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韶山人的新时尚(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韶山人的新时尚(散文)


作者:浩瀚 秀才,1037.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6发表时间:2015-11-08 16:27:55
摘要:最近听友人介绍,韶山市委宣传部、韶山报社、韶山广播电视局共同举办了一件十分有创意的活动,他们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一次评选“十佳藏书家庭”活动。为此,笔者有幸“闯”进了这些藏书、爱书、读书、用书爱好者的家庭,深深感悟到了韶山人的那种崇尚读书新风尚的无穷魅力。

“伴我书千卷,可人花一帘。”这是一位朋友写给我的条幅,表达了读书人所追求的一种惬意。最近听友人介绍,韶山市委宣传部、韶山报社、韶山广播电视局共同举办了一件十分有创意的活动,他们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一次评选“十佳藏书家庭”活动。为此,有幸“闯”进了这些藏书、爱书、读书、用书爱好者的家庭,深深感悟到了韶山人的那种崇尚读书新风尚的无穷魅力。
   ——题记
  
   【藏书乐】
   谭大友,韶山市如意镇梅湖村梅山组农民,年近50岁的他是笔者少见的农民“书痴”。1976年高中毕业时,因作文交了白卷(其实并非白卷,只是交卷时忘了将草稿纸一并交上而已,作文成绩得了个零分),后来在高考中又因为差几分被挡在大学门外。家里经济窘迫无法让他复读,他的“大学梦”一直做到现在。他的妻子调侃他说:“早几天,他还梦见自己又考上了大学,一个人在梦里傻笑。”至今,谭大友的“大学梦”很难成就,他就试着和他的兄弟5人搞一个“家庭读书基金会”,奖励家庭后辈读书人。现在,他江南的老兄两个会读书的子女也成了他的骄傲。他说,他自家没能耐读出书来,也要用自己收藏的知识致富家庭。缀学后,他当过生产队的出纳、干过油漆工、烧过红砖、酿过米酒,还做过石棉瓦、收过废品,行行都没失败过。他说,这些都得益于爱看书。书里有许多前人总结过的经验,“抱石头过河这点本事农民还是有的。”他的家人对他那句“做事做累了就看书,看书看累了就做事,劳逸结合”的名言也颇有同感。
   谭大友家藏有2000多册书,大多是农村生产、生活很实用的书籍。当然也有一些相当难见的连环画、油票、布票等珍藏品。他除了自己藏书、看书外,还常常将书借给当地的学生和农友看,“只要不是老虎借猪有去无回”,他都分文不取。他说很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收藏,形成一种崇尚读书、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兄弟的家庭真正懂得用知识去富裕一方。
   与现代农民谭大友相比,有不同特点的要数原韶山市政协的退休干部张应福先生了。张应福原本也是农民的儿子,1965年中专毕业后,先后在醴陵、湘潭、韶山电视机厂工作过,1989年,他开始了他的藏书生涯。调韶山市政协工作后,他的藏书欲望一发不可收,领袖著作、历史、文学、艺术类图书,他藏了一摞又一摞,家里不宽敞,腾出一间屋做书房还小了,他又把阳台也装修成了书房。书籍丰富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社会交往,他写的40多万字的调研文章和论文,先后被《中国农村改革大潮》、《湖南20世纪文史文库丛书》收录。同时,他还向韶山市图书馆等单位免费赠送了价值上万元的近千册书籍。张老对此乐此不疲,他说,在有生之年,还要为繁荣韶山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坪中学的章文超是一位见书心醉的教师,可以说他的家除了书便是家徒四壁,新婚不久的夫妇,竟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家里除了书还是书。嗜书如命的他,平日里省吃俭用,连一支牙刷也要用上好几年,但花钱买书却难免大手大脚。他过生日或者有什么喜庆之事,亲戚朋友打个红包他也许并不领情,送几本书给他,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为了一本好书,他还会像孔乙已一样,多少来点“奴颜媚骨”,对别人好话说上一大堆。当然,他也没白拿过别人的书,他自我调侃说:“功名利禄皆云烟,惟有读书藏书乐无穷。”
  
