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雀巢】蜕变(微小说外一篇)

编辑推荐 【雀巢】蜕变(微小说外一篇)


作者:涤尘 布衣,24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73发表时间:2015-11-24 09:45:02

【雀巢】蜕变(微小说外一篇) 一个在“文革”批斗会上被打得大小便都拉尿在裤子里的人嗣后二十年间命运如何呢?当我重又调回“文革”初期一度工作过的这家公司的时候,特别想知道的就是这个人其后的人生境况。
   “书记……”
   我坐在办公桌前,思绪正被凌乱的往事纠缠着,工会主席老王推门走了进来,向我讲起他所分管工作的一道难题——领导住房分不下去。他说公司给领导层买了两套住房,按人口多少分给新提拔的副经理一套三室一厅的,分给总会计师一套两室一厅的,总会计师大为不满。老王为此请我帮他做做工作,我无法推卸。
   “请他来你办公室?”
   “也好。”
   老王去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心绪又凌乱起来。突然想起当年正是他和我一起参加公司机关那次批斗会两人并排坐在一起的。
   ——那次会上被批斗者姓陈,大约而立岁余。批斗初始,我和老王都还从中阻隔欲对小陈施加拳脚之人。批斗渐入高潮,不知小陈哪句话说得不大相应,只听有人大吼一声,从后排座位纵身跃起,一手提着脱下的皮鞋,一只脚光着,连跳几张椅背,奔向小陈,继而一群人蜂拥而上,其情其景甚为可怖无以控制。顷刻间,小陈被打翻在地……被打翻在地的小陈大声喊叫:“要文斗不要武斗呀!”打的人中有人告诉他:“这就是文斗,小仔哎。”有人用脚狠命地踢小陈的头腹。他便双手捂头蜷起腰身高声喊叫:“别往我的脑袋上打呀!别打着我的脑袋。”边喊边在会场前的水泥地上来回滚动,围打他的人并没因为他的喊叫顾及所打的部位,更没停下手脚的动作且孜孜不倦地跟着他从这边转到那边又从那边转回到这边。多日不经清扫的水泥地上烟尘滚滚;小陈不停地在水泥地上滚动着,一边滚动嘴上还一边不停地哀求嚎叫重复着一句话:“别往脑袋上打呀!别打着我的脑袋。”叫声愈加凄厉哀婉,持续良久,令人难耐。最后,终于不再滚动和喊叫,无声息地躺在水泥地上,透湿的裤裆里渗出一滩水迹并发散着一股刺鼻的骚气味……
   “书记找我?”一个带着变色镜有着学者气质和风度的人推开我的屋门打断了我这一阵悸人心神的回忆。
   “是总会计师?”
   “啊,是我。”他泛动着有过故交的眼神回答我。
   “请坐,咱们聊聊。”
   我给他递烟倒茶注意打量他约近天命之年似还面熟的脸廓;我把公司分房困难讲给他其实这些他早就知道;我请他委屈一下等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好些时再给他换房,总会计师显得很和悦地听着,我以为我的工作见了成效,谁知到他起身告别前表态时却说:
   “书记,三室一厅的住房我是要定了,半间不能少,时间也不能向后拖,如果解决不了我就准备换换单位了。”
   为了挽留总会计师我硬着头皮答应再想想办法,我只感到我的思想工作在他面前是那样苍白无力。
   送走总会计师后工会主席老王过来问我谈话效果,问我谈得怎样。
   “彼此彼此。”我摇着头回答老王:“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他……”
   “你是说陈总,你不认识他吗?”
   “他是公司的老人儿?”
   “不就是财务科的小陈么!”
   “小——陈?”我在记忆里极力搜寻。
   “就是那次批斗会上喊别打他脑袋那个……”老王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自己的脑袋。
   我瞅着老王一阵惊愕,他是小陈?
   我实在无法将总会计师——我刚才的谈话对象,和二十年前批斗会上满地翻滚声声哀叫别打他脑袋的小陈联想到一起……
  
