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洗尽铅华始归真(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洗尽铅华始归真(散文)


作者:烟波放钓 进士,7151.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5发表时间:2015-10-07 19:25:00

一、洗尽铅华归正道
   焚起一炉檀香,在友的休闲山庄的小亭里,旁边是潺潺溪流,翠竹婆娑,秋虫啾啾,在这样的幽雅地方品茶聊天绝对是个好去处,就差一个弹古琴的淑女了。谈古论今,吃茶配话,话题显得特别随性,方在议论作家书画院的筹建,话题一转就转到在泡的茶水上来了。泉州人喜茶,饮茶话茶,三言两语就聊到铁观音上来。
   泉州安溪是名茶铁观音的产地,自古以来,茶便是与瓷器、丝绸等物通过海上丝路销售到世界各地的重要物品。有人说茶是一种生活茶是饮中贵族,具有浓香淡雅总相宜的品格,若是将茶与粥对比,便仿佛天地云尘之别。茶是一种饮品,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生活。作为产地,泉州人尤其喜欢茶,喜欢色、香、味俱佳的铁观音,这从泉州“吃茶配话”这句俗语便略见一斑。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论琴棋书画,还是柴米油盐,泉州人都离不开茶,离不开铁观音。“寒夜客来茶当酒”,来过泉州的外地人深有感触,泉州人只要一进门便开始烧水泡茶,这是待客之道,也是一种生活的讲究。
   我也一样,没有什么其他嗜好,唯有这茶一日不能离:
   “偏爱观音绝俗尘,世间何物比芳醇?
   头汤呷罢津津味,底蕴超然淡淡真。
   静夜得闲须品茗,清风无处不宜人。
   灯阑卧月听天籁,忽觉幽香沁满身。”
   别说是在中国,便是在福建,茶叶的品种也很多,有福州的茉莉花、武夷岩茶、漳州的八仙茶、南平的正山小种和龙须茶、宁德的白牡丹和雪芽、泉州安溪的铁观音等等,可谓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这么多种茶,便免不了品评,究竟哪种一茶叶是最好的呢?我想,每种的茶都有它的长短之处,确实难于评判。更多的是因为个人的喜好,就比如我,数十年来,尽管也喝过许多诸如大红袍、龙井、金骏眉等茶,但怎么喝也不过瘾,怎么喝都没铁观音有味道,对我个人而言,似乎除却观音不是茶!有人为铁观音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清香型铁观音恰如淑女般婉约、典雅。闻之,芬芳扑鼻;饮之,甘甜顺滑;品之,柔美细腻。”呷一口铁观音茶在嘴里,便有一股馥郁的芳香在唇齿之间流转,一种独特而又含蓄的韵味,随着茶水慢慢滑入舌喉间,回甘悠长,令人神清气爽,那挥之不去的绵长与甘醇,久久萦绕在心头,这就是铁观音特有的魅力。
   但是,前几年的一股浮躁之风将铁观音的市场刮得迷迷蒙蒙,看似红火的铁观音在许多幕后推手的炒作下价格越炒越高,让无数茶商、茶农在这场风暴中迷迷瞪瞪,不知天南地北,地里的、手里的茶叶一夜之间便成了灸手可热的聚宝盆。
   “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商人的天性就是“重利”,被鼓吹得出神入化的铁观音茶叶生意便成了“利重”的“神器”了,许许多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茶店在各地遍地开花,连锁店越开越多,大有一统茶市场天下之势;随着送礼行市的上升,茶价也变换着各种名目一路上扬,一斤铁观音,少则数百,高则数千、数万……如此天价,咱这普通小老百姓望而生畏,岂敢走进茶店半步!这对习惯粗茶淡饭生活的百姓而言,喝点儿有名气的茶便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但无奈何铁观音茶瘾根深蒂固,改不得,戒不掉,只得另辟它径,托亲问朋寻得几斤铁观音茶末,便奉如至宝,小心翼翼地装罐收藏,唯恐掉下一丁半点,岂不心疼得半死。
   仰望着不可及的铁观音茶价,只得给自己寻得一些安慰:茶利之重,历史上便是与盐、铁等物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的。据查资料得知,在大唐的贞元(785-805)年间,全国的茶叶税便有四十万贯之入,而到了两宋时期,全国的茶税收入最高时便已达到四百二十多万贯之多,成为仅次于盐税的财政支柱。试想想,大清宋朝若不是有如此之财,如何撑得了与大金之间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就是当时的“国家根本,仰给茶盐”!
   茶,从来就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尽管茶叶只能敬摆末座,却也不是可有可无之物。当然,那个时候的茶叶不过是粗加工而已,如何比得上当今精细的加工工艺,就如泉州安溪的铁观音茶,经过了一群“有识之士”一番金镶玉裹的文化包装后,其价值如何能不价值翻番?只可惜,在这股盲目炒作之风的泛滥之中,那些个怀揣黄金大梦的人就想将铁观音当作股票炒,把当这种安溪名茶当成古董卖,生生将铁观音的茶香给铜臭了!
