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老屋记忆

精品 老屋记忆


作者:草根 探花,1830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1发表时间:2015-11-16 19:18:00

老屋记忆 或许,每一个来自于农村的人都有一种思乡情结,或者某些难以忘怀的岁月记忆。而我的这种情结或记忆,几乎都与三间老屋关联在一起。不论是行走途中相遇那些似曾相识的烟囱,还是与儿时玩伴的一次交谈,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来。老屋给予我的童年时光数不胜数的快乐、幸福,以及一层浅淡的苦涩滋味和一些人生财富。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情,老屋与我属于“同龄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乡亲们逐渐搬离窑洞,在地势比较平坦和便利的地方修建新房子。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人们,没有多余的钱财建造更好的房屋,基本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一些人口众多的家庭更加困难,他们盖起来的房子被称为“单面坡”,外形看起来比正常的瓦房少了一半。不知为什么,那会儿的人们要选择在冬天盖房子,难道不怕冷?!稍大一些才明白,“以农为本,靠天吃饭”的乡亲们唯有冬季方能清闲下来。因此,修建房屋、嫁姑娘、娶媳妇等等事情都被安排在冬天进行,不影响繁忙的农事。
   脑海里过去的冬天都特别寒冷,尤其是老屋“诞生”那一年,滴水成冰。处理地基算是盖房子时最费时间和劳力的活计,一般由村子里有经验、有力气的长辈们承担,大概耗时半个月左右。先要在地面上开挖出一道道沟壑,宽窄、深浅都必须严格遵照木匠画出来的房屋平面图和提出来的要求执行。早就封冻的地表土层坚硬如石,抡圆了胳膊挖下去的镢头会被硬生生弹到一边,地面往往只出现一个不到一厘米的浅坑。大冷的天,父亲和村里的长辈们艰难地开凿着,他们的手多半会震出血口子,刚渗出来的血水就结成了冰晶,何其疼痛!一周左右之后就到了夯土的阶段,将挖出来的湿土混合烧制的石灰,一层接着一层垫起来,直到与地面平行。乍听起来好像并不难,不过为了保证地基牢固,就必须夯实“混合土”,这个过程相当的费劲。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年月,智慧的乡亲们便自己研究制作出了一种用来砸实泥土的工具,叫做“石夯子”。其实,它更像一个三十厘米见方的青石石凳,圆形或方形均可,横向钻出三面贯通的眼,用于系绳索。工作时,三条绑好的绳索各由两个年轻力壮的人操控,口里喊着号子“老少爷们,哎嗨哟儿,加把劲呀,哎嗨哟儿……”,石夯子随着节奏上下舞动将泥土砸得结结实实……夯地基、砌墙、上檩条、架圆木、修屋顶一系列的工程,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一点一点完成,一座三间瓦房历经两个来月终于拔地而起。远远看去像金碧辉煌的宫殿,实际上它从上而下尽显灰头土脸的“土气”,却一点儿也不影响在我心里的美丽。那段时日,如果抛开刀割似得的冬风,那么剩下的全是彻骨的温暖。比如,老屋前熊熊燃烧的篝火、长辈们冒着热气的汗水、喊声震天的农家号子,还有父亲充满希望的炯炯目光。
   或许,由于时间太久的缘故,建造老屋的一些片段随着流逝的年华去了我记忆的背面。尽管没能留下太多它“出生”的印记,但是一起成长的日子仍然记忆犹新。曾与老屋形影不离地度过了十几年的光阴,从幼年到童年,再到青葱少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生活该有多么的贫瘠,不仅仅是吃穿住行,还有孩子们的娱乐方式,一切都是少之又少。即便条件十分艰苦,被称为孩子王的我带领着伙伴们在老屋周围依然炮制出了许许多多的特色游戏,常常是“笑声震飞檐上鸟”,当然也闯了不少祸。
   儿时的游乐项目均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经由那些课本里英雄人物的影响(如王二小),孩子们一个个心里都烙印上了深深的英雄主义。基于这一点,伙伴们便发挥自己的小聪明创造出了名叫“打仗”的游戏。在当年这算是参与人数众多、故事情节曲折的大型益智类游戏,深受欢迎。玩游戏自然就要有分工和场地,人物划为两拨——游击队与日本鬼子,道具包括用纸折的手枪和木头削成的步枪、大刀,而老屋就必然会成为战斗的发生地。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故事情节,老屋要么是游击队的隐藏地,要么是鬼子的炮楼。有一次,我扮演游击队队长,领着一队人马进攻敌人的炮楼,那场面真叫一个过瘾。刚开始命令几个小伙伴对炮楼里的敌人进行轮番地谩骂,激将他们出来跟我们对打,可是效果太差。眼看着规定的进攻时间所剩无几,我“急中生智”——火攻。立马组织我的队员们从晒场里抱回一捆捆麦草,学着小人书和电视里的情景把麦草围在门口;然后点燃了再浇上一些水,在不停地扇动下滚滚浓烟就从门缝钻进了老屋的厢房。不一会儿工夫敌人便受不了了,在屋里叽哇乱叫,一个接一个成为了我们的“俘虏”。正当我们游击队员高呼胜利的当口,有个小伙伴大叫“着火了”!扭头一看,刚才点火的门边上燃起了不小的火焰,吓得我差点蹲坐在地上。好在“人多力量大”,大家接力从水缸里舀出水来,才将烧着的门板扑灭。可想而知,当父母发现焦黑的门板,我可怜的屁股免不了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儿……还有比赛攀爬老屋的房顶、摘鸟窝、官兵捉贼等等好玩的游戏,也常常会因出现险情遭到家人的训斥,然而从中得到的乐趣却无穷无尽。
   除了取之不竭的快乐,老屋还给了我用之不尽的热血亲情。三间不大的房子容纳着祖孙三代人,西厢房住着祖父祖母,东厢房住着父母与一双儿女。大户人家当中这一间房多数要作为供奉祖先排位的厅堂,而我们只能将它改为厨房,因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幼年时,与其说是每天睡到自然醒,不如说是被母亲烧出的喷喷饭香诱惑而醒。贫困的家境使得我们的饭桌上没有太多的荤腥,端午节的鸡蛋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以及春节的肉等等,都以“品尝”为主要形式。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通常会说不喜欢吃这些东西,太油腻,从而节省下来给了我这个不懂事的儿孙。记得每年端午节,早饭时母亲会煮上不多的几个鸡蛋盛在碗里,以示庆祝。在父母的催促下,祖父祖母会各自拿一个装进兜里,表示晚点再吃。父母给他们自己没有预备,而我则很快就吃完了两颗鸡蛋,还显出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中午在父母忙活的空当,祖父祖母便悄悄地把我叫进西厢房,拿出两颗捂得热乎乎的鸡蛋,并看着他们的孙子毫不客气地狼吞虎咽掉。其间,我曾发现他们不止一次地捡起地上的蛋壳,细心地剥下残留的一点点蛋清,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此后,每每想起这些画面,我的心就不由得刺痛。他们,我的至亲之人就像老屋一样默默无言,给我遮风挡雨、抚育我长大成人。在我还来不及回报一二的时候,祖父在某个黎明来临之前安然辞世,之前的厨房被父亲砸掉做成了祖父的灵堂。后来,祖母也悄然离去了,那是一个布谷鸟歌唱的季节,满地金黄的麦穗,我却感觉有些寒冷。再后来,年久失修的老屋再也经受不住风雨的侵蚀像秋天的黄叶一样凋零了……
   老屋,是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符号,它记录了父辈们艰辛、勤劳的生活轨迹,也珍藏在了我的童年记忆里。如今,它已经消失在了我的视野里,就像达尔文提出的“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这是不可逆转的事情。或许,老屋也是有灵魂的吧,那么它理所当然地会成为祖父祖母的“新家”。我很庆幸脑子里能突然冒出这个奇怪的想法,因为有了它的支撑,心里的伤感就会少一些、温暖就会多一些。百年之后,我也许能在另一个老屋里遇见童年的玩伴、年迈的祖父祖父,以及所有与它有过交集的人或者事。