   【患者】
  
   那个年代一个好的家庭出身就像是一张上流社会的通行证,上大学、参军、入党、提干、找工作都通行无阻,不管是谁,什么德行,有没有能耐,只要是有个贫农的家庭成分和出身,就有了荣耀和立身之本。
   有位其貌不扬的患者老兄来到注射室打针。
   他问护士打哪,护士告诉他打臀部。
   他又问护士臀部是那块,护士抬高了嗓音说,屁股。
   这位老兄来了脾气,屁股你就说屁股呗说什么臀部!
   老兄一边说着解开裤带裤子蹆到大腿处,对准女护士将屁股整个蹶了起来,嘴上还念念有词:
   “亮私不怕丑!”
   这位不怕丑的老兄的阴私处便因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且肆无忌惮又极为自得地向空中放了个不怎么地道的响声,想来这也是他亮私内容的一部分。
   读者千万不要认为患者老兄有什么不洁的性意识,他只是动作过大,全因为性格所致。大概是想说明自己有怎样的爽气,但是他这一系列言行加上那发散着令口罩都抵挡不住的气味着实让值班护士感到恶心。值班护士从未见过这样的打针人,她实难承受,忍不住骂了一句:
   “畜牲!”
   患者老兄没听清女护士在骂他,竟把女护士骂他畜牲听成了出身,以为在问他的家庭出身。他不管跟谁唠嗑一唠到出身就来精神,他最愿意别人问他的家庭出身了。
   “出身?贫——农——”
   老兄保持着撅着屁股的腰身不动,将低得很低的头转过来朝女护士拉长声调豪迈地回答。
   值班护士忍无可忍又十分无奈,之后侧歪着头将注射器狠狠地掼在患者老兄的屁股上,那动作的快捷就像是兽医给牲畜打针生怕牲畜受到惊扰的快速扎入和推进。
   “哎呀——我的妈呀!”
   患者老兄惊呼起来,他原想护士问他出身,可能是对不同出身的打针人在打针时会有不同种类的出手,也本以为自报了贫农出身会得到女护士的一份温柔,却没想到遭到这么沉痛的一击,比挨个嘴巴都难过,且丢面子。他十分委屈地直起腰来回身对护士说:
   “贫农你还这么狠,要是地主富农你还不把针管子都给推进去呀!”
  

