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乡村人物素描(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乡村人物素描(散文)


作者:清风一笑 童生,50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1发表时间:2015-11-03 12:41:26

【流年】乡村人物素描(散文) 【老剩】
   “老剩”全称“剩几根同志”,是淠水镇淠水中学的总务主任,数学老师,原名陈一友,简称老剩。
   关于名字的来历?嘘——小声点,我来告诉你。
   话说当年陈老师二十来岁,师范刚毕业,小伙子一表人才头顶却是个大灯泡,光光亮的寸草不生,仅周边几根头发盘在光光的脑门上。同事拿陈老师开玩笑:顶光公社钢丝网大队周围有生产队剩几根同志——陈一友是也。憨憨的陈老师笑笑,也不反驳。于是,剩几根同志——老剩,就喊开了。
   先给老剩来个素描:男,五十多岁,最显著的特征当然是光光脑门上的几根宝贝一样的“钢丝网”了。肥而圆的脸,圆而鼓的眼,鼓而垂的耳,垂而厚的下巴,厚而粗的脖子,整个一笑面佛模样。整天笑眯眯的,没见他愁过。一米六几的个儿一百八十斤的质量,套上肥大褂,感觉横竖一般样。
   来说说老剩的故事吧。
   老剩是淠水中学的老主任了,办事爱较真,是个抠门的主儿。财政大权交给他,校长就当甩手老板,高枕无忧了。举个例子吧!学校作为一家事业单位,上级检查参观学习观摩赛课迎来送往这些公务活动不能免俗。他作为大内总管不能不陪,但总是什么样客什么样待什么样人什么样菜,尽可能地为学校节省,为老师谋点小福利。夏天在镇上土菜馆吃饭,他常常带个大篮子,把喝过的啤酒瓶子挎回来,学生喝过的饮料瓶子,学校的废旧报纸,工地上的短钢丝,扒危房淘出来的废木料,旧窗户,楼板里的短钢丝……这些别人看不上眼的旧什物件,他都视为宝贝,锱铢必较,卖给收破烂的,收入认认真真计入学校财务。学校食堂里饭菜浪费严重,他认认真真写块牌子:珍惜吧,这是爸爸妈妈种的粮食。在餐厅里放个大木盆,盛剩下的饭菜,喂了几头大肥猪,年底的时候,全校师生聚一次餐,其乐融融,这成为传统了。课余时间,他总是挺着大肚子,拿着把大剪刀,修修剪剪学校里的花花草草,浇水施肥,从远处望去,俨然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农民。
   老剩对自己抠门儿,一件肥大褂从春穿到秋,一件人造革皮衣从秋穿到冬。不吸烟不喝酒。有人会说,这样活着啥意思呢。可一人有一人的活法。他对老爹老太太极为孝顺,是个有名的孝子,买衣送药自不必说,俩老人爱听六安小戏,他就特意去买专门播放小戏的录音机,一天到晚咿咿呀呀地唱,老俩口眯着眼听,非常享受的样儿。
   老剩对学生却极为大方。有个孩子,爸爸神经了,妈妈也改嫁了,跟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过,日子非常艰难,学杂费学校是免了,生活却很成问题。他常常五十一百地接济,也常常找出女儿大半新的衣服送给她。
   还有一次,有个学生中午下老河洗澡,沉水了。老师们村民们都赶去救,大家呼天抢地,六神无主。唯有老剩大喝一声:“不要乱!我来试试!”抠出孩子嘴里的淤泥秽物,口对口做起了人工呼吸。可惜的是,孩子落水太久,没有醒过来,但老剩救人无果泪落河滩的场景在场的每个人记忆犹新……
   有人会说,这样的老师教学不行吧!怎么说呢,如果让他去搞所谓的观摩课表演,去参加优质课大奖赛,那肯定去的快回来的快。他那满嘴六安方言,老土话是上不了台面的,没办法,一辈子改不了了。但如果你去学生那儿调查,最受欢迎的老师是谁,答案肯定是我们可爱的老剩老师。你去看看教学考试成绩最好的是谁,答案也肯定是我们可爱的老剩同志。
   有几个例子值得说道说道,他教黄金分割点,自己选择了黄金分割点的位置,站在讲台上,笑眯眯的:“大家伙儿说说,我这样是不是最好看?”那胖墩墩的模样自然引得学生哈哈大笑。又让漂亮的女生上来:“大家看啊,她的脸部宽度与长度之比大约是0.618,她的上身与下身之比也大约是0.618。这样,看起来就是个美女呀。如果比例是0、5或者倒过来,大家想一想那丑的模样吧(学生大笑)……其实人身上有14处黄金分割点……”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着,听着,不时传来一阵快乐的笑声。老剩还找来了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的微笑图片,告诉学生美在哪儿,现场比划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一堂课在六安老土话中谐趣连连,生机盎然,孩子们自然喜欢他了。
   老剩当然也有自己的爱好,最拿手的是下象棋。九十年代初,淠水镇举办过一次教职工象棋比赛,他轻松拿了冠军。镇上有个老者,精研棋艺,痴迷有加。后来听说他俩对弈,厮杀三天三夜,难分伯仲,从此引为知己。老剩还有个爱好是钓鱼,春夏秋冬,一到放假休息,就扛着根鱼竿,到一僻静处静静垂钓,大约是去修身养性吧。偶尔也会抹一种六安小纸牌,和麻将差不多,就是没有东西南北风發财红中之类,输赢不大,图个乐趣。这些东西不说了吧,好像有点儿损老剩同志形象。
  
   【老鼠精】
