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笔尖】古村盛乡情,老屋系亲人(散文)

编辑推荐 【笔尖】古村盛乡情,老屋系亲人(散文)


作者:悠蓝 布衣,2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5发表时间:2015-10-10 21:35:13


   寒露前的秋风似凉若无,拂面而走更多是清爽之感。秋收时节的村庄中人烟三两,看得见的也是体迈晒太阳的老人和童稚顽皮的孩子。午后村子里弥漫着懒散的羊粪味道,一户人家门口两只成年猪一黑一白朝着相反的方向睡着,似乎吵架了。一只闲散的公鸡在另一人家门前啄食,悠悠晃晃,完全没有时间概念。干涸的小河边上伫立着一座残破的土房子,围墙已塌,土坯隐现,窗棂残存,房梁上的柱子却屹立不倒。面容已改,饱经风霜,可它用它不屈的傲骨支撑着老屋,讲述记录着这里发生过的故事,它就是记录我出生但未见证我成长的老房子。
   ——题记
   【空想也怡乐】
   不知从何时起脑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念头,我想陪着爸爸去一趟我出生的小村,让他给我讲讲以前的故事,因为我三岁就离开了那片土地,我缺失了所有农村孩子有的泥土记忆,我叫不出农具的名称,猜不出未成熟的庄稼为何物,我不明白为什么村民离家都不用锁头锁门而只用细绳捆绑,我不懂太多,所以上学时候经常被同学嘲笑,说我没有生活常识,是的,我的童年多是和洋娃娃度过的。这个念头的产生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我想更多知道爸爸妈妈之前的故事,知道那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真实生活,知道哥哥们儿时玩闹的情形,我想知道的太多,但又都是我没有机会亲身经历的。于是我和哥哥唠叨过一次,不想他真的记住了。
   国庆间的一天,二哥兴匆匆地打电话让我收拾一下带我回小村。爸爸走不动便不愿跟着我们走,但是他比我还兴奋,“去吧,去吧,回来写个小文章。”“啊?去一趟就为了文章吗?”“那有什么,别人不看我肯定会看看的。”“好吧,想看什么我给你拍照。”“你玩你的,你想看什么看什么,玩的开心就好。”“用不用给谁买礼物?”“不用,让你哥带着烟,去谁家给根烟就行。”
   我燕子一样地滑出去,喊着:“我要返乡了。”
   【近触乡情柔】
   车里坐着二哥和他的小学同学们,沿路嘻哈的说着他们的童年趣事,总喜欢去某个同学家,因为站在人家的房子上可以看到偷看到隔壁家的女同学;如何夜深了去别人家的园子里偷萝卜;为了练习吹口哨喝掉一缸水……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这些我不曾经历的活泼事情,一边盯着窗外,沿路不再油绿的草坡上到处安装着风力发电设备,悠蓝的天际,黄绿间或的草坡,湛白旋动的风车,我想此景堪比风车之国的荷兰了。现代化的视觉感受还不只是这些,沿路经过的村庄,房子建造的整齐划一,村前的道路宽阔平坦,再无对村庄传统的想法,相隔村落不同的只是颜色,红瓦黄屋,青瓦白墙,悦目的色彩搭配,舒心的感觉。
   一个小时左右后我被告知老家的村子到了,这里的房子还没有被政府推倒重建,还能味道往昔的味道,我很庆幸。车子停在几个老人的边上,这里的一切对我都是新奇的,这里的人们没有认识我的,我也不认识任何人,但是我知道这里的人们都认识我的父母,便觉得踏实亲切。二哥三言两语介绍,老人们便认识了我们,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持着农村人特有的黝黑肤色,憨憨地笑着,说话声音低若蚊丝,笑呵呵地拉着我说:“我是你舅舅,跟我回家去,去一趟以后回来就认识路了。”我跟哥哥不明所以,但舅舅自然是舅舅便跟着走,老人告诉我,“当年你出生没人照看,我还给你妈妈找人来着”,哦?还有此渊源。
   走进老人的院落前,大门依旧是一根细绳,询问后我才终于明白系绳只是为了防牲畜而非防人,这里的人不需要防。这就是传说中的乡情吧。老人家极其简陋,家中没有过多的陈设,只有一台老旧的彩色电视机,那电视机会不会发出响声我也很是怀疑,如此清贫简单多少让我有些动容,不知老人空余时间都用什么消遣。
   老人抽着哥哥递上的烟,说家里没有什么稀罕的东西,只有西红柿和萝卜,问我们要不要吃,那份诚恳让人感动,只是多日离家,爸妈给准备的好吃的太多,连吃几日如何还有肚腹承载这些,便婉言拒绝了。见我们推脱也不计较,也不张罗,悠悠的接着说他的生活,并询问我父母的情况。我这才明白,老人成群的羊都卖了,但是还剩下四五只,每日去放放这几只羊,全当锻炼身体了,说起时颇为自己的身体自豪,当说起孙子考上大学老人又乐了一阵。看看老人,年近八十还可以下地干活,还可以上山放羊,突然就让我想到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这农村的老头老太太一辈子生活贫苦,无所谓精神世界,但是年老后仍然体格健朗,加之儿孙出息,这何尝不是最简单的幸福,他们比贾母这样的老寿星的福分是不是也多。如今的我天天追寻着那无谓的精神充足,会不会待老时也有这般健康的身体,有这样简单的幸福满足指数,我不得而知。
