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峡江壮歌(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峡江壮歌(散文)


作者:向清德 布衣,12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2发表时间:2015-11-10 00:45:36
摘要:盘古只是个传说,峡江船工和他们的号子才是真真切切的三峡故事。

【雀巢】峡江壮歌(散文) 盘古是位勤奋的巨人,也是力量的化身。他在一个莫名其妙的球体中挥动斧头,勇力开凿。
   汗水流淌,火花飞溅,石块剥落,空间扩展。终于在一万八千年后的一天,球体訇然开裂,呈现在盘古面前的是一片开阔世界、朗朗乾坤。
   如果真是盘古开天辟地,那么数百里三峡就不是地壳的褶皱,而是盘古的斧凿之痕。斧凿的三峡深刻奇崛,棱角分明,是盘古创作中的上品。
   三峡中有水了,川流不息。这川就是万里长江,它从雪山走来,春潮是它的风采,它朝东海奔去,惊涛是它的气概。
   如果说山是三峡的骨肉,江是三峡的血管,那么,三峡的魂灵呢?
   盘古顶天立地地站着,期待着三峡魂灵附体。
   忽然,盘古听到了一种呼啸之声。呼啸之声在峡谷里荡来荡去,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盘古用手半掩耳轮,悉心谛听。
   我下水哟拖了哦,(哟吙嘿呃);
   船满满啰,(嘿呀嘿);
   我上水哟拖了哦,(哟吙嘿呃);
   满满船啰,(嘿呀嘿);
   巫山啰神女哟,(哟吙嘿呃);
   你往下看啰;(嘿呀嘿);
   伸出你的袖子啊,(哟吙嘿呃);
   给我揩一把汗啰,(嘿呀嘿);
   ……
   盘古听到的是峡江号子。如果盘古也有表情,那么他笑了:从此,三峡不仅骨骼峥嵘,肌肉强健,而且有了最鲜活的魂灵。
   喊了几千年的峡江号子是一曲高亢激越的歌,我有幸聆听了它的尾声。
   “大泄名何壮,孤峰势更巍”,这是陆游的诗句。“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船工的感叹。三峡两岸集镇如珠,泄滩小有名气,而我恰恰是泄滩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眼睛明亮了,头脑清醒了,目睹并记忆了经过泄滩的种种航船。
   那时候,常在峡江上来往的船只,喷烟鸣笛的只有四种——货船“人民”号(登陆艇)和“巴峡”号、客船“东方红”、还有点信号灯的汽艇,其余的百艘千艘,都是悬帆摇桨的木船。
   那时候的泄滩人,看木船就如同开门见山一样简单容易。想起了那首歌:“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与歌词描述的境界有所不同。我听到的号子不只是艄公在喊,而是艄公和广大船工一唱一和。
   一唱一和的峡江号子,语言质朴得像峡江两岸的石头,但是它和《诗经》中的“国风”一样,可以“兴观群怨”,题材也十分广泛。可以猜想,峡江号子也是由“杭育杭育”发展而来,是船工们的口头创作,有些可能就是船工在劳动和观察中的即兴呐喊。
   青滩的姐儿,(哟吙嘿呃);
   泄滩的妹哟,(嘿呀嘿);
   六月的西瓜吔,(哟吙嘿呃);
   一包的水哟,(嘿呀嘿);
   我船从啊青滩啰,(哟吙嘿呃);
   泄滩过哟,(嘿呀嘿);
   我骨头也酥来哟,(哟吙嘿呃)
   心儿也醉哟,(嘿呀嘿)。
   这也许就是即兴之作吧。听这段号子的时候,我们正在江边游泳,一艘上行的大木船与我们擦身而过。喊“心儿醉”可能是真的,因为岸边正有几个泄滩妹子在浣衣,她们把裤腿高高卷起,雪白的小腿半头浸在水里,像正在洗涤的莲藕。但是,喊“骨头酥”我不太相信,看那些健壮的汉子们,一律只穿一条短裤,黑黝黝的脊背和大腿胀鼓鼓的,在阳光下幽幽地闪光。尤其是那些桡夫,他们在号子的号令之下,前俯后仰,臂力刚劲,把一艘两头翘的大木船推得如梭似箭。
   众人划桨开大船,波涛在后岸在前。“骨头酥”的人创造不了如此雄浑豪壮的画面。更何况,他们喊出的号子也像两岸的苍山,壁立千仞,大气磅礴。
   “青滩的姐儿泄滩的妹”本该是缠绵的情歌,为什么从船工口里出来,却是高亢的徵羽之音呢?
