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伴歌而行

精品 伴歌而行


作者:翔鹤掠雲 秀才,2042.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64发表时间:2015-10-09 13:04:13

少年时好唱歌,更爱听歌,特喜欢那些能打动自己,引起内心共鸣的乐曲旋律和歌曲。那时候正是“文革”时代,音乐很有特点,只要室外有大喇叭的地方,每天都轮番播放八个现代京剧“样板戏”选段,诸如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杨子荣的“穿林海”,李玉和的“浑身是胆雄赳赳”。这些戏段播放的时间久了,居民楼里的小孩子就都听熟悉了,有名气的段落,都能学着唱下来。闲来无事的晚上,我和一帮子小孩站在楼门前,扯着嗓子唱上一段。唱的虽不是字正腔圆,看着也颇有几分模样,唱到节奏平缓的地方就慢一些,唱到节奏激越强劲时,就快一些;有时唱到兴头,连手带脚一块比划,做着戏里的动作,那架势只差化了妆就能上舞台。唱的好听难听且不说,反正这一栋搂的人都得受着。
   糟糕的是,老歌曲被一股脑地禁唱了。可是小孩们一听到老歌曲,就觉得新鲜稀奇,很快就被它的旋律所打动,常常私下里传抄老歌曲,学着唱。在我家“禁歌”和“禁书”是同等重要的两件大事,被父亲绝对禁止的。对于我来说,这两件事却是非常快乐和值得追求的事情,隐约之中也有少年的逆反心理所表现出“抗争”的味道。
   喜欢音乐可不止我一个,同楼的孩子以及邻楼的孩子,没有不喜欢的。有的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比较高,受过音乐的熏陶,虽然他们在外面也是高喊着“打到封资修”的口号,但骨子里是具有艺术修养的音乐迷。要不,怎能在他们的里藏匿着大量的唱片和保存完好的唱片机呢?
   我家,向来是孩子们聚集的“大本营”。现在有事情做了,在父母上班后,同伴就将唱片机抱到我家,唱片是每天轮换着拿来的。将唱片机放在床上,四五个孩子围着它,惊喜地看着唱片在唱机中“沙,沙”地转过两圈后发出美妙的歌声。“冰山上的来客”、“拉兹之歌”、“四季歌”,还有数不清的前苏联歌曲以及西洋交响乐和古典乐曲,一首接着一首地响在孩子们的耳畔。
   唱片机像一个“魔盒”,在使劲地“唱”。男高音气贯丹田,唱的是荡气回肠,女高音高亢嘹亮,嗓音悦耳动听,男生小合唱的诙谐,童声稚气里的返璞归真,还有许多各种风格的民歌小调,令人如痴如醉。置身在音乐的海洋里,那种沉入到音乐旋律中的感觉就仿佛被融化了,成为这美妙音乐中的一部分。从来没有想象到,音乐有如此魔法般的吸引力。
   欢快的歌,像深林里的岩石上流淌过的山泉,叮咚地跳跃而过。气势恢宏的乐曲,管、弦、键盘乐器的奏鸣如同江河泻下,狂奔原野;又像天空中的电闪雷鸣,迸发出的激情,冲击着你的情绪,震撼你的心灵。妙曼的舞曲,宛如在皓月当空之下,随着清风徐来,飘然于清纯世界里;令俗世的尘嚣远遁,听罢不肯打破它的宁静。还有那细声慢语,婉转轻柔的江南小调,仿佛隐隐之中展现了曲径通幽的江南孤寺或是烟雨朦胧中的苏堤垂柳;那甜美的歌声,仿佛能看到雨巷隐影和断桥徘徊中丽人,展现着优美的身姿,温柔似水,款款而来……
   孩子们听得呆住了。这哪里是“黄色歌曲”,简直就是“天籁之音”!真正的征服,是音乐艺术在心灵上的不可抗拒的征服。到此,这些孩子已经将心灵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一段时间里,听唱片机着迷到了如醉如痴的状态。许多老电影歌曲,我就是在那时候听到的。家长们没想到,在他们正忙着应付文革政治运动或许正在挥臂高呼“砸烂四旧”和“扫除封资修”的时候,孩子们却在家里,关紧门窗,俨然摆出一副大人的姿态,像模像样地指点着手中的唱片,相互议论着,大家为先放哪一张唱片,在争吵不休呢!
