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小米(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小米(散文)


作者:雨春 进士,114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5发表时间:2015-10-07 11:58:34
摘要: 中国人食用小米有着一个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小米就取代了黍在粮食中的主导地位。在几千年的农立国的中国,小米以其耐贫瘠、耐储藏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小米文化也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思想中,也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倾情泼墨的对象。记得唐李绅曾经写到:“春播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经》中更是不乏它的身影。

首先说明一下,我这里描写的不是什么小米手机,而是普普通通的谷物。小米,是我家乡对谷子的俗称。
   那是一个午后的休憩时光,偶然兴起的我,散步到了离单位不远的大运河边,去领略浪起浪涌中那百舸争流的情景。这段大运河是龙城市政府五年前重新改道开凿的,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分道扬镳于城西,绕龙城而行。新开不久的大运河,河水自然显得十分清澈,似一条温润的玉带飘舞在龙城的边缘,又似一条摇头摆尾的白色巨龙,由西向东地游去。
   陡峭的运河两岸,一律青石护坡,倒垂着四季常青的藤蔓,形成一种特有的古韵氛围,似连绵不断的画卷在打开,并四季涂抹着不同的色彩。岸上有着数十米的宽的绿化带,既有低矮的灌木花卉,也有高大的乔木树林,春绽桃李,夏开石榴,金桂、月桂花香三秋,就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季,也暗香浮动着腊梅的馨香,不仅美化着城市的外套,也迷醉着过往的船上人家。
   行走在这样的河边,恰似漫步在城市的公园之中,在悦目的同时,也给人一个爽心。不知什么原因,眼前有一棵巨大的香樟树枯死了,凋零了叶蝶,也枯瘦了枝桠,给曾经的四季都有的荫下布满了金色的阳光。也许是河道开挖时留下的黄土经过风化后,显得特别肥沃,不知时哪一年落下的那些种子,见到蓝天白云后,生根发芽,此时已经高达及膝,葳蕤着满眼青绿。出生农村的我,不用细看,就知道那是狗尾草的倩影。
   此时的狗尾草,已经抽穗扬花,好多已经成熟为金黄色,那飘曳的穗头恰似一根根摇晃着狗尾巴。童年留下的记忆,让我迅速地走了过去,随手拔了几根狗尾草的穗头,三花二绕,就编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狗模型,拿在手里不停地把玩着。
   也就在这个瞬间,脑海飘来自己因为编这种小狗模型,曾经被从来舍不得打我的父亲气愤地抽了二个耳光的情景。在我八岁那年,在田间劳作回家的一个哥哥,在路上拔了几根狗尾草的穗头,编了一个小狗模型,在中饭前给妹妹玩,眼馋的我也想玩,可妹妹就是不肯撒手。我一赌气,就跑到院前的小园田里,去采摘狗尾草的穗头,想让哥哥也给我编一个。
   当我一蹦一跳地从门外进屋时,哥哥当即傻眼了,原来我采来的根本不是什么狗尾草,而是父亲春天播种的小米的穗子,粗大,肥硕。气得父亲当场就给了我二个耳光:“让你不长记性,春天播种时,我就三番五次告诉过你,那是小米,不是草……”
   挨了父亲的巴掌后,父亲还再次带我去小米地去仔细辨认,小米的穗头不仅穗头大,粒子也大,而且,它的穗头有岔枝……从那一次以后,我总算彻底认识了小米。
   小米,俗称谷子,古称谡、粟等,颜色以黄色为多,另有白、红、黑、紫、绿等色彩。曾经的“春播一粒籽,秋收万株粱”的诗行,说的就是小米。如果不细心辨认,还真容易和肥大的狗尾草穗头混淆,无论是青绿时,还是是成熟为金黄时。一般来说,狗尾草的粒子小一些,穗头也瘦小一些。
   小米,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曾经是我们祖先的主要食粮,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并以它为主粮,在我国已经有八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我的家乡是沿海滩涂的低洼平原地区,土壤盐碱度很高,不要说阴天,地面会不断地冒出洁白的盐硝,就是晴天丽日的树荫下,地面上也会出现一些千奇百怪的图画。贫瘠的土壤当时只能够种植一些诸如高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其中,小米也是每年必种的植物。
