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拿来不易(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拿来不易(杂文随笔)


作者:山那边 布衣,496.6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4发表时间:2015-11-14 02:16:29
摘要:文化传承需要不断的进取,现成的东西可以利用,但要想获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努力创造。

【晓荷】拿来不易(杂文随笔) 书架上的书越来越满,买书快读书慢,要把书上的内容吃透不容易,要想从书中有所获取、有所发挥则更难,所以说书籍的占有不代表知识的拥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里说的书也就是知识,即使明白了道理,具体到实施,也不那么简单,固有的习惯总会把人拉回原地,难以脱俗。书读得多了,陷进去出不来,理论一大堆,没有头绪,说起来头头是道却逻辑性不强,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找不到症结之所在,也就想不出解决之良策。遂有“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今在市面最流行的应该是实用主义哲学,“理想主义”是精神上的贵族,虚无缥缈、不切实际。“拿来主义”虽然世俗,却迎合了浮躁社会里急功近利者的需求。拿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精华的东西,没有能耐是拿不来的,最容易效法和拿来的,是人家的皮毛和躯壳,简单模仿的产品如同制假贩假。去年一部国外的动画片《疯狂原始人》,零负评,全球狂揽6亿美元(在中国赚了三亿人民币),我没看过片子,但是在电视上看了有关动漫电影制作方面几个专家的漫谈。他们说这部片子“其实也没什么主题”,我猜他们说的是“没什么思想性或没什么教育意义”。也就是说片子用不停地“搞笑”来吸引人看下去。还有一位说:“这片子之所以精彩,”其诀窍是“逆着人们的惯性思维安排下一个情节,让人们不知道你下一个镜头是什么”,——原来这么容易,那你照着做就是了,为什么我们制作不出高质量的大片呢。座谈会很快就完结,看来许多文化方面的专业会议也许就是这么进行的,会上好像说得面面俱到,最终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的“扯淡”。
   举个文化上的例子侧面说明拿来主义,上世纪七十年代,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当年很煽情、看得人们鼻涕眼泪的。
  
   主题曲:
   小小姑娘清早起床
   提着花篮上市场
   走过大街穿过小巷
   卖花卖花声声唱
  
   这支歌曲我们小时候就会,在保育院唱的是:
   小小姑娘坐在路旁
   两只眼睛泪汪汪
   我问你呀小姑娘
   你为什么要悲伤
   ……(后面歌词记不起来了,希望不会失传)
  
   用同样曲调填写的另一首歌曲是《新年好》: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
   祝贺大家新年好
   我们唱歌 我们跳舞
   祝贺大家新年好
  
   后来知道原来这支歌曲是美国的,歌曲名字是《克里门泰因Clementine》。
  
   在峡谷旁,有个村庄,
   那里正在开金矿。
   有个矿工,住在村旁,
   他的女儿克里门泰因,
   每天早晨,在九点钟,
   赶着鸭群到河旁……
  
   美国历史不长,这首歌曲应该源于古老的欧洲,是十九世纪来到新大陆的淘金移民,用家乡的民歌填写了新的歌词。上世纪初,这首歌曲传到了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也被填了新词。
   还有大家都知道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原本是传到日本的美国歌曲(福斯特作曲、奥德威原词)日本人重新填的词,李叔同在日本填写了新歌词,传到了中国。同理,我们小时候唱的《小小姑娘》大体也走的这一路,经由首先西化的日本传来,具体什么时候在中国传唱不确切知道,但是应该是多灾多难的三十年代,歌曲内容很悲伤,我不记得全部内容了。在五十年代末,我买到一本少年儿童歌曲集,里面就收录了《小小姑娘》这首歌曲,我很高兴立即买了下来,结果被一位在托儿所当教师的阿姨给要走了,可见是这支歌曲是见诸记载的。我分析这首歌曲最早应该是抗战时期“难童保育院”的歌曲,普遍传开,我们学到这首歌在解放前。
   《卖花姑娘》是金日成三十年代写作,最后由金正日在七十年代初完成的一部歌剧。里面的主题曲可能来自中国,也不排除直接从日本获得(因为日本二战前统治朝鲜40年)。一首小小的歌曲,历经近两百年的漂泊,见证了殖民开发和战乱,到过许多国家。当苦难远去,便成了快乐的童谣:“我们唱歌我们跳舞”。影响之大无法衡量,不知世界上可有哪一位不知道这首歌曲的。
  
