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往事如烟

精品 往事如烟


作者:平湖映秋月 布衣,470.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7发表时间:2015-09-30 06:20:18
摘要:生活是一首不经意的歌,不注意什么都没有,如一碗白开水。你去注意的时候大多都成了回忆,往事如烟……

一、混沌初开
   初来人世,朦朦胧胧,从有清晰的记忆起,照顾我生活的是婆婆。她有一张慈祥的脸,为人随和。上世纪一九六一.二年,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那阵,市井百姓,吃饭都已成了问题。我知道的,吃糠、吃白泥、吃一种从尿液里生成的东西,叫小球藻。
   我非常的幸运,这几样我一样都没吃过,只吃过对时饭,一天一顿。吃盐巴饭,酱油饭,泡菜饭。我得感激我婆婆。
   为什么没怎么饿肚子,是婆婆特别的有钱?
   不是,他靠一个远在贵阳的儿子按月寄钱来供养他,在那个年月不饿肚子有点说不过去,因此我得多绕一圈,说远一点。
   西门的王家巷4号,在一溜房屋的中间,我和婆婆居住在这里。往里走大约200米是一个粮食仓库,我们叫它‘万担仓’。尽管是小孩,我可从来没进去过。
   门口有栓着的大狼狗和看门的大人。
   每到收粮季节,整个王家巷就会热闹一阵子,那时汽车不多,主要是鸡公车,吱吱呀呀要响好几天。不断的往里面送粮。
   有些鸡公车大概是从远地方来的,为了省钱,车夫们不愿去饭馆,身上都带着从家里拿的饭团,因为要排队等收粮,就在我家门口的屋檐下,掏出来大口大口往嘴里塞。婆婆看不过意,就把他们召进屋来,就着他们的米,煮起大锅饭,碰着我在,就在灶前烧火。好歹是热汤热饭热菜,让这些车夫坐下来,像模像样的吃顿饭。这种情形有两,三年光景,婆婆不收他们的钱,碗也不需要他们洗,吃了饭就让他们走;于是,送粮的车夫们没什么好说的,就留下一些米给我们。也就那段时间,我居然有白米干饭吃。
   没有饿饭,就算家道可以,家道可以,就会有人来蹭饭吃。有个半百老头,我实在看不出和婆婆有什么渊源,人精瘦,个也矮;隔五叉七就会来一次,没有别的,就是来蹭饭吃。一来便坐在小方桌旁的矮椅上,架起二郎腿,靠桌侧的手放到桌面上,把中指和食指前端的两个关节屈起来在桌面上急速的敲打,声音十分悦耳。从他口里知道,他是川戏某个戏班的鼓师,据他介绍,乐师的过场,全靠鼓师的打点来掌控,原来鼓师是戏班的台柱子。小的时候随婆婆去听过川戏,一段开场锣鼓,确实十分好听,有板有眼。
   每次来,婆婆总是用二大碗给他下垒尖尖一碗面,且是干的,到吃完也不会有一滴汤浸在碗底,干巴巴的碗得立即拿去洗掉,隔一会儿便不好洗了。
   这种情形持续了一段时间,这个半百老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渺无音讯,但决不是饿死的。从老人口里知道,那已是他可以把生活的鼓点敲得有板有眼的时候了,‘三年自然灾害’一结束,从此再没看见这个半百老头。
   婆婆对这位鼓师没一点好感,只要他一出门,转过身来,一脸的厌恶。
   那个年代民风淳厚,像这么蹭饭吃的,毕竟很少,真正落难不得已求上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我似乎脑海里还有她的摸样,是长条脸,下巴左侧有一颗大大的黑痣,九分的端庄,头上和婆婆一样裹着黑巾。不过婆婆还比她多一条,是缠在脚上的,婆婆是小脚。
   她把孩子托付给婆婆以后就在也没出现过。那孩子挺孱弱,皮包骨,显得头挺大。
   婆婆细心照料这孩子,给他熬稀饭,和上白糖和一点猪油,那年月,这两样东西都是不太好找的。
   有时候,婆婆让我喂他,悄悄尝一口,甜蜜蜜的;我开始对这个小孩有了敌意,我能吃什么?泡菜饭,酱油饭,他吃的是加糖的饭。
   我把敌意付诸了行动,舀上满满一调羹稀饭往他嘴里灌,他嘴太小,吃不了那麽多,然后又把他嘴边的稀饭狠狠的刮到碗里。
   过了一段时间,一天下午放学回来,婆婆的眼睛红红的,手里捏了一张手帕,还在不停的搽眼泪。她难过得一天没吃饭,从邻居劝慰她的话中知道,这位小孩的母亲,已经死了。