   由于小米具有很强的耐酸碱的特性,在当时,虽然产量不算高,但却基本能够保持稳产,是我们家乡极佳的选择。小米的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春天。每年春姑娘唤醒桃红后,又舞出杏花朵朵开,无论布谷鸟是否来临,农人就开始耕田耘地,将经过一冬冻酥风化后的土地耙为平坦均匀的地块,再晒上几天后,才去播种小米。
   播种小米,是一种精细的活儿。不仅需要将地面仔细整平,撒下的种子还要仔细用细土覆盖,深了,苗出不来,浅了,种子又不是鸟儿吃掉,就是被雨水冲走。关于种植小米,还有一个奇怪的田间管理过程。小时候,我曾经看到家乡的人在种植小米后,当小米生长到二到五个叶片时,不去精心呵护,相反还要用粗大的木头磙子去碾压一二次,当时我也十分不解。后来人们告诉我,表面上看是在践踏禾苗,事实上是为了禾苗根系的强大和发达。
   种植小米的田间管理主要任务是除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的禾,就是指的是小米,就是诉说着为小米除草的艰辛。由于小米和狗尾草恰似孪生的兄弟,难以分辨,而狗尾草又偏偏喜欢与小米为伴。本来,小米除草是一件孩子都能够做的事情,就只能够让成年人去干。
   小米的叶子飘柔而优美,长长的,可达四十公分,似一把把青绿色的剑,拥有着主脉和次脉,有的边缘还有一些绒毛。倘若你在晨露或者烟雨中走过小米地,你就会有行走在缀满晶钻的地毯上,到处是色彩斑斓的光芒。
   小米一旦抽穗扬花,纤弱的茎秆就无法承受其独有的芬芳,更承受不了日渐饱满的成熟,先是向农人低眉,后是向农人低头,表达着它们的感恩之情。农人也喜欢它们那卑谦的姿态,喜欢它那感恩的形象,更喜欢它们为人们带来药食两用的谷物。同时,微风吹来,成熟的小米起伏成浪,灵性地舞动着特有的神韵。
   小米地的大美,不是春日的新绿,也不是夏日的青绿爽目,而是它的成熟季节,穗头金黄,叶子鹅黄,秸秆枯黄,虽然没有稻谷的金色波浪的雄浑,显得柔弱,但在晨辉和夕阳下,柔美满地。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给农人以底气,低头的小米穗头却给了农人带来了挺直的腰杆。小米越是丰收,农人的心田越踏实,飞扬在金色波浪上的笑声越响亮。
   收割小米与其它谷物有些不同,它一般是在它蜡黄并未完全成熟时,人们就挥舞着镰刀去收割了。不然,收早了,伤镰一把糠;倘若收晚了,又风吹落粒,还有鸟儿的啄食,必然减产。
   当银镰磨成弦月,在小米地中一番歌舞后,牛拉的大车在车把式那啪啪作响的空鞭声里,将收割后的小米运到社场。经过脱粒的小米,即使风扬干净,也是不能够直接用来烧饭煮粥,它必须经过一整套繁琐的加工过程,才能够成为食用的小米。
   在我老家的村子前,有一个特别宽大的青石板码头,无论河水枯、涨,数级台阶始终保持一头延伸在滚滚东去的河水里,另一头则通往岸边那个突兀在河岸上那个碾坊。虽然是一间茅顶土墙的简陋的地方,那里却曾经是歌声不绝、笑语不停的场所,因为那里曾经是人们一日三餐离不开的粮食加工的场所。无论是小麦、玉米,还是高粱,特别是小米,都要在碾坊去进行碾、磨。
   小米的加工,比较繁杂。首先要将它盛放在细密的箩筐里,拿到清澈的河水里去淘洗干净,沥去水分后,在拿到椿臼上去椿去壳子,然后再分离壳米,才拿到碾子上去碾压成为粉、粒,在簸箕、筛子、箩子等工具的一番处理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才是金灿灿的食用小米。
   小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谷物,富含维生素b2和胡萝卜素。加工好的小米,既可以用来烧粥,也可以做干饭来食用,还可以继续拿到磨上去磨成为面粉,去制作饼、糕一类食物。人们喜欢食用小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米有着一定的药理功效,《本草纲目》早有记录,就是谷糠也是喂养家禽的极佳的饲料。
   中国人食用小米有着一个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小米就取代了黍在粮食中的主导地位。在几千年的农立国的中国,小米以其耐贫瘠、耐储藏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小米文化也深深地烙在了中国人的思想中,也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倾情泼墨的对象。记得唐李绅曾经写到:“春播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经》中更是不乏它的身影。