   二战时期,一曲《莉莉玛莲》得到了交战国双方的喜爱,敌对的士兵们同声传唱。这首歌歌词源自一九一五年汉斯·莱浦〔Hans Leip 「一八九三年九月二十二日~一九八三年六月六日」〕的一首德语诗作,一九三八年诺博特?舒尔兹〔Norbert Schultze〕为其作曲。
   汉斯·莱浦的歌词:
   在军营之前
   在大门之前
   有着一盏灯
   至今依然点着
   我们要在那里再见一面
   就站在那座灯下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我们两人的身影
   看来像是合而为一
   那是情侣一般的身影
   被人看见也无所谓
   所有的人看到也是一样
   只要我们在那灯下相会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哨兵已经开始呼喊
   晚点名号也已吹起
   迟了的话是要关三天的禁闭
   我必须立即归来
   只好在此道别
   但心中仍然盼望与你同行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我能认得你的脚步声
   你的步伐有着独特的风格
   夜晚变得令人燃烧不耐
   我忘记了是如此的遥远
   我将遇到如此悲伤的事
   此刻你会跟谁在那座灯下
   谁与你?莉莉玛莲
   谁与你?莉莉玛莲
   谁与你?莉莉玛莲
   不论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
   或在地球上的任何一片土地
   我都渴望梦见
   你那令人迷恋的双唇
   你在夜雾之中旋转飞舞
   我伫立在那座灯下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再一次,莉莉玛莲
  
   后来,《莉莉?玛莲》被英国词作者汤米?康纳改写成《我灯光下的莉莉》:
   在军营门口的灯光下
   亲爱的,我记得你习惯地在等待
   在那儿你温柔地对我低语
   你将爱我到永远
   我灯光下的莉莉
   我心爱的莉莉?玛莲……
  
   在我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是苏联歌曲《灯光》
   有位年轻的姑娘
   送战士去打仗
   他们黑夜里告别
   在那台阶前
   透过淡淡的薄雾
   青年看见
   在那姑娘的窗前
   还闪亮着灯光
   前线光荣的大家庭
   迎接这青年
   到处都是同志
   到处是朋友
   可是他总是忘不了
   那熟悉的街道
   那里有可爱的姑娘
   和亲爱的灯光
   远方心爱的姑娘
   寄来珍贵的信
   说她少女的爱情
   永不会消逝
   胜利时刻将会得到
   他期待的一切
   和那永远明亮的
   金黄色的灯光
   看姑娘的来信
   想起姑娘的话
   青年心里多高兴
   变得更坚强
   打击可恨的侵略者
   战斗更勇敢
   为了苏维埃祖国
   和亲爱的灯光
   打击可恨的侵略者
   战斗更勇敢
   为了苏维埃共和国
   和亲爱的灯光
   这两首歌曲似乎很相似吧,就像上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一样的相似。
   实际上,许多的曲子都被其他的国家直接拿来使用:
   当年,抗联战士的军歌采用日本军歌的曲子,这并不影响战斗的情绪。
   但是一曲《何日君再来》的抒情歌曲却被人为的贴上“汉奸”标签,让曲作者刘雪庵负罪蒙冤。文化产品给予人们的是精神的安抚和愉悦,文化产品的产生不应该是轻飘飘的臆造、传世作品是在血汗浇铸下成长的。
   有一位据说一度画技领衔某省的杰出画家,靠扎实功底谋得名声,却突然衰年变法,用拖把用脸盆、用涂抹、用抛洒制造当代艺术油画,这应该算作行为异化吧。这些作品或者说是产物,俨然是畅销书榜首位和艺术品拍卖场的巨额成交头筹。所以我们只能检查自己的头脑是否清爽或是落后于时代,因为如今的运作方式全是我们不熟悉的套路。我本人喜欢儿童文学,我的书架上各国童话书和儿童文学名著占据相当位置,从这些书中会产生对遥远年代的回味、对未来的憧憬,即使当今有名的动漫影视大片,也往往从这些故事中汲取素材、发挥延展和改编。很可惜,如今连那些熟悉的插图都很难看到了。
   少年时期看过《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稻草人》等书,但是从那以后中国童话似乎绝迹。所幸还有很多质量更高的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
   想起了以前的小人书,还被称为“图画书”。我们小时候,有文化的家庭给孩子们买“开明书店”发行的儿童启蒙图画书系列,我们这些没钱又没文化家庭的孩子们就在小人书摊挤堆儿(解放初小人书摊的书太杂,有的内容会产生不良影响)。记得五十年代初,看过一本安徒生童话小人书《野天鹅》,似乎是日本版小人书,画的人物如同当今的动漫形象,所有的人物脸圆圆,大得出奇的眼睛亮晶晶,我当时很不习惯这种非写实图像。里面有爱丽莎小公主的十一个兄弟,这些少年浓眉大眼、站成一排,都穿着关东军式的军装,头戴大盖帽,最后一位还保留着半只翅膀。我猜连环画的作者未必不知道欧洲王子的服装式样,但是作为军国主义控制下的日本,崇尚“武运”,是把“少年军校”的学生作为“英雄”来标榜的。
   在上世纪多事之秋的三十年代,许多国家的人才培养就靠“少年军校”,如今大约苏联和朝鲜还保留着这个传统,军队和政府的高官子弟,从小就送到这种学校施行斯巴达式的训练培养。前不久看俄罗斯的“苏沃洛夫少年军校”图片,似乎依然老传统。中学时候就很喜欢苏联小说《红肩章》。中国似乎没有这种传统,只有普通中小学、没有少年军校(上个世纪的名人,都出自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和黄埔,看来军校还是有作用的,只是当年的军校和后来的军校办学的宗旨不知是否一致,因为一旦趋于完善,似乎质量就降低)。我们少年时没有政治上的成见,从小人书中感受到的世界很浪漫,沉醉在书中很温馨。
   最近看了几集歌曲演唱和创作的节目,都冠有“中国”两字。我不懂音律,只是认为许多的流行歌曲及其创作都是“泊来品”,感受不到几许“中国元素”。中国有音乐么?古老的中国肯定是音乐大国,由于历史久远,我们已经听不到《诗经》中遥远的民风,只知道理学家对俚曲民谣的批判和政府的审查禁止(“郑声淫”),流传历朝的应该是官方的礼仪、祭奠等宫廷音乐,百姓不喜、民间不传。流传到今天的正宗民歌应该稀少,大量的民歌大约来源于西晋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正如传世的《敕勒歌》、《木兰辞》,想来应该有上口的曲子吟唱。东晋政府南迁偷安,管不得许多闲事儿,北方各族杀的惨了、打得累了,进入生产粮食自救和生产杂种充当劳力的大融合时期,小民获得唱酸曲的自由,中国总算有歌曲。隋唐以后,更是融汇了各国各地新鲜乐曲,所以今天的流行歌曲中驳杂诸多流行元素也很正常。只是听众们大都欣赏歌手的歌喉,对歌曲形式和内容很忽略。
   讲到国粹“文人画”和所谓“新文人画”,感到有趣,这类专题可以滔滔万言,没有正解,口水热闹、没有观众。正如同“中西”关系之争论,实质上还在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范畴,维护自己的尊严就要谨慎的对待外邦文明,须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中国人弄好中国画还很费劲,画西画就更是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一位,如同油漆匠(西语油画家就是油漆匠)抛撒废油漆那样,一般人做不来,因为人家是科班出身,底子硬名气大,就具备为所欲为的资格。西方油画,诸多流派,是各个时期的潮流和代表,反映了艺术发展的路径,不管什么流派都不是随意效法模仿就可以拿来的。别的不说,越战时期缴获的美军飞机上的机关炮,被送到国内的兵工厂,以为像抗战时期仿造日本三八枪那样,拆开来技术测量,依样画葫芦。没想到美国的航空机关炮有破坏型设计,一旦拆开就无法还原,模仿不易——拿来不易。当今国家改革开放鼓励创业,无论别人怎么封锁禁运,主要还靠自己努力研发,才能具备竞争的实力。或许在自主研发中,你能逐步走向新的高度,即便是拿来,也要有拿的本事。否则就如同李鬼去抢李逵,拿来——给你,你敢要么。
   就像前面举出的例子,所有拿来的东西都有痕迹,无论一首歌曲,一个小故事,一套服装,越是简单容易、拿来的痕迹越重。前些年喜欢参与讨论,逐渐的发现人人与我一样,或是我与人人一样,喜欢说自己的、听不得别人的,没有修养遑论情操,在虚与委蛇中度日,耗费大好时光。 一年一度的反思,自然是必要的,只是反思的结论往往是不愿直视的。
  