   【读书乐】
   退休干部李锡光,曾是韶山市司法局的老局长。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少次的工作轮换,从教育岗位奔到党政部门,真还没有过多的时间悟过书,这可是他一辈子都向往的呀。1993年,他从岗位上退下来,没有旁人那种彷徨与失落,哪怕是有的单位聘他“发挥余热”,他也一概谢绝。当然,他也没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落寞,而是一头扎进来自己的书堆。仅只有中专学历的他,加上70岁的高龄,要脚踏实地读点书还真不容易,何况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写书呢,他可真真实实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他阅读了上千万字的书籍,作了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也成稿和出版了《人生镜言》、《家庭和谐与进步》、《斗室感悟》、《世说新语》近80万字的专著。李老说:“一日无书百事荒,人老了,更要动,要老来忙,老来动,一是动身体,二是动脑,二项都坚持了,有百利无一害。”因此,李老不打麻将、不跳舞、不钓鱼,每天早晨在晨光中散步健身,其他时间都基本上用于看书、作笔记、写文章。
   73岁的苏小波老人家的藏书也还真不少,作为退下来的原韶山市人大主任,他说:“我那一点初中文化底子,不多看点书,怎么着也适应不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工、农、商、学的各种行政职位的。”“如今,读书伴我老来乐。读书一是可以养德,开卷有益,书籍使人明事理、分善恶,是修身养性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二是增长知识,补充自己过去没有来得及学到的东西;三还可以健身健脑,我现在身子骨硬朗,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很好,全都仗着我有书可看、有书可写。”苏老先后编写过《韶山魂》、《韶山英烈》、《巍巍韶峰》、《韶山文史》等书。最近,他又完成了10多万字的《韶山文史》第二集初稿,将以此作为向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的献礼。
  
   【用书乐】
   藏书,不是作为一种附庸风雅,而是作为藏以致学、学以致用的高尚理念,这也许是“韶山十佳藏书家庭”最共同的情愫,“十佳”活动举办者之一的韶山新华书店经理谢小浪、副经理付相林和韶山报的章亮菲记者如是告诉我:为打造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丰富韶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伟人名人文化、倡导藏书读书的良好风气而举办的这次活动,是缘起于毛泽东一生酷爱藏书、读书、用书,毛氏宗族和韶山人民又历来主张“耕读传家”,“耕”是为了温饱,“读”是为了传家、兴家,这种风尚由来已久。但真正要解决现时从温饱至小康的知识更新,弘扬“伴我书千卷”和让人们“赛富”先“赛书”,举办“韶山藏书十佳”又不失是一桩超前和睿智之举。概括这次活动,参加者之踊跃、参加面之广是举办者始料不及的,退休和在职干部、学生,可说是工、农、商、学、兵无所不及,加上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真可谓是高潮迭起、余波难静。苏健全、苏小波、李志龙、周懿、张应福、章文超、谭大友、何德志、江宏等10位“十佳藏书家庭”得主,也随着他们对书籍的深切感情,被韶山人民所推崇。
   就像所有比赛一样,有赢家也有输家。除采访了荣获“韶山十佳藏书家庭”得主外,记者还有意走访了没能评上十佳的几户藏书家庭,真还想听听他们发发“牢骚”。李兴旺,这位刚转业又新婚不久的年轻人,琴棋书画都爱好,妻子又是个文学迷,两人都爱买书看书。但家里的藏书没能挤进十佳,他俩也觉得十分公平,毕竟这是首届,第二届他们自己完全相信有能力争取。说到藏书,小伙子快言快语地说:“现在有的人家,豪华装饰一应俱全,看似富丽堂皇,却没有一个书架一本书,在我看来,他们再富有也是‘一贫如洗’,空虚得很。”
   采访现任岳塘区副区长、致公党湘潭主委的苏健全先生颇费了一翻功夫。元旦日到韶山未能面会,1月5日,得知他在开市政协第九届代表大会,才将她从如火如荼的讨论现场“拖”了出来。他说,他的这份荣誉是韶山人民在他在韶山工作时给他的,曾脱颖而出担任韶山市副市长的他,除了工作兢兢业业外,业余爱好就是酷爱读书。他读书有一种明确目标:“读政治书,以养大气;读专业书,以养才气;读休闲书,以养灵气。”他说,人有了这“三气”,没有度不过的难关和克服不了的困难。他是个学而不倦的读书人,同时又是被时代潮流推举出的行政领导。仅他10多年来读书所作的读书笔记就有70多本,他100多篇的作品与论文曾在《人民日报》、《党建与人》等多家报刊发表。另外,他还是湖南省的“教育功臣”。对于这一切,他觉得很踏实,他说:“人尚气节、民习勤奋、家好读书,这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也是韶山淳朴民风的再现。”谈及他新任岳塘区副区长、又主管科技文教卫等项工作,他说,他将协同他的领导和各级部门,一是要敢于“科技兴区”,把科技作为自己工作的支撑点,争取早日将岳塘区建成全国科技普及先进城区;二是优化环境,为岳塘经济发展铺垫更高平台,让岳塘区真正成为“让人高看一眼”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是本人要有所为,集中精力办好事、办实事。要办好事、办实事,还是离不开好好学习,多看好书。看得出,苏副区长也是一个三句话不离书的人!

