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辽海散文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辽海】我的70后童年(散文)

编辑推荐 【辽海】我的70后童年(散文)


作者:慕珍 白丁,8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4发表时间:2015-11-19 01:26:10
摘要:我出生在1973年,那个年代,生活如花朵,一点一点绽放,物质生活远不如今天这样富裕。

【辽海】我的70后童年(散文) 我出生在1973年,那个年代,生活如花朵,一点一点绽放,物质生活远不如今天这样富裕。
   五、六岁的时候,家里仅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这是我童年的“宝贝”。因为,每天有一个少儿节目叫“小喇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每次广播,都有一个儿童说一段非常好听的歌谣,之后,就有孙敬修老爷爷讲的西游记故事。每天收听“小喇叭”节目,是每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有时候会随着姥姥到乡下住一段日子。姥姥家住在吉林省靠近辽宁省的一个小山村。群山环绕,流水相随,景色秀丽。那时候姥姥家虽然没有“红灯牌”收音机,但是有大队为每家每户统一安装的小“广播”,每天早上六点钟播天津快板书,非常有趣。如果大队有急事,会通过广播马上播出,消息传递很快。记得村里只有一家有台小半导体,播送艺术家刘兰芳演播的长篇评书《岳飞传》,大人小孩都爱听。每到播放这个评书的时候,他家炕头上,地上小板凳上都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竖起耳朵听《岳飞传》,这里的牛皋、岳飞、岳云、金兀术、哈迷嗤等人物,经过刘兰芳大师的演播仿佛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她的声音有着无穷的魔力,让我们有一种特殊的享受。当然,正义、公平、爱国的种子也是经过她撒播在我们童年的心坎上了。
   后来,村里某一家有了黑白电视机,我们小孩子就经常在晚上去他家看动画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那里的小主人公被施了魔法,可以骑着一只美丽的天鹅到处旅行,每次都会发生许多奇妙的故事。
   到了冬天,队里的文化生活很精彩,有村民自发组织的高跷队,还有需要走上几里山路到大队戏院看戏曲电影。高跷队的演员都化妆,戴假发,穿古装衣服,脚上的高跷有半米高,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到了春节,那支文艺队挨家挨户表演,角色有猪八戒、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等等,农村的院子都很宽敞,扫干净的院子可以容纳七、八个人的高跷队伍,还可以进来尾追来看热闹的小朋友,很是热闹。那时候冬天有一伙蹦爆米花的小商贩,走乡窜户,生意也很红火。
   冬天,大人们会在大锅的炉灶里烤地瓜、烤土豆、烤苞米满足我们小孩子的口福。姥姥从入冬开始,就在火炕上给大家做棉衣、棉裤,人人有份。天气冷的时候,还会在火炕上烧一个小一点的碳火盆取暖。
   姥姥家后面就是山,山上有沙果树、梨树、李子树、枫树。有时候会在冬天看见小野猫。那时候农村每家差不多是三个孩子。我家、大舅家只有两个孩子,大姨家是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共四个孩子,老舅家是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三个孩子。大姨、大舅家都在城市里生活。我家住在小镇上。姐姐手巧,只比我大两三岁,除了会做饭菜,还会织毛衣。弟弟很聪明,会踩高跷。家里有了木制的衣柜,他很喜欢上层放棉被的柜子,有一次一整夜都睡在柜子里。
   大约七岁的时候,我开始上学了。那时我家的邻居有两家买了黑白电视机,我偶尔会在叔叔阿姨允许的时候去看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九岁的时候,我家买了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晚饭时间经常看艺术家田连元、连丽如、单田芳播讲的传统评书。记得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有日本的《血疑》、美国的《神探亨特》、香港的武打片《霍元甲》。
