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书信】大院旧事(小说)

编辑推荐 【渔舟书信】大院旧事(小说)


作者:平湖映秋月 布衣,470.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14发表时间:2015-11-02 21:40:06
摘要:信中的语言很热烈,康馨心里却很冷静,他知道华中确实迷上自已了,这个不重要,她想知道的是他还有什么人生规划可以让她接受这份情感。

一、
   210号大院那时在成都是少有的,它原本是机关单位的一个办公区,生活区,食堂、操场,小院坝,大院坝,楼房,平房,集体灶房,林林总总,这就是一个小世界,光食堂就是两个,一个是四川纺织采购站的机关食堂,一个是春熙路第一百货公司的员工食堂。小时候我们一家都在食堂搭伙。到月底青黄不接的时候,卖饭菜票的杨老头事先将一叠厚厚的饭菜票用橡皮筋扎好,母亲去拿的时候往往是赊欠,等关了工资在将钱送到他手里。一个院坝独生子女很少,显得比多子要优越得多。例如二楼的大舌头甲甲,邀了一群小伙伴到他家去,捧出一捧核桃给大家吃,还不够,他拉开床头柜,居然有一口袋核桃,那个时候一般的家庭能有这么大的储藏量的家庭少之又少,羡慕死了。
   院坝头我感觉最优哉游哉的是老红军一家,老红军住的是独院,木镇地板,地面和木地板之间是悬空的——四川气候温润潮湿,比较有身份的人家独院差不多都是这个结构。例如我父亲工作过的派出所,解放前是一个国民党师长的私家公馆,姓谁名谁这个我不知道,只是父亲提起过。进门有塘有园包了一圈,塘通过一个修砌的小沟与高墙外的小河联通。中堂是沿阶而上,建在高台上的建筑,且铺以悬空木地板,后园有一排杂房和水井,一根扁担长的竹竿就足够提水用了。那些杂房大约是杂役用的,厕所,灶房都在一起。杂房后面还有一长溜空地,有些杂树。
   老红军的的独院没有那么大的气派,门前有一个小的空坝,然后是双开的大门,一门关尽,不与外界相扰。
   老红军右脚是假肢,平时用一根拐杖夹在腋下走路,先是将身子向左歪斜,然后右腿从后面往前面向外划过圆弧跟拐杖一起落地,左脚抬起时,全部的力量都在他腋下那根拐杖上。老红军不苟言笑,出来的时候很少,一般他是在他的小院坝里面踱步。
   他走过雪山草地,是长征干部,我想他能活过来怕是经过九死一生的劫难大难不死。只是我们不知道他的过往,他不和谁摆龙门阵(聊天的意思。)只夫人爱出来走走,感觉在院坝头他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
   老红军在单位是挂职领导,他的大女儿康馨比我大,二女儿康蓉比我小,小弟康强那时候就更小了,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样子很可爱。几年间康馨出落得亭亭玉立,满院看去,只有她长得最漂亮,脸圆圆的,留海下一双眼睛笑意荡漾,大人小孩私下谈起,公认是院坝院花。
   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地处繁华闹市,街面乱得很,相对院坝里面要安静多了。尽管有些比我大的在外面参加了什么学生组织,甚至耍枪什么的,回到院坝仍然是嘻嘻哈哈的,没那股疯劲。想来机关大院的娃娃相对说来要本份一些,即便街上闹到当年红成抬尸大游行,街上随时能听到枪响。(请参看《王锐:文革中成都“五.六”事件始末》)院坝内没有一个因为参加武斗受伤回家养伤的。每个星期,单位有职工篮球赛,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裁判,绝不下于专业水准,三大步稍微拖沓一点他的哨子就响了,犯规!最佩服的那个是解放军体工队退伍的篮球队员,一次终场哨子眼看就要吹响,他在半场一个远投,球进了!没解说,有解说全场沸腾。