共 21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两篇微小说,写的都是“文革”时期的事。【蜕变】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的是“文革”中曾经饱受摧残的一位会计师,尽管经受过文革的“洗礼”,当年仅仅是个初出茅庐的书生,被批斗的时候已经小便失禁,可见其被摧残之惨,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此人却在思想的深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单位分房子的问题上寸步不让,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在“文革”中受过摧残的人的蜕变,是市场经济的原因吗?是官场腐败的环境影响的吗?值得深思。【患者】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写“文革”中的一件搞笑的事,看似非有,实则可能。“文革”时期以政治出身定人的标准,就连到医院里去打针也要看人的出身(看人下菜碟),贫农出身的患者本以为自己因贫农的成分会受到优待,却因为自己的不雅而被护士施以不屑的一个速扎而疼痛难忍,“贫农你还这么狠,要是地主富农你还不得把针管子都推进去呀”一句话,让读者啼笑皆非,足以说明那个时代的人们受到的政治毒害之深,就像姜昆说的相声《如此照相》里一样,不过那个时代也确实是那样,到商店里购物首先要说“为人民服务”,然后售货员会对以“斗私批修”,然后才会问顾客要买什么。这样的事当今五十岁以下的人可能不信,不过这可是真的呢,这样看,【患者】一篇里面发生的事尽管是小说也很可能是真的。推荐阅读。编辑:苏庸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11-24 09:52:12
  从小说的内容来看,作者一定是一位古稀老人,一定是经历过文革以及诸多政治洗礼的人,问好作者!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1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4 16:18:55
  谢谢苏编对两篇拙作的编辑、选用和深刻解析。我的东西多数另类,能用和选用都是对拙作的肯定,因而,对苏編表示特别的感谢。顺致冬安。
回复1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4 17:29:21
  您推测的不错,我是1947年生人,还有一个月就到70岁了。我前半生搞政工、后半生执法执纪,所以亲历政治社会的沧桑,你推测的同样正确。能从一两篇小小说的窗口洞察到一个人的身世,你不但胜任编辑,也更适合经侦、刑侦等公安检查工作。
   您编辑的那篇《蜕变》中文革批斗会的场面,是我1982年刚调入营口市粮食局组织科搞核查时调查来的情况,被打的人到82年时已是该局计财科长。他爱开玩笑,文革前说话很随意,比如“老毛头给我打电话来了……”我们一起开会的时候我瞅着他想他如何抱着脑袋满地滚就想笑。要房子的事不是他,他正科长有权分到三室户。我把两个人的事捏到了一起,就形成这篇小说。
2 楼        文友:塞墨        2015-11-24 13:00:10
  护士的无理、患者的大愚构成文字的主基调,让人另一种另一种文字的魅力!
回复2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4 16:22:54
  感谢文友塞墨对拙文的青睐,谢谢!
3 楼        文友:含笑花        2015-11-24 19:52:53
  文革的后遗症是可怕的,但愿文革的悲剧不再重演。
位卑言轻布衣身,我以我笔写我心。
回复3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4 20:08:20
  是的,我昨天就如临文大,发一篇文章遭受一场大批判,我辩驳又说我搞人身攻击。
4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11-25 08:24:32
  【蜕变】其实变了的是时代,变了的是身份,而人的本性——为己,为私——并没有变化。文革武斗时,小陈拚力抱头,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颜面保护生命,分房时老陈坚持要三室一厅,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利益。人性难移!【患者】我是富农家庭出身,对那些年的“成分论”感触颇深受害极深。所以读来并不感到可笑,竟有缕缕伤痛袭来。一个“狗崽子”压得我一直喘不过气来,知道1980年把“富农”改为“社员”,我才有了一种“解放”的喜悦。
回复4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5 18:57:54
  一篇文章就像一个多棱镜,从不同角度看的是不同镜像。我取名生长,是说人在不同生存状况下产生不同的生存欲望,二十年前保住脑袋就行,二十年后要三室住房半间不能少,对比二十年间人生欲望在生长。苏编给我发稿时把题目改成《蜕变》,是把这同一个人的二十前年后不同状态用蝉蜕的形态描绘出来,人物形象更深化了,内涵也更深了。你看的是这人自私的本性并没变,是人的生存环境变了,也对,相对论中的事物。
回复4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5 19:16:53
  《患者》是我把听来的笑话进行加工改编来的。
   该文写作有两层用意:
   一是批判和抨击那种特殊年代扭曲了人性,那个贫农认为打针也该根据不同身份有不同种类的出手;
   二是给那些不学无术和精神贫困者画像——他们有病,且病的不轻,粗俗、丑陋,令人生厌,却不自知。
5 楼        文友:景弓        2015-11-27 22:21:32
  两篇小说,可圈可点。故事虽无新意,还算有点味道。
   第一篇,《蜕变》,我没明白。蜕变,一般指变化巨大。这里的人物变化大?不大。甚至没变。都是为己。文革中是自卫行为,是本能。分房子为多争一间,也是本能。说时代变化?这倒像。可文中不是讲时代。是讲人物。人物是主线。时代最多是副线。把副线强说是主线,为与题目契合,这太牵强。另外,会计师对书记那么顶嘴的可能性不大。作者可能是想通过人物在文革中的自我保护(懦弱)与和书记的顶嘴(坚强)做对比。
   第二篇,是个笑话改编。我老家也听过这个笑话。把笑话改成小说,需要很强的小说功夫。这一篇很勉强。另外主题与《患者》不太合拍。短小说标题一般情况下,是主题的另一种表述式。此篇最后,谁是患者?百姓?统治阶级?愚昧的人?划分阶级的人?还是有知识的人(医生)?
   最后说行文本身,作者对长句的运用很有技术特点。但是读起来很拖沓。马克吐温说,小说的长句不能有褶皱的部分,句子要像火炬一样明亮。意思是说,句子要意思清晰明了,不要产生阅读障碍,影响阅读体验。人家是来看小说的,不是看你造长句的功夫的。
   全文第一句话就与第二句意思重复,显得累赘。短小说中这种情况很难看到,说明作者没有回读修改。
回复5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8 10:25:24
  谢谢文友景弓的深刻点评。您读的认真,评的也认真,是位愿做思考的真正做学问的人,写小说就是给愿做思考的人读的,我欢迎这样的评论者。但当下也有另一讲法,因为是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大多习惯于浅阅读,去读故事,读情趣,往往对文中的思想性、耐读性忽略了。
   《蜕变》1989年发在辽宁《党风月报》时题目为《生长》,取名“生长”用典于列宁在十月的一个演讲中的一句话:“当着资产阶级思想随着旧世界离去的时候,它们的思想是不能埋入棺材葬入坟墓的,它还要在我们身边生长、腐烂、发臭、毒害我们。”我引用生长是想向人们揭示人的欲望随着社会的变迁在生长。20年前的要求是别打脑袋,20年后三室住房半间不能少。拙作曾获该报年度优秀文学创作奖,因为在当时还算有新意,时过26年新意自然失去了,当时受奖还因为文中尝试了西蒙式新小说叙事语言及结构。发给本站时对不点标点的长句做了些调整,但还有残留,谢谢你的批评。至于拙作取名《蜕变》,我在恢复邵奎时已做说明,是本站责任编辑所改,我认为也好,从另一角度做了发掘,我尊重责任编辑这一改动。
回复5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8 10:32:37
  关于《患者》,我的思考见回复4楼邵魁。其主题立意也可能如你所说,并没达到。
6 楼        文友:豪哥        2015-11-28 17:18:31
  某种意识形态一直在与人的自私本性做斗争,试图改造和建立一个人类思想觉悟空前提高,亦即没有个人私心的社会,要求人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地使全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空前提高。出发点不可谓不好,然而改造者或者他们的继任者自身都没能解决自私本性的问题,最终结果有目共睹。
   另一种意识形态则是承认人们的私心,并且将因私欲而产生的原动力导向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去,使个人为生存发展所做的努力与社会物质文化进步取得一致。尽管这种制度有种种弊端,比如贫富分化影响社会稳定,优胜劣汰导致弱者极度贫困等等,但是其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国度或民族屡试不爽。
   《蜕变》就是前一种意识形态派生的观念。副经理三室一厅是按需分配,而对总会计师却不能效益优先,尽管他若离职对公司影响不小。是蜕变还是人性回归?是复辟还是人权建立?值得思考。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6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8 20:13:41
  豪哥:很高兴看到你又来到我的帖子上。而且我更高兴的是你真拿出了水平来讨论问题。
   你的政治理论水平不低,是马克思历史唯物论和科学发展观对不同所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速度及社会关系的评价。产品经济多注重精神文明的力度,市场经济多注重物质文明的速度。我理解社会发展选择公有制和私有制不是某一政党和领袖头脑里主观思维的产物,而是客观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就是说必须具体依据特定国家的特定国情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还必须变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私有制条件下人们精神生活很压抑很痛苦,但是为了社会发展人们不得不承受。私有和公有之间也不是绝然分开的,具体表现在生产社会性和私人占有性之间的矛盾。北欧民主社会主义就是由私有经济发展而来的。
回复6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8 21:04:35
  写小说就必须研究这些理论,否则,如何发掘主题都心里没数。你对拙文主题的评论,让我想起我的一篇创作谈,复制如下:
  