共 28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细腻的文笔记录了老屋建起来的经过,并且自己在老屋中生活的点滴也记录下来,和小伙伴玩游戏烧黑了门板而被父亲打屁股;祖母和祖父逢年过节剩下口中的吃食偷着给自己吃。尤其是祖父祖母捡起地上的蛋皮,剥下皮上的一点蛋清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的情节,灵动的画面氤氲在眼前,实在令人心酸,又感到温暖。老屋里有着太多长辈们对晚辈的疼爱,那种疼爱让人无法忘怀。老屋记载了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父辈们艰辛、勤劳的生活的一个影像,珍藏了作者童年的幸福与快乐。如今,老屋不在,而老屋的魂已深深镶嵌在作者的记忆里。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秋天的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1117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1-16 19:48:49
  读着祖母祖父收到衣兜里一个鸡蛋,给小孙子吃,小孙子狼吞虎咽吃掉蛋,祖父祖母多次捡起蛋皮,剥下一点点残留的蛋清,小心翼翼地饭在口中。我的心顿时涌起一阵酸意,眼泪在眼里打着转,那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呀,那一个鸡蛋对于祖父祖母来说,又是多么渴望能吃到嘴里呀,可他们却留给了小孙子吃了。感谢作者把童年的故事记录下来给读者,让读者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吃鸡蛋,蛋黄往往都要丢掉,那是营养,我却不想吃,怕这怕那。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在我小的时候不也是舍不得吃鸡蛋吗,蛋都一个个的卖给了城里人。问候作者,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1 楼        文友:草根        2015-11-17 17:08:58
  问好秋天的风,感谢精心的编审和用心的点评,辛苦了!
   祝福冬安,笔健!
2 楼        文友:铁禾        2015-11-17 15:40:18
  岁月的侵蚀,老屋沧桑,人也沧桑,记忆也是沧桑的。
铁禾
回复2 楼        文友:草根        2015-11-17 17:10:37
  问好铁禾兄弟,好久不见,感谢来读小作,祝福冬安,笔健!
3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5-11-17 18:20:52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这红豆也算是献给祖父祖母的一份爱心吧。愿他们天堂有知,一切安好。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3 楼        文友:草根        2015-11-18 09:49:54
  再次感谢支持和鼓励,送去冬天的祝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