   院坝有坝坝电影看,《洪湖赤卫队》、《上甘岭》这些老片子是文化大革命前看的,文化大革命时就是翻来覆去的看八个样板戏,看得都不想看了。这些公益性的活动渐渐有些消停。院坝头半大的小青年渐渐长出胡须和成人的体格,显出些霸气,龙门阵中多了些女人的话题。我算是醒世晚点的吧,对大哥哥们讲的荤段子还没意识到这些与青春的萌动有关。
   我家原先在老楼房三楼,老楼房是门对门的单间职工宿舍,一家人挤一个单间,楼口一家五口,分得门对门的两个单间。在进来是华中一家,母亲是食堂管理员,父亲是单位食堂的采购,百货和纺站比较起来,纺站的食堂要好一些,早些时候食堂还喂猪,杀猪吃肉算纯福利,不算成本。百货食堂也喂猪,不过百货食堂吃饭的人太多,中午排长队,摊下来福利不多。
   华中比我大,他的一个亲戚拉得一手好手风琴,算是他老辈子吧,年龄却和他差不多。《马刀舞》、天鹅湖《四小天鹅舞》,《赫拉舞曲》,《百灵鸟的歌唱》,这些曲子他都拉得出神入化,意境非凡。后来他到了专业的文艺团体从事手风琴演奏。
   大约是受他老辈子影响吧,他开始学习拉手风琴,进步蛮快,不长时间已经可以拉独奏曲了,那段时间他练得走火入魔,连走路都在练,他把前胸当键盘,手指在上面快速的移动练指法。手风琴两只手得分别指挥,右手是键盘,左手是贝司,打节奏是简单的伴奏,到独奏曲有些时候是当旋律用的,节奏旋律要复杂一点,他拉得看起很吃劲,连脸都涨红了,那专注的神情与因专注而随移的表情和他老辈子轻松怡然,随手而出的音乐还是可以看出之间的差距。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去他屋里听他练琴,见我喜欢,他也给我讲一些和弦的常识,你不可能都有谱子照谱演奏吧,有时候需要自已配和弦。
   他拉琴常坐在窗前的床沿上,探头就可以看见老红军那套独栋平房,向下的角度甚至可以看见小院的一部份,他有时候常常是看着窗外拉琴,尤其是那首苏联歌曲《喀秋莎》,有时候拉得很动情,仿佛在琴声中注入了某种自已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他时常看着窗外,仿佛我不在那里。
   等到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这首歌曲他拉了一遍又一遍,从练指法和技巧,难度等来考虑,这首歌曲都不是首选,可他是情有独衷。某个时候他甚至大声唱得满脸绯红,眸子里眼光流盼,神游窗外。逐渐我发现他瘦了许多,那段时间不知什么让他夜不能寐,茶饭不思。
   这期间我们一家已从老楼搬了下来,在楼下大厨房的后面有两家住户,我们是其中一家。一进的两间小屋和一个小天井,长长的过道可以摆放炉子和杂物,我们家可以不再去大厨房做饭。平时我和一楼的林哥一道去市中心菜市挤菜,文化大革命时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都是凭票供应。蔬菜不凭票,中心菜市供应算比较好的,但也得一早去挤菜。没事也在他那里玩一玩,他拉小提琴,不过是初级水平,没什么听头。懂的东西比我多,能自已绕小电机线圈,用一节干电池便能使电机转起来。在他那里可以听点新鲜的。
   楼上华中的手风琴一直响着喀秋莎的爱情永远属于他,我一进门,林哥便呵呵的笑着,停不下来的样子:“华中看样子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啥子事哦?”我问。
   他更是笑得不成样子:“啥子事你还看不出来嗦?”
   “不确定,像是害相思病了,不知道是谁。”
   这回林哥笑得直不起腰来了:“老红军的大女,都晓得了你还不晓得……”
   “他没给我说!”
   “还用给你说,你以为他天天在窗口望什么?”
   年龄大点就是不一样,终于晓得一个人害了相思病竟会逐渐消瘦,茶饭不思的。
   秋日渐近,天越来越黑得早,傍晚,家家户户以亮起了灯光,从楼上窗口望去,老红军家除了投射出来的灯光,独院内一遍静谧,华中的手风琴已经响了一天,技法日进,他拉琴在没有那么吃力,独奏曲已经能够顺畅的拉下来,这时他的右手搭在琴上,左手指随意的按着和旋,突然定定的看着我问:“你说,要是我去追求康馨后果会怎样?”
