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朝花夕拾】乡村的早晨

编辑推荐 【朝花夕拾】乡村的早晨


作者:苏三皮 秀才,250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67发表时间:2008-10-28 17:20:30

我惊叹于乡村早晨的静谧平和,一抹下弦月若有所思地钩在碧蓝的天幕上,散发着浅浅淡淡的光亮。小道旁的喇叭花绽放出和美的音符,引来了一群灵性的蜜蜂,它们都在为生活中的美而辛劳奔波;低矮的石榴树结满了翻生的石榴,差一点儿就要砸在了行人的肩上;高大的木菠萝树飘渺着淡淡的香气,已有小小的菠萝探出了黑青头颅。翠绿,将整个乡村掩盖住了,一幅含蓄蕴藉的模样儿。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特别的韵味,仍旧有轻轻的薄雾将乡村萦绕于一片朦胧中。乡村羞涩似地显出逐渐清晰的轮廓,却有所顾忌的左顾右盼,任凭晨风吹拂起微白的裙纱。二十一世纪的乡村哟,保留着十九世纪江南少女的古典和羞涩美,这种美,不仅展现于体表,还洋溢着内在的气质——多少诗人骚客追寻的自然美!
  
   偶有几声鸡啼划破寂寥的晨空,引诱出第一缕阳光普洒于大地,接着牛群便拖着长长的哞声,羊群倾巢而出。乡村的人们揉揉惺忪的睡眼,新一天的繁忙就要开始了。
  
   有勤快的媳妇已经早早地来到了小溪边,放下水桶和搓衣板,抖出散着汗臭的衣服,有公婆的,有丈夫的,有儿女的,有自己的,装满了小小的麻袋。小溪清澈见底,赶早的鱼儿调皮地跃出水面,想要与年轻俊美的媳妇嬉戏。古井旁已经集满了挑水的人们,轱辘飞快地旋转着,把盛满水的水桶一桶桶地捞起。如果要追问古井的历史,那就要找到村里最长寿的大爷,今年已经98岁了,眼不花,耳不聋,记性还很好。大爷清清嗓子,响亮地说,这口古井在他未出世前就已经存在了,至于有多少年的历史他也不知道,他只知道这口古井养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然后他微笑地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回茅草屋里。
  
   阳光逐渐猛烈起来,村庄便不再沉寂,与刚才的清寂有若两个世界。人们吆喝着牲口,扛着犁耙,或者拖着牛车,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不会有人埋怨生活,纵然被生活压弯了腰,他们也总是很谦卑地对生活微笑,懂得其中的滋味的人才知道那叫坦然。
  
   孩童欢快地手举着风筝,在山后广阔的斜坡上掠过,咯咯的笑声让整个村庄也跟着欢欣起来。
  
   甚至没有人去想外面的世界是一副什么样的样子,也很少有人去追问是什么年代。只有我的父亲例外,他会不时到县城里去,然后买回一摞摞的书籍,有庄子的,老子的,有陶先生的,有路遥的,还有一些外国的文学名著。他不认得字,但是他说我们懂,一定会懂。他期待着十几年后我们将我们的村庄改造,像县城的繁华。
  
   我受到父亲的感染,很是欣喜,如果山村真的像县城那般繁华,我们的生活真的是繁花似锦的了.

共 10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力求用唯美的语言向读者描绘出一幅幅乡村美景,将乡村中特有的事物蕴含着的美的本质表现出来,那么,作者基本上达到了.这也是本文在语言上传递给读者的一大亮点.编辑:月儿常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麦乡人        2008-10-28 19:34:24
  看来我是天生吃粗米饭的的料,出生在乡村,只觉得里面太平常了,老爸老妈可天天撵着我屁股要我放牛,觉得我的早晨的全部就是牛背,现在才记得我确实有过“孩童欢快地手举着风筝,在山后广阔的斜坡上掠过,咯咯的笑声让整个村庄也跟着欢欣起来”。问老苏好。
在祖国开花的季节里,有我放飞的思绪和风筝。
2 楼        文友:蓝色的雨        2008-10-28 21:44:44
  乡村的美景在作者的笔下被描绘出来,让我们身临其境.
我的座右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3 楼        文友:对着镜子跳舞        2008-10-28 22:53:47
  可是如果乡村象县城那样繁华,我们还能够到哪里去寻的新鲜的空气.最好经济上能富裕些,但能保持其韵味.不然我们的回忆也无处安放
我安静的站在这里.看漫天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
4 楼        文友:干焕湿        2015-09-12 17:51:58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