   如今这样的高价,恐怕当年那个老茶农魏荫,也万万没有想到他发现并始植于安溪松岩的铁观音在他身后数百年竟如此之贵吧?如果,他老人家知道的话,不知道是做梦也会笑醒,还是为此虚高而忧心忡忡?或许,当年的大清乾隆帝若可预知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转进的铁观音在今日被炒作得如此不堪的话,都说圣明的乾隆爷还不知道会不会赐名?
   我不知道,谁也无法知道。但是,大家知道的是,这两年来那些遍地开花的高档铁观音茶叶店已在渐渐失宠,一些标榜“茶王”、“极品”的专卖店已经成了挂羊头卖狗肉,门面挂的是茶叶店,内里其实是麻将桌,几个麻友在那儿码得不亦乐乎!而一些不懂“转型”的茶叶店只得黯然“收盘”!忘了在哪儿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写得好:“茶不是酒,却能让芸芸众生沉迷其间,醺醺然,昏昏然,茫茫然;茶之过?人之过?钱之过?谁之过?”
   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反腐举措,仿佛一盆冰凉彻骨的水倾头而下,令那些被虚高了的铁观音行市从高烧中冷却下来,一步步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在狠刹“四风”的推动下,很多茶商不得不把眼光放在了一些中低档大众茶叶上,以往做高档茶叶的茶商也开始面对现实,走上平民化路线,不卖价格虚高茶,面向大众市场做起了“小”生意来。
   说起来,泉州安溪的茶文化,不是靠几个明星来代言,也是不是靠价格的虚高来烘托它的所谓“档次”,安溪的茶文化应该具有它不可替代的魅力,如安溪的茶歌,安溪茶的传说、民谣、谚语以及历代文人墨客也“志寄茶韵、笔唤乡情”的诗词歌赋,还有安溪的茶道等等,这些历代茶农代代相传下来的瑰宝,既充满神奇的色彩又具有现实的意义。说到安溪茶道,断不能不提提安溪茶艺导师李波韵,他“纯、雅、礼、和”的铁观音茶道精神理念将茶叶真正地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种档次非几个广告包装、几次茶王竞选可比,他把铁观音茶性的纯,茶艺的韵,茶艺的德,茶艺的道这些铁观音茶文化精髓融入到其中,让人在品尝过程中得到一种深具内涵的美的享受。茶作为人类灵魂的饮品,蕴含着人的精神文化现象,使人与自然的对话变为现实。现在,安溪茶艺已不再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而是涉及到茶学、美学、礼仪学等方面,包括茶艺环境、茶艺音乐、茶艺人才选拔等。茶业界将安溪茶道与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并称国际三大茶道。
   中国是世界茶之源,而在中国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安溪铁观音,在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早已经从“柴米油盐”的俗伍里脱颖而出,上位到“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行列,成了上流生活中的“七件雅事”之一,或成了文人墨客吟风弄月、诗赋联吟的雅具,或为高人雅士明心见性、参禅悟道而助力……在悠扬、典雅的古乐声中,身着典雅华丽服装的安溪茶艺小姐,以她们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向你展示沏泡乌龙茶的全过程,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行云流水、点水流香……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安溪铁观音,它的茶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比如茶艺,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安溪铁观音茶艺,从中便可以体味出茶道精神,一道茶从种植,生长,采摘,至制作,命名,再至观其形,听其声,闻其香,品其韵,而后斗茶、赛茶,进而感悟升华,早已超越了一般的物质形态,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传承。安溪铁观音的茶艺确确已经是一种典范,表达出铁观音那一种与众不同的、令人回味无穷的特殊“神韵”。
   好茶细品出真味,一遍浓,二遍香,三遍淡,每品一盏,都能够让人从中品尝到不一样的滋味。其实,何止是茶价虚高这一现象,人在一生中不也是这样,洗去沾染浮尘的茶,静下心来细细品尝,才领悟得出个中真味,就如那铅华洗尽后的铁观音!
   品茶悟道,宁静致远,思贤修德,一杯清茶,已让人从中品味出一种人生的真谛: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二、那一片火火的闽南红
   大红灯笼挂满青梅山,虽然游人如鲫,但沉浸在元宵节喜庆气氛里的古街区波澜不惊。天公作美,连着几天的细雨濛濛,太阳露出可爱的笑脸。多日春雨清洗滋润,街区显得清新洁净,树是那样郁郁葱葱,花是这么灿灿烂烂,但我最喜欢的竟是那一片“燃烧”的闽南红,这种红,带着温润的光泽;这种红,带着一种深邃的内涵。
   每每来到这里,引我瞩目的不是街区背后的豪华楼厦,牢牢吸引住我眼球的是栋栋古老的红砖古厝,一座接着一座的明清古厝,红的瓦、红的砖、红的墙……即便是老墙旧壁,都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美!