   上中学以后,校园里是严禁文革前的小说等文学书籍和老歌曲的。不幸的是,我最喜爱的就是看书和歌曲。我在班里偷偷地唱那些老歌,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小路”、“红莓花儿开”、“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五十年代流行的前苏联歌曲几乎都会唱,并且以能唱好像“三套车”、“三楂树”这些别的同学未听过的歌曲为荣。那些“敖包相会”、“四季歌”以及当时流行的鲜族歌曲更是唱得滚瓜烂熟的。
   喜欢歌曲自然就喜欢上了乐器,尤其是吉它。第一次听到这种弦乐器动听的声音是在一个夏日夜晚,在同学家的楼前,一个比我年龄大许多的青年人坐在那里,脸和琴在黑暗中看不清楚,唯独那把优美的吉它在他熟练的指法中,或是轻拨慢挑,或是潇洒地挥手和弦,发出金属丝弦的那种清脆、委婉的琴声。青年人唱起了印度尼西亚民歌:
   “宝贝——,爸爸正过着动荡的生活……”
   一声低缓悠长略带忧伤情感的歌声,在吉它的伴奏下悠然响起,立刻使人的心都醉了。我坐在他的身旁,静静地聆听,一动不动,仿佛内心的魂灵被这歌声摄取。青年犹自在低吟浅唱,琴声在他的歌里就像山泉之水,叮咚而去。此刻,夜月下的静谧,拨动心弦的琴声,还有那带有磁性嗓音的动情歌唱,我已是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了。
   青年弹奏的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的旋律,在我脑海中可谓是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要想拥有一把吉它的念头渐自升起,架不住百般地向母亲唠叨这件事儿,母亲终于同意可以给我买一把吉它琴。在我欢天喜地等过一些日子,终于有一天,母亲告诉我,她的同事告诫她,“吉它,是坏孩子们玩的乐器,可不能要的!”听罢,我失望得就像眼看登上高山之巅而突然间跌落,狠狠地跌落在谷底了!
   虽然不能如愿以偿地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乐器,但是热爱音乐是从未改变的。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即便是中学毕业成为知青,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上,或是在冀中平原的农家小屋里,我随身携带的那台老式的半导体收音机和我的那一箱书籍成了我朝夕相伴的最宝贵的东西。
   直到有一天我参军入伍,一列闷罐子火车走走停停地开了五天六夜,在吐鲁番停下,再换上卡车,翻越那座当年唐僧师徒走过的火焰山,将我拉到了天山脚下。面对戈壁大漠,传来晨曦中的军号声,看着部队集合时紧张的情形,听着战士扯着粗犷的嗓门,唱着整齐而又充满力量的歌曲,此起彼伏的歌声,算不上有什么乐感,但是足以令人震撼。自此,军营歌曲是每日必唱,如此三年,这期间对歌曲的意义和唱歌的体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刚到部队就指挥新兵连唱歌,颇有驾熟就轻之感。看着别的连队的指挥者,虽然也是充满激情,但是动作简单,自己信心大增。在我的指挥下,歌曲的节拍速度是被严格控制的。尤其整个歌曲的调子,必须在“起头”的时候就被准确把握。用手势加上肢体语言的配合,动作准确,干脆利落。将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要使全连唱出饱满的斗志和高昂的精神。听着全连的战士发出嘹亮的歌声,那歌声发出了一种气势,听着令人鼓舞。这时,自己内心会感到一种快意和满足。有时也会用两声部或者三声部的唱法,让连队的各个排处在相互比试嗓子的竞争状态,自己也非常得意采用这种多步指挥时的掌控能力。在自信的挥手之间,刚劲有力但绝不僵硬死板,我追求自己的特点,尽量做到干练潇洒,别具风度。
   沉浸于充满激情的指挥,着实露脸,哪想到各个连队都在瞪着眼睛挑新兵呢?于是被分到了一个战斗作风严格、军事训练艰苦的连队——防化连。这可是被命名为“学硬骨头六连先进连队”。在那里,歌是要去指挥唱,但是以后的日子可不是像指挥唱歌那样轻松了。
   参加连里第一次训练,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全连列队,一阵歌声之后,连长宣布训练科目。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我人生头一遭的体会。全连战士身着防毒衣,头戴防毒面具,进行五公里越野训练。