   关于我的小小说《生长》
  
  
   我的小说《生长》取材的事件是真实的,该作发表于1989年4月,距今已很遥远了,但我认为它并没因为数十年的社会变迁失去现实意义。
   篇中揭示并对比了,文革中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最初阶段的前后二十年间,同一个人天壤之别的生存欲望和对生存条件的执著追求。文革批斗会上他的最高要求是对他进行文斗,达不到就降低到别打脑袋;二十年后不平等权利产生,他因是总会计师享有一般职工得不到的领导层分配住房特权(但这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体现个人价值按劳分配的需要),他的要求是三室一厅半间都不能少。人们看到他在拳脚之下只求保命,特权之上寸利不让。那么,他的人格有没有问题?是对还是不对?赞成此人的,那肯定是赞成其对自身利益和人权的有效坚守;对此人持有异议者,肯定是从该人的弹性行为中得到另一启发:治人者大概不能只靠利益追随,而需适时“拳脚”相加。
   这虽是篇小小说,但它的形成却长达七年之久。1982年我从农场调到辽宁营口市粮食局工作不久,便抽调到财贸部搞核查清理文革期间三种人,就遇有篇中描述的小陈被批斗会暴打狼狈不堪只求不打脑袋的场面。我的调查任务是:搞清都谁打他了。但也因此认识了他这个被打的人:一副温文尔雅的学者派头,讲话很幽默风趣。问题就出在他的嘴上,因为他动辄就说,“老毛头给我打电话了……”对领袖不恭,遭此劫难。按理说为这点事本不该被斗,可那时候有些人不打人手难过,加上那年代最高指示“不要武斗要文斗”都不好使,所以他就领教了造反派手中“文斗”的教义。小说里挨打的是他,小说中要房的并不是他,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我把社会普遍现象嫁接到他的身上,有了典型意义,成了这篇小说。
   形成这篇小说还因为那时我开会看到他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样子就想起他被打得屁滚尿流的狼狈场面,想笑。又无论如何都无法把二十年前后的他统一到一起。我遂想这人应该是我笔下的小说人物。
   但是这篇小说的立意或称主题应该落在什么地方?这是我思之久久的问题。当我把另一个人向单位要房讲条件和他当年挨打只求保脑袋联在一起,这篇小说便形成了,它就是人的生存欲望的增长,但是取名增长那就太实了。七年后我突然想起列宁在十月的一个讲演,“当资产阶级随着旧社会灭亡的时候,它的思想是不能够连同它的尸体一同装进棺材葬入坟墓的,它还要在我们中间生长,腐烂、发臭,毒害我们。”就是列宁这一讲演中的“生长”启发我扑捉到这个小说的立意——生存欲望因生存条件的改善在生长。
   《生长》作为小说,不过是向人们揭示二十年间惊人的社会变迁及其对人潜移默化的演变。而我更想让它启发人们去思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演变,是演变推动了社会发展,还是社会发展促使人们演变?这一演变是阻碍社会的进步还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当生长这个题目落定,我看到我的这些思考也都涵在其中了。
   我想,这篇小说所以受奖,主要不是因为篇中的意识流结构和西蒙式新小说注(1)叙事(采用这一表现手法是因为要把二十年间的两件事浓缩到1000多字的小小说中不得不采用)的表现手法,而是因为小说的名字起的好。借用列宁的语言,把立意抽象化了,文学化了,也深化了主题并使其具有了多旨性。(一篇小说能把名字取好,成功一大半,因为取名字和发掘主题是一致的)。
   …… ……
  
