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文字的魅力(杂文)

编辑推荐 【春秋】文字的魅力(杂文)


作者:来日方长 秀才,2641.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4发表时间:2015-11-08 18:26:27

江南,虽已经入冬,但由于厄尔尼若现象,气温还是居高不下,呆在室内,感觉还有些气闷。推开窗户,寄望能透进一股清新自然的风。可是窗户一开,一声声、一阵阵的建筑施工噪声直刺耳膜,弄得人心情更加烦躁。政府出资在市民广场的西南角,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图书馆,正夜以继日抢抓工期,连双休日也不休息。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似乎没有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等设施就不像一个完整的城市似的。常州,曾被国务院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但并不真是一座文化城市,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整个城市除了一条陈旧的青果巷,已经见不到什么历史文化遗迹。精心设计、建设的大剧院在苏南地区堪称城市名片。然而,所谓“名片”也就是骗骗人的,一年上演不了几部戏,一直亏本运营。估计在建的图书馆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本地人好打麻将,加上城市的交通拥挤,谁愿意从四面八方来这里借书阅读呢?在这样的城市,有这个钱,多建几个茶室,供市民打牌娱乐,肯定能做到收支平衡。从这个方面看,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远比建设富丽堂皇的图书馆更为紧迫。
   人是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生灵。人类思想、情感成果的总和就是文化。文字是文化的首选载体。正如一位网友在他的评论里说的,喜欢阅读的人,他们不一定有高深的学问,也不一定有显赫的学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钟情于文字。他们喜欢静静地品读每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喜欢感受文章中那撼人心魄的精言妙语,喜欢文字中飘出来的那种浓郁墨香。他们不一定自己去写,因为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和表达能力是不一样的,但他们会从别人的文章中找到自己心动的感觉,找到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份温暖和呐喊。那文中所说的话仿佛就是他们没有说出的话,那文中的心声仿佛表达的就是他们的心声。因此,他们会同作者一起欢笑,一起忧伤,让积压的喜怒哀乐在品读与收藏中宣泄。喜欢阅读的人都是喜欢追梦的人。
   与《红楼梦》宁荣二府里那些太太、小姐们只能看戏台上一些折子戏相比,现代人能够享受到先进传媒所带来的便捷是非常幸运的。但是,当一个个子虚乌有的情感故事被搬上荧屏时,我们原本纯真的情感却被高清电视挤压得越来越模糊了。播出的情感剧越来越多,人却变得越来越麻木,再情浓的电视剧都难以催生我们激动的泪水了。现如今,有谁还能感受到当年保尔与冬妮亚在夕阳下分手时的感伤?还有多少人感受宝黛共读《西厢记》的缠绵?所幸的是,还有那些存留于文字间的思想、情感和意境能给我们的灵魂带来愉悦。
   文字的魅力在于把想象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留给我们,把阅读过程中思想的自由最大程度地保留给我们。我不反对都德把他的母语法语看作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当普鲁士入侵者已经打到家门口的时候,那位可爱的老师还要上完最后一课。然而,我一直固执地以为,汉字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由汉字组成的文学,特别是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幅意境深远的图画。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相反,现代传媒,包括电影与电视,最难以宽恕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扼杀了这种空间和自由。现代人把古典名著搬上银屏最大的一个坏处就是把人物脸谱化。陈晓旭生得再美,由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也反映不出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林妹妹。要知道,一百个男人心中就有一百个林黛玉呢。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片片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随便写出一段,便能从中感受到存在于文字之间春天的气息。如果真有好事者一定要用直观的画或者一段视频来诠释它们的意境,,再高明的艺术家也会堕落成焚琴烹鹤的刽子手。广东老作家秦牧在其艺术心得《语林采英》里说得好,作文如同画画,妙处不在整版的姹紫嫣红,最见功底的是留白艺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本已是十分具有画面质感的诗句,我们又能通过电视用什么样的几何技术来再现这种“直”与“圆”呢?把古典名著或经典名篇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至今仍然是文化商人趋之若骛的一种时尚。这些拙劣而肤浅的图解缺少了原著人物的质感。我以为,至少现在,文字魅力依然是其它媒介和手段难以逾越的。就象数学中的极限概念一样,你可以趋近,甚至可以无限地趋近原著,但却永远无法达到,更无法超越原著。现代人逐渐远离了文字与书本,已经越来越不习惯到那些方块的缝隙去探寻文字的美感和油墨的清香。
   这或许归结为现代人懒惰,但这并非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过错。人类艰苦卓绝地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正慢慢地将自己娇宠得弱不经风。正如有了汽车的娇宠,我们原本强健的腿脚变得只有在度假村的花间小径和豪华酒店的花岗岩地面上才能挥洒自如;原本引以为豪的思维与想象正一点一点地被电脑和电视越俎代庖。面对现代传媒运用高科技炮制的十分考究、易于消化、适合大众口味的文化快餐,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去“菜市”采购、下“厨房”自己动手烹饪文化食品呢?不知不觉地,我们的精神功能在衰退,变得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传统的阅读是一种很有质感的精神行为。书籍的重量仿佛是一只熨斗,即使在还没有翻开的时候,也会给我们浮躁的心灵一种温暖的熨贴。每一行文字,就像故乡两边开着蚕豆花的田埂,又像记忆中的曾经发生过一段故事的街巷,牵引着我们走向生命历程中最温润地方。在双休日阳台慵懒的阳光下,在整个世界都已安睡的台灯下,在杨柳依依的小河边,在随风漂泊的乌蓬船上,静静地打开书本,即使只是让目光无意识地掠过那些墨色茵茵的文字,感受到的都会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空灵。
   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曾经感慨道,假话,空话,连野猪都骗不了。真是一语中的。这就要求我们宣传部门要讲真话,讲实话。曾经有段时间,舆论好走极端,官方宣传净挑好的讲,民间曝光全挑坏的说。真正的新闻才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的。或许,真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会被现代文明陶冶成纯粹的生理感官,就象我们现在的肠胃,不管什么色香味,只需要热量、营养,但至少在我们还清醒,灵魂还能感知痛苦和快乐的时候,对于文字的迷恋,对于阅读,无论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还是日益兴起的电子阅读的固执,依旧是一种无法割舍的守侯。