   小米,普普通通的作物,却曾经一直是我们祖先的主粮,也在中国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老百姓的小米支援着人民子弟兵,更是一种军爱民、民拥军的精神体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残酷的敌人和优良的武器,小米加步枪,却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小米,具有耐储藏的特性,关于它,父亲还曾经给我讲了发生在我家庭的一个故事。我家祖祖辈辈是一个郎中世家,曾经是一个相对富有的家庭,拥有着千亩良田。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原时,听到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的风声后,我的祖父看着千担小米即将落入日寇之手,心急火焚,忧心忡忡的他不停地在自己书房里踱来踱去,还不断的唉声叹气。
   就在他莫衷一是时,老管家走了进来,就问道:“先生何事如此?”得知原委后,他附在祖父的耳朵边低声说道:“此事应该如此这般……”当即得到了祖父的首肯。
   第二天,老管家就请来一批醇厚的左邻右舍的人,拆掉了原有的砖石结构的磨房,开始捞河淤拌上黄土和小米去加工建筑土房。当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人索要粮食时,就是挖地三尺,也一无所获。
   后来,一支新四军部队北上鲁豫时,路过了我们村前,祖父得知他们缺少粮食时,主动地拆了那间磨房,让子弟兵们每人背上二块土坯继续前进。直到鲁西南时,炊事班的人告知军中断粮时,那位领头的营长才告之:“将战士们背来的土坯,放河水中一洗就可以吃了!”
   炊事班的人诱惑不解,直到在河水里看到金灿灿的小米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为了我们家庭的安全,那位营长连当时的战士也没有告诉:他们背的是小米。
   当今社会的现代人,倘若你注意,仍有一些人特别是女性,走过了繁华的生活,好多人重又宠爱食用小米。究其原因,是因为小米具有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还具有减轻皱纹、色斑以及色素沉积的作用,有着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共 37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现在一提“小米”,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手机。作者在这篇散文中介绍的却是“五谷”之一的粟,俗称“小米”。作者大运河畔信步,一路美景相伴。随手扯几根狗尾巴草,不由自主地三花二绕编出小狗模型,不禁想起儿时为编这样的小狗模型,错将小米当狗尾巴草挨父亲巴掌的的情形,从而引出小米。作者介绍了我国悠久的小米种植历史,耐碱的特性。接着介绍当地小米播种、生长、收割、加工的过程及耐储藏的特点,穿插了一段与小米储藏相关的家史。文章语言有张力,画面感强,在赏景的同时普及知识,读来如品佳酿!欣赏,推荐!【编辑:梧桐夜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梧桐夜语        2015-10-07 11:59:26
  受益匪浅,欣赏佳作!
2 楼        文友:梧桐夜语        2015-10-07 12:00:15
  感谢分享,祝写作愉快!
3 楼        文友:梧桐夜语        2015-10-07 12:01:09
  江山因你儿精彩,心灵有你显魅力!
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5-10-07 15:26:28
  拜读大作,灵动的语言,精彩的描写,将人带到了过去的岁月里。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5 楼        文友:木石语        2015-10-07 17:00:10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点缀心灵、溢美江山!
6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5-10-12 09:12:36
  很久没读你的文章了,祝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