   又隔了一段时间,我实在不能断定是清明还是七月半后的不几天,同样是下午放学回来,婆婆的眼睛更红了,怎么劝也止不住的流泪,那个婴孩也死了。
   她不住地责怪自已,说前几天就梦见他母亲来要她的孩子,她就应该给她烧点钱去,免得她来缠娃娃。她就这样反反复复的责怪自已。
   自此以后,屋里又恢复了我和婆婆的两人世界。
   婆婆是个大善人家,凡周围邻里纠纷,家庭不和,远远近近都找她来断公道,待离开时,像都得到公道了一样,高高兴兴,和和气气的走了。
   婆婆是谁?是我父亲解放前做学徒时师弟的母亲,解放后父母亲都在工作,没时间来管我,在我还没有记忆力的时候,就托给她照料了。
   说实话,那样的岁月,那样的生存环境,又是那样不沾一点血缘关系的托养,我确实遇到了大好人,尽管我从小身体一直比较瘦弱,但她给我的照料也只能是那样了。
   一九六四年婆婆的儿子打算结婚安家,把他的母亲接到贵阳去供养,只是在分手的那天去了城里照了一张和我们一家的合照,吃过饭,我们送她和她儿子登上了到贵阳的火车,从此再也没见过面。
   婆婆的儿子来过成都看我们,听他说一过去就怎么怎么的不好,给我们带来了一张他的全家福照片,婆婆抱着孙娃子,眼睛斜向一边,瘦了许多。
   婆婆的孙娃子长大了也和他父亲来过成都看我们,那时婆婆已经不在人世了。
   无以为报,我将终生铭记她对我的厚恩并一直心存感激。
   我曾想去贵阳看看她的坟在哪里,给她烧一柱香,现在有条件可以去了,但她一家早已没了联系,听父亲讲她儿子,儿子的爱人也都过世,他们的下辈来过一封信,以后就没有再联系。我能去了,可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二、誓不两立
   小学二年级,不知班上为何分成了两派,直到现在我也怀疑头霸王是个傀儡,他不好言,不好惹事,我一直以为我是和他要好的。在他那边,聚结了班上的大部份力量,另一边只有四个人,算是抱成一团的死党。唯独我的界限尚未分明。
   这天,左将军带了一帮人,算是保镖走到我跟前,他很瘦,叉着腰的手像两根干柴棒,又矮,带麻子的脸上凹嵌着一双小眼睛,更讨厌的是左将军经不起拳头却很善于仗势欺人,一个人他是不敢出门的,待前呼后拥时方耀武扬威的来到学校。因为这,我有些鄙视他,觉得根本不屑。他狡猾的问:“你跟我们耍还是跟他们耍?”
   “我跟他们耍!”左将军是乎有些失望,带着人走了。
   另一边的四个人,其中一个是分成两边的主要原因,起因大约是和左将军某一次玩耍时产生了过节。其它三个人是死跟着他走的。因为左将军这边势大,他们四个只好避开他们玩。他们的沉默和忍让让我渐渐倾向他们。
   我一跟他们耍,不知为什么左将军带领一伙人把目标首先对准了我,一天早上到校,此时尚早,学校人不多,左将军躬敬的请我进教室,我很奇怪,刚踏进一只脚,一眼望见门背后有两双脚,于是立刻退了出来。另一次进教室时头上砸下来扫帚,畚(四川话cuo)箕,纸篓,废纸等,不过没对我造成伤害。
   终于,左将军派了使者过来下战书,要我们下午放学后在校后院打一仗。问我们敢不敢和他们打,怎么打,最后议定打泥仗。
   学校后院连着一遍庄稼地,此时刚翻过土,过了庄稼地有一个土坡,上面住着一户人家。一座单坟孤零的依在土坡上面,比土坡还高出一截。我们占据了这个坟包。弹药堆在坟包后面,转身即可拿到。我们分定两个人送弹药,三个人打,泥仗就这样开始了。
   头霸王一边在地里四下散开,左将军是总指挥,一声令下,泥块像雨点般的飞来。我们奋力还击,毫不退让。
   泥块飞来太多,不断,我躲闪不及,头上中了一弹,而且这是干泥块打的,特别疼,我一下火了,手捏弹药,不再躲避,飞快的冲下了坟包,其它两个随后跟来,两个运弹药的也投入了战斗,趁他们一愣神之际,泥弹雨点般的飞过去。此时他们全军溃退,从庄稼地退回了校院。
   打得他们四下逃窜已不是问题了,此时班主任老师出现在面前,原来还早在我们冲下来之前,左将军已预感到顶不住,忙派人去告诉老师,前来解围。
   老师是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调来的姑娘,右边嘴角下来到下巴的中间,一颗又黑又大的痣感觉时常在跳动。胖胖的脸,圆圆的眼睛,长长的辫子,她总是微笑着。这回是真生气了,脸也涨得绯红:“谁叫你们在这里打架的?都回教室去!”