   当时我弟弟的玩具有弹弓、玻璃球、跳棋、军棋、扑克,我们女孩子有皮筋,我和弟弟的共同喜好是看小人书。我记得我和弟弟的小人书有电影改编的《小兵张嘎》、《黑三角》、鲁迅的电影《祥林嫂》、当代电影《苦果》、古代传说《蔡文姬》、《红楼梦》片段、《华佗传》,还有邻居小妹妹家借来的外国小人书《马克白思》等等。可惜那些珍贵的小人书因为搬家、借人等等原因早就不在了,不过阅读小人书真的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从小人书里我们也懂得了真善美,区分了假、恶、丑。(不知不觉,现在的动画片早已取代了我们那个时代的小人书,可是,我真的觉得小人书这种读物应该继续出版,让更多的小朋友适当阅读,增长知识。)妈妈当时还买了全国地图贴在墙上让我们认字。弟弟几乎认得很多地名,我不太感兴趣,没有他认识的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开始参与社会活动。我记得经常和小学同学一起到火车站学雷锋擦玻璃做好事。火车站的叔叔阿姨特别欢迎我们。火车站种了好多丁香树,丁香花开放特别香,我们喜欢在丁香花开放的时候去赏花。我们还在少先队的组织下到敬老院献爱心看望孤寡老人,为那里的爷爷奶奶捐鸡蛋,演节目,这些活动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姥姥得了糖尿病,远在西宁市的二姨、二姨夫带着哥哥姐姐回来探望姥姥。二姨夫曾经是国家科研工作人员,二姨一家从吉林省先后到广东省、上海市、西宁市生活。最后他们在西宁市的钢厂工作,经济条件相对好些。我记得二姨来探亲时,给我买了我的第一块电子手表、第一顶绒线帽子、送给我一个好大的穿裙子的洋娃娃、还有我吃过的第一桶带奶油的夹心饼干。弟弟也得到了二姨送的第一个玩具小汽车。那个洋娃娃真的很漂亮,我一直用了好多年。这些礼物几乎满足了我所有平时不敢想的奢望,二姨就像是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我是多么感谢二姨送给我这么多的精美的礼物!二姨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往身上喷香水的爱美的时髦女性,二姨那时带的水晶眼镜让我终生难忘。
   我记得我小学时候还穿过带补丁的衣服、裤子。那是妈妈一针一线细细缝好的,缝的补丁在妈妈密密的针脚下显得还不是那么难看。(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穿胳膊肘上故意缝着补丁的西服或者故意弄破的牛仔裤。说实话我特别不理解这种做法,总觉得好好的衣服裤子白瞎了。)我们在学校里升国旗、玩跳绳、老鹰捉小鸡、跳皮筋、丢口袋、丢沙包,在学校的鼓乐队里打小鼓、在教室里做眼保健操、在操场上做课间操、跳课间集体舞蹈、冬天在操场上集体跑步,从中学起学骑自行车。我们上学时佩戴红领巾、集体活动时穿白上衣、蓝裤子。我们70后的童年几乎就是这样度过的。
   我不知道别的小伙伴有没有零花钱,或者有多少零花钱,我只记得我妈妈给的零花钱我用来给家里打酱油或者留给弟弟买好吃的。因为男孩子需要更多的食物来长身体。有时候我也给自己买泡泡糖和一只冰棍。但是有一点我一直很内疚,那就是我爸爸单位每年都分苹果,可是香甜的苹果在我的记忆中爸爸妈妈仿佛一次也没吃过,都给了我和弟弟。所以现在我很愿意给父母买水果,弥补我们当时的粗心大意。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我和弟弟慢慢长大。我们的亲人也渐渐离开我们的生活,并且我们的生命中又迎来好多好多新的亲属、朋友和伙伴。
   中国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强大,电脑、手机、汽车、电梯、飞机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物质极大的丰富了。有时候我们很羡慕80后、90后、甚至00后的生活。当然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工作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享受更现代、快捷的新生活。我们在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感谢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祝福祖国的花朵、祝福我们的下一代生活更富裕,生活更美好。
  
  

共 27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70后是个特殊的群体,既经历了中国的贫穷,又经历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与强盛,所以在思想上有怀旧与向往的对冲,心中充满着深深地感悟,作者正是通过对美好过去的描绘与回忆,对现代的发展与文明的展现,对未来的憧憬与预判,为读者展示出中国的一段发展史与富强史,有强烈的时代感。语言平实,详略得当,虽然叙述的都是细小的生活琐事与小事件,却展现出浓郁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引起同龄人的共鸣,激发他人的好奇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问候作者,感谢赐稿。【辽海编辑:哲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哲哲        2015-11-21 22:34:55
  同是70后,有好多共鸣,特别是小人书的回忆,让我仿佛回到少女时代,感谢您带我们又回到那个美好的年代。
做个蒲公英的种子,自由的飞翔。
2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5-12-10 17:22:17
  感同身受,愿我们70后都身体健康,孝顺我们的老人,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是很重要的一代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