   他满眼期待,期待我的回答,满脸涨得通红,我知道他的内心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可这个答案有谁能够给他。
   “不知道,后果谁也无法预测,但是我想即使她不愿意,她大概也不会伤害你吧!”
   这个回答我是经过斟酌的,本意上是让他去试一试,即使不愿意想必也不会出他的丑。呵呵,我那个年龄,这算是唯一比较成熟的思索。他听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想不出她会怎样对待我,这几天恼火得很,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我笑了,“看得出来,你人都瘦了一圈了。”
   “你觉得她是不是院坝里最漂亮的一个?”他问。
   我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他的心情变得愉悦起来。
   “我其实给好几个都说了我的想法,他们都说我可以试一试!“
   “可以试一试,不试你怎么知道她愿不愿意?”我说。
   “帮我给她递封信怎样?”他突然问。
   我很有些吃惊,怎么会想到要我给她递信,我和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怎么能完成这个任务,我想拒绝,然而看着他满眼的期待,有些不忍心。这回真到了两难的境地。
   “不需要你说啥子,你就把信递给她就完了。”
   “好嘛,我试一试,”
   他松了一口气,我们开始讨论细节,开始如何,后面如何,信一旦递给她了可能的结果该怎么办,等等。
   一切细节都探讨过了,他有了深深的倦意,渐渐入梦,我退出来,轻轻的带上门。走下楼,特意往老红军的独院望了一眼,悄然无息。那个华中思念的人睡下了吗?
   老实说我并没有做好递信的准备,说过之后也没去在想,似乎这个任务根本不存在,那天上午一推开华中的家门,见他一脸激动,“快点,康馨在洗衣台洗衣服,赶快去,说着把一张字条递给我,不容分说推我出门。他家窗口真是个好位置,楼下的防空洞,食堂,半个操场以及食堂墙外长长的洗碗槽,洗衣台尽收眼底。从食堂与防空洞之间的夹道望过去,康馨在洗衣台用刷子刷衣服,那个时候还没有洗衣机,大点不好搓的衣服都用刷子刷干净再清洗。康馨很少在大院里露面,能见到她的时候不多。我的印象中不过是在大院进进出出见到她的情形。看到离她越来越近,心跳加快,不知怎么竟慌乱无措,离她一步之遥,急匆匆的说了一句:“华中给你的信。”还没等她侧脸过来,把信向她丢过去便回身跑了。回到楼上,推开华中的门,华中一手指着我,一只手扶住床沿,半天说不出话来,一屁股坐在地上:“你……你……你就这样给我递的信嗦……!”声音带着哭腔。老实说我真没有勇气去给他递这封信,能丢给她已经尽最大努力了。我愣在那里,无言以对。
   华中垂头丧气,这是一次失败的递交,他从窗口看见,康馨侧脸看了一下,并没有去拿那张字条,仍然洗她的衣服,那张字条静静的躺在洗衣台的角边上。
   他把这次失败的经历告诉了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克:“小克镇静的看着他:“拿来吧,我给你递,我敢!”
   华中欣喜万分,问小克:“你说我该咋个给她说,挑明了又怕她不接受,不挑明又觉得起不到什么作用。”
   “反正她都晓得了,不如你和她见一面,当面说!”
   “当面啊?”华中吃惊的问:“狗我还有点不敢呢。”(狗四川人在这里是语气助词)
   “怕啥子嘛,反正你的目的就是想见她,成不成见一面再说!”
   “也对,那约她出来见面要得不?”
   “要得,我反正给你把条子递到,放心好了。”
   “真不错,想不到你还这么敢作敢为!”
   “怕就不做,做就不怕,递张条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克淡淡的说。
  
   二、
   康馨睥见了我甩在洗衣板上的条子,她没去捡起来看,华中整天在楼上拉喀秋莎使她意识到在她身边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她能感觉到华中总是找机会和她在院坝里对面而过,那眼神充满期待,直觉早已告诉她一个男人对她的爱慕之情以亟尽就要爆发的地步,为此她偷偷和闺蜜商量过,闺蜜认为既然别人没有表白就不去过问,等有了动静在来考虑。闺蜜的整体评价是小伙子高大,帅气,脾气也不错,有点艺术细胞,唯一的遗憾是父母都是社会地位最低层,嫁给他有一点不门当户对。
   “当然主意要你自已拿!”闺蜜说。
   康馨的闺蜜瑶瑶是个比较肯学习的人,戴一副窄边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大小姐私奔落魄书生不过是说书人的想像,哪有那么好的事,再说私奔了又如何?文君当垆,去做一个看酒坛的街婆,本生是官宦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那还不把自已给糟践了!”
