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难忘的四合院(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难忘的四合院(散文)


作者:张昱煜 秀才,24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3发表时间:2015-10-16 08:27:58
摘要:我怀念四合院,因为我是从四合院里走出的孩子,大伯大妈、叔叔婶婶们的一汤一饭,一粥一饼,都包含着关爱和温情。在那里,我度过了快乐的少年和青年,我理解了和睦、宽容、互助、谦让、拼搏、进取的内涵。虽然走出了四合院,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总会把那段美好的岁月珍藏着、回味着……

【雀巢】难忘的四合院(散文) 我笔下的“四合院”不同于老北京的四合院,它是由四户人家用围墙围成的大院,里面住着张、王、孙、曾四户人家,单位是地处市郊的地质队,四个家庭分别来自河南、湖北、辽宁、山东四个省。算起来,大人孩子将近有三十人呢。
   四户人家有一个共同点:男主人都是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女主人都是在农村修了半辈子地球的妇道人家,孩子们都是沾了老爸的光,跳出农门的穷学生。还有一点相同,他们为人老实本分,处世谦谨内敛。
   四合院地处在单位西南角,围墙是石头垒成的,有一人多高,墙外长满了高大挺拔的湿地松,大风吹起,耳边松涛阵阵。在墙角上,老孙家里种的牵牛花和满天星,一年一年开得很是灿烂。
   四合院内,勤劳的主妇们种的蔬菜长势喜人,有雪里蕻、包菜、香葱、红萝卜,一年四季,满眼的嫩绿,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散文家吴伯萧的《菜园小记》。
   四个家庭的经济水平相当,四家的房子结构相同,都是三室两厅的青砖房。屋内的摆设也都差不多:八仙桌、三开门带穿衣镜的大衣柜、五斗桌、高低床,要说家用电器,也只有日光灯了。彩电、冰箱、洗衣机那些费电的“祖宗”,谁家也没钱添置。家里布置虽简简单单,却也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女主人们聪明有智谋,夏天,她们把剩饭剩菜放在盛满凉水的大铁盆里“冷藏”,冬天洗澡,有抗寒神器塑料布的“浴罩”,日子虽然艰苦,幸福和欢乐像风一样,来回在小院里穿梭。
   门前,都种了葡萄树,一到夏天,高高的葡萄架上,盘满了一架的葡萄藤,小院掩映在一片绿海中,推开门就是一幅画。孩子们在葡萄树下专心地读书写字,或在南墙跟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妈妈们在四合院里闲坐,有的择菜,有的缝补衣服,有的拉家常,四个小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初秋,小院的桂花开了,一串串的葡萄也缀满了大棚,用剪刀剪,用竹筐装,酸酸的、甜甜的味道,连同半空坠落的几声鸟鸣,一并酝酿着收获的乐趣。虽然生活拮据,但孩子们读书都很用功,碰到期中或期末考试,四家的灯光一家比一家熄的晚。无论春夏秋冬,四合院里总是一派祥和,一派喜庆。
   四个家庭里的女主人,尽管来自天南地北,但手势、眼神并用起来,丝毫不影响她们的交流。每天里,她们都早早地起床,提鸡笼、做早饭、打扫院子、喂养鸡鸭。丈夫上班、孩子上学都走了,女人们才开始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买菜。于是,张嫂喊上王嫂,王嫂叫上孙嫂,接着,孙嫂又拉上曾嫂,好一队“娘子军”。她们挎上小菜篮,塑料袋里装着不多的零钱,一路上拉着家常,一路上欢笑着,赶往菜市场。
   买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既要省钱又要讲究营养(丈夫和孩子都用脑)。她们光顾最多的是豆腐摊,偶尔也买些冻鸡爪或带鱼,那多半是丈夫发工资或孩子过生日的特殊日子。她们心里清楚,花钱容易挣钱难,一人赚钱,全家花销,不精打细算可不行。当听说单位的谁谁家里寅吃卯粮,双职工家庭,到月底手头上还紧紧巴巴的,她们更觉得自己手里的一分钱有多重要。
   尽管当时四个家庭的物质生活贫乏,但四位男主人可是单位的顶梁柱。你的论文得了奖,我的科研项目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他们靠自己的聪明和才智默默地为社会做着贡献。
   他们爱家庭,看重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闲暇之余,辅导孩子学习,帮助妻子种菜,做家务,个个都是模范丈夫。那时侯夫妻之间也没有“审美疲劳”这一说,他们都把妻子和孩子当成了手心里的宝。谁有去外地学习或考察的机会,总不忘捎些当地的纪念品、土特产和大家一起分享。逢年过节,几张桌子一拼,不同大小的碗筷摆上桌,你家的香酥肉饼,我家的豆腐丸子,他家的韭菜饺子,风味各异的小菜香气扑鼻。歌声和笑声浓浓的,似乎把葡萄树上的叶子都震得跳起舞来。
   有一年冬天,王家厨房里的水笼头和水管都坏了。碰巧,大人都不在家,大水喷到了房顶上,心急如焚的孩子赶快喊隔壁孙家的大伯大妈来“救急”,由于是“火速进场”,孙伯的棉衣都被水笼头喷湿了,冻得直哆嗦也不肯离开现场。曾家叔叔拿来大牙钳,扳手,张家阿姨提着扫把,拿着撮灰斗,都加入了这场“堵水战役”。大人在,孩子们心里踏实,折腾了半个小时,水笼头和水管终于修好了,四合院里又恢复了平静。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日子似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今,男主人也都光荣退休了,女主人也都是六十多岁的“奶奶级别”的人了,孩子们个个事业有成,有几个还留学归来。现在,妈妈们的口袋里鼓鼓的,她们再也不会为了生计而精打细算了。
   由于单位搬迁到更便利的新市区,他们走出了四合院,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老人爱怀旧,阳光明媚的日子,她们还会用电话联系,邀伴散散步,买买菜,脸上是祥和、是满足、是宽慰、是幸福。
   有时候,她们会相约回到老单位,看看院墙,摸摸葡萄架。离开了四合院,虽说生活节奏变了,但大家的情份没有变,不管是留学的、当官的、做老板的,四合院里走出的孩子们,碰上大伯大妈、叔叔婶婶,总会亲热地叫着,拉着手,搀扶着,听着长辈们喊着自己的乳名,心里甜似蜜,这份情呀,真是浓的化不开。
   我怀念四合院,因为我是从四合院里走出的孩子,大伯大妈、叔叔婶婶们的一汤一饭,一粥一饼,都包含着关爱和温情。在那里,我度过了快乐的少年和青年,我理解了和睦、宽容、互助、谦让、拼搏、进取的内涵。虽然走出了四合院,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总会把那段美好的岁月珍藏着、回味着……
  

