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园儿里(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园儿里(散文)


作者:刘奇康 布衣,34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1发表时间:2015-10-24 16:03:27

早先,我们那一带把学校唤作园儿里,这种叫法的人不在少数,也有人把学校叫学堂里,到学校去上学都说到园儿里去,说到学校去反而不习惯。
   我们小时候的园儿里是由一座古庙改建而成,在村子的最东头,村里人叫东庙上,东庙改为园儿里大约是解放后的事,因为是公社所在地,村子较集中也较其他村大一些,全公社唯一的七年制学校自然便扎在我村。东庙的面积大,离村也有一段距离,是个幽静的地方,也有现成的房和窑洞,略作修整就可当作教室和教师宿舍,庙内有口深井,吃水也方便。庙中间是一所完整的四合院,南低北高,南北两边的大厅是瓦房,是庙的两个大殿堂,允作了教室。东西两边各有三孔窑洞,窑洞侧各有一间小窑,院内全部青砖铺地,四合院东南角上有角门,四尺宽的样子。四合院外西有几间房屋,四周是空地,周围有砖土混合垒起的院墙,南面是古建筑风格的大门,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小房,应该是东庙的门房,庙周围地势平坦,距村一里多地的样子,是个现成的办学场地。我记事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七年制学校好多年了,校内扩建了教室,栽上了桐树杨树内,远远望去,绿树成荫芳草香美,极像座孤立的小城堡。那沉重的木大门一闭,便与村里隔绝,显得格外幽静。任是院内书声朗朗,村里人也听不见分毫。
   进入这园儿里上学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三年级学生了,前两年的学习地在公社东侧的舞台和村子南边的六队打麦场,三年级开学的时候,才真正到了园儿里。
   我们的班级被安置在大门西侧的偏房里,偏房有一扇小门,窗户很小,晴天房内还有些亮光,阴天光线就暗了许多,30多个男女生都拿着自带的小板凳,挤在一起,冬天也不感觉冷,一般上午都在外边的墙根站着念书,中午老师讲课,下午参加打扫卫生的劳动,大门内若大的面积,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扫的干干净净,扫完玩耍一会,放学回家。
   我家的老宅在村西,园儿里在村东,每每上下学要穿村而过,临近园儿里再走一段两边长满庄稼的杂草丛生的下坡路,然后上坡进入大门。来来回回要走20分钟的路程。
   这就是我们幼小的心灵里颇感神圣的求知殿堂,来来回回都要结伴而行,独自走在路上多少有些害怕,夏秋时节沿路有行人还好说,春冬里天寒地冻早晚不见太阳,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夜晚才放学,有几个同伴能相互照应,那时每天清早祖母总是唤我起床后送我到大路,碰见同伴才放心,晚上都在路上接我,她也没有准确时间,却总能接到我。其实她也是凭感觉打估模,在那个还没马蹄表的年代,祖母又何尝知道时间到了没有,我真佩服祖母在没有表的情况下拿捏时间的准确。每每远远望见祖母那高大熟悉的身影,我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
   我们的活动场地很宽敞,下课后便互相打闹,玩耍,同其它班级相距较远,也不在一块玩儿。四合院里住着女校长和高年级的老师们,扎着教师灶房,北面的大厅里打着隔墙,那是高年级的教室。我们平时是无缘进入四合院的,只有学校开大会的时候,才能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或我是公社小社员的歌曲进去,再有进四合院的机会就是看学校节目演出了。那时候有一股节目风,学校每年由高年级的学生演节目,什么三句半,快板之类的,开完会或看完节目,全班向后转走出四合院。校长讲话也罢,观看演出也罢,当时年少的我们也听不大懂,看不大明白,只是闹哄哄凑热闹而已。
   那时候在园儿里上学,基本以玩乐为主,老师每天拿着小人书连环画给我们讲战斗英雄的故事,有时也讲沉香破华山,大闹天宫,神笔马良,叶公好龙,东郭先生和狼等神话传说故事,要么就是参加劳动,学校安排的活儿多,以经常扫地为主,村里的劳动也多,拾麦,拔草,摘棉花,到村里学雷锋做好事,给军烈属和孤寡老人抬水扫院子,我们也乐得玩耍,好多同学都不愿坐在教室里上课。
   四五年级的时候,学校建教室,盖宿舍,拆大门,我们好长时间端砖,沟里背石子,抬水,干得不亦乐乎,一晃三年过去了,稀里糊涂上完了小学,老师换了好几位,升初中的时候许多同学连拼音都不会。语文算术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在初中时才换了崭新的教室,崭新的桌凳。我们的园儿里,经过多次改扩建,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新式大门焕然一新,体育场篮球场整修完备,宽敝明亮的教室里按上了电灯,道路两旁的树木根深叶茂,小学初中分家,教育体制有了重大改革,但在此时,我们初中毕业,离开了园儿里。
   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我们曾经的园儿里早已旧貌换新颜,虽然初级中学在撤乡并镇后撤消了,但小学在村委会的努力下建成了二层楼房,园儿里原先的旧房旧窑旧教室荡然无存,黄土铺地的马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原来的桐树杨树变成了苍松翠柏,教学楼前绿草成茵,花味飘香。
   通往学校道路两旁的庄稼地已被一排排新的民房所替代。每每驻足儿时所谓的园儿里,我不禁感慨万千,那时所留下的创伤永远也难以愈合,倘若在我少年时期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有一批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我的人生道路也许有所改变,命运如此,又能奈何,少年时期园儿里实在没有多少留恋之处。但它毕竟是我学习和玩耍过几年的地方,也曾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共 20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学时候对于园儿里的点点记忆,记忆犹新。虽然现在的园儿里已经不复当年的旧貌,但是作者的驻足中却依然对往日的感慨。以旧日时光也希望能作为借鉴,依次让我们能够立足当下,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让未来不后悔。【丁香编辑:任宋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15-10-24 17:36:58
  感谢刘老师对丁香一惯的支持。奉茶!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楼        文友:孙成卓        2015-10-24 18:09:35
  一直以来,不断阅读刘老师文章,尽管并没有如今人喜欢的唯美,多是回忆式的陈述,不过每次都被老师那成熟沉稳的笔调牵着,读完。也许有很多东西都不是九零后,零零后可以理解并懂得的!我挺你,老师加油!
坐着可以看到一片风景;走着可以领略一路风光!等着老去?还是走着老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