   渐渐长大的我找到了答案。
   先是读了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后来,我又两次乘客轮亲身穿过三峡,看那群山耸峙,绝壁绵亘,心中便有冲天的豪气勃发升腾。
   敢于驾着帆船船出入三峡的船工一般都是三峡土生土长的人。他们从小与山为伍,长大后又在峡谷中行船走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崇山峻岭赋予他们的是昂扬的精神和阳刚的性格,所以任何题材的号子,只要是从他们口中喊出来,就是响亮激昂的天籁之音。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不在这里。
   用画师的眼光看三峡。那山,巍然矗立,如削如切,像天柱,像闸门,像地神举起的巨掌;那水,蜿蜒曲折,如搓如捻,像柔肠,像丝带,像天公抛下的长鞭。画师说:三峡风景如画。
   然而,船工们不是画师,他们要驾驶着帆船在江上一桨一桨地向前划动。
   三峡大坝的兴建,算是给峡江做了一次变性手术,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峡江之水,开阔,平静,微波荡漾,温柔妩媚。而当年的峡江之水却血气刚烈,桀骜不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涛轰天声怒”;“绝壁横天险……无风波浪狂”:古代的文人墨客们途径峡江,谁都眼界大开,谁都心惊肉跳。
   七百里峡江,是一条生命线,也是一条死亡线。那陡峭的险滩、骇人的波浪,阴森的漩涡、呼啸的狂飙……而再大的帆船也只是一片苇叶,苇叶似的帆船在这样的江上闯滩避浪,最要紧的就是艄公“见风使舵”和桡夫步调协调。高亢的号子,就是统一步调的号令。同时,船工们在这样的江面上战险滩,斗恶浪,不仅备尝辛苦,而且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船翻人亡的威胁。于是他们就用了丹田之气来喊号子。他们要用雷霆般的号子来释放情绪,缓解压力,武装精神,提升胆量。
   吔哦吔,(哟嘿);
   幺吙幺吙吔,(嘿哟嘿);
   西陵啰峡上啊,(哟吙嘿呃);
   滩连滩啰,(嘿呀嘿);
   青滩那个泄滩,(哟吙嘿呃);
   崆岭滩啰,(嘿呀嘿);
   一声的号子,(哟吙嘿呃);
   一身的胆啰,(嘿呀嘿);
   三声的号子,(哟吙嘿呃);
   又一滩啰,(嘿呀嘿);
   ……
   一峡帆船,一峡号子,一身胆量,一身使命。蜿蜒的峡江是五线谱的线条,勤劳勇敢的三峡船工们前赴后继,将心血、汗水和力量、勇气凝结成斩钉截铁的音符,谱写出回肠荡气的壮美乐章。
   盘古只是个传说,峡江船工和他们的号子才是真真切切的三峡故事。几千年的时光,世世代代的船工喊着号子在峡江上挑战极限,激流勇进,为闲流万古的峡江成就了“黄金水道”的美名。假如没有帆船,没有船工,没有号子,巫山神女寂寞看,一峡江水枉自流。
   如果将峡江号子摆上桌面,那它其实是很丰富的文化盛宴。峡江号子不止是船工在喊,纤夫也再喊;不止是摇桨拉纤时喊,各个劳动环节都是喊声一片。喊出来的号子,都是流经三峡血管的雄壮旋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船帆降落,“樯倾楫摧”,主宰峡江水道几千年的帆船纷纷谢幕让贤。
   帆船谢幕了,而峡江号子并没有完全告退,它以艺术和文化的名义上了舞台,出了国门,还荣登国家“非遗”名录。活跃了几千年的峡江号子,它的在天在地的魂灵得到了告慰和祭奠。
   然而,在我们这代峡江人的心里,原生态峡江号子的余音依然空谷传响。它们在平湖水下,在高峡岩头,在树丛中跳跃,在草蔓上流淌,在白云下飘荡。它那撼天动地的声浪淹没了猿啼、鸟叫,也淹没了渔歌的高调和轮船的轰鸣。
   峡江号子,三峡魂灵,英雄壮歌!
