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辽海散文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辽海】北京白塔寺探疑(散文)

编辑推荐 【辽海】北京白塔寺探疑(散文)


作者:北路居士 布衣,19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7发表时间:2015-11-19 00:52:37
摘要:看了白塔寺的介绍以后,有一事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白塔寺的舍利是否是释迦牟尼的?这是一个疑点。释迦牟尼圆寂已经2550年了,而白塔寺才有700多年的历史。那就是说,释迦牟尼死后1800多年,才建造的白塔,他的舍利竟然跑到北京来了?据赵朴初老先生《佛教常识答问》中说“佛(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举行火化,摩揭陀国人和释迦族等八国将佛的舍利分为八份,各在他们的国土上建塔安奉。其中,摩揭陀国安奉在菩提伽耶的一份,到公元前三世纪,被阿育王取出送到各地建塔。”据清《凉山志》记载,与我国秦始皇同时齐名的印度阿育王,用神力将佛的舍利分成四万余份,在“阎浮”世界让神鬼共建造八万四千宝塔,其中五台山就有一座。在公元67年,印度的两名高僧摄摩滕和竺法兰用慧眼看到了五台山清凉山上有阿育王建造的舍利塔,认定有“文殊化宇”,于是建议汉明帝在五台山建造了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从此,五台山成了佛教圣地。那么释迦牟尼的舍利在哪谁也不知道。据韩金科研究,按着文献记载,中国曾有四大寺庙藏有佛骨舍利,这就是西安的法门寺、山西的五台山、陕西的终南山和江苏泗州的普光寺。这四处数法门寺的“真身指骨舍利”最为出名。可惜的是,五台山和终南山的佛舍利在唐武宗灭佛时被毁。而普光寺在1680年沉入洪泽湖中。唯一剩下的就是西安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

北京有个民俗是转白塔,每年举行两次转白塔活动。虽然久居北京,但却没转过白塔。可是到白塔寺拜谒的心情却久久地缠绕着我。于是在前年春节前夕,我来到了地处北京阜成门内的藏传佛教寺院白塔寺拜谒。
   在路北白塔寺站下车,向西走不远便看到了那尊白塔。远看白塔矗立在古色古香的房宇之中,与东侧马路上那车水马龙相比显得既古老又现代。我步行到山门。这山门与深山藏古寺那种山门无法可比。山门前就是阜成门内大街。人流、车流涌动,十分嘈杂。那山门灰瓦红墙,有三个拱形门。虽然马路上熙熙攘攘,车流人流不断,但山门处却很清静。几个老者在山门前聊天,增添了一种悠闲感。
   步入山门两侧便是钟鼓楼。钟鼓楼没什么可看,于是直接去了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三间,灰顶、红墙,倒也显得威武。进入大殿,弥勒佛坐像敞胸露怀、在嘻嘻的笑着。弥勒佛脚下摆着三尊财神像。这也给进寺庙的人一种喜气和财气之感。那弥勒佛的后边为护法韦驮像,在怒目而视。前面是四大天王,各个凶神恶煞。一殿之中,一笑五怒,倒也显得天王殿的不同凡响。过了天王殿便是大觉宝殿(也叫意珠心镜殿)。那大觉宝殿面阔五间,仍是一个建筑模式。两边各有小房通内外。据说大觉宝殿原来是供奉三世佛的地方,现陈列《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进的殿来,类似书架一样的佛位上,一排排、一尊尊小小的铜佛让人眼花缭乱。那佛像各具神态、各有千秋,实在让人折服。古代,佛像造像艺术之精湛、铸造手段之高明、形态绘制之各异,是我们今人无法比拟的。看完万佛造像艺术展,顺着小门过去便是七佛宝殿,这七佛宝殿原供奉的是七佛,现供奉的是从护国寺移过来的元代整樘楠木三世佛——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尊金身都坐于莲花之上。侍卫站立在三世佛中间。莲花下摆放着鲜花和贡品,信徒顶礼膜拜。两侧供奉的是18尊护法神像,各个威严。后边供奉的是叶衣佛母像。那叶衣佛母像多头多手,使人浮想联翩。
   过了七佛殿便是塔院了。所谓塔院就是白塔专门建在七佛殿后边的一个院子里。它比七佛殿的地势要高,有一小门,要上十余台阶才能到达塔院。小门上方写有“勒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字样。进的院来,迎面的是三世佛殿(也叫具六神通殿),正面供奉着三世佛像,上悬乾隆御赐、御笔“具六神通”匾,西墙供奉着清代释迦牟尼像,东墙供奉着明代毗卢遮那佛,东西两侧墙悬挂着八幅清代唐卡,使人惊讶的是这里的陈设竟然是清乾隆时期的设置,一直保留于今。