共 2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作者在文中所传达出的思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和体悟。文章由小见大,先从身边的生活事件谈起,然后联想到快餐文化、改编经典对传统读书方式的冲击,从而又联想到对由此带来的一些不良后果。全文引经据典,不失文采;逻辑严密,布局合理。作者用一颗极富使命感的心,将社会的现状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呈现的还有他的担忧。是的,人类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思想往往在阅读中闪现。犹太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整个民族重视阅读。社会的日新月异,使得传统的纸质媒体受到很到的冲击;为了取悦人的需求,大量的经典原著被改编,而这些就像是精神鸦片蚕食着大众的心智和灵魂,长此以往,很难想象它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一篇带给我们深思的文章。问好作者,推荐共赏!【编辑:霞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霞儿        2015-11-08 18:38:54
  问好作者,编按如有不妥,敬请见谅!
霞儿
回复1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1-08 23:36:24
  霞儿的评论很到位,说明她认真阅读了这篇稿子。再不怎么样的文章,也还是希望有读者的。所以,我很感谢春花秋月社团的朋友们如此抬爱。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唯有继续努力,以回馈大家!
2 楼        文友:娇娇        2015-11-08 18:55:39
  欣赏佳作,一篇警醒文章,让人受益。问好新朋友!
娇娇
3 楼        文友:刘恋        2015-11-08 19:29:50
  唉,有人敢让人力代步车(自行车),在铁轨上飞骑跨上铁路闷罐车的顶棚!文字的力量—写出的这是怎样的电影剧本呀。文字的力量—那些官话、空话、套话、假话,曾经紅极一时,但红不了一世。文字的力量—阅读书籍能给人以智慧,安慰浮躁的心灵,点亮人生之路的领航灯。问侯作者!
刘恋
回复3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1-08 23:38:58
  文字在我眼里就是一张张牌,组织文字就是组合牌型。文章写得好了,自然牌也就不会输了。
4 楼        文友:大先生        2015-11-08 19:55:24
  长此以往,我们将麻木的活着。
大先生
回复4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1-08 23:39:49
  麻木活着不要紧,只要睡着还有梦就行。
5 楼        文友:遇见春天        2015-11-08 20:09:01
  文字能给人温暖,力量,斗志。在我生活最低沉时,惟有文字带我走出了那段最难熬的时光,并且一直坚持到了今天。最重要的是,以文会友,在春秋认识了许多文友。问好,作者!
遇见春天
回复5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1-08 23:41:54
  是的,春花秋月社团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特别是三微花主编,为大家的稿子可谓操碎了心。
6 楼        文友:三微花        2015-11-14 21:15:35
  已申报精品文复审。
三微花
回复6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1-15 08:15:53
  谢谢社长推荐,栽培,就怕又要让您失望了。
回复6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5-11-15 08:22:15
  评精的编辑欣赏风花雪月的文字,或者干脆弘扬主旋律的,如果文中有批评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都不能入选精品的。这可以理解,毕竟批评的大门一开,鱼目混珠,事情闹大了,势必会被封杀。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岂不让人痛心?谨慎一点,不去冒险,这才是生存之道。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