  
   2014年8月19日写于秭归茅坪

共 29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盘古只是个传说,峡江船工和他们的号子才是真真切切的三峡故事。的确,看到一幅幅纤夫统一步调号令牵引帆船的画面,那荡气回肠的壮美乐章,令人震撼,仿佛就在昨天。高亢激越的峡江号子雄浑悲壮,是三峡魂灵,亦是英雄壮歌和丰富的文化盛宴,有着许多的渊源,还荣登了国家“非遗”名录,令人欣慰。作者以优美的文字、清晰的脉络从盘古引题,详细描述了峡江号子的前世今生和演变历程,既给人知识,又涤荡了心灵。推荐阅读,编辑:唐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唐雄        2015-11-10 01:01:22
  感谢向清德首次进驻雀巢就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的精神食粮!对于向清德这个名字,感觉很熟悉,不知在故乡湖北工作时,是否打过交道。无数次看到过长江纤夫喊着号子拉纤的画面,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体会和震撼。“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何等的气吞寰宇?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喜欢游山玩水,有浓郁的故乡和军人情结。
2 楼        文友:素馨        2015-11-10 07:13:40
  欢迎向老师归巢!高中时,您教我为文为人,您是我的老师;十余年前,您就进入雀巢,发表一篇篇佳作,我是雀巢新人,您仍是我老师;我请您写序,您欣然提笔,两千多字字字入心,您还是我的老师,真正懂我。读您的集子《空地闲草》,时隔多年后的重逢交流,学生我真是百感交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愿您一切都好!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3 楼        文友:素馨        2015-11-10 07:21:52
  作为峡江人,我七十年代末才出生,又离江远,没有在峡江上亲耳听闻。但高一的一个小假,跟茅坪的同学一起坐木船第一次过青滩,混浊的江水时不时拍到身上,那种惊心动魄一辈子都忘不了。把那场景跟电视节目中的峡江号子对应,跟老师您的文字对应,再加以种种联想和想象,便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峡江号子在现实的峡江消失了,却又悄悄潜伏在每一个峡江人的梦里、心里、灵魂里!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4 楼        文友:素馨        2015-11-10 07:28:44
  向老师,昨晚半夜三更,重读您的《哭泣的小径》,再一次忍不住流泪,难受——您跟我母亲同岁,我跟您同一个属相,父亲从农村艰难走出的经历跟您相仿,您父母身上又有我爷爷奶奶的影子,故而很多东西能够感同身受。
   我只一说,您就归巢,学生在此再次谢过!祝您冬安!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5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11-10 07:48:30
  名字很熟。应该是老鸟,老鸟归巢,真好!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6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11-10 07:50:09
  读过先生为素馨的《墙下短记》写的序言。那份真挚的师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那些锦囊佳句,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们都是曾经的语文老师,我们都为我们那些学生的成绩骄傲过。今天读这篇纵横挥洒洞达跳宕的文章,油然而生敬意。
7 楼        文友:向清德        2015-11-10 11:11:22
  初进雀巢,年已五旬。再进雀巢,垂垂老矣。感谢文友关注,更感谢学生素馨将我拉回巢里。
8 楼        文友:含笑花        2015-11-10 11:43:17
  虽没有亲耳听过三峡号子,但通过老师的文笔,应能感觉出它的荡气回肠!三峡魂灵,英雄壮歌!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9 楼        文友:唐雄        2015-11-10 13:41:35
  好样的素馨,把老师拉回巢中,功德无量。记得那年去三亚,老乡带我们去餐馆吃饭,那家餐馆的名字,就叫“长江号子”。其实,人们并没有忘记长江,没有忘记那些纤夫喊着的号子。它不仅是天籁之音,更是民族的瑰宝。
喜欢游山玩水,有浓郁的故乡和军人情结。
10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11-10 14:49:08
  只有这诗如画的三峡才配得上这激烈昂杨、荡气回肠的川江号子。只有天天在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中生存的艄公们才能以其生命的力量唱出这雄浑悲壮,高亢清越的号子。
   徵、羽是古代五音中最高的音阶,以此唱出本应缠绵的情歌,是生存的艰险、环境的恶劣,造就了他们情感的桀骜不驯,柔情中的激情吧。
   说真的,读着有些不过瘾。:))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10 楼        文友:向清德        2015-11-10 18:48:01
  浪费你时间了,实在不好意思,但是老朽了只有这水平。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