   从三佛殿出来,往后边走便是白塔。围着白塔和三佛殿那大大小小的树上围了一圈圈儿的经幡。远看红红黄黄,花花绿绿。听说这经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念经颂佛方式。他们将经文印在布匹上,高高挂起,当风一吹,写有经文的布匹翩翩起舞,好像念经颂佛的一般,从而达到修行及祈福的目的。据说,这种经幡可根据经文内容的不同,还可达到避邪袪灾的作用。我正看着这经幡的解释,只见几名男女围着白塔在转,口中念念有词,声调完全像喇嘛诵经一样。他们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嘴上一直不停息的吟诵。虽然我来的时间不是转塔日,竟也有人转塔,暗想这可能是俗家弟子在转塔。“转塔”是白塔寺特有的,也是佛教仪轨之一。据说,农历六月初四是释迦牟尼初转法轮日(就是释迦牟尼第一次讲经说法日。为什么把第一次讲经说法日成为初转法轮?赵朴初老先生说,“轮”是古印度战争中的一种武器,它的形状像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说法,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法轮王,法轮王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着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法轮。农历十月二十五是纪念白塔落成日。每年这两个日子白塔寺都举行盛大的转塔活动。僧俗众人沿着拜道由西向东径行。转者可积功德、消灾病、顺佛法、祥瑞平安,功德无量。我站着看了一会一心一意转塔的人,然后向后边走去。
   后边便是那白塔了。看白塔需要远看,而在跟前倒是看不清楚。因为人还不如塔基高,看塔要仰视。我看到了白塔的巍峨。到达此处看了说明后,才知道早在辽代寿昌二年(1096年)这里就建有供奉舍利的塔,塔里藏有舍利和佛经。当时叫做万安寺塔。后来,塔毁于火灾。元代至元8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亲自选址、聘请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在万安寺塔的遗址上建造白塔。这座白塔即为供奉释迦牟尼舍利而建,又作为政权和神权的象征而“坐镇都邑”。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式佛塔,是一座典型的藏式佛塔。塔体为砖石结构,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占地810平方米,通高50.9米。塔基为三层须弥座式,上雕有24个突起的莲花瓣组成的莲花座托起塔身;塔身为覆钵体,直径18.4米,由7条铁箍紧紧束绕;塔刹座呈须弥座式,上坚圆维体十三天(又称相轮),直径9.7米的铜制华盖,华盖周沿悬挂36片绘有佛字、佛像的华蔓,下面各系一个风铎。刹顶为铜质鎏金空心小型佛塔,高约5米、重约4吨。其高度与坡度恰好与十三天成为一个整体。这是目前藏式佛塔中所独有的。据介绍,白塔竣工之后,忽必烈以塔为中心向四周各射一箭,界定了白塔寺的四至。又在塔的四周修建了天王殿、意珠心镜殿、七佛宝殿、具六神通殿等建筑,朝廷赐名“大圣寿万安寺”。白塔建寺从1271年开始建造,到1279年竣工,历时8年。建成后极其红火,塔寺的法会就有7万多僧众。到了1368年,寺院遭雷焚毁,直至明天顺元年,即1457年才重修寺院,并改名为“妙应寺”,但规模已大不如前。
   看了白塔寺的介绍以后,有一事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白塔寺的舍利是否是释迦牟尼的?这是一个疑点。释迦牟尼圆寂已经2550年了,而白塔寺才有700多年的历史。那就是说,释迦牟尼死后1800多年,才建造的白塔,他的舍利竟然跑到北京来了?据赵朴初老先生《佛教常识答问》中说“佛(释迦牟尼)逝世后,遗体举行火化,摩揭陀国人和释迦族等八国将佛的舍利分为八份,各在他们的国土上建塔安奉。其中,摩揭陀国安奉在菩提伽耶的一份,到公元前三世纪,被阿育王取出送到各地建塔。”据清《凉山志》记载,与我国秦始皇同时齐名的印度阿育王,用神力将佛的舍利分成四万余份,在“阎浮”世界让神鬼共建造八万四千宝塔,其中五台山就有一座。在公元67年,印度的两名高僧摄摩滕和竺法兰用慧眼看到了五台山清凉山上有阿育王建造的舍利塔,认定有“文殊化宇”,于是建议汉明帝在五台山建造了一座寺庙“
