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诗词古韵 >> 【笔尖】旁观(诗歌)

编辑推荐 【笔尖】旁观(诗歌)


作者:悠蓝 布衣,2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5发表时间:2015-10-04 22:40:57

雾戏西湖珑月静,风划乌镇婉河恬。
   遥观西子游舟寂,近忆女阁待树繁。
   苏子堤前言誓愿,青石板上话情绵。
   景台数载瞻穷客,眷侣几人终宿缘。

共 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首“小题大做”的诗,在夜色迷蒙的西子湖畔,从朦胧月色开始,即点醒浪漫的意境。再到乌镇婉河上的风,这静中的恬淡不能不使人顿时进入于心若止水却如沐春风的境界之中。第一联虽是写景,却在起句和收句之首分别用了“雾戏”,“风划”,使得诗人描述的温馨的景致一下子动了起来,由静入动都在美景之中。真是达到了景如诗,诗似画的境界。其实文字虽未表达,却已经把读者带到了景色之外的,此时诗人心理所想的境界之中。什么境界呢?诗人第二联中,还是以景突破主题:“遥观西子游舟寂”上联中的“遥观”,即把诗人置身浪漫个美景之外了,只是一个观察者,一个“窗内看侨商风景的人”。许是旁观者看到的世界更为博大,以景蓄势达到了巅峰——诗人看到的就不仅仅是风景了,果然,下联进入主题“近忆女阁待树繁”,女阁,乌镇人家的女孩子住的地方。暗指闺中女。树繁,指女孩出生,家人就会在家中种一棵香樟树,人家看到树长大了就来提亲,树大之前不见任何人。诗文之妙,在于婉约,此句足见诗人隐喻用之之精妙。由景而达意境的写法运用的更是得心应手。那么诗人为什么“近忆女阁待树繁”呢?第三联即在前两联的蓄势和铺垫之下自然地进入主题:“苏子堤前言誓愿,青石板上话情绵。”原来诗人醉了,醉于景,也醉于情。可谓情一样的景,景一样的情,美景深情尽在“阁女”,“树繁”中了,人间天堂,美在极致。足见诗人意境不凡。正当读者也陶醉于景美清深之中,诗人的第四联却理性地把读者从天堂拉回了人间。“景台数载瞻穷客,眷侣几人终宿缘。”这是这首诗的点铁成金之句,上联诗人还是把自己置身纷扰之外,也使读者豁然开朗:哦,“阁女”就是诗人!冷眼看世界的这束目光原来来自“繁树”隐映之下的窗内:“景台数载瞻穷客”。下联之中在前文的渲染之中点出本诗主题:“眷侣几人终宿缘。”那么多:“苏子堤前言誓愿,青石板上话情绵。”之中,谁才是我的前世今生呢?谁才是我洗尽铅华,梦兮所归的“宿”和“缘”呢?一个娴静,轻灵,思想纯洁,理性女子呼之欲出。全诗可分三层,景,人,感悟与理性。而理性的感悟始终贯穿整篇诗作。西湖,乌镇,纯情的女子其实都是为了点金之句作铺垫,所以整篇诗主题明显,脉络清晰。此诗可贵之处就在于诗人对于诗词婉约之功的把握和语言的锤炼之功独到。更为可贵却在于主题思想用意颇深,浪漫中深藏理性,理性里不失浪漫,炽热中却思想深邃,富于哲理,巧妙地把人间和天堂融为一景。整篇诗作平仄工整,对仗整齐,有序。是为好诗,倾情推荐。感谢赐稿笔尖,期待更多佳作。【编辑:飞瀑流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悠蓝        2015-10-05 11:27:33
  有言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又有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笔尖两个月,这是师父第一次给我写编者按,这也是我写的第一首七律,我知道编者按的语言都是师父对我的鼓励,我也明白诗歌我才是刚入门,不过以后我会努力好好学,争取可以有一天当之无愧这赞美。可是不得不说,师父你的编者按写的真好!偶尔让我误以为自己真的写的这么好!真心谢谢这引导和鼓励,辛苦了,嘿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