   “老鼠精”和“鬼子六”在淠水区淠水镇并驾齐驱,是两大名人。现在如果哪个人鬼点子多,心眼多,头脑活络,会耍小聪明,我们会说:“你就是个鬼子六。你和老鼠精一样一样的。”后来,鬼子六跑到山东了,据知情人爆料,他小子靠甜言蜜语鬼精灵,当了山东人的上门女婿。人们渐渐淡忘了。
   我也就给大家说说老鼠精的故事。
   老鼠精名号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大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估计他自己也常常忘了。老鼠精是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瘦猴一样,或许是从小营养不良,一张脸如男人的鞋底,年轻时就黑而瘦,个儿也不高,人们看不出年龄。下巴上栽几根黄胡子,一双眼却发出贼亮贼亮幽幽暗暗闪烁不定的光。如果哪个人能与他对视三秒又心定气闲,那我恭喜你:“修养到家了,可以去台湾找星云大师收你为徒了。”
   集体公社那会儿,老鼠精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干活吊儿郎当,还尽出老队长的洋相:“老队长,半吊子,半夜起来吹哨子……”老队长也拿他没办法:这孩子,没救了!打光棍儿去吧,看在他死去的老爹田二的份上,不和他计较了,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响屁的烂忠厚没用的老田居然生了这么个让人头疼的小泼皮,小无赖,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看来田二要绝后了。
   责任田到户后,这小子一夜之间溜了,没了踪影。
   七八年过后,老鼠精瘸了一条腿,却神气活现地回来了,后面跟了个如花似玉的美人,还跟着三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三胞胎呢!那眉眼,那神情,活脱脱一窝小老鼠精。走在街上,许多小孩像看耍猴一样跟着。老队长的老眼也瞪得溜圆,这孩子,地荒了,不好好过活,在干什么营生呢?其他人也纷纷嘀咕:看那老鼠精走路一歪一扭,却身着的确良衬衣,笔挺西服西裤,腕子上的手表闪闪发光(那玩意儿其实是电子表),头发咋那么亮呢?
   这些年,老鼠精都在外干些啥。有说看相算卦的,有说倒买倒卖的,又说帮人看场子出老千的,又说在外开厂赚了大钱回家养老的,又说在上海滩混码头被人追杀逃回来避风头的,也有见多识广的年轻人说他是拉皮条卖白粉的……不一而足。有人大着胆问他,他故作高深的样子,微微一笑,就是不回答。
   老鼠精在小镇安营扎寨了。
   “老少乡亲们:快来看啦快来瞧,香港的东西就是好,涤卡丝巾电子表,咱靓妹子也来潮一潮……”
   “来咱店里试新衣,小妹靓过张曼玉,来咱店里耍一耍,小哥帅过周润发……”
   每天清晨,老鼠精的双卡录音机就在小镇上热闹起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鼠精的东西引领小镇时髦——明星画,的确良,涤卡,丝巾,胸衣,吊带背心,卫生巾,双卡录音机,电子表,纸做的皮鞋……都是从南方泊来的水货,好多还是走私品。一时间,老鼠精成了招牌,四乡八邻都慕名而来。大姑娘,小妹子,都喜欢来他的店,看新鲜东西,听他吹牛外面的世界,让他看手相,重点是那条神秘的“感情线”,哪个女子不怀春呢。年轻人第一次提亲,贼眉鼠眼的老鼠精却被尊为首席造型师,来他店里武装一番后,雄赳赳气昂昂去拜见丈母娘了。
   老鼠精发家史的秘密其实是“耍钱”。“耍钱”是赌博的一种。两个铜钱,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等等。手一扭,飞快转动起来,用搪瓷碗一扣,两个都是“乾隆通宝”或两个都是印有花纹的背面,就是“tong”(六安方言),如果一个“乾隆通宝”一个是印有花纹的背面,就是“ganzi"。一般情况下开“tong”庄家赢,因为多数人都押“ganzi"。那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有透视眼药水什么的。老鼠精天生奇异的听觉,他能根据铜钱落地的声音辨识异同。有此绝活,因而百战百胜。他很精明,一般先放点“诱饵”,再大笔收回。刚出去那些年,他就干这个营生,活得非常滋润。赌场老板更是挣了大钱。
   有一次,老鼠精赢了太多钱,大约十几万吧。八十年代,这可是个大数目。他留了一笔钱在桌上,借口出来撒尿,翻墙头跑了。后来,一个黑白两道混世的商人输个倾家荡产,就找人“做”了他——老鼠精瘸了一条腿。
   老鼠精大醉一场。皓月当空,他长叹一声:“天亡我也,江湖险恶,回我高老庄去吧!”混不下去了,老鼠精悲壮地收拾细软带着老婆孩子打道回府,过安生日子。
   老鼠精的到来,成了淠水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原来的小商贩纷纷“刺探”商机,效仿老鼠精的营销模式。或许老鼠精也感恩当年的百家饭,有意无意地泄漏一些商业机密,因而淠水镇很快繁华热闹起来。一窝小老鼠精子承父业,联络淠水镇一些商户在淠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股份制“老鼠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意红红火火,场面越搞越大了。