   大孚灵鹫寺”从此,五台山成了佛教圣地。那么释迦牟尼的舍利在哪谁也不知道。据韩金科研究,按着文献记载,中国曾有四大寺庙藏有佛骨舍利,这就是西安的法门寺、山西的五台山、陕西的终南山和江苏泗州的普光寺。这四处数法门寺的“真身指骨舍利”最为出名。可惜的是,五台山和终南山的佛舍利在唐武宗灭佛时被毁。而普光寺在1680年沉入洪泽湖中。唯一剩下的就是西安法门寺的佛指骨舍利。
   佛教传入我国是佛教首次传入我国是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当时被视作神仙方术的一种。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经传入我国,作为中国正是有佛教之始。因而又叫“汉传”佛教。从佛教正式传入我国算起到今天仅仅1946年,这距离释迦牟尼逝世舍利分为八份的时间和阿育王取出送到各地建塔的时间均相差四五百年之久。他的舍利怎么跑到中国?就是1898年考古学家在尼泊尔南境发掘迦毗罗卫国故址发现的舍利,又是我国的清朝末年,这与白塔寺的建寺时间又晚627年。那么释迦牟尼在白塔寺的舍利从哪找来的?这值得商榷。北京最早的寺院是潭柘寺,这个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到今天已经是1702年的历史。潭柘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一座有影响的寺院,素有“北京都城第一寺”之称,北京地区很早就有了“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而白塔寺则建在元初的1271年,到今天仅有742年的历史。它怎么会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呢?
   塔,来源于印度。又称为“塔波”,是梵语STUPA省略的音译,完整的音译是“窣堵波”,意思是“高显”或“坟”。塔一般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而作为标志纪念之用的。这白塔寺的舍利是释迦牟尼的吗?
   我在思索着,慢慢的在白塔寺的院子里转了一圈儿。那塔院小门前的一颗玉兰花正含苞待放,那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的塑像正精神抖擞。白塔周围那转塔人发出的吟经颂佛声不时的传入我的耳鼓。时过七百多年,白塔寺仍然是诵经声朗朗。随着那吟诵声,我出了白塔寺。而那佛的舍利在白塔寺是否有无?仍是个疑点。

共 34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游记为基础,不仅写出白塔寺的景色、历史发展与沿革,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佛指骨舍利在白塔寺是否有无?并通过游历过程一点点剥茧抽丝,大胆论证。虽然最后并未有确切结论,但整个认证与描写的过程却让读者学习了很多知识与史料,激起读者极大兴趣,甚至产生亲自探究一番的想法。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首先设置疑问,然后引经据典,步步求证,最后得出结论,虽未明确,却引人思考。史料翔实,知识专业是本文的另一特点。一同学习了。问候作者,感谢赐稿。祝写作愉快! 【辽海编辑:哲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路居士        2015-11-19 09:04:31
  谢谢哲哲总编连夜编辑和精彩点评!一个总编在编辑作者文章的过程中如此认真,让北路十分感激!
   一个社团的好坏,水平高低,编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像哲哲总编辑先全篇读完作者发表的文章,然后认真地思考作者的文章,最后写出编者按语,做到了言之有物。同时在编者按中,给作者提出期望和要求。哲哲总编辑这些做法,这让我这个作者十分钦佩。同时哲哲总编也为辽海社团的编辑们就如何编辑作者发表的文章起到了一个榜样作用。我认为,总编哲哲的编辑做法,应在辽海社团编辑中大力推广。
   殷切希望通过哲哲总编辑的做法影响个别编辑敷衍了事、根本不看文章内容、胡乱写两句编者按,让作者是难接受的编辑。使辽海社团的编辑实力得到加强,使辽海的作者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使辽海社团在江山诸社团中在文学水平上,在编辑水平上,在影响力上都走在江山前列。
   最后,再次谢谢哲哲总编辑!
2 楼        文友:王秀娟        2016-02-25 21:16:07
  深度好文,学习了,感谢作者分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