   回到教室,老师没有追问下去,批评了我们一通最后问我们该不该打架?“不该!”其实好多同学早就想和好了。我没吱声。“愿意和好的举手!”此时同学全都举起了手,只有我没举手,头上鼓起了一个包,此时还在痛。刚冲下山又被阻住,没还过手,好不愤恨,决然要横下心来干到底!
   此后班上两派消失了,谁也没来理我,渐渐似乎谁也没注意到我,好像班上没我这个人一样,还有我们的班主任由柯老师,自此以后,再也没看过我一眼,我感到心理上的一种害怕,离他们越来越远。一直到了四年级转学,都是孤孤单单的。
   转学以后,又经两载,我以渐渐有些淡忘了,某日旧邻前来相看,告诉我:“你以前的同学前来看你,他们不知道你已经搬家了,”我心里一热,忙问:“什么时候?”“都过去好久了。”“多少人?”“一大群。”一时我感到热血沸腾起来,同学,你们竟然还没忘掉我。我也不会忘掉你们的,连左将军在内,虽然姓名差不多都已记不得了,相貌也完全淡忘了,现在就是迎面而过怕也不认识了吧,但我仍然忘不了。
   忘不了那段往事,忘不了那段岁月,诚然,它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在岁月那头远远的向我招手。
  
   三、大管小
   弟弟到乡下去过一次,而我一次也没有没有去,刚一见面我们比起来他胖,我瘦,因为他回来时冬天都穿得很厚,因此还把我的瘦精细地藏了起来,但那尖尖的下巴,无论怎样也没法子掩盖。
   这回我们要一块儿去,而我还不知道乡下是什么样子。下了车是个小镇,乡下亲戚家离小镇还有三里远。弟弟在前面气昂昂地走着,好象到了他的天下一样,耀武扬威。还讥笑我找不到路,我顿时便有些恼怒。但当时他能找到路对我来说有些不信,暗暗恨气道:等你找不到路再说……因此没有发作。更使我对他大为不满的是一路上还有些放牛的,割兔草的,路边耍的小娃儿们,都对他打招呼:“小淘气又来啦?”“啊”!弟弟骄傲地答着,我却没有一个和我打招呼。他更得意了,真恨得我想立刻揍他。
   还不到亲戚家,远远的看见亲戚站在村口的竹林下,面前一片青青的稻田,沉甸甸的谷穗已在开始变黄。我和弟弟在这稻田之间的田埂上,一前一后,拢开田稻,步子变得轻快起来。竹林下还有许多人,站着的,坐着的,也有靠在门上直盯着我们看。有几个大人在交头接耳。待我们走近,有些便叫“稀客”。还有一个光着屁股,围着肚兜,在我的眼睛里他要小多了,只听他喊了一声:“小淘气”!待我掉转头时,他已飞快地跑进院落一家半掩的小门里。
   亲戚和我们同辈,只是幺房出老辈子,他们要比我们大许多,两个姐姐早已立户,一个哥哥跟着二姐生活尚未分家。
   还有一个大姐不知所云,后来才知道她早年病死。
   二姐年龄最大,处处显着老成,周到,很能持家。她边用围裙擦手边向我们走来,冲着弟弟道:“看看连二婶都不会叫了——他二婶,后面那个是小淘气他哥哥,第一次到乡下来,才是稀客呢!”并指着一个正往头顶刮针补卦子的女人说:“那是你三婶,早就念着你们来了!”嗓门特别大,像是说给三婶听的。
   那女人抬起眼皮:“稀客来了”随接又放了下去。
   “哎呀稀客稀客,大城市来的稀客,你六哥早就望你们来了,还特别留了小淘气喜欢吃的洋芋,小淘气的运气真好,正赶上吃新鲜包谷的时候,晚上到六嫂这儿来吃包谷——小淘气他哥哥也来!”