   夏季里,一片望不到边际的黄色戈壁滩上,骄阳似火,气温在四十度以上,地表面烫得像被火烤的铁锅一样。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黄色和遍地大石头以及升腾在眼前的一片炎炎的蒸气,除此之外,绝无人迹,确切地说,没有敢在这样恶劣环境中游走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就是身着单衣军服,都承受不了,更不要说那一身与外界隔绝的胶质防毒衣和通过滤毒罐进行呼吸的防毒面具的全身披挂了。跑上不远,就能感觉到自己已是浑身湿漉漉的,额头上的汗在不住地滴落,流过面颊、嘴角,味道发涩。最难让人忍受的是呼吸困难,氧气不够,喘不上气来。只能是咬牙坚持着,心里知道,得紧跟着老兵跑完全程,决不能掉队。跑回营房,留守在宿舍的老兵早已将新兵的铺盖卷了起来,裸露着光秃秃的床板。老兵心里清楚,这一趟跑下来,得放倒几个新兵。摘下防毒面具,呼吸到空气,真是感觉到平常毫不在乎的空气是那样的宝贵。脱下那一身胶衣,倒出的汗水如同打开自来水的龙头,带着哗哗地声音,足足倒出了大半脸盆。还没容说出一句话,就感到脑袋一阵迷糊,眼前一黑,一头栽在木板床上,昏厥过去……
   窗外传来老兵的歌声,粗犷豪迈,吼得震天地响。他们富有经验,在如此高强度训练之后,居然还能唱出歌来。听着他们的歌声,就感到有种激励人的东西在感染着你,在心中激起了一股子亢奋的情绪,你会感到这军营,是热血男儿进行千锤百炼铁砧子和烈火成刚的大熔炉,这种军中之歌就是战士们英雄豪气的迸发。听到这雄壮的歌声,倒在床板上的新兵都会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又回到自己的队列之中了。军中的歌曲简直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战士的意志坚如铁,硬如钢。可以看得出,具有如此精神面貌和如此高昂斗志战士,由他们组成的军队绝对是是坚不可摧,战场上一定是无往不胜!
   我所在的这支连队,是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模范连队。素以作风强悍,执行命名坚决而闻名军里。从此我在这个熔炉里锻炼,每天训练,每天唱歌,两者融在一起,歌声都带着一种豪气,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体现顽强作风和激昂斗志的场合可不仅仅是在训练场上。在每一次的部队集会时,我们这个“标杆连”都得应对来自其他兄弟连的“拉歌”。那叫板的阵势,真是一场短兵相接。和兄弟连在会场上用歌“掐架”,还真得认真对待。
   部队集会前的一段时间里,就是一场各个连队间的歌曲擂台赛。你看吧,当会场上坐满黑压压的一片战士之后,那歌声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波未落,另一波涌起,此起彼伏,彼伏此起,那种激烈的气氛如山涛海啸,将整个会场搅动得沸腾起来。这还不算是最激烈的场面,紧接着,相邻的俩连队开始“拉歌”,每个连都会有一个大嗓门的战士在带头喊着,“某某连,来一个!某某连,来一个!”接着双方的连队高声唱着军营歌曲,以作迎战。这时,可谓战云密布,风云迭起。
   最先受到挑战的,大多是我们连。先进连队是众矢之的,你就认真应战好了。好在平时连里会经常学些新歌,歌曲有的是可唱。可俗话说,“好虎架不住群狼”,若是多个连队轮番进攻或是一起挑战,那还真是有点麻烦。遇到这种“战况”,一面是要积极应战,但是万不可四面出击,若是和谁都“掐”一场,会陷入四面楚歌之地。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沉住气,静观其变。很快,形势就会变化,“拉歌”之战,十有八九会从相邻的两个连队之间再燃“战火”。接着,拉歌不再是毗邻的两支连队,挑战可能来自相隔甚远的两个连队,东头的和西端的对上了,南面的和北面的较上了劲,于是整个会场上,挑战”和“迎战”成了“混战”,歌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每个连队都在全力以赴地高唱,或者说在高声喊着歌,这时会场上“拉歌”达到了高潮,歌声震耳欲聋,直上九霄。
   此刻,坐在主席台上的首长们会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部队,相互开心评点着,评价着,从他们满意的表情中能够看出,首长要的就是这种高涨的士气,嗷嗷叫得像一只只老虎的战士,就能从一个侧面看出队伍的战斗力的强盛,才能显示出军人的精神面貌。
   我们连当仁不让地是“拉歌”场上气势最盛的连队,被命名为“学硬骨头六连先进连队的称号”可不是徒有虚名的。标杆连可不止是实战和训练上有骄人战绩,各方面都得是胜人一筹的。但是,每在集会时要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兄弟连队的“拉歌”挑战,也实在是疲于奔命。总是处在众矢之的的局面,得想个法子破解才是。“以柔克刚”这个战术性的概念,不知什么时候在我们连产生了。
