄雀”,是飞得最高的鸟,也即凤凰。“珠丘”是“诸丘”的谐音,指土城顶。“憑”即“凭”,也即“诸冯”的“冯”,后者也读“凭”,是东夷中的“冯夷”一支,也叫“冰夷”。从舜帝开始,此夷就成为帝王陵墓专供葬冰的部落,今“殡葬”实即此“冰葬”的谐音。《通志》就说:这是“周制,凌人掌冰…大丧供夷盘冰。”其中“凌人”就是“凌州”人的简称,“供夷盘冰”也是“冰夷”的由来。
   六是在凌州南,即前关“西隅门”外,有个“象庶耕”。地方老人传说,这里原有三棵“大橡树”,均有几千年树龄,虽修路和砌涧将古树毁了,但地名还在,公交车站就叫“香树根”,实即“象庶耕”,这就是《论衡》中所说的“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的地方。舜即位后将他后母所生的弟弟象封为“诸国”之侯,这也是中国地方行政长官被称为“诸侯”的由来。象非常忏悔早年的过失,执政期间一丝不苟,舜死后,就辞去诸侯自贬成庶民,到舜的墓地附近,为其守孝3年,以后就在此耕地为生,自食其力。
   七是在连云港市云台山最北面的西端连岛小西山,《连云一瞥》称作“零山”。传说禹执政后逐渐改变尧舜天下的颜色,舜帝在这里西眺中原,常有凄凉零落之感,“云暗苍梧帝子愁”就是写这个背景,唐李白诗“白云愁色满苍梧”也是借此场景写给日本晁衡的心境。因此,北从连岛零山,南到舜帝陵所在的凌州,这其间五十里范围都是古“零陵”区域。《帝王世纪》谓此:“舜崩于鸣条,殡以瓦棺,葬于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
   八是在连云港市云台山最北面的东端,是黄石嘴所在“吕端”山,山南隔涧之山叫“皇窝”山,涧下的海湾村也叫黄窝村。今人多不知山名的由来,但王继澄却说,相传舜帝死后,二妃常到此看海,迎风流泪,思念皇夫,故后人以皇娥、女英名山,呼为“女英山”和“皇娥山”,时间久了逐渐转成了吕端山和黄窝山,这里的黄字地名都是皇字转过来的。
   连云港市这些与舜帝有关的实地遗迹,在国内两个竞争舜帝陵的城市,即湖南永州和黄河拐角处的山西运城都是没有的,在山东诸城也没有。

共 514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舜帝,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对于儒家,又有特别的意义。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舜的传说也是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文中,作者集合相关史实,展示舜帝与连云港的关系。引经据典,罗列出数条舜葬连云港市古苍梧山的理由,并列出与其他陵墓不同之处,以充盈自身的观点。全文有依有据,条理清晰,对还原史实起着参考与借鉴作用,值得相关群体注重!【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5-09-29 19:27:35
  文字综合所有的史实与资料,表述舜葬连云港市古苍梧山的理由,全面详尽,表述恰切到位,有一定的信服力,值得相关部分参考借鉴!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苍梧之山        2017-04-18 22:21:13
  谢谢编辑点评
江山有我起波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