   从这位舅舅家出来又遇到曾经和妈妈有说不完话的婶婶家,婶婶家的院落明显比舅舅家干净宽敞,一排整齐的房子有五六间,明亮阔大的玻璃窗户,延伸舒展的大院子,让人有种自由的舒适感,与百十平米的楼房感觉是不同的。屋子里一个大火炕铺展着占了半个屋子,烧炕火的炉台上放着一个烧裂的锅,暖意从锅间传递出来,这叫“烧干锅”,有炕的人家才能享受到这份差别于暖气的生命享受,因为这暖意是真实可触碰的,就如同门口的泥土味道也是可以亲身触到的,不虚无,只真实。婶婶家还有液晶电视、冰箱,墙上贴着现任国家领导人的画纸,脸盆架放在窗边还能闻到肥皂的味道,仿佛和洗手间中闷中带香的味道不同。吃着婶婶切的西瓜,我又开始想入非非,如果有一日我不再需要为生活费奔劳,回到这样的小村,修缮干净,拉根网线,是不是出可闻自然空气,进也能不离乱世新闻,妙哉美哉。婶婶说,只是这里的食品单一,常年只有白菜土豆,哦,那就每周开车去城里买很多吃的再回来,反正只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想想归想想,西瓜吃完了也该走了。
   二哥把我领到村头的一座小房子前说,这就是咱们家了。别家的房子都是整齐的院落,不论大小都用围墙围上,可这房子却没有任何围墙的痕迹,孤零零的坐落于此。屋前不高的杂草遍地生长,它们俨然知道这里无人居住从而肆无忌惮,不过有它们陪伴老屋索性不孤寂。老屋是一概土质,已经四十余岁,是父母结婚时父亲建造的婚房,一砖一柱都是他和乡人们的辛劳。它的土质墙皮已经斑驳,露出了土培砖,木质的窗框依旧存在只是玻璃窗已经无痕。屋梁的根根梁柱笔直的排列着,清楚的可以看到它们的筋骨。这里承载着父母多少共同的记忆,从新婚夫妻到初为人父人母,再到三个孩子依次出生,那盘陈旧的老炕拥抱了一个又一个孩子。这里又记录了大哥二哥从幼稚孩童长至青春少年的无数过往。
   这个屋子是二十多年前卖给二哥的一位同学家,这个同学刚好同行,只是他家也久日不住,所以荒废。我兴高采烈的跟哥哥谋划如果哪日可以回来,可以如何安排生活,哥哥转头便问:“把这房子再卖给我们吧,我给她通上自来水,拉了网线,看她哪日回来住。”“说什么卖不卖呢,想住就拿回去吧。”这一玩笑话就此而过,我本以为它也如这秋风,刮过即无。大家都等着,我简单排了照片就告别了这个老屋,其实我对它没有任何记忆,但为什么有种浓的化不开的情感,我想不明白。
   一只公鸡在村边人家门口啄食,走走看看,看着我离开。
   【情感各不同】
   秋日的夜渐长,回到家天色已黑。我不停的叽叽喳喳说所见所闻,爸妈爬到电脑前看我拍的照片,果真拍少了,不够看,看不够,我抱怨爸妈明明说无所谓拍什么的,这时又问东问西看不够。一边我又自责,为什么就不明白他们的心呢,离开那里几十年,爸妈不说要看哪里也只是因为一时想不到究竟希望看到哪里,因为哪里都是满满的记忆。我将照片给大哥发去,大哥追着让我再发一些,可惜再没有了。一座老屋,一家五口人,拥有不同的情感寄托,他们都是真真切切的记忆,对我多是新鲜好玩。
   爸爸指着老屋的照片说,我可以给你说出哪根柱子是哪个人帮忙按上的,这土坯砖是那时候河畔的淤泥,人们用方锹扎出的块,铲平后不待其晾干就垒上房子,这土培里杂或着无数草根,丝丝麻麻牵扯不开,比人造土培填入的麻絮还要坚韧,所以至今坚固。我点点头,想起前不久我养的绿萝,本来我是从一株大的绿萝枝叶上剪下几枝插入水中的,它们当时各自独立,而如今,小小的水缸中它们的根系缠绕,早已不分你我,如果硬生生分离,我想它们是不是就不能存活了,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吧。转念再想,这缠绕也就如同人们的情感,一家人几十年相互缠绕摩擦,任由其伸展不去禁锢,自然如今也成为这死结,解不开绕不断,所以许多话不必说出,但一切相互都明白,犹如老屋安稳的坐落静静的观看日出夕照。
   妈妈指着老屋旁边塌落的土培说,这是咱家当年的羊圈,那里曾养着鸡,原来我家也曾是有过百只鸡的“大户”,我睁大眼睛夸张地叫,妈妈喜滋滋地笑。这里的一切她更可以如数家珍,每一个位置都留存着她劳作的记忆,她可以说出哪年哪月在哪个角落她的哪个孩子被磕了一下,她可以细说出哪年哪月她有多少只鸡,因为这些一寸寸的把她从少女磨成中年妇人,直至离开。
   他两对于这里的记忆是不同的,他们对于这里的情感是不同的,但是你衡量不出他们谁的情更重。
   我乐呵地说着自己在村里畅想未来“归园田居”的生活,不想爸妈满口同意,皆跃跃欲试,想着是不是真的要把它买下来,我的这个“玩笑”居然被认真的放在台面上商量起来,爸妈皆说只买不建,买下来放着,重新建了也没有人回去住,你们三个谁现在也不可能回去,如果有一天谁有兴趣要回去再说。远方的大哥听到要买老房子,只说:“买吧,钱我出。”这里又住着他多少的童年记忆呢。
   事情被交给二哥安排,此事暂告断落。过后,爸爸突然说:“一个老房子,没有人会去住,但全家人都想买。五口人都愿意出钱,而且人人都不要占为己有。”说话间他没有过多表情,但我知道他很欣慰。我想这也是老屋存在的真正意义吧,它柔和着一家人的心,它傲然的“站着”,傲然的“看着”。
   爸爸希望用我的眼睛看看老屋,我拍照了;爸爸希望用我的文字记录一些老屋,我写了。
  