共 21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却是一个不同于老北京的四合院,但是它确实又叫“四合院”——是四户人家用围墙围成的一个大院;是住着张、王、孙、曾四户人家的四合院;这四户人家的男人们都是高级工程师;主妇们都是心灵手巧会过日子会疼孩子大人的朴实女人;孩子们都聪明伶利,有出息。四合院里的四户人家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他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得像一家人。他们过着相似的日子,度着相似的光阴,观赏着共同的四季风景;所以,这座四合院即带着时代的特点,又蕴含着饱满的人间真情。相信从四合院走出的每人,无论今后的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离开这里有多远,都会时时怀念这里,因为,这里珍藏着一段美好的岁月。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10-16 09:35:40
  那时的四合院如同一家人,经历的岁月里有多少难忘的回忆和幸福的往事,在老师的笔下,我也仿佛走进四合院的光景,写得真好!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2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10-16 14:30:16
  没住过这样的四合院,更没有住过一些人描述过的各种大院,我们是独门独院,但我们有一个更大的农村大院,住着更多相似的农人,农妇,和早就知道为大人们操心操劳的孩子们。感觉,这种幸福与你所描定的幸福是相通的,所以,深有感触。问候!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10-16 18:33:43
  那个时候的“四合院”真是其乐融融啊!
4 楼        文友:含笑花        2015-10-16 19:35:32
  虽然无法做出统计,但像这样特殊的四合院几乎很少存在了,特别是那个时代的淳朴民风更是值得追忆!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5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10-17 00:20:02
  一幅祥和温馨的四合院生活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打开,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情感扑面而来,读来令人动容。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6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10-17 06:49:25
  四合院,天、地、人、己四面相合,才能其乐融融……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