  
  

共 51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正如作者所说,文化传承需要不断的进取,现成的东西可以利用,但要想获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须努力创造。拿来主义,作者首先从文化产业上举出了几个成功改造的例子,一些好的歌曲跨越年代,跨越国界,跨越政治,只要吸取好的,经过改造,也能成就经典广为流传。拿来主义,有时容易被人扣上媚外的帽子,这是不对的。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如何取长补短,不做井底之蛙,值得人深思。拿来不易,不易则在思想的接受不易,还有利用再次创造的不易,往往我们拿来的只是皮毛,而不得精髓。作者之后举了军事产品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有些拿来不是简单的照搬重装,也要靠努力研发,才能具备竞争力。最后最后作者由拿来主义,引申到现实生活,则给人更多的反思,我们如何去正视自己,正视“拿来”!这篇杂文,作者引用例子很举代表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深入,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特此推荐共赏,期待更多精彩!【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15-11-14 02:18:00
  欣赏老师独到的见解,拿来真的不易啊!祝老师创作愉快!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1 楼        文友:山那边        2015-11-14 20:37:02
  谢谢老师费心编辑,占用老师假日、辛苦了!
2 楼        文友:何叶        2015-11-14 07:38:52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老师投稿晓荷社团。何叶特此感谢!祝好!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山那边        2015-11-14 20:39:53
  谢谢社长鼓励,多多给予批评帮助为盼。
3 楼        文友:白甫        2015-11-14 10:03:55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问好
碎银得几两,多少会艰难
回复3 楼        文友:山那边        2015-11-14 20:41:10
  谢谢老师评论拙作,多多帮助多来往。
4 楼        文友:云静水闲        2015-11-15 08:02:25
  拿来不易,很有道理。问好山那边老师!
云静水闲
回复4 楼        文友:山那边        2015-11-15 18:12:56
  谢谢老师评论,欢迎多多批评帮助、常来往。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