   “小淘气他哥哥也来”这使我心里有些不快,这些人都叫我弟弟而不叫我,就他值得叫么?我在心里哼了一声:“等着瞧吧”!
   刚踏进门,幺姐就端来一盆煮包谷,一股鲜香顿时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非常的鲜嫩。幺姐问:“喜不喜欢?”“喜欢”我回答,幺姐高兴起来:“尽你们两兄弟吃过够,锅里还有!”
   惟独这煮包谷使我心满意足,顿时忘了一路上的恼怒,横七八竖,急不择啃的吃起来。二姐指教道:“东西都不会吃,先竖着抠出一排,然后再一排一排低扒吃,又快又干净!”
   这一包是不行了,已被我啃得如瓦片残霜,乱七八糟的坚守在原来的地方,要肃清它们,得费许多功夫,我已决意不管它了,再扫尾的同时眼睛已经盯着盆里的下一个目标。
   “哥哥接着!”弟弟叫了一声,将吃剩的包谷心随手甩来,正着手背,顿时怒不可遏,抬脚翻下板凳,弟弟早已窜进西房,紧跟至西房,已逃到北房,待我冲到北房,弟弟早已从堂屋溜到供祖宗神龛的东屋从正门逃了出去,并站在院内中央高叫:“来啊,来啊,来啊!”等我追到院子,他已安然的从两房之间的夹道跑走,穿过竹林,隐没在院外的稻田里。
   我恨恨地转回身来,更使我怒气冲天的是好多比我大,比我小的都冲着我笑,里面大多都挂着鼻涕,一个穿黑褂露着肚皮的小孩跳着道:“没用没用!哥哥还追不着弟弟,没用没用!”

共 1255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从有记忆开始,依稀是清楚的记忆,有的人物却没了下文:精明和高度爱好自己职业的戏班子里那位打鼓的 、一对母子不幸的遭遇、大善人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短短开篇,人物活灵活现,悬念也给人以遐想,甚至会联想出读者自己的家事,“对号入座”。显出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第二小节里的左将军和“我”的故事,写出了那时节四川学校里的小孩子之间的斗气,西川是袍哥的发源地,学校就是这种风气,很有意思的回忆;三、四两段文字有很大的反差,贪玩、记仇的“我”,与班主任家和那位孩子同学的故事,折射出生活中对于孩童们的心性有多大潜在的影响,在第五段里,一句话“由此悟出了共鸣的染色效应。”似乎带出了一语双关。很不错的散文,生活气气浓厚,平实的带有点四川摆龙门阵的行文,给文章加色不少,往事如烟,一晃就是几十年,永远印在脑海里的,仍旧是不能磨灭的故事,值得纪念。【编辑:欣雨文萃】99887766 江山记者部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01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5-09-30 06:25:18
  总体效应不错,但是架构上还缺乏编织,几段之间时序上的颠倒,对文章的可读性有些影响。你的错别字不少,这么长的文章,发稿前还是仔细校对为好。一个“已”字,总写成“以”,让人不解的错法。好文章时改出来的啊!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1 楼        文友:平湖映秋月        2015-09-30 13:20:33
  这段文字是“后来的生活让我荒废了爱好,那些都不提了吧,哭是生活,笑是面对生活。不是说人生都有两面么?这个我知道,背是后面,脸向是前面,走不走都得朝前走,退?回得去吗?(做个鬼脸,不带这么解释的)”可以整体删除。
回复1 楼        文友:平湖映秋月        2015-09-30 15:02:38
  不好意思,下回改正,多看两遍。
2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5-09-30 17:08:05
  我在外边,晚上给删除这一段。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3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5-09-30 21:22:30
  如烟往事,展示浓郁的亲情。文字自然真实,连同精彩的按语、评论一并学习!问候朋友,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3 楼        文友:平湖映秋月        2015-09-30 22:42:40
  谢谢鼓励和关注,问好朋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