   五店市的景色幽美,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着迷。整个街区建筑依山而建,栋宇鳞次,浓荫翳如,掩映在翠绿如黛的青梅山,红墙绿树青草石,色彩鲜明,参差掩映风韵别致,让我顾不上喘口气就抓起相机,平心静气捕捉这古街区的魅力。屋脊上翘着高高的燕尾,泛着辉光的红瓦垂檐在阳光下闪烁着,每一块砖瓦仿佛都是一汪深深的红色潭水,不禁引着你我去揣摩它的深浅!“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古街区里连绵成片的红砖厝,形制与大泉州所有的红砖厝一样都是 “皇宫起”。
   生活在琳琅满目的缤纷色彩世界里,我尤其喜欢红色。或许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和富贵,是闽南人所崇尚的色彩,五店市的古厝大量用于砌墙,以及铺设室内地板的都是红砖,室内室外无处不透着红红的颜色,无比温馨。当然,这里的墙也并非都是清一色的红砖砌就,在整堵墙面中有规则地嵌入花岗岩石块,花岗岩和红砖块的完美结合,形成以红色为主调、红白相间的风格,这种有规则的石竖砖横构成的“出砖入石”画面既和谐又美观,形成了闽南古民居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出砖入石”主要用于大厝侧面的墙壁,让正面的红砖墙在红砖厝中始终保持主基调,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个性。
   透过每一块红砖,每一座古厝,历史深处的繁华,依然飘荡在弯弯曲曲的小巷,依稀可见。五店市是晋江历史文化、传统生活风俗的一个象征,这些不同风格的古建筑是晋江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那匹凝然而视的石马,站在街区的入口处,似乎还在等待着谁? 或许,正是它将“衣冠南渡”的蔡姓先民带进荒僻的青梅山,拓居开发而成今日的繁华青阳。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伴着蔡姓七世孙5人在青梅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直到后来成了一片繁华的街区。
   青梅山的建筑不仅仅有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大厝,也有中西合璧的洋楼等特色建筑,但不论是蔡氏宗祠、庄氏家庙,还是布政衙、朝北大厝,或是颇具西式的涴然别墅,除了红砖墙,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雕刻艺术。
   在这片古建筑群里,精美绝伦的木石雕工艺,处处点缀着古厝的窗楣门梁、台阶墙基。那大门叠斗连拱,以及或牡丹或凤凰的繁复雕饰;那门楣上,除了传统的八仙雕刻之外,还有身插羽翼的飞天;正厅横梁上的人物雕刻,栩栩如生;还有在中门上方、面临厅堂处雕刻的“百子闹元宵”,其图案场景逼眼,线条清晰,人物神态惟妙惟肖:有的雕“渔樵耕读”、“金钩垂鱼”……构图丰富,雕刻精巧,让人叹为观止。古厝里的石雕、木雕、泥塑,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均以各种几何形体为内容,有以动物来表示生趣的,也有以谐音字来表示吉祥如意的,比如用喜鹊、鹿、蜜蜂以及猴子来表示“喜禄封侯”,还有“喜事连(莲)年”、“鹿鹤同春”、“三羊开泰”、“五福(蝠)捧寿”、“喜鹊登梅”、“岁寒三友”等,还有以石榴象征多子,以桃子象征长寿,以牡丹代表富贵。石雕和砖雕组合而成,镶嵌在宽阔门框的上方。选择神话人物和动植物为雕刻对象,除了显示主人身分的作用外,也有驱魔避邪之功。有了红色背景衬托,弥添审美价值。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天井。民间建筑讲究风水,水乃财源,“四水归堂”,所以主人们自然是别出心裁地修建一方天井,既能采光又能积雨水,把雨水从屋顶上引下来,寓意将财富引进“聚宝盆”里,真个与天地自然融合。
   赏游于风格别异的古厝之间,神情是那么的怡然。与青梅山外的现代高楼相比,古街区里更多了一份宁静,层楼叠院与青山秀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信步于红色的世界里,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仿佛时光倒流……

共 49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烟波老师的这两篇随笔散文古香古色,淡雅清茗诗意融融。不仅发挥了现实的想象与真实交融的情景,还穿插各种关于茶文化和“闽南红”的诗词,历史,简介,地理,人文,风景,与处世之道,读完令人赞佩不已,眼界大开!此文叙述颇具高深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能从茶道中醒悟人情事故,能从游记中写出不同的风格,可见烟波老师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家!学习借鉴并欣赏!力推佳作!【雪落黄河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5-10-07 19:25:51
  问好烟波老师!欣赏您的佳作!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回复1 楼        文友:烟波放钓        2015-10-07 23:14:13
  谢谢黄河边老师的支持!
2 楼        文友:烟波放钓        2015-10-07 23:13:41
  谢谢雪落黄河边老师的辛苦编辑!辛苦了!问好!
一壶茶,一竿钓,一怀好心情
3 楼        文友:鹦鹉        2015-10-08 17:50:57
  品茶是中国人的一大爱好,饭后工作之余,泡上一壶茶,看着美的佳作!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从文字内容看,老师的文采,有较高的文学功底和人生阅历!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