   2015年10月9日记
  

共 40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盛满乡情的叙述性散文。本文的诞生源自于作者心中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很久以前就在作者心里扎下了根,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个念头愈加清晰:“想陪爸爸回一趟我出生的小村”。促使“我”迫切回乡的原因是:三岁就离开小村,所以不明白“未成熟的庄稼为何物”,“不明白村民离家都只用细绳而不用锁头锁门”,“想知道爸妈之前的故事”,“想知道那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好奇促使着我的愿望更加强烈,带着强烈的好奇和新鲜,“我”如愿以偿的走进了一直好奇着的那个小村。小村的一切都让“我”的好奇找到了依托:“红绳系门是为了防畜生而非防人”。这个答案让“我”动容,但是更让“我”动容的是这里民风淳朴,生活简单,人们的幸福指数却令人艳羡。年迈的老人生活清贫食品单一却体格健朗精神安逸,丝毫未被清贫所扰而让精神受困。“二婶”家里清新干净的氛围更是激起“我”心中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继而引发出买回老屋的构想,岂知在“我”想来纯属玩笑的奇想竟被家人提上了家事日程,全家人都愿意出钱却人人都未想着占有,它虽然是一座废弃了的房子,却依然连接着每个家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恋乡情结,引发出老屋虽破,却承载着每个人的情感依托。全文脉络,层次分明,从题记到小段落的独立成篇,使文章的叙述线索一目了然。好文共赏,推荐阅读。感谢赐稿笔尖,期待更多佳作。【编辑:飞瀑流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飞在天        2015-10-10 23:56:29
  思乡,回乡。乡情,乡恋!很用心用情的一篇回乡佳作!引起我对对老家的思念了。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悠蓝        2015-10-11 10:41:22
  总觉得一篇文章能引来共鸣就不算白写,谢谢老师来访!问好!遥祝!
2 楼        文友:汉水银湖        2015-10-11 16:53:51
  悠悠岁月,淡淡的乡愁。很美的文字,欣赏,拜读!!
汉水银湖
回复2 楼        文友:悠蓝        2015-10-13 08:03:48
  谢谢汉水老师的点评问候,喜欢您的文字犹如喜欢您的人生观,静香雅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