   军营歌曲都是节奏快,激昂高亢,铿锵有力的唱法。那时经常唱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打靶归来”、“学习雷锋”、“我是一个兵”、“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和“大刀进行曲”之类的。若是抒情一点的就是“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红星照我去战斗”,这样的歌,多在对抗性不是特别强的情况下或是连队在自己的营房里,气氛比较轻松的时候选用。
   不知哪一天,我们连开始学新歌了。这一回学唱的歌,简直把全连的战士笑翻了。歌名叫做“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是电影“南海风云”里的插曲。当年海政歌舞团的卞小贞和吕文科,一曲明亮而又充满深情的高歌,打破了歌坛十年之久的沉闷,令人惊喜而又振奋。他们唱得是深情、抒情、激情,听着悠远绵长,洋洋洒洒,令人心动不已。这首歌唱起来有个特点,就是在每一句歌词最后一个字的尾音上节拍拉得比较长;在一些关键词的旋律上,加上“啊”的长音,节拍用得更长;而且这个“啊”的发声在委婉之中又有高低不同的各种变化。这样处理,歌曲的抒情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在经历文革动乱之后,乍一听到这样的唱法,对喜爱音乐的人,真是久旱逢雨,听起来过瘾。但是在军人集会上来唱这首歌,有些一反常态,会是怎样的情景,谁也想象不到。

共 641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开篇,以少年就喜欢听歌唱歌,围绕着歌曲,展开了生活中与歌相伴的生活话题。文革时期偷着和小伙伴在家偷听偷学被禁之歌;上中学时由喜欢听歌又喜欢上了乐器,为自己的爱好与生活增添了色彩。下乡的时候,到了大草原,还是带着半导体听歌,学歌;后来到了部队,更有了施展爱好的机会,各连队进行歌曲比赛,欢快而激动的场面令读者的心情也跟着紧张着,激动着,热烈着,仿佛自己也是连队里的一员。作者的生活伴着歌声前行,生活如歌,明天定会更好。一个歌字,听着不同的歌,表现出了不同年代的时代背景,写出了不同年代生活的概况。描写细腻,文笔流畅,笔调昂扬,文意向上,寓意深远。实属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01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0-09 15:33:01
  特别喜欢这篇文章,读着的时候,心情特爽,从头到尾的语调就像在听一首歌,一首优美的乐曲,真是伴着歌声读完这篇文章的。作者美好如歌的心态也令风赞赏。希望还能编辑到您的大作,期待中祝您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1 楼        文友:翔鹤掠雲        2015-10-09 17:05:12
  感谢风的辛苦编辑。祝文琪!
2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0-09 15:36:10
  哇,老师是系统编辑呀,方才点击了您的名字才知道,风惭愧,有眼不识泰山呢,风水平有限,编辑的可能不到位,以后还请老师多指教为盼。再次祝老师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2 楼        文友:翔鹤掠雲        2015-10-09 17:04:06
  诚挚感谢风的编辑,我还须努力改进自己,向你致意并祝工作快乐,顺利!
3 楼        文友:竹儿        2015-10-10 18:34:47
  大哥的这篇文引起我的思绪,我也很喜欢早先的俄罗斯歌曲,最喜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套车》等,虽然那时小,也是常跟着音乐瞎哼。大哥说的唱片机,我也有印象,有一个针,触到唱片上,发出声音。我记得家里是有留声机,父亲常用来听戏。记得父亲还在闲着没事时,跟着唱,《铡美案》,《苏三起解》,《四郎探母》都是父亲常唱的。大哥说的部队拉歌,我在熟悉不过了,每年八一,全军营,歌声飘过,整个军营,都是嘹亮的军歌,真带劲。
   音乐是一种奇迹,梳理心灵,开阔灵魂,歌声,也陪伴我们走过向前的时代,时光不老,歌声唱响,唯有心存希望,明天又怎能不美好!
   问好大哥,秋安!
以文艺的情怀,书写安静的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翔鹤掠雲        2015-10-10 19:01:40
  竹儿所评极好。有过经历,自然就有了这份感受。你说的 “唯有心存希望,明天又怎能不美好!”这句话令我感动和敬佩。祝愿你早日康复,希望能并肩遨游“江山”,看你写下美好的文章。衷心祝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