  
   注(1):西蒙式新小说:麦克劳德西蒙:法国新小说派代表,1985年诺奖得主,著有《佛兰德公路》《历史》等,他的小说叙事特点是打破时空观念,把过去时的事物拉到现在时叙述。
7 楼        文友:豪哥        2015-11-29 12:36:56
  老哥的回答有点避重就轻了。一个人在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被人打头)的时候是无法顾及三室一厅的,这与从无私到自私的蜕变无关,自保和求财都出于自私的本性,毋庸讳言也无可讥讽。问题是,人生而平等,是谁给了一些人(治人者)打别人头(拳脚相加)的权利?是谁给了一些人取笑别人挨打的优越感?是什么使得打人者心安理得而旁观者麻木不仁?是等级制度,是一个政权确立后还要继续革命(革命这个词本来是用在推翻政权的)。经济上的等级可以使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而政治上的等级却可以剥夺人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安全。然而,等级低的人们惶恐不安的生活状态自不待言,等级高的就能够养尊处优吗?他们也要时时提防阶级敌人的破坏捣乱甚至颠覆活动,如此一来,整个民族都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中,如何实现文化和物质生活都极大丰富的某种主义?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7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9 14:56:43
  拙文题目叫《生长》也好,叫《蜕变》也好,其立意主要体现于文本。由于本篇小说主题的多旨性,读者不可能读后思考问题一致更况小说既然面世,它的主题就是客观的而非作者个人思考范畴之内的事了。何谈回答你的问题避重就轻?
8 楼        文友:豪哥        2015-11-29 20:54:23
  避重就轻就是避开我提出的问题,而去纠结于题目用哪个。呵呵,还是不要讨论了,有点敏感。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8 楼        文友:涤尘        2015-11-29 21:14:59
  你的思维很混乱,没法讨论。
9 楼        文友:豪哥        2015-11-30 17:46:23
  我只想说一句,前辈,邓小平已经在政治上拨乱反正,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看来还未完成。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9 楼        文友:涤尘        2015-11-30 19:27:27
  前边你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这阵你又开始了大批判,文化大革命中你一定是个干将。
   我劝你还是自己去写点东西吧,新雀之巢又没聘你作评论员。
10 楼        文友:豪哥        2015-12-01 09:58:56
  首先,关于否定一切的问题,之前我已经在你文后澄清,我不是否定,而是劝你不要把未经广泛求证的结论,以一种绝对的方式向公众推介,而你用了一个借口一带而过了,不知为何现在又提起。
   第二,如果我出生得早,应该是在文革前就被“阳谋”了,哪能有幸活到被打脑袋?
   第三,网络是个公众都可以说话的地方,你也说过,如果不服可以写文章来辩论。现在你又把这污蔑为大批判,而且认为雀之巢没有聘我为评论员,我就应该闭嘴。请问,如此前后矛盾,到底是谁思维混乱?
   第四,关于你这篇文,一个会计只因说话随意和争住房,应该成为打击和讥笑的反面人物吗?那个书记之辈凭什么有这种优越感?你的观点是,治人者需适时“拳脚”相加。这就是我说的,某些人思想上还没有拨乱反正,依然是人治社会的思维。
   第五,关于我的文章,都发在江山里,尽管不值一读,也欢迎任何人品评批判。
   第六,如果您仔细地读到了这一条,那么恭喜您!因为我一直善意地认为,您已经没有精力读懂别人的文字了,之前你对别人的回复不知所云证明了这一点。
   朋友骂我说,华山论剑搞错了对象,我真是活该。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10 楼        文友:涤尘        2015-12-01 18:57:54
  讲道理谁都一套一套的,既然你感到华山论剑贬低了自己,何苦在这没完没了?
   我劝你,回家吧!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