共 33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彩的采访实录。古人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善读之可以医愚。韶山市开展了一次评选“十佳藏书家庭”活动,作者作为随行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这些藏书、爱书、读书、用书爱好者的家庭,并用笔记录下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农民“书痴”谭大友,虽然自己当年没有考上大学,但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他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收藏,形成一种崇尚读书的良好氛围。退休干部张应福,书籍丰富了他的生活,他不但自己藏书,还向图书馆捐书。见书心醉的教师章文超物质上虽然贫穷,但精神上格外富有。自我调侃“功名利禄皆云烟,惟有读书藏书乐无穷。”退休干部李锡光坚持阅读并作了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苏小波老人家的藏书很多,读书伴他老来乐。通过这次读书、藏书、用书活动,看到了人们以书为友,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文章言简意赅,构思巧妙,每一个藏书家庭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了新时代韶山人的精神追求。一篇融叙事、议论与抒情于一体,关注民生的新闻报道,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5-11-08 16:29:59
  感谢浩瀚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5-11-08 16:34:05
  文章构思别出心裁,从藏书到读书,再到用书,层层深入,藏书说到底是为了用书,学以致用。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那是因为读书读得不够。感谢老师带来的精彩随笔,值得细品慢读。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5-11-08 16:35:16
  问候浩瀚老师!愿老师创作开心,生活舒心,事事顺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4 楼        文友:浩瀚        2015-11-08 20:08:57
  谢谢阿巧的精心编辑!当今富裕起来了的韶山人很大部分成了知书达礼义的新时代新人,从藏书到读书、用书也体现了韶山人“耕读传家”的世俗理念的伟大,这与某些人提出的“X论”是水火不相容的。所以,我特将此文发给江山文学网,以作时代的备考。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5-11-09 09:37:30
  老师的文章给现代人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也给以名牌、洋车、红酒标榜时尚生活的人深思。到底什么才是时尚?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时尚?书应该成为引领时代生活的新时尚。感谢老师精彩随笔,受益匪浅。问好,遥祝顺康!
回复5 楼        文友:浩瀚        2015-11-09 12:57:24
  谢谢红叶摇秋风的精彩点评!我自认为,世界上能称得上是时尚的,绝不是物质的奢侈品而是精神的食粮,因此,我在采访韶山十佳图书收藏家庭时,就将这一创新定格为了:韶山人的新时尚。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