   “看他有没有远大志向,倘若能不断进取,以后说不定有个人前途……”
   “谁知道,自已看着办吧。”
   康馨想知道他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天上班时间,院坝里显得安静,洗衣台一个人没有,她端了一盆衣服有意出去洗,老实说家里有洗衣服的地方,根本没有必要端出去洗。康馨没正眼去看那张纸条,照旧洗她的衣服,洗完临走时悄悄带走了字条。
   ……
   信中的语言很热烈,康馨心里却很冷静,他知道华中确实迷上自已了,这个不重要,她想知道的是他还有什么人生规划可以让她接受这份情感。
   她决定在看看。
   晚上,她约闺蜜出去转转,从大门出来,右拐顺科甲巷穿过一段不长的幽暗小巷锦华馆,可以穿到春熙路,过街是当时的大华电影院,她俩一路慢腾腾的走着,一边闲聊。一边向大华电影院走去,像是要去看一场夜场电影,可那个时候除了八个样板戏,我记得演日本电影《望乡》轰动了好一阵子,平时根本没什么看的,电影院没放映,整条小巷连行人都很稀少。所有的商店都关了大门,街面冷冷清清,这与白天的喧嚣繁华截然两样。康馨听得有人叫她名字,转过身去,是小克:“华中给你的字条,约你见见面,他有事情要给你讲!”
   康馨接下字条:“等我回去想一下在给你答复!”
   “要得嘛!”小克转身走了,随即康馨和她的闺蜜瑶瑶也跟在后面回到了大院。
   ——
   小克拿到华中给的字条后一直在找机会递给康馨,他约康馨在看到字条的三天后晚上九点在大华电影院见面,有事给她讲。完成任务,小克回去向华中复命。知道条子给了康馨,华中一下竟慌乱起来,整天如坐针毡,竟或失掉见面的勇气,跑到乡下躲起来,不敢见面。
   约定时间到了,康馨和她的闺蜜如约等在哪里,小克悄悄的跟踪躲在远处,还有一个躲在更远的地方,本来他是最该知道约会会带给他什么,然而他退却了,没有勇气去知道这个结果。康馨后来通过父亲尚在部队的战友联系,嫁给了她父亲战友的儿子,从此远走它乡,再没回到大院。
   临走之前,她和闺蜜找到我,让我把字条交给华中,没有信封,只是很讲究的折叠起来。算是给他告别。

共 547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开头,作者介绍了他所生活大院里的人以及他们的生活中的常事,体现了那个年代,人们简单朴素、平淡有味的生活。院里住着一个老红军,老红军的大女儿康馨是院里公认的美女。“我”和院里的华中关系很好,时常去他家听他练琴,后来得知他喜欢康馨的秘密,但华中由于自卑不敢向康馨表达心意,懵懂的“我”不知感情的事,但有不忍心打破华中的希望,于是答应给他送信。性格内向的“我”送了信就跑开了,康馨没有看那封信。华中有些不甘心,又让小克去给康馨送纸条,找个机会表白。然而华中不知道的是,康馨实在考验华中,只是当小克把纸条交给康馨时,华中就在不远处躲着,白白错过了机会。后来康馨嫁要给父亲的战友的儿子,临走前,她把纸条托我交还给华中。这是一件平常小事,因为没有勇气,所以华中才与爱情擦肩而过。华中的暗恋故事,给老院增添了一抹色彩。佳作推荐阅读!【编辑:青梅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青梅柳        2015-11-02 21:41:02
  感谢老师赐稿渔舟,投稿辛苦!
青梅柳
2 楼        文友:青梅柳        2015-11-02 21:42:16
  祝您笔耕愉快,问好!
青梅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