   几年后,老鼠精在家乡捐建了一所“映山红希望小学”。奠基仪式上,老鼠精同志西装领带,鼠目精光,头发锃亮,用尖细的嗓音铿锵有力地发表感言:“我老鼠精自小死了爹娘,没读过书,但我记得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娃娃们记住。我也记得小平他老人家前不久说过: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都是好猫。我是老鼠精,我不忌讳。希望乡亲们记住。我的话完了。”娃儿们和乡亲们使劲鼓掌,拍红了手。淠水电视台、淠水人民广播电台、《淠水日报》还作了《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老鼠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创业纪实》的专题报道。
   后来的后来,一窝老小鼠精都当上了市、区人大、政协代表——我的故事讲完了。

共 39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乡村人物素描》有点意思,有些味道,轻松读来但又感觉意犹未尽,惹人思考。文题既然是“素描”那么风格可以是写实,可以是写意,也可以是兼工带写,文章作者恰恰就是在写实与写意之间为我们描绘了淠水镇两位非常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人物。这两位人物各具特点,一位是立足乡土的人民教师,一位是闯荡又回到家乡创业、助学的浪子,你很难给这样的人贴标签或是怎么划分,这些的人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这一个个立体的、鲜活的形象,你去读,去品味,总能得出一番人生况味。总的来说,写人的文章写到这样非常之不错。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立体丰富;文章语言诙谐又不失文学可读性;结构以点带面,顺序发展,承接自然。更值得说道之处,文章虽是为他人素描,但细细想来,在这一条条人生轨迹之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坐标,活出人生滋味不得不令读者思考……谢谢赐稿流年,佳作,推荐阅读!【编辑:地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地人        2015-11-03 12:54:46
  稍微修改了几处,不知合您意思?文章写得不错,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读来颇有味道,谢谢赐稿,祝安好。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一笑        2015-11-03 13:23:08
  谢谢地人编辑用心批阅,修正,谢谢精美的编者按。烦请老师再为我修正两处。他常常五十一百的接济:地。结尾处书名号后多了一个句号,请删。谢谢!
2 楼        文友:地人        2015-11-03 15:53:51
  抱歉,是我疏忽了。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一笑        2015-11-04 17:00:49
  谢谢地人老师的细心与敬业,清风有找到知音的感觉。因为我也有文字洁癖,容不得瑕疵。远握,呵呵。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5-11-03 20:01:08
  【读后】
   1、在流年见到清风,于我有他乡遇故知之感,很高兴看到清风老师的散文一篇又一篇在流年亮相。
   2、相比其它几篇散文,説实话,我更喜欢这篇素描。读得轻松,读得愉快,然而又令人回味。这篇散文有小説的味道,然而又有散文的真实。
   3、第一篇《老剩》在空间读过,现在重读,依然新鲜,感觉老剩这个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也许以前在空间读得不够深入。《老鼠精》是第一次读。感觉趣味性,故事性更强。确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感。
   4、欣赏【编者按语】共鸣多多。
   5、希望在流年读到更多清风老师的作品!
回复3 楼        文友:清风一笑        2015-11-04 16:57:36
  谢谢明月老师鼓励。辛苦了!清风在心里敬茶吧,呵呵。
4 楼        文友:也许有来生        2015-11-05 16:56:27
  这篇散文,我细致地看了两遍。第一感觉是,叙述亲切。第二感觉是,描写真实。总体感觉,就像写家面对着我,满怀着激情,眉飞色舞、详咯有当、有条不紊地介绍着这两个人物,尤其是“老剩”,看了以后印象更加深刻。诙谐的语言风格,乡土化的字词排列,搭建起来亲切、真实的脉络。
   盼望看到您更多的精彩文章!
我来过,我很棒!
回复4 楼        文友:清风一笑        2015-11-06 20